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朱冬生:洪學智回憶抗美援朝戰爭
點擊:  作者:朱冬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10-20 07:33:36

 

 1.webp (1).jpg

【編者按】在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全國政協《縱橫》雜志第10期上發表了朱冬生同志編著的洪學智回憶抗美援朝戰爭》一文。洪學智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首任副總司令,他協助彭德懷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階段的全部決策指揮。從洪學智上將對抗美援朝的回憶中,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場戰爭對于新中國成立和發展的偉大意義,更加深刻認識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宏才大略。
1.webp (2).jpg
洪學智回憶抗美援朝戰爭
朱冬生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70周年紀念日。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回憶、評述、研究著作很多,但為參戰各方都能接受并成為研究這場戰爭權威之說的,當數洪學智將軍的專著《抗美援朝戰爭回憶》。此書初版于1991年,20多年來多次印刷,印刷量達50多萬冊,名列國內此類書籍的榜首。該書曾獲得過中國圖書出版的許多獎項,多次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向全國青少年推薦書目。世界上也有許多國家對該書進行了影印翻譯,僅韓國就有兩家出版商用韓文出版。許多國家的軍事院校也將該書翻譯過來,作為研究這場戰爭的專用教科書。

1982 年,因為編輯《紅四方面軍戰史》,我與戰史編委會的主要領導之一洪學智將軍認識(后來還編輯過他的《洪學智回憶錄》)。因為編輯工作需要,我曾無數次研究和閱讀《抗美援朝戰爭回憶》,并多次當面聆聽作者對這場戰爭中重大決策指揮、重要戰爭場景及重要事件的回顧與分析。在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重新捧讀這本書,理解這場戰爭對于新中國成立和發展的偉大意義,對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宏才大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艱難而又偉大的歷史抉擇

70年前的這場戰爭是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勝利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失敗而告終的,但當年由毛澤東主席為首的黨和國家及軍隊最高決策層作出這一偉大歷史抉擇卻是非常艱難的。洪學智在他的回憶錄中對此作了非常客觀的陳述。

1950 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6 月27日,美國宣布出兵朝鮮半島;7月1日,美國從日本調兩個步兵師登陸朝鮮半島。美國空軍在對中國東北邊境狂轟濫炸的同時,并派第七艦隊到臺灣海峽,中國北部邊疆和南部海域都面臨美國軍隊的威脅。6月28日,毛澤東主席公開發表聲明予以譴責:
“各國的事情應該由各國人民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全中國人民的同情都應站在被侵略方面”。

洪學智在回憶錄中對當時紛繁復雜的朝鮮半島局勢作了簡要的陳述,這些都為后人揭開歷史真相提供了研究依據。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被日本殖民統治了近50年的三千里江山終于回到了朝鮮人民的手中。由于美、蘇兩個大國的介入,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劃分成兩個不同制度的政治實體。從朝鮮半島的光復到朝鮮內戰的全面爆發這5年多的時間里,絕大多數朝鮮人民企盼和平、希望統一,積極推進朝鮮統一的進程。但是當時美、蘇兩個大國,卻都希望朝鮮半島成為自己的勢力范圍,雙方不斷地對南、北朝鮮提供政治、經濟、軍事援助,進而加緊控制,不斷干擾朝鮮半島的和平進程。

1948年5月10日,南朝鮮在美國的支持下擅自進行公民投票,在只有 30%選民參加的情況下,選出了韓國國民議會,把李承晚集團倉促扶持上臺。與其針鋒相對,1948年9月2日,北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平壤開幕,通過了國家憲法,金日成被選為內閣首相、國家元首;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至此,南北雙方均為一統朝鮮半島而加緊備戰。

