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撤離延安時對彭德懷說:“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果然,歷史按照一代世紀偉人的導演下書寫。

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軍胡宗南的部隊聲勢浩大地進攻延安。3月18日晚,毛澤東主動撤離。3月19日下午,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1師占領延安。國民黨占領共產黨的“老巢”后,需要制造聲勢和政治宣傳來鼓舞士氣。8月7日,“美齡號”專機在延安簡易機場降落,蔣介石躊躇滿志攜帶夫人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到了延安。
蔣介石以一種自嘲的語氣告訴隨從人員:來而不往非禮也。兩年前我邀請毛澤東到了重慶,今天我來到延安回訪,可惜的是毛澤東沒有邀請我,是我不請自來。他想看一看這個神秘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樣的。當然他在這個環境下是見不到自己對手毛澤東的。胡宗南為了制造氣氛討好蔣介石,時間緊急情況下把《東方紅》中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改成“中國出了個蔣中正”。當蔣騎著白馬,以國家總統身份視察延安時,歡迎群眾在國民黨組織的指導下高唱“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蔣中正”。延安充滿了節日般的喜慶氣氛。蔣校長意氣風發向歡迎群眾揮手致意,對眾官員連連稱贊“好好”。這光天化日之下就閉著眼演戲,演員都沒底,看戲者卻感覺良好。真是歷史奇聞。

蔣介石和宋美齡在隨行簇擁下視察了楊家嶺、棗園、王家坪等地。蔣介石在棗園終于看見了他的對手毛澤東的“家”。眼前的這一間窯洞和老百姓的完全一樣破舊不堪,門窗是沒有油漆過的陳舊的木頭做的。蔣介石讓隨從先進入窯洞內巡視一番,他匯報說:“校長,窯洞內墻面剝落,有一張榆木釘起來的破舊不堪的床,一張高低不平的榆木桌子。”蔣介石親自進到里面環視一番。蔣介石在院子里轉了轉,看到一個紡車,他問道:“這是干什么用的?”胡宗南回答:“被我大軍圍困,這里長年物資匱乏,據說這是毛澤東親自紡紗用的。”蔣介石俯下身子,信手擺弄了幾下,氣的臉色發青。一個嚇得不斷顫抖的農民被帶到蔣介石面前。蔣介石態度和藹地問他是否見過毛澤東?老農回答說經常見,毛還在他家里吃過棗子。蔣問:你送給他的?老農回答:沒,他買的,給了額錢。問:毛澤東穿什么衣服、鞋子?答:跟那些兵一樣,穿舊衣裳,袖口還打著補丁。穿布鞋也有草鞋。蔣又問他:還說什么?老農回答:他問我為啥陜北人不愛吃紅辣椒?問:你怎么回答?答:額說,吃了那家伙屁眼疼。這是蔣介石想聽的話嗎?但這是真實的。面對破敗的延安小城和這些近乎原始的窯洞,蔣介石感到十分震驚,他實在是難以相信,無法想象,毛澤東何以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保持著旺盛的斗志?中共何以發展壯大成了現在這樣的力量?怎么指揮著軍隊在全國的戰場上與政府軍對抗?又是怎么在這樣的桌子上把文章寫得既尖銳犀利而又文采飛揚?他看得很仔細,提出許多問題,隨行的胡宗南等人根本答不上來。蔣介石在延安看到的一切都使他感到震驚,因為無論是抗大,還是政府的辦公所在地,所有都是十分的簡陋、破舊、低矮的窯洞,條件十分艱苦。如果沒有那些牌匾的話,你根本就看不出來這是什么地方。在抗大學校,蔣介石看見共產黨的黃埔軍校不過是一排簡陋的窯洞教室,沒有什么像樣的教具。黑板是用木炭灰涂黑的,蔣介石用手在黑板上輕輕一按,手指就留下一個黑印。學員就坐在小凳子上在禮堂露天中聽課。當蔣介石得知共軍大多數高級將領都在這里學習過,他沉默良久感嘆說了一句話:“若論條件,我黃埔軍校和中央軍校不知道比這里強多少倍,可是會打仗的人反倒越來越少,你們說說這是怎么回事?”隨行人員面面相覷,都無法回答,也不敢回答。他看見一個小板凳,親自嘗試坐了下去,小凳子太矮,他差一點坐翻在地出丑。嚇得宋美齡和蔣經國趕緊扶住他。在一座山坡上,蔣介石看見大片土地被開墾出來。有人告訴他,連毛澤東、周恩來也經常參加勞動,朱德、彭德懷也經常下田干活,董必武、任弼時都能紡線,359旅旅長王震帶兵開荒。延安自產的糧食蔬菜基本上可以滿足需要。這些蔣介石不想聽又想知道的信息讓他臉色鐵青,表情凝重。蔣介石被深深地震撼了,延安生活條件如此艱苦,卻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堅持如此之久。國軍中幾乎每一個戰士吃的住的都要比毛澤東強百倍。胡宗南為了迎接蔣介石來延安,忙活壞了,他把蔣介石平日用的臉盆、澡盆、馬桶、鋼絲床、食物、西餐用具以及西餐廚師等等,都空運到貧瘠的延安,以博取蔣的歡心。但蔣介石不是來消受這個享受的,魂不守舍的熬過了一夜,第二天,蔣介石就離開了這個讓他心緒不寧的地方。這是蔣介石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來到延安。不得不說,蔣介石在延安看到的一切,如芒在背,意念崩潰,悵然若失,心理上開始泄氣敗下陣來,從而加速了國民黨的大潰敗。

歷史在這以后的車輪走向完全按照毛澤東設計的方向前進,國共對抗,國軍全面潰敗。四年后的1949年,蔣介石不得不神色黯然地敗退到臺灣。臨走之際他說:“去延安是我這輩子最后悔的,注定了國軍的失敗。”還有一點需要補充的:胡宗南于3月25日清晨來到延安,他見到了毛澤東留給他的一封信:“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可以斷定,他肯定沒有把這封燙手的信給他的校長看。毛澤東就是在這樣談笑中拿他的對手開玩笑,看檣櫓灰飛煙滅。毛澤東在撤離延安時對彭德懷說:“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果然,歷史按照一代世紀偉人的導演下書寫。1948年4月22日,西北野戰軍在撤出延安1年1個月零3天后,收復了延安。
(來源:“昭山出了個紅太陽" 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