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1931年12月14日,董振堂、趙博生、季振同、黃中岳等人,率第26路軍在江西寧都舉行起義,宣布脫離蔣軍陣營。該部共計有1.7萬人加入紅軍,編為紅5軍團。蘇區野戰兵力由此劇增50%。這支戰斗力強悍的部隊,在此后的烽火歲月里屢建殊勛,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章節。
第26路軍是西北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中,善戰的西北軍在戰場上從不怵裝備精良的嫡系軍。但這支部隊卻有一個死穴:太多的西北軍將領見不得錢,在老蔣的“銀彈攻勢”下,戰場上不落下風的西北軍,內部卻分崩離析,倒戈成風,最終一敗涂地。
孫連仲
按那個年代,按照軍閥混戰的規則,中原大戰一敗涂地后,西北軍頭領馮玉祥通電下野,由孫連仲出面,將第12師高樹勛部、第13師董振堂、第14師季振同部、第15師李松昆部、第38師曹金聲旅,以及張華棠騎兵旅、祝常德騎兵旅、重迫擊炮團、野榴炮團、鐵甲車隊等雜七雜八的部隊收攏在一起,共計5、6萬人宣布歸順蔣氏。
以上盡皆西北軍的精華所在,但老蔣卻視他們為雜牌,雖給了孫連仲1個第26路軍的番號,卻規定下面只能編成2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以及一些直屬單位,按4萬人的上限發餉。這樣一來,孫連仲被迫裁撤部隊,而且各級部隊長多有降級使用的情況,這就埋下了矛盾的種子。
第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
經過一番內部博弈,第26路軍總指揮孫連仲親自兼任第25師師長,下轄第73旅董振堂、第74旅季振同,第75旅李松昆。高樹勛的第27師下轄第79旅池峰城、第80旅施積樞、第81旅呂如珂。2個騎兵旅合編為騎兵第1師后,2個騎兵旅旅長位置不動,只派關樹人出任師長一職。除此之外,鐵甲車隊、重迫擊炮團和野榴炮團這樣的技術兵種建制未動。
1931年春,老蔣令駐防山東的第26路軍南下江西,參加對蘇區的“圍剿”。贛南、閩西盡皆山地,騎兵第1師無從發揮作用。當時江西僅有百余公里長的南潯鐵路和僅有數十公里長的株萍鐵路,且都位于白區,全靠兩條鐵軌機動的鐵甲車隊也有勁使不上。所以便和騎兵師一塊被留在原地,沒隨大部隊南下。此外,重迫擊炮團和野榴炮團在當年可算是異常金貴的戰略力量,因此意圖將它們收歸自家囊中的老蔣,也以江西山地不便炮兵機動為由,將這2個炮團強行扣下。因此,南下江西參加“圍剿”紅軍的第26路軍,實際上是1個指揮部、2個步兵師部、6個步兵旅部和12個步兵團,總計約2.7萬人。
第26路軍第25師73旅旅長董振堂
大革命期間,劉伯堅、劉志丹等一大批將領曾在西北軍工作過,給西北軍官兵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后來,他們雖被馮玉祥“禮送出境”,但影響還在,因此第26路軍絕大多數官兵對奉調入贛“圍剿”,心里一百二十個不樂意。
剛入贛不久,第27師81旅呂如珂部就在第二次反“圍剿”中被紅軍殲滅,該師師部及趕來馳援的79旅池峰城部也遭到重創。加之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第26路軍因病減員高達5000余人之多,因此部隊士氣極為低落。孫連仲以“水土不服”為由,向老蔣進言要回將部隊調回北方,但卻換來了老蔣一句“你們死也要死在寧都”的狠話,并以斷部隊糧餉作要挾,逼迫第26路軍與紅軍拼消耗,以達到他“一箭雙雕,鏟除異己”的目的。
第26路軍第25師74旅旅長季振同
打紅軍,不是對手。回北方,門都沒有。失落、彷徨、厭情的情緒在第26路軍中迅速蔓延開來。孫連仲、高樹勛以種種借口待在上海、南京不歸隊。董振堂請假回家探親。季振同扔下部隊,到南昌來“治病”。池峰城和施積樞以招新兵補充戰損為由,一去不歸。