為了不蹚朝鮮內戰的渾水,1948年底,蘇聯首先從北朝鮮撤軍。美國拖到 1949年6月的最后一天,也從朝鮮半島撤出最后一批美軍部隊。美蘇撤兵之后,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起來,雙方軍事力量嚴重對峙,武裝沖突不斷。僅 1950年3月3-10日這一周時間內,在“三八線”上就有18次武裝沖突。因此,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大規模爆發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此后,美軍飛機對中朝接壤的鴨綠江沿岸進行狂轟濫炸,致使中國邊民大量傷亡,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北部邊疆的安全。不僅如此,美國的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對臺灣投入大量的軍事援助,并增派許多軍事顧問團進入到國民黨軍隊。 這種赤裸裸的軍事侵略,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南部海域的安全。同時,在短短幾個月內,美軍 70多次派出大批飛機深入到中國內陸地區進行偵察,明顯擺出了一副軍事侵略的架勢。這一進程一直持續到1950年10月中旬。

面對這樣復雜的國際周邊形勢,中國已經無法置身事外了。在經過幾個月的外交努力最終無果而終的情況下,中國忍無可忍,最后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出動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中國不可能坐視美國用侵略的手段統治朝鮮并對中國邊境造成嚴重威脅。中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投入的是一支正義之師、保家衛國之師。作為一個革命家、軍事家,洪學智在書中對此都有明確精到的分析。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美國侵略者,從近期看,確保了中國東北邊境的安全和共和國新生政權的鞏固;從長遠看,改變了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戰略平衡,使中國有了一個除局部邊界戰爭以外相對和平的周邊環境達半個多世紀  之久,形成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和平機遇期。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繁榮和富強。

1.webp (3).jpg

【金日成(中)和彭德懷(右)在志愿軍司令部】


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在世界戰爭史上的恢宏再現


將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都是在毛澤東主席的全面領導和指揮下進行的。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毛澤東精湛軍事指揮藝術在世界戰爭舞臺上的恢宏再現。精明獨到的戰略形勢分析、算無遺策的戰略判斷和決策、敏銳準確的對戰局走向的把握和恰當的軍事指揮、充分信任戰場指揮員和軍事指揮人才的科學配置、適時保障戰場軍事補給和后勤供應、巧妙掌控和平談判的時機和手段……這一切都堪稱世界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所作出的精明決定。

在洪學智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親自決策了抗美援朝戰爭全部戰略層面乃至部分戰役決斗的作戰計劃,親自制訂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各項戰略部署,親自主持了許多有關抗美援朝戰爭形勢分析、戰爭進展和戰場保障的會議,親自接見了許多從抗美援朝前線歸來的高級將領、認真聽取他們有關戰場情況的匯報,同時還親自起草和簽署了數以百計有關戰爭決策的往來電報。洪學智是唯一一位參與抗美援朝戰爭全過程和全部戰役層面作戰指揮的志愿軍總部首長,他見證 了毛澤東對戰爭指揮的全部往來電報。今天我們重讀書中毛澤東的一些電報,對于認真學習毛澤東的軍事思想、領會毛澤東的軍事指揮藝術、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全部進程,仍有著極大的啟發和幫助。

隨著朝鮮半島戰爭的爆發,為防止不測,1950年7月,中央軍委作出決策,調 13 兵團緊急開赴東北,加強東北防務力量。

10月1日,朝鮮外務相樸憲永攜帶著金日成首相給毛澤東主席的信飛到了北京。樸憲永當面向毛主席、周總理懇請,請中國人民出兵支援。

10月2日,毛主席下達了作戰命令的電報。他在電報中最后說:
目前總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于我們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們堅決勇敢,善于團結當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戰,最后勝利就是我們的。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的時間是1950年10月19日。10月18日,毛主席下達了“自10月19日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的命令。

在彭德懷司令員的指揮下,13 兵團的四個軍及三個炮師于10月19日晚開始,按西線、中線、東線三個方向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預定作戰地區開進。10月19日,即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的當天,美第1軍的三個師占領了平壤。20日,美軍第187空降團在肅川、順川空降,企圖切斷自平壤北撤的朝鮮人民軍的退路。這時,我已渡過江的五個師僅進鴨綠江南岸新義州以東的朔州、滿浦里地區,距離預定防御地區尚有120—270公里,已不可能先敵到達我預定區域。

