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nèi)搜索:
錢昌明:看!中共一大代表的四種歸宿 ——建黨節(jié)史鑒
點擊:  作者:錢昌明    來源:昆侖策網(wǎng)【作者授權(quán)】  發(fā)布時間:2019-07-01 09:53:07

 

1.webp (10).jpg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標志著黨的正式建立。“一大”制訂了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chǎn)階級,在中國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和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確定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  

 

1.webp (11).jpg

 

出席中共一大的共有13位代表,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他們分別來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山東、廣東6個共產(chǎn)主義小組,每個小組2名,另外有1名是黨的籌建人陳獨秀指派的。具體名單如下: 

北京:張國燾、劉仁靜;

上海:李漢俊、李達;

湖北:董必武、陳潭秋;

湖南:毛澤東、何叔衡;

山東:鄧恩銘、王燼美;

廣東:陳公博、周佛海;

特指代表:包恵僧。

 

在劇烈的革命洪流激蕩下,在歲月的無情沖刷下,歷經(jīng)大浪淘沙,13名代表分別走上了四種歸宿。  

 

第一種,成長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有毛澤東、董必武2位;  

 

第二種,堅持革命,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鞠躬盡瘁,成為革命先烈,有鄧恩銘、李漢俊、何叔衡、陳潭秋、王燼美。  

 

這第一種、第二種的7位代表,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共產(chǎn)主義信仰,為革命事業(yè)獻出了自己的整個人生,直至寶貴的生命;他們更代表了近代百年中國革命中前仆后繼,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勝利,勇于獻身的數(shù)以千萬計的先烈,他們?yōu)楣伯a(chǎn)主義事業(yè)立下了豐功偉績,將永垂青史!  

 

第三種,由于種種原因,脫離了革命。他們是李達、劉仁靜和包恵僧。這中間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李達,他雖一度脫離了黨的組織,但并未改變自己的共產(chǎn)主義信仰,成了一名“黨外布爾什維克”,后又重返黨組織;另一類就是劉仁靜和包恵僧,他們放棄了自己原先的崇高信仰,名副其實地脫離了革命,成為庸人。  

 

第四種,墮落成為革命叛徒和民族敗類漢奸,他們分別是:張國燾、陳公博和周佛海。這三個人的墮落道路雖各不相同,但都是個人主義利欲所致。可見,對共產(chǎn)黨人來說,不管是普通黨員,還是黨的高級干部,不管其資格多老,功勞多大,都不能放松對自己世界觀的改造,否則就必然會墮落。

 

聯(lián)系當前黨員干部中腐敗分子“不斷涌現(xiàn)”,個中道理其實是一樣的。現(xiàn)將一大13名代表的簡況介紹如下:  

 

一、領(lǐng)導中國革命,成為革命領(lǐng)袖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1、毛澤東(1893——1976)湖南小組代表  

 

參加中共一大后回湖南領(lǐng)導工農(nóng)運動,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1923年中共三大當選中央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1924年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先后在國民黨一大、二大當選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任宣傳部代理部長,主持全國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參加八七會議,當選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后領(lǐng)導秋收起義,建立第一支工農(nóng)紅軍,創(chuàng)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提出走“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當選為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主席,1933年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由于王明“左”傾路線的危害,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被迫長征。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lǐng)導地位,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取得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此后,領(lǐng)導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1945年中共七大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1949年創(chuàng)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建國以后,繼續(xù)領(lǐng)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事業(yè)的偉大勝利,使社會主義中國儼然屹立在東方。毛澤東晚年一直堅持共產(chǎn)主義信仰。1976年逝世于北京。  

 

2、董必武(1885——1975)湖北小組代表  

 

中共一大后回湖北建立、發(fā)展黨組織,任中共武漢地方委員會書記,湖北省委委員。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共中央黨務(wù)委員會書記,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執(zhí)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從事黨和紅色政權(quán)的建設(shè)工作。參與二萬五千里長征,后任中央黨校校長、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代主席。建國前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國后,歷任政務(wù)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1975年病逝。  

 

二、堅持革命,成為遭反革命殺害的革命英烈

 

1、鄧恩銘(1900——1931)山東小組代表

 

1922年1月,出席莫斯科“遠東各國共產(chǎn)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回國后在山東省委工作。1925年領(lǐng)導青島日本紗廠工人大罷工,1926年任山東省委書記。1928年在濟南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1931年4月5日英勇就義。  

 

2、李漢俊(1890——1927)上海小組代表

 

1922年在武漢組織學生、工人開展革命活動。1923年參與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領(lǐng)導工作。是中共第二、三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927年“4.12”反革命z變后被桂系軍閥殺害,年僅37歲。  

 

3、何叔衡(1875——1935)湖南小組代表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赴蘇聯(lián)學習,回國后參加全國互濟會工作。1931年到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任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工農(nóng)監(jiān)察部部長、最高法院院長等職。1934年紅軍長征后留在根據(jù)地堅持斗爭。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水口的突圍戰(zhàn)中壯烈犧牲。  

 

4、陳潭秋(1896——1943)湖北小組代表

 

1924年任中共武漢地委書記,1926年任湖北省委組織部部長。大革命失敗后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秘書長、中央組織部秘書、福建省委書記等職。1933年任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糧食人民委員。1934年赴蘇參加共產(chǎn)國際工作。1939年回國任中共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1943年被軍閥盛世才殺害。  

 

5、王燼美(1898——1925)山東小組代表

 

1922年1月,出席莫斯科“遠東各國共產(chǎn)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7月回國,參加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領(lǐng)導山海關(guān)一帶工運。1923年負責山東省委工作。1925年夏,病逝于青島。  

