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黃維——杜聿明,被拴在一起的螞蚱
點擊:7535  作者:成都雙爺    來源:雙石茶社  發布時間:2019-04-22 10:02:59

 

黃維——杜聿明,被拴在一起的螞蚱

——《淮海戰役縱橫談》之十

揣著小九九的“好學生”,還是讓“校長”給玩兒了

  杜聿明撤出徐州時,心里盤算的是趕緊跑,至于黃維兵團,只能是讓他自祈多福

  1128日在南京開會校長好學生的撤離方案作出定守后,曾當著這位好學生的面問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今天午后要黃維突圍的信送去沒有?”王答沒有,校長則稱:不要送了。杜聿明當時可能還竊喜:如果這封信投下去,徐州的部隊也出不來了。看來校長并不堅持一定要自己接出黃維,這就相當于給了自己便宜行事的余地。當時參謀次長蕭肅毅還拉著杜說:你考慮沒有?保衛南京也要人啊!”杜可能就更架深了自己這種感覺:你的意見高明!我自有辦法。蕭連連說:要人啊,要人啊!”[]

  校長當面答應得好好的,好學生也就真以為自己的肚子里小九九可以兌現了。

  然而,杜長官的小聰明還是沒有玩兒過校長

  王叔銘沒把這封信投下去,但第十二兵團副司令胡璉卻給黃維帶回了另一個上意

  常聽人有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意思是勝利者通常都是夸耀自己,不可信。那么筆者這回就反其道而行之,專拿失敗一方的記錄來說事兒。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國民黨軍史政編譯局所撰所撰《國民革命戰史·勘亂戰史》中,是如何記載杜長官等離開南京后所發生的事情的。

  杜聿明等返回徐州部署撤逃時,第十二兵團副司令胡璉,也飛降到了重圍中的雙堆集:

  至121日,匪軍因陷設施,概已完成,然仍在繼續加強中。是日,兵團副司令胡璉,自南京飛來雙堆集與官兵共赴危難,并轉示上峰命要旨如左:

  一、為解第十二兵團之圍,杜副總司令應即放棄徐州。親率第二、第十三、第十六兵團疾馳南下,預計于123日前后,與該兵團于雙堆集周邊,完成會師。

  二、第十二兵團,應以攻為守,吸引劉匪主力,以待杜部到達,內外夾擊之。

  三、第十二兵團所需糧彈,即依空投補給。源源支應。[]

  呵呵,校長的意思很明白,不把好學生杜長官套上這輛破車,不成!

  由于徐州撤退從決定到實施都很倉促,杜長官的隊伍從出門到上路,都是磕磕絆絆。

  相關情況,國民黨軍史政編譯局所撰《國民革命戰史·勘亂戰史》寫道:

  奉命于28日先遣之一個師(第十三兵團),由于行動遲緩,迄未向指揮所提出占領蕭縣之報告,徐州剿總為此,雖焦慮不已,孰知該師長竟延至30日凌晨,始向蕭縣前進,此對全段轉移,已喪失先機。

  又第十六兵團,亦未遵令于29日,向當面之匪實施佯攻,反而提前向孤山集收縮,以致孤山集于是晚不守,杜部之撤退行動,卻飽受威脅。

  29日晚,各部隊因提前拆收有線電線路,使徐州剿總指揮所與各兵團之連絡,完全中斷,因之,杜副總司令對各部隊之行動,毫無知情,迄30日晨,杜率必要人員到達西門,但見通往蕭縣之公路,人車擁擠,一片混亂,根本無法行動,后經查詢,始發現指揮部之直屬部隊,未遵令沿隴海路側公路前進,而自作主張,改沿通往蕭縣公路。

  杜副總司令當即勒令糾正,紊亂局面,乃得化解,嗣后偕隨中轉趨南門,繞道鳳凰山便道,逕向蕭縣前進,于行進途中,回望徐州城,只見火光沖天,黑煙洶涌,當年葫蘆島撤運東北僅存國軍之悲傷往事,復又在心頭纏繞,不禁感慨系之。

  121日,匪于國軍撤守直后,旋即不占而陷徐州,京畿北側戰略要地,從此為匪所獲,京畿安全,唯賴淮河可恃。[]

  杜長官極目眺望,物是人非,心中肯定是五味雜陳。

  ——眼跟前兒的這些人馬要帶不走,該怎么個唯賴淮河可恃”?