毛主席審時度勢,當機立斷。10月21日凌晨,他連續三次電示:“放棄原定計劃,改取從運動中殲敵的方針。”這便形成了我軍入朝作戰的第一次戰役。

第一次戰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的第一仗,關系甚大。毛主席作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深知志愿軍出國的第一仗必須打好。洪學智在書中寫道:
“當時毛主席的電報不僅十分頻繁,而且指示都十分明確具體,連細節問題都不厭其煩, 提醒彭德懷及13 兵團的領導同志務加注意。”

21 日凌晨4時,毛主席又發來電報,指示13兵團 在戰役部署上“請注意控制平安南、平安北、咸鏡三道交界之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點,隔斷東西兩敵,勿讓敵人占去為要”。

從我國政府決定出兵到第一次戰役打響,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戰略部署總是根據敵情的變化而不斷變化。10月28日下午,志愿軍領導正在研究作戰情況,毛主席來電。彭德懷看了電報,說:
“毛主席指示我們,目前戰役的關鍵是兩點:一是確實抓住古場楚山之偽7團,不使逃跑,如此則偽1、6、8師非增援不可,有仗可打;二是我三個軍全部到齊并完成戰役展開,如此則我攻擊時迅猛有力,保證殲敵。”

11月2日19時,毛主席根據戰役發展的情況電示志愿軍總部:
“注意使用38軍全軍控制安州、軍隅里、球場區域,構筑強固工事,置重點于軍隅里,確實切斷清川江南北敵之聯系,殲滅美2師( 由平壤 )北援兵力及偽6、7、8師余部,并盡可能向南伸出到平壤附近。只要此著成功,即是戰略上的勝利。”

3個小時以后,毛主席又電示,此役“全局關鍵,在于我們38軍全軍以猛速動作攻占軍隅里、價川、安州、新安州一帶,隔斷南北敵人聯系,并堅決消滅北進的美軍第2師。此是第一要緊的。”

戰至11月5日,共10天時間,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斃傷俘敵1.5萬人,志愿軍入朝以后的第一次戰役即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志愿軍首次出國作戰,面對的又是強大的美國軍隊,此役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志愿軍全體將士。

從1950年10月2日毛主席向中國人民志愿軍下達入朝作戰命令、10月下旬志愿軍部隊開始投入第一次戰役起,到1951年6月10日第五次戰役結束,經過7個半月的作戰,志愿軍即把美軍打到談判桌上。我們從洪學智回憶錄中著錄的毛主席指揮五次戰役的有關電報,可以看出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在朝鮮戰場上的靈活運用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是志愿軍將士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勝利,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勝利,更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

1.webp (4).jpg

【洪學智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所在的山洞前】


在志愿軍統帥部的將帥們

在志愿軍統帥部擔任領導的彭德懷和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等將帥,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杰出軍事領導人。他們在國內革命戰爭硝煙還未散去的時候,即奉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命令參加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率領中國人民志 愿軍在朝鮮戰場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們非凡的軍事家膽略和精湛的軍事指揮藝術,使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因而也深得毛主席的信任,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

在書里,洪學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真實地再現了他與彭德懷司令員、鄧華和韓先楚副司令員以及參謀長解沛然、政治部主任杜平等領導同志間親密無間的戰斗友誼。他們坦蕩真誠的胸懷,多謀善斷的戰略決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天才指揮藝術,今天讀來仍然備感親切、備受教育和鼓舞。

抗美援朝戰爭之前,洪學智從沒有在彭德懷的領導下工作過,相互間并不熟悉。但是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和鄧華、韓先楚等不僅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卓越指揮員,還與彭德懷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洪學智心目中的彭德懷,是一位多謀善斷、氣勢恢宏、膽略超群、指揮精湛的偉大軍事家。洪學智對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的真實回顧,不是文學家的精彩描繪,而是兩個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對謀略、心靈對心靈的碰撞。唯有一個對國家、 對民族、對軍隊赤膽忠誠的人,才能有如此直率坦誠的回憶。關于彭德懷在戰場的決策過程、對戰爭的指揮藝術以及取得的一系列輝煌勝利,書中多有詳盡的敘述,僅書中洪學智幫助彭德懷戰場脫險的情景,讀來就不勝感嘆。