 

三、由種種原因造成的脫黨者

 

1、李達(1890——1966)上海小組代表

 

出席中共一大,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后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主編《新時代》雜志。

 

在中共二大上,他與張國燾發(fā)生激烈沖突;后他又與陳獨秀在建黨和發(fā)展黨等問題上激烈爭論,更因不滿陳在黨內(nèi)“家長制”的霸道作風等原因,遂脫離中國共產(chǎn)黨。大革命時期,李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審委員會主席等職。

 

李達雖然脫黨,但仍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也從未放棄自己的信仰。大革命失敗后,在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險惡環(huán)境中,他堅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陣地,成為卓有建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會學大綱》,被毛澤東譽為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

 

1949年底,李達再次入黨,經(jīng)中共中央特許,沒有預備期。建國后,長期擔任武漢大學校長和中國哲學學會會長,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應用和發(fā)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毛澤東曾當面稱贊他是理論界的魯迅。1966年8月在武漢逝世。

 

2、包恵僧(1894——1979)陳獨秀特派代表

 

1921年受陳獨秀指派,出席中共一大。1922年起先后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長江支部主任,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區(qū)委員會委員兼秘書,1923年任中共武漢區(qū)委員會委員長。

 

1924年,以中共黨員身份加入國民黨,1925年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后任國民革命軍第1師第1團黨代表、第22師黨代表,戰(zhàn)時政治訓練班主任,新聞檢查委員會主席,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籌備主任等職。1927年任獨立十四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國共分裂后,脫離中共黨組織。

 

1931年后,歷任國民黨武漢行營參議、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議、內(nèi)政部戶政司司長、人口局局長等職,1948年去了澳門。

 

3、劉仁靜(1902——1987)北京小組代表

 

1922年和鄧中夏一起創(chuàng)辦并主編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guān)刊物《先驅(qū)》,同年9月去莫斯科參加共產(chǎn)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繼又出席了少共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1923年在上海任團中央書記,主編《政治生活》。1926年去莫斯科列寧學院學習,參加托洛茨基的派別活動。1929年8月回國后組織托派“十月社”,同年被開除出黨。

 

劉曾任三青團宣傳處科員,國民黨第十戰(zhàn)區(qū)戰(zhàn)干四團教官等。1935年被國民黨逮捕,1937年出獄。1948年發(fā)表反gong文章《評毛澤東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wù)〉》。1950年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1951年在人民出版社從事編譯工作。1956年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講授政治經(jīng)濟學。1986年底,任人民出版社特約翻譯、國務(wù)院參事。卒于1987年8月。

 

四、中途變節(jié),墮落為革命叛徒和漢奸

 

1、張國燾(1897——1979)北京小組代表

 

出席中共一大,被選為中央局組織書記,此后歷任中共黨和紅軍高級職務(wù)。1935年6月,他領(lǐng)導的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同一方面軍會師后,反對中央關(guān)于紅軍北上建立川陜甘蘇區(qū)根據(jù)地的正確決定,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1937年3月,中共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了他的分裂主義錯誤,但仍派他擔任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副主席、代主席。1938年4月初,他逃出陜甘寧邊區(qū)投靠國民黨,成為中共叛tu。4月18日被中共中央開除黨籍。

 

張國燾投靠國民黨后,即參加國民黨的特務(wù)組織——“軍統(tǒng)”,積極主持、從事反gong特務(wù)活動。1948年11月去臺灣,1949年轉(zhuǎn)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倫多,1979年病死于當?shù)匾患茵B(yǎng)老院。

 

2、陳公博(1892——1946)廣東小組代表

 

1923年因投靠軍閥陳炯明而被開除黨籍。同年2月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1925年回國任廣東大學教授,加入國民黨。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常務(wù)委員、工人部部長。1927年伙同汪精衛(wèi)發(fā)動“七·一五”反gong政b。1940年起,死心塌地追隨汪精衛(wèi)成為漢j。抗戰(zhàn)勝利后,以“漢j罪”處決于蘇州監(jiān)獄。

 

3、周佛海(1897——1948)廣東小組代表

 

參加中共一大后赴日本留學,先后在第七高等學校與京都帝國大學經(jīng)濟科學習。1924年回國后,任國民黨宣傳部秘書;9月脫離中國共產(chǎn)黨。

 

1926年任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后歷任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等職。1938年9月,隨汪精衛(wèi)投靠日本,淪為漢奸。抗戰(zhàn)勝利后,先被判處死刑。隨后蔣介石又發(fā)布特令,以“響應反正”、“戴罪圖功”,“以觀后效”為由,“減為無期徒刑”。1948年2月病死于南京老虎橋獄。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于青年,一貫的有益于革命,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呵!”(毛澤東:《吳玉章同志六十壽辰祝詞》)

 

“一大”13名代表最終在人生道路上的不同歸宿,難道不值得后人深思嗎?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wǎng)【作者授權(quán)】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wù)機構(gòu),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quán)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jīng)濟論壇
  • 光明網(wǎng)
  • 宣講家網(wǎng)
  • 三沙新聞網(wǎng)
  • 西征網(wǎng)
  • 四月網(wǎng)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guī)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
  • 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 新華網(wǎng)
  • 央視網(wǎng)
  • 中國政府網(wǎng)
  • 中國新聞網(wǎng)
  • 全國政協(xié)網(wǎng)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wǎng)
  • 中國軍網(wǎng)
  •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wǎng)
  • 人民網(wǎng)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quán)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