  接下來的事情,杜長官就是倍受折磨與煎熬了:

  121日,杜副總司令及其指揮所,進抵大吳集,當時除第二兵團獲得連系外,其他兵協和,均音訊全無。當晚,繼續轉向南進,迄2日午前,指揮所到達孟集,旋獲邱、李兵團司令報告,得知各部隊在轉移途中,由于隨行民眾,扶老攜幼,混雜其間,兼以人車爭道,致秩序混亂,途為之塞,刻已勉力到達預定地區。但對第十六兵團狀況,仍無所悉。

  2日午后,接獲空軍通報稱:濉溪口(蕭縣以南約20公里)南北地區,發現有匪大部隊,正向永城前進中。杜副總司令原擬盡速向永城前進,但邱、李兵團司令,均以部隊亟待整頓為由,建議于現地休整一晚,3日再向永城前進。杜副總司令亦因孫兵團迄未取得連絡,乃尤其所請。

  當(2)日夜,第二、第十三兵團分別于李石林、袁園附近地區宿營,指揮所及直屬部隊,則于孟集附近地區。30時頃,于瓦子口擔任掩護之騎兵旅南撤后,青龍集以北擔任掩護之第四十五師(第二兵團),于在紅廟擔任掩護之第十三兵團一部,即與尾隨而至之匪,發生接觸。

  杜副總司令于獲知上述情況后,當即令飭該兩處掩護部隊,必須掩護至3日午后,方可撤退。34時,杜副總司令由電話中,接獲第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之報告,得悉已進抵洪河集,當即告以俟拂曉以后,一同南進。[]

  杜聿明后來當了共匪治下的政協委員后檢點自己:這是一個錯誤!

  更要命的是,校長又很及時地空投來了一道上命,讓杜長官不得不剎了車:

  3日晨,突接奉統帥部空投命令一紙,略以匪軍正由濉溪口向永城急進,該部應即轉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協同蚌埠第六兵團,南北夾擊該匪,進而解第十二兵團之圍。[]

  這封信如今已記載于臺灣國史館等出版的《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

  據空軍報告,今晨弟部行動主力仍向永城移動,并未遵照手令向南圖剿殘匪。如過明日,則各方之匪必?集弟部周圍,不僅對匪失卻各個擊破良機,而弟部亦必被圍。如此黃維與李延年兩兵團必為匪分別消滅,弟部豈能避戰獨存乎?此次最大成敗之關鍵與黨國存亡皆在乎吾弟一人之決心與行動如何而定。如仍避戰遠離,則匪之行動必比我快過幾倍,在此二三日內,匪在各方奔跑而來,其疲弊必甚,尤其重武器與后方之接濟皆不如我軍之有利。過此以往,即三日之后,則其各種條件逐漸完備,而我則日形短拙矣,此為常理合作所能論,而弟何一意而行,竟將當面少我三四倍以上之匪避而不擊,坐待匪來圍困耶?不勝憂慮之至。接信后,無論永城能否收復,而主力必須向南轉進求戰,一舉擊滅當面殘匪,則其余之匪不能處置矣,千萬勿誤。[]

  杜聿明自己后來的回憶起這一段時,傳遞給讀者的是一種渾身冰涼的感覺。

  3日上午10時前后,各兵團部隊正向永城前進。當各司令部尚未出發之際(因乘汽車待先頭部隊到達永城后再出發),忽然接到蔣介石空投一份親筆信,說據空軍報告,濉溪口之敵大向永城流竄,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進,如此行動,坐視黃兵團消滅,我們將亡國滅種,望弟迅速令各兵團停止向永城前進,轉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協同由蚌埠北進之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攻,以解黃維兵團之圍……”我看了之后,覺得蔣介石又變了決心,必致全軍覆沒,思想上非常抵觸。[]

  校長好學生這回又錯了!不是校長又變了決心,而是他自已錯會了校長上意”!蔣介石一打開始就沒有打算過讓杜長官單獨逃命,當面說好而又含糊其辭的目的只有一個:一定要讓這位能干的學生,去挽一挽眼瞅著就要將傾覆的這輛破車!