1950年11月25日清晨5點多,幾架敵機呼嘯而來,洪學智命令警衛員強行將彭德懷架入防空洞。他們剛進洞,成噸的凝固燃燒彈便投向大榆洞,志愿軍司令部駐地一片火海。過后,彭德懷激動地抓住洪學智的手說:
“洪大個兒,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

洪學智和鄧華相聚于解放戰爭的東北戰場。三年的解放戰爭,他們在同一個戰場,后來又在同一個指揮部里,成為生死與共、肝膽相照的戰友。書中對鄧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所表現出的高超的指揮藝術、深入實際的領導、坦蕩的人物性 格,有較多的敘述。

第五次戰役發起前,鄧華與洪學智同在志愿軍司令部。一天清晨5點多,洪學智聽到防空哨槍響,緊接著又聽見飛機轟鳴聲,馬上意識到敵機來了。他猛地從床上跳起來,看到鄧華睡得正香、叫不醒,一下子急了,他猛地把鄧華的行軍床掀翻,驚醒的鄧華趕緊跟著洪學智跑向防空洞。等敵機走后回屋一看,鄧華睡的地方被子彈打了好幾個洞,行軍床也打了一個大窟窿。鄧華說:
“老哥,今天要不是你,我大概已上西天了。”

洪學智之所以敢掀翻鄧華的行軍床,是因為他們之間太了解了,在革命過程中建立了太深的革命友誼。洪學智在書中說,中央軍委決定將15兵團改為13兵團調往東北并讓鄧華繼任兵團司令員,兵團其他領導成員和兵團機關不變,唯獨把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留在了廣州,這才有了洪學智進京匯報工作并被鄧華在前門火車站截留、驅車直奔軍委副主席林彪的家中、林彪留飯并代表中央軍委宣布洪學智任職13兵團副司令員的戲劇化過程。

再說洪學智和韓先楚。他們從紅軍時期即相識,都是紅四方面軍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打出來的猛將。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韓先楚和鄧華、洪學智同為志愿軍副司令員,韓先楚主要分工在一線指揮部隊。洪學智在書中較多地敘述了韓先楚指揮部隊在前方浴血奮戰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的過程,盡顯了他對這位老戰友英勇頑強、不屈奮戰、親臨一線指揮的軍事家風范的敬仰之情。他們的友誼延續了一生。

解沛然(又名解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首任參謀長,而洪學智是分管司令部工作的志愿軍副司令員。軍事指揮員沒有不重視司令部建設的,洪學智在書中對志愿軍司令部在解沛然參謀長的領導下每戰必有科學作戰方案的提出,這些方案對于敵情的判斷、戰場的選擇、部隊的指揮調動、預備隊的使用、彈藥的補給、首長決心的實現以及來往文電處理有哪些幫助,都有許多細節性的敘述。他對解沛然的領導水平、組織能力、嚴謹的工作態度極為推崇并予以極高的贊賞。“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解沛然同志功不可沒”,這是洪學智親口說過的。

杜平是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卓越的領導者,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志愿軍的政治工作有極大的貢獻和很多的建樹,尤其在抗美援朝戰爭后期參與領導停戰談判,對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軍事思想、外交思想的理解和落實表現出極高的智慧和政治謀略。洪學智在書中對此也有較多敘述。

1.webp (5).jpg

【志愿軍領導在歡迎祖國慰問團會議上(中為彭德懷,彭德懷左側為鄧華,彭德懷右側為洪學智)】


毛岸英的犧牲

志愿軍司令部進駐大榆洞后,曾多次遭到美軍飛機的轟炸。因此中央幾次來電,要志司注意防空、注意安全。百密一疏,毛岸英竟沒能逃過美國人的毒手。洪學智在他的回憶錄中對此有具體的回顧。洪學智說,當時志愿軍司令部(以下簡稱“志司”)總部的防空歸他管。考慮到彭德懷的安全事關重大,他和鄧華便商議,在彭德懷住的那條溝外面離住房十幾米遠的地方挖一個防空洞,有緊急情況就進去隱蔽。他調來一個工兵連挖洞,彭德懷見了就非常生氣,說他是在山上“瞎鼓搗、沒事干”。洪學智解釋說:
“不是瞎鼓搗,也不是沒事干,挖防空洞是為了防空,為了保證你的安全!”