我方一直在關注著第26路軍。1931年5月,王超、袁漢澄、李肅受派遣,通過各種關系打入第26路軍內部,利用各種機會向官兵們宣傳道理,揭露老蔣的罪惡圖謀,以及“耕者有其田,消滅剝削壓迫”等主張,啟發大家的覺悟。不久,紅軍將經過教育,轉變很快的第26路軍被俘官兵陸續釋放,這些回歸官兵的現身說法,讓紅軍在第26路軍中的影響迅速擴大。不久,包括第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在內的20余人秘密加入了組織,并在軍中成立了支部,逐步掌握了第26路軍的控制權。
馮玉祥
這個時候,馮玉祥也沒閑著,他頻頻給孫連仲、季振同等昔日舊部聯絡,也想將第26路軍“拉回去”。對部隊監控甚嚴的老蔣很快察覺了馮玉祥“挖墻腳”的行為。于是,他決定將第26路軍縮編成第17軍,準備任命高樹勛為軍長,以架空并拼走孫連仲。
軍隊是軍閥的命根子,絕非善茬的孫連仲聽到風聲后,搶先一步將高樹勛第27師未遭紅軍殲滅性打擊的部隊拆開分駐各地,使之抱不成團,而且處在自己嫡系第25師的包圍監視之中。高樹勛一瞧這情形,知道自己就算接過老蔣簽發的17軍軍長委任狀,也控制不住這支隊伍,于是稱病遲遲不肯赴任。于是,第26路軍縮編成第17軍之事便不了了之了。
西北軍士兵
孫連仲知道老蔣在琢磨對他“卸磨殺驢”,心里清楚自己為抓兵權而兼任的第25師師長職位遲早保不住,于是便將第25師師長一職交給自己的親信75旅旅長李松昆,同時晉升張芳昭為75旅旅長。非但如此,孫連仲還打算保舉李松昆接自己的班,出任第26路軍總指揮。不過,無論是資歷和戰功,李松昆都明顯不及董振堂和季振同,勢必難以服從。于是,孫連仲又趁董振堂回家探親未歸之機,簽署了解除他第73旅旅長職務的命令。
但讓孫連仲沒想到的是,這道命令被趙博生扣下并嚴格保密,待董振堂探親歸來時悄悄給其本人看過后銷毀了。下決心和孫連仲決裂的董振堂與趙博生一塊,做通了74旅旅長季振同、74旅1團團長黃中岳的工作,將這支由原西北軍手槍旅改編而來,裝備和戰斗力均在第26路軍中首屈一指的主力旅爭取了過來。
第26路軍寧都起義部分指揮員合影
趙、董、季、黃等人原本打算爭取更多的中高級軍官,但我方在第26路軍中的活動已被老蔣察覺,并下達了限期抓捕王超等人的命令。經緊急溝通,趙、董、季、黃決定于1931年12月13日晚間舉行起義,由王稼祥、劉伯堅指揮紅軍一部接應。不過,此后因蔣軍南昌行營發給第26路軍的糧餉及2萬套棉衣已運到廣昌,為了得到這批寶貴物資,經請示同意,寧都起義推遲一天舉行。
12月14日晚,趙博生以慶祝領餉為由,在第26路軍總指揮部宴請團以上軍官。除李松昆及27師81旅駐守寧都城北砍柴崗的1個團團長未來,其他旅團主官都按時赴宴。席間,待73旅、74旅部隊控制了寧都各要害部門及封鎖交通要道后,趙博生向赴宴的軍官痛陳老蔣消滅異已的陰謀,并宣布全軍起義加入紅軍。
參加寧都起義的原第26路軍官兵開進蘇區
聞聽此言,宴席上頓時一片大亂。第27師師參謀長不僅反對起義,而且還試圖掏槍頑抗,結果被74旅1團3營營長嚴圖閣當場擊斃。嚴營長指揮部隊扣押了反對起義2個新近晉升的旅長張芳昭、王恩布,以及團長王天順、郭通培、李錦亭、楊守道、曹明道、曹金聲,并將他們的馬牟們也繳了械。
隨后,趙博生用這2個旅長、6個團長的私人印章,令他們各自的部隊在指定時間內到規定地點集合待命。只有未赴宴的李松昆帶著27師81旅駐砍柴崗的那個團逃走了。第二天,趙博生他們率領第26路軍總指揮部,以及2個師指揮部、6個旅指揮部及11個整團,共計1.7萬人,攜帶2萬余件武器向蘇區開進。途中,將扣押的8個旅長團長悉數釋放,每人給300塊大洋作盤纏,打發他們走人。
作者:忘情 來源:兵說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