  這一天里,校長來函還不止一封,另一封更是一道催命符

  本日空軍報告,匪對弟部又將形成四面合圍之勢,無任系念,務望嚴督各軍限兩日內分路擊破當面之匪,嚴令其達成所賦之任務,若時日延長,則二十萬以上兵員、糧秣、彈藥決難空投接濟。惟有上下一心,共同以死求生之覺悟,沖破幾條血路,對匪反包圍予以殲滅若干縱隊,乃可解決戰局。好在匪部薄弱疲憊,甚易擊破,以其包圍線過長,決難處處作濃厚之縱深配備也,更盼嚴令各部節省子彈,晚間切勿亂放炮彈為要。[]

  這位遠離戰場的最高統帥啊,費神費力碼出來發來去的文字,怎么就全是夢囈哩?

  多年后,杜長官繼續寫道:

  我先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準備向永城前進;但再一想空軍偵察的情況,認為如果照原計劃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軍攻擊,解了黃維之圍,尚可將功抵過。但是萬一沿途被解放軍截擊,部隊遭受重大損失,又不能照預定計劃解黃兵團之圍,蔣介石勢必遷怒于我,受到軍法審判。這樣,我戰亦死,不戰亦死,懾于蔣介石的淫威,何去何從,又無法下決心。當即用電話通將蔣介石親筆信中要旨通知各兵團,令部隊就地停止,各兵團司令官到指揮部商討決策。[]

  杜長官召來各兵團司令官來商討決策的意思,是因為茲事體大,怎么決定他個人都擔戴不起,需要大家一起來分擔。但各兵團司令官聽完最高統帥的親筆信后,都十分驚慌,默不發言,卻沒人敢出頭反對,也沒人表示愿意與杜長官共同擔當。只有邱清泉認為:可以照這個命令從濉溪口打下去,還給杜長官打氣:今天晚上調整部署,明天起第二兵團擔任攻擊,第十三兵團、第十六兵團在東、西、北三面掩護。杜長官請大家再作考慮:我們敢于負責就走,不敢負責就打。這是軍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重。但與會者懾于遠在南京的蔣介石之威,又懾于近在咫尺的邱瘋子之狂,還是很勉強地表示了對最高統帥命令的服從之意。

  《勘亂戰史》記錄下了這次商討決策的結果:

  ……杜副總司令當即召集各兵團司令,共商對策,最后決定采取三面掩護,一面攻擊,逐次躍進之戰法。隨后部署如后:

  一、第二兵團司令部在夏巖,即于陳官莊、青龍集,東西之線,先行占領陣地,4日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右翼(西)與第十六兵團,左翼()與第十三兵團連系。

  二、第十三兵團司令部在李石林,右翼連接第二兵團,于袁園、張壽樓、王樓之線,占領掩護陣地,掩護軍之左側背;左翼與第十六兵團,切取連絡。

  三、第十六兵團司令部在王白樓,右翼連接第十三兵團,北自洪河集、朱大廠、丁樓、謝莊以南之線。

  四、指揮所仍在孟集。[]

  校長給杜聿明、黃維兩頭都下了上意,死活就是要把這兩位弄成拴在一起的螞蚱——跑不了你也飛不走他!要跑得一起跑,要死也得一起死!杜聿明的小聰明,到了也沒玩兒過他的校長”!

杜長官下達這個部署的第二天,應該就生出了懊悔莫迭的感覺。

跳坑,跳坑,再跳坑——杜同學和黃同學一起跳坑

  杜聿明等商討決策并作出部署后的戰況,《國民革命戰史·勘亂戰史》有如下記載:

  正當孟集地區重作部署之際,其于碾莊之役中,傷亡慘重之陳匪所部,不僅已完成整補,且正分沿徐州以南、以西地區蜂涌而至,迄3日夜,其先頭已進抵大回村(陳官莊以南)、薛家湖(孟集西北)附近,而東側之匪,則已越紅廟西竄,又青龍集以東,匪自我123日凌晨起,即已展開激戰。故自3日夜起,杜部3個兵團,已在陳匪四面快速壓縮下,漸次陷入另一個陷阱。[]