1950年11月24日下午,敵人來了4 架飛機,在大榆洞上空盤旋,轟炸襲擊了兩次,打壞了坡上的變電所。黃昏時,又飛來了“野馬式”偵察機,轉了幾圈,又飛走了。

敵機不停地轉,這引起了洪學智的懷疑。因為敵機經常來,他們都有經驗了:凡是敵機第一天在哪兒轉,第二天一定炸哪兒。有情報說,敵人一直在尋找志司的指揮機關準備轟炸。于是,洪學智找到鄧華一起研究預防方案。

第二天清晨5點多,志司的領導們吃完飯都進防空洞了,只有彭德懷沒進。洪學智、鄧華派警衛員、參謀去催了好幾次,他就是不去。最后洪學智親自出馬,才把彭德懷勸進了防空洞里。

但是當時彭德懷的房子里還有高瑞欣和成普兩個參謀在值班,還沒有疏散。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與志司的領導們本來一道上山疏散了,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又跑回屋里去了。

志司的領導們上山進洞沒多久,敵人的飛機就來了,好幾架,連圈都沒轉,就朝彭德懷的房子猛扔炸彈。房子很快燒著了。那是凝固汽油彈,燃起來溫度很高,鐵板都能燒出窟窿。也就一兩分鐘的時間,房子被燒毀了。

成普參謀從房子里跑了出來,只是臉燒傷了一點,沒什么大事。毛岸英、高瑞欣都沒能跑出來,都犧牲了。敵機飛走后,彭德懷來到現場。他看著毛岸英、高瑞欣燒焦的遺體,心情十分沉重。

那天,彭德懷整整一天沒有說話,一個人坐在防空洞里沉默不語。洪學智去看彭德懷,彭德懷沉痛地哀嘆說:
“唉,為什么偏偏把岸英給炸死了呢?”

毛岸英是彭德懷的秘書、俄文翻譯,犧牲時年僅28歲。

當天下午,志司的領導們就把志司挨炸和毛岸英犧牲的情況報告了毛主席和中央軍委。

1.webp (6).jpg

抗美援朝戰爭為人民軍隊的后勤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展開了持續3年之久的殊死拼殺,雙方投入到戰場上的兵力最多時達300萬人,美軍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幾乎所有現代化武器。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后勤保障能否成功,成為能否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

抗美援朝戰爭是人民軍隊由傳統后勤向現代后勤發展的偉大轉折點。由于志愿軍是首次與現代化的美軍作戰,又是在國外特殊的地理條件下作戰,因而,后勤在保障部隊作戰方面面臨著許多新的考驗。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東北軍區后勤部克服重重困難,基本保證了前線作戰的物資需要,保障了前三次戰役的勝利。但隨著戰爭向縱深發展,后勤補給線離國境線越來越遠,敵機轟炸越來越頻繁,后勤保障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以至第五次戰役后期部隊猛打到北緯37度線時,不堪重負的后勤補給線終于徹底斷裂。

1951年4月下旬,洪學智回國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匯報戰況。他根據自己對戰局的分析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在軍事斗爭方面要作長期打算,建議構筑坑道工事作堅守防御,而后伺機反攻;二是在后勤工作方面要加強保障,建議實行集中統一指揮。周總理聽后表示贊許,毛主席知道后指示:
“所提兩項建議很好,由周總理組織落實。”

隨后,中央軍委作出組建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的重大決策,改變入朝參戰以來一直由遠在國內的東北軍區后勤部負責戰場后勤保障的體制。

中央軍委決定,由洪學智兼任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在洪學智的領導下,戰場后勤供應機制作出了重大調整,把整個戰區后勤劃分為戰役后勤方和戰術后勤方兩大層次:從鴨綠江到一線各軍為戰役后勤方;從一線各軍后勤到前沿陣地為戰術后勤方。戰役后勤方則劃分為5個供應區,每個供應區設一個后勤分部實施供應。