  瞅明白了吧?國民黨軍史典也認為杜聿明等作出決定的這天,是一個跳坑的轉折點。

  4日晨,第二兵團依預定計劃,在炮兵及戰車之支援下,沿陳官莊、青龍集之線,向南發起統一攻擊,孰知當面之匪,竟于一夜之間,將所有村落,分別構成據點工事,各村間并掘有壕溝,彼此貫連,所有河渠,均經充分利用,構成縱深配備,致第二兵團當日之進展甚微。5日,第二兵團再興攻擊,匪軍步步為營,頑抗不退,經一再突擊,僅推進約34公里,攻占寶凹、郭樓而已。

  6日,第二兵團繼續向南攻擊,而陳匪毅亦傾其第二、第三、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三(一部)縱隊,猛犯國軍第十三、第十六兵團陣地,戰況更為激烈,是日,邱兵團進展既屬困難,李、孫兵團方面,亦險象環生。

  當(6)日午頃,杜副總司令感于北側第十六兵團方面壓力大增,乃將其指揮所由孟集向夏巖移動,途經李石林,巧遇邱清泉與孫元良兩司令,一致認為情況緊迫,乃就近進至李彌之第十三兵團指揮所,共商進退之策,僉認匪之困陷,正逐日加強,國軍重裝備,已喪失效能,若任其長此僵持,兵員損耗,糧彈不繼,終非善策,遂決定于當(6)日晚10時左右,依杜副總司令之電話通知,各兵團軍或師為單位,作幅射式之突圍,分向安徽阜陽集合,并規定是晚20時前,破壞重裝備,完成突圍準備。會后,分別返回指揮所(孫返王白樓、邱返陳官莊、杜則前趨夏巖新指揮所),加強突圍準備。

  邱清泉司令于返抵陳官莊后,得知當日毫無進展,遂對分別突圍,喪失信心,乃又急趨夏巖,面陳突圍行動,難能奏功,建議從長考慮,杜當即電詢李彌,李亦同意暫緩實施。于是第二、第十三兵團,即未再作突圍之準備。當杜副總司令再欲與孫元良通話時,電話早已中斷。

  實則孫司令于返防途中,但見戰場殺聲震天,情況已呈混亂,故當其到達王白樓指揮所后,首令撤收有線電話,繼即召集其第四十一、第四十七軍軍長面授突圍命令,既未偵察突圍路線,亦未先打開缺口,更未聽命上級通知,貿然逕自乘夜突圍,由于未取得第二、第十三兵團之協同行動,致使各突擊單位(師至團不等),猶如以卵擊石,一觸即潰,僅孫司令及第一二四師師長嚴翊,得以幸免。

  其第一二二師(第四十一軍),當突圍發起之初,系位于第五軍后方,當發現第一線突圍狀況后,未敢跟進,得免潰失,奉命撥歸第七十二軍指揮。

  杜部自1130日撤離徐州以來,迄今已逾時一周,前進不過70公里,攜行糧秣業已耗盡,全部兵力,因第十六兵團過早潰滅,已喪失三分之一,當此大敵環伺,猶圖向濉溪口突進,誠已心余力拙。

  由于第十六兵團突圍失敗,西北角掩護陣地,瞬告淪失,全般態勢支離破碎,副總司令杜聿明為圖再興攻勢,只得重作部署,以第十三兵團向南收縮,沿李石林、魏樓及青龍集以東之線,占領陣地,擔任地區東、北兩面守備;第二兵團仍維持原陣地線,擔任西、南兩面守備,構成環形陣地,將指揮所再移駐陳官莊,并于陳官莊北側,開辟空投場及小型著陸場。杜部所余兩個兵團,計共7個軍(連同第十六兵團未突圍之第一二二師,共19個師)及一個騎兵團,共約15萬國軍精銳,自此即被困陷于中徑僅九公里之有限空間。[]

  出門不到一個星期,就折損了一個兵團,剩下的人馬,也被人家圈起來了!

  再看看黃維這邊的狀況:

  迄124日,杜部猶在百里之外,而該兵團自1126日起,補給全賴空投,致糧彈均感不繼,戰力由是逐漸削減。

  匪酋劉伯承,自1130日以后,一改其圍困戰法:白晝全力構筑圍陷工事,入夜以后,則集中兵力、火力,猛攻陣地一、二處特定之點——對此等預定攻擊之點,先行近迫作業,即對進準該點,挖掘一條戰壕,然后在此縱壕中間,橫向伸展若干支壕,弧形彎向陣地前約一百公尺處,再以一條橫向壕串聯,使之與陣地前椽概成平行。

  匪之攻擊實施,多于黃昏前一至二小時,先向預定攻擊目標,行四至五小時之攻擊準備射擊,徹底摧毀防御設施,繼依預定信號,延伸射程或停止謝擊時,突擊步兵即自壕中躍出,發起沖鋒。

  125日,匪選定該兵團東北角為其攻擊目標,即屬采上述程序,實施猛攻,守軍第十、第十四軍,在匪炮濫射下,傷亡頗重,致部分陣地陷匪。6日,該兩軍為恢復陣地,竟日出擊,雖曾有奪回陣地,惟因傷亡過多,無力確保,復又放棄撤返原防。

  是日(6),胡副司令再度自京請示歸來,得知徐州南援主力杜部,刻亦被困青龍集,已無法南進,只有蚌埠之第六兵團,正向雙堆集攻擊前進中,故轉達上峰意旨:

  一、第十二兵團應向蚌埠方向突擊。

  二、兵團所需糧彈,已著空軍于兩日內補投200噸。

  看來蔣介石也瞅明白了,杜長官,黃司令這倆同學,誰也靠不攏誰了!

  ——那就只好讓黃同學,往蚌埠去找劉峙這個老師了。

但就是這個期望值,也成一個肥皂泡!

黃維跳不出坑,“校長”乞靈于“新式武器”

  得悉華東野戰軍主力已經攆上了杜聿明且即將完成合圍,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再一次分析研究了全盤戰局,認為必須抓緊拿下黃維,否則兩大野戰軍要同時兼顧杜聿明、黃維及蚌埠李延年、劉汝明三個方向的國民黨軍,仍然存在著瓶頸問題。3日亥時,劉陳鄧上報中央軍委及鄧子恢、李達:我們決定立即使用華野之七縱、十三縱(預備隊)加入進攻,其戰法采用碾莊經驗,即有重點的多面攻擊。因敵緊縮頑抗,尚須時日才能全殲該敵。我們近日傷亡亦不小,殘敵決心仍甚堅強。”[]

  51105分,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下達《總攻黃維兵團命令》:總攻部隊分作3個突擊集團:中原野戰軍第四、第九、第十一有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組成東集團,由第四縱隊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謝富治統一指揮(故又稱陳謝集團”),擔任主要突擊,攻殲沈莊、張圍子、張莊地區之敵;中原野戰軍第一、第三、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組成西集團,由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統一指揮(故又稱錫聯集團”),攻殲三官廟、馬圍子、玉王廟、許莊地區之敵;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及陜南軍區第十二旅組織南集團,由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政治委員杜義德統一指揮(故又稱王杜集團”),攻殲雙堆集以南玉王廟、趙莊以西前周莊、周莊、宋莊之敵,然后3個突擊集團合力總攻雙堆集。華東野戰軍魯中南縱隊為預備隊,特種兵縱隊一部組成兩個重炮群,分別支援東、南兩集團作戰。命令規定:總攻戰斗發起后應進行連續攻擊,直到全殲黃維兵團,不得停止或請求推遲。各縱隊各部應不惜以最大犧牲保證完成任務,并須及時自動的協助友鄰爭取勝利。[]

  這一回,有華東野戰軍3個縱隊和重炮加盟,首次對黃維形成了火力優勢。

  61630分,總攻開始。人民解放軍3個突擊集團以優勢兵力和火力,實施有重點、多方向的連續突擊。戰至7日晨,分別攻占了李圍子、李土樓、小周莊、宋莊、東馬圍子等據點。此后,3個突擊集團不分晝夜地連續突擊,進展顯著,而傷亡日益減少……

  10日,國民黨軍第八十五軍第二十三師師長黃子華率該師及第二一六師殘部共約半個師兵力向人民解放軍投誠——這是第八十五軍,也是黃維兵團投共的第二支師級建制部隊。

  對此間戰況,《勘亂戰史》有來自對手視角的記述:

  七、八兩日,匪再一改故態,連續發起全面進攻,搏斗至為慘烈,匪我傷亡均重。9日,匪再傾力猛撲第八十五軍陣地,該軍以僅約一師之眾,拼力阻南三倍優勢之匪,終以眾寡懸殊,后周莊、宋莊因而不守。