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除統一指揮配屬后勤系統的工程兵、高炮兵、鐵道兵、通信兵以及公安、運輸等部隊外,還負責統一管理朝鮮境內我軍一切后勤組織與設施,并迅速建成以志后、5個分部、23 個兵站為骨架的供應網絡,形成了統一指揮,前后左右貫通,能打、能防、能運、能供的全能保障體系,實現了由單一兵種后勤向諸兵種合成軍隊后勤的轉變。

1951年5月19日,中央軍委作出《關于加強志愿軍后方勤務工作的決定》,決定將原配屬志愿軍后勤的工兵、炮兵、公安、通信、運輸、鐵道、工程等部隊,統一劃歸志愿軍后勤建制序列。這種組織體制,改變了以往后勤的職能和任務,使志愿軍后勤由只組織保障的單一職能,轉變為既要組織保障又要組織指揮戰斗的雙重職能。

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的建立,開創性地建立了集中統一的后勤指揮體系,形成合成軍隊后勤的組織結構,因此后勤戰斗化能有序展開。

1.webp (7).jpg

【志愿軍鐵道兵搶修被毀鐵路】


戰斗化后勤戰略目標的歷史貢獻


三年多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洪學智領導下的后方勤務司令部根據戰場需要實行后勤保障戰斗化,較好地履行了“指揮戰斗、組織供應”的雙重職能,粉碎了美軍倚仗其空中優勢給志愿軍后勤供應造成極大困難的戰略企圖。

面對這場無前后方之分的現代化立體戰爭,洪學智及時提出后勤部隊要“在保障中進行戰斗,在戰斗中實施保障”的戰略決策,把后勤保障與后方防衛作戰有機地統一起來,從而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戰爭后期與戰爭初期相比,車輛損失率由42.8%下降到1.8%,物資損失率由13.4%下降到10.8%,運輸效率提高76%。三年中,后勤部隊的戰斗成果也異常顯赫,僅志愿軍直屬后勤部隊就擊落敵機109架,擊傷600余架。從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在美軍實施“絞殺戰”最瘋狂的一年多時間里,敵機轟炸量增加了7倍,我軍物資運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兩倍以上。前線官兵交口稱贊志愿軍的運輸線是“鋼鐵運輸線”,是贏得戰爭的“生命線”。

抗美援朝戰爭中,洪學智打破了我軍傳統的后勤供給機制,特別是兵站運輸網的形成,標志著志愿軍后勤戰斗化建設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到1952年5月,志愿軍后勤已成功地粉碎了侵朝美軍發動的“絞殺戰”,作戰部隊得到了源源不斷的后勤供應。在當年5月30日舉行的漢城記者招待會上,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不得不承認:
“雖然聯軍的空軍和海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切斷共產黨的供應,然而共產黨仍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

歷史已經表明,洪學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提出的后勤戰斗化的目標,是現代戰爭對后勤保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現代戰爭后勤保障的基本規律。其基本著眼點是增強后勤的防衛作戰能力,做到打、防結合,在戰斗中保障,在保障中戰斗。因此,即使在沒有取得制空權的情況下,將一定數量的防空、工程、維修和警戒部隊編入后勤, 使之具有防衛作戰能力,成為弱勢條件下戰勝強敵的有效手段。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對洪學智領導下的抗美援朝中的后勤保障也給予充分肯定,毛主席要求
“研究朝鮮戰爭中后勤工作的狀況和經驗,以達到我軍后勤工作現代化和正規化的目的”。

朱德總司令稱: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后勤起一半的作用”。

作為人民軍隊由傳統后勤向現代后勤發展的轉折點,抗美援朝戰爭后勤保障不僅在人民軍隊后勤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而且洪學智將軍創立的許多基本經驗對現代戰爭后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webp (8).jpg

【彭德懷(左一)簽署停戰協定。右二為李克農,右一為喬冠華】


抗美援朝戰爭距今雖然已有70年了,但它的偉大歷史意義一定會萬古長存。面對世界強敵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志愿軍、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英勇作戰、不怕犧牲、萬眾一心、打敗美軍野心狼,奪取戰爭全面勝利的信心、信念和信仰,屬于中國人民所獨有,這是歷史的結論。

(作者系解放軍出版社原社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原文刊于《縱橫》2020年第10期)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