  10日,匪第九縱隊續陷南側王莊,至11日,北側馬圍子又陷手。11日,匪第四縱隊自楊圍子突入,該據點守軍——第十四軍之一部,傷亡殆盡。午夜以后,匪又迫近第十四軍指揮所,軍長熊綬春,知已不可為,從容自戧殉國[]

  13日凌晨前(這個時間似有誤——引者注),第八十五軍僅有的一個師(第二十三師),尚殘存四百余人于圍困中,竟由該師師長黃子華率同降匪,以至西側門戶洞開,至拂曉(13)以后,匪軍一部,乃得突入雙堆集,幸守軍奮力反擊,斃匪逾三千余,而第十四軍亦傷亡近千人。

  連日來,由于劉匪一再猛攻,致防區日促,復因地面戰斗激烈,使執行空投之飛機,飛航過高,突投飄失較多,國軍所得僅及十分之一,遠不足當日消耗所需,第十二兵團當此糧彈均缺,損傷慘重情形下,已無力突擊矣![]

  10日晨,華東野戰軍首長粟裕、陳士榘、張震致電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并報中央軍委及華東局,報告對杜聿明集團作戰情況及預期解決的時間:全殲該敵至少需半個月至二十天時間(敵尚有四十個團左右兵力)。但在黃維兵團未解決以前,我們必須以三至四個縱隊位于南線,防阻邱、李向南突進,以保劉陳鄧中野作戰之安全。該三、四個縱隊只能采防御,暫不能以全力采進攻,只有北面的三個縱隊可采全力攻勢。因此全殲邱、李兵團,恐時間還需延長。”[]

  該電還根據獲悉的敵情,提出再向雙堆集戰場增加一部分兵力,已求以求先解決黃維

  據參考消息稱:宋希濂兵團已到浦口,正向蚌埠開進蔣緯國亦到蚌指揮戰車向北進犯。我們最擔心對李延年阻擊兵力不能勝任(因六縱王江部自戰役以來,傷亡七千余人,骨干太弱,人數不充),萬一出亂子,勢必影響對黃維之作戰。除已抽出渤縱一個師南去參加阻擊李、劉兵團外,已令江淮兩個旅及先縱(譚啟龍所率之先縱尚在淮南路西未能渡江)積極在浦蚌段行動,打擊敵人后方,以箝制李、劉、宋兵團。但據密息,杜聿明曾向蔣建議,從西安、臺灣及甘肅抽調幾個軍空運蚌埠,組成一個兵團,與李延年、劉汝明、宋希濂合股北援,才能挽回危局等情。目前中野及華野已分成三個戰場作戰,兵力均感不夠,不論杜之建議是否能實現,即宋希濂兵團趕到,則南線阻擊李延年、劉汝明之部隊即可能出亂子。為此,我們建議再由此間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決黃維。[]

  粟陳張電陳所獲悉的這些信息,基本屬實。蔣二公子緯國上校的確已率裝甲兵團參加蚌埠方面的作戰且十分驍勇,弄得國軍各部隊對其所部互相禮讓,誰也不敢與之搭當或用作配屬;宋希濂兵團東調援徐之議雖然數度被提起,宋本人也來到南京待命,但因為小諸葛白崇禧的反對和力拒,最終還是未能實行——西北胡宗南,同樣也沒有調成。[]

  杜聿明的回憶可以佐證粟陳張所獲密息”——當然也有出入:

  在這期間,我曾于7日前后打電報向蔣介石建議:現各兵團重重被圍,攻擊進展遲緩,以現有兵力解黃兵團之圍絕對無望,而各兵團之存亡關系國家的危亡,鈞座既策定與共軍決戰之決策,應即從西安、武漢等地抽調大軍,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與共軍決戰。過了一天,蔣復電說:無兵可增,望弟不要再幻想增兵。應迅速督率各兵團攻擊前進,以解黃兵團之圍”[]

  蔣介石是這個校長實在對不住杜光亭這個好學生:他明知杜聿明與黃維這倆同學已然靠不攏了,而且已經派胡璉向黃維傳達了向蚌埠突圍的命令,卻還要杜聿明迅速督率各兵團攻擊前進,以解黃兵團之圍,這不是要再坑一回這位好學生,又是什么?

  但仍有一個信息當時尚未被人民解放軍戰區諸將獲悉:萬般無奈的蔣介石正乞靈于一件新式武器10日當晚20時,這位最高統帥親筆手書一函,令王叔銘投送給雙堆集的黃維并要求黃維閱后焚毀,內容是勉勵這位學生不可氣綏,本校長要動用化學武器對付共匪了。

  此函全文如下:

  培弟勛鑒:

  近接來電,表現氣綏志弱,無任系念之。至又聞陸空聯絡電臺通話時所說語意無秘,洩氣沒法之言,此種電話必為匪所竊聽,徒長其氣焰,而自頹聲威,毫無補益,蓋于求助,也須知十八軍歷史為無往不勝之革命軍中堅力量,即使只有一個軍或軍中之一個師,甚至只留一部分,亦必能堅忍苦撐到底,決無被匪消滅之理!何況現在兵力尚不至此,古人所謂兵隨將轉,又曰兵可敗而氣不可綏,為何吾弟不自憶此革命歷史而喪失此革命精神,一至于此務?希抱定犧牲之決心,督勵全軍團結一致,誓與陣地共存亡,如此死中求生,未有不得最后之勝利也。今日我軍雖已力竭,然我軍中有完整之重武器,且益之以據占優勢之空軍全力助戰與接濟,皆所匪所能敵者!何況匪疲弱與困難更甚于我軍,刻已決定使用特種化學武器,另詳附圖,擬于十二或十三兩間實施(至實施時間,屆時當另通知),深信……使用以后,匪若不自動潰退,則必全部死亡于我陣地之前,決無疑義。但此為極密之計劃,更不可使匪預知,除團長以上人員,令其各自準備與預防外,切一可為下級官兵所知,否則萬一有人被俘洩露,則匪能設法預防,以敗壞此最后之一著耳。故閱此信后亦即燒毀,不可保留為要。切盼咬緊牙關,堅忍三日,必可獲得全勝,拯救我忠勇傷兵與全體將士之脫險也。但施行此品地帶,縱至三日以后,不能通過,否則必遭死亡。故特附圖,示指定我軍今后行進之方向道路,以免不測,是盼。順頌戎祉。

  中正

  十二月十日二十時

  各軍師旅團長均此。[]

這些文字大多是不著調的高調,比較能讓黃維提氣的,就是校長承諾的大殺器

“校長”開了空頭支票,“學生”只能被人宰割

  然而,到了校長所言的日子,這件大殺器卻并沒有用成。

  原因之一是12日那天氣候不佳,空軍不能出動。黃維翹首盼不來校長承諾要帶著大殺器來助戰的空軍,又發來一份急電:共軍第三縱隊所部猛攻馬圍子陣地,我第十軍第五十二團團長激戰后受重傷,現陣地破碎,僅存第十與第十八兩軍,情況危急。

  為安撫焦急的學生,校長又復了一電:

  今因氣候不佳未能如期實施計劃,懸念之至。據空軍最后報告,今日弟處戰況無甚出入,在此兩天我空軍無法助戰時,匪部猶未能猛攻,則匪力已竭可知。只要明后兩日氣候轉佳,則空軍必可于此兩日內在雙堆集附近所有之匪不難予全部殲滅也。此時弟必須加強工事,更須注重坑道作業,以阻遏匪之攻勢,再過兩日確信匪必被殲,弟部即可轉危為安,亦只有如此為今日惟一求生之道,希嚴督鎮守,勿過度焦急為要。[]

  但在校長當日日記中,卻記載著這么一句話:“上午與叔銘屢通電話,研究化學彈應否使用,有人絕對反對,故不能決斷,正午決放棄使用化學彈。”[]

  可甭管咋說,校長這是又哄了自己的學生一次。

  你說黃司令官老這么著被最高統帥誆哄,他要想不頹喪,都不科學啊!

  最要命的是,蔣介石信誓旦旦不難予全部殲滅之匪,攻勢益烈!

  13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調整部署,決定以南集團為主,東西集團配合,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率第三、第十三縱隊加入南集團作戰,南集團改由陳士榘指揮,魯中南縱隊仍為預備隊。

  那天,國民黨軍空軍如期出動轟炸,但卻沒能帶來蔣介石所期望和承諾的效果。

  他在當日日記中寫道:

  今日對雙堆集東西兩區集中大轟炸,以為必生效果,非若不退必無戰力,不料入晚匪之攻擊益烈,實令人不能想象其魔力之大而能持久至如此也[]

  唯武器論者蔣介石,又一次自己打了自己的臉!

  14日夜,人民解放軍對拒不投降的黃維集團殘部發起最后攻擊。

  《勘亂戰史》記述了黃維兵團最后兩天的掙扎:

  14日,匪集中各型火炮,向核心陣地濫轟,每村落彈均在千發以上,陣地多被摧毀,繼之匪復發起人海沖鋒,戰況空前激烈,雙堆集西南陣地,亦遭突破,全錢展開白刃肉搏,反復爭奪,殺聲震天,慘絕人寰,幸賴官兵忠勇,終未使匪再越雷池一步。但該兵團苦撐待援,迄今已逾三周,而對窮兇惡極之匪,確已達山窮水盡之境。

  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鑒于兵團戰力,折損重大,防守地區,日益縮小,兼以糧彈俱馨,深感難以繼續支撐,嗣復由匪俘口供得知,匪軍后續,仍在源源到達,而杜部被困陳官莊;第六兵團亦被阻于高皇集以南,待援已屬無望,乃于15日招集主要干部,共商對策,咸認長期苦守,何異坐以待斃,尤宜奮力突擊,保全一部實力,再為國用,最后決定分途突圍,隨即作如左之部署:

  一、兵團部率第十一師為突擊部隊,向西突進,脫離包圍后,向南經蒙城,走凰臺(于蚌埠以西約60公里)

  二、第十八軍率第一一八師,及第八十五軍殘部,向西南突進,亦走凰臺。

  三、第十軍率第一一四師,及第十四軍殘部,先向東突進,爾后南趨懷遠。

  四、第七十五師向正南方向突進,第十八師向北轉東南突進,均走懷遠。

  15日黃昏前,各突擊部隊同時發起突擊,并同時破壞重裝備。至薄暮后,分別依預定計劃,利用黑夜,奪路急進。迄16日晨,雙堆集之作戰,遂告結束。

  此役始自1119日,該兵團強渡渦河起,以迄雙堆集突圍止,歷時27日,殲匪十萬有奇,雖該兵團十萬大軍,亦告潰失,第十四軍軍長熊綬春,壯烈成仁,兵團司令貢維、第十軍軍長覃道善、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均于突圍途中,被匪所執,其能脫險歸來者,僅副司令胡璉,師長尹俊、王靖之、張用斌(均負傷)等,官兵尚不足萬人。

  第十二兵團被困期間,因空投補給不足,官兵均以樹皮、草根及馬肉充饑,與匪奮戰不懈;突圍時,并將重裝備破壞一空,堅忍不拔,忠勇可風,終遭敗滅,良甚浩嘆![]

  黃維多年后自己回憶說:突圍前他曾致電蔣介石和空軍總部,要求務必于15日實施計劃。但15日上午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飛到陣地上空與之通話時說不能按照計劃實施,黃維則說你不能照計劃實施,我只好自己斷然處置了,遂于下達突圍命令,規定各部于黃昏前同時開始突圍。但當突圍的命令下達后,各部爭先恐后的逃命,有的提前就開始突圍,特別是戰車營,在將近黃昏時,因其停車場受到解放軍的激烈炮擊,以致戰車紛紛移動,引起其他部隊的誤會,各自亂跑。而為解放軍立即發覺,層層截擊。所謂突圍,實際上是亂跑。”[]

  亂跑還是沒得跑,黃司令官還是進了共匪的俘虜營。

  他的校長在這天的日記中寫道:

  手擬黃維復電訓誡稿未發,彼之惶惑畏匪心里已成魂不附體之象,不能復以后望其有成也。[]

  黃維兵團的覆滅,對徐蚌戰場乃至全國戰局,影響至大。

  1216日,得悉黃維兵團的結局后,蔣介石又在日記中寫道:

  研討戰局,以雙堆集戰場失陷,今后守淮無力,決定作守江之準備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黃維——杜聿明,被拴在一起的螞蚱

    2019-04-22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