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拓跋宏(467-499年),漢名元宏,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北魏第七位皇帝,史稱孝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學家。拓跋宏在與馮太后合力推行一系列改革的基礎上,親政后進一步推行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全面漢化改革,有力地推動了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諸領域的全面發展,大大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和民族融合,以銳意改革的皇帝名垂青史。
北魏獻文帝皇興元年八月戊申日(農歷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紫宮,系獻文帝拓跋弘長子。皇興三年(469年)六月,年僅三歲的拓跋宏被立為皇太子。當時的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的生母李夫人隨即被賜死,由嫡祖母馮太后一手撫養成人。
皇興五年(471年)八月,拓跋宏受父禪繼帝位,時年五歲,改年號為延興,由嫡祖母馮太后臨朝執政。
馮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北燕滅亡后,被沒入太武帝拓跋燾掖庭,太安二年(456年),成為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作為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和改革家,她在艱難支撐危局為國操勞的同時,將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對孝文帝拓跋宏的鐘愛和培育上。
孝文帝拓跋宏天賦異稟。“帝幼有至性,年四歲,顯祖(其父獻文帝拓跋弘)曾患癰,帝親自吮膿。”[1]馮太后對孝文帝慈愛甚篤,她親自教育監督孝文帝刻苦讀書,手不釋卷,日復一日,孜孜以求,不僅教導他熟讀儒家經典,對史傳百家,也無不涉獵。待孝文帝稍稍長大,馮太后在處理朝政和推行改革的實踐中,盡可能地讓他參與其中,從而使孝文帝不斷得到全面的鍛煉成長。
太和十年(486年)正月初一,19歲孝文帝首次穿戴袞龍袍冕旒冠,在朝廷上大擺筵席,接受萬國使臣的朝賀。從此,馮太后有意讓孝文帝更多地參與朝廷事務,培養他的政治才干,有關的詔敕冊文大多授意孝文帝親手起草。在馮太后的悉心培育下,天資聰穎的孝文帝學得滿腹經綸,允文允武,漸漸成長為馮太后得意的事業繼承人。
早在馮太后臨朝稱制時期,孝文帝便與嫡祖母合力革除積弊,推行改革,開創了太和改革欣欣向榮的局面。太和十四年(490年),24歲的孝文帝開始親政。同年九月,馮太后病逝,從此,孝文帝成為北魏這艘改革巨輪的唯一舵手,強力推動北魏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全面革故鼎新。
實行班祿制。此前,北魏習慣于通過戰爭掠奪財富,以爵位的高低作為標準進行瓜分,史稱“班賞有差”,官員肆無忌憚地大肆貪污、掠奪、勒索、剝削民脂民膏,成為這種制度的補充形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孝文帝下詔實行班祿制,規定朝廷所有大小官員一律按級別高低和業績大小,領取不同的俸祿。從而實現了分配制度的根本變革。
實行均田制。太和九年(485年)十月,孝文帝頒詔實行均田制,在全國實施均田法。詔令將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這一制度對鞏固北魏封建統治,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發生了積極的作用。
創立三長制。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廢除宗主督護制,創立三長制。三長制即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其職責是檢查戶口,監督耕作,征收租調,征發徭役和兵役。
改革租調制。租調制是孝文帝改革時期和均田制配套的稅收法令,向官府繳納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繳納定量的絹或布,叫作“調”。太和十年(486年),孝文帝改革租調制,規定以一夫一婦為征收單位,每年交納帛一匹,粟二石,丁男還要負擔一定的徭役。15歲以上的未婚男女,從事耕織的奴婢每8人,耕牛每20頭的租調,分別相當于一夫一婦的數量。
改革官制。太和年間,孝文帝對官品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依照魏晉官制,在中央設置三師、三公、尚書、中書、四征、四鎮和九卿等文武官職,地方上則州設刺史,郡設太守,縣設縣令。議定百官秩品,把九品官階析分為正從上下,并創流外七品之制。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孝文帝仿照漢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
整飭吏治。孝文帝發布詔令,不斷加強對官員的考核與監督,朝廷經常指派官員巡行州郡,采訪牧守政績與得失;在任較久且治績好者,滿一年升遷一級;治績不好甚或怠政貪腐者,視情節進行處罰,甚至降級、罷免或治罪。
鐵腕肅貪。孝文帝高懸反腐肅貪利劍,一旦發現官員貪腐,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勛臣顯貴,一律嚴懲不貸,絕不姑息。拓跋天賜是景穆皇帝拓跋晃之子,襲封汝陰郡王,拜鎮南大將軍、虎牢鎮都大將,太和十三年(489年),坐貪婪殘忍,被削去官爵,卒于家中。景穆皇帝拓跋晃的孫子拓跋太興、拓跋郁都因貪腐被罷免官爵,賜死家中。齊州刺史高遵、華山郡太守趙霸、幽州刺史張赦提等,都因涉貪被賜死。
遷都洛陽。北魏長期都于平城,偏北地寒,難以適應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對整個中原地區施行統治,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這一決定遭到了眾多鮮卑貴族的激烈反對,為避免矛盾的激烈沖突,孝文帝采用了假借“南征”之名行遷都之實的策略。太和十七年(493年)八月,孝文帝率領百官及步騎百余萬人從平城出發“南征”,九月底到達洛陽后停駐下來,安撫人心,整修宮殿舊址,邁出了遷都的第一步。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遷都洛陽,是年十一月,基本完成了都城的搬遷。
早在舊都平城,孝文帝就接連推出了一系列漢化舉措,遷都洛陽之后,立即著手以更強的力度、更快的步伐革易舊俗,全面推行漢化。
禁胡語。孝文帝降詔,規定不再講鮮卑復合語,改講單音節的漢語。他語重心長地對咸陽王元禧說:“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漸習,風化可新。若仍舊俗,恐數世之后,伊洛之下復成被發之人。”[2]
禁胡服。太和十八年(494 年)十二月,孝文帝下詔禁止士民穿胡服,規定鮮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數民族人不得編發左衽,無論男女,一律改著漢人服飾,朝廷百官改著漢族官吏朝服。
更漢姓。太和二十年(496年),孝文帝頒發詔令:“自代郡遷到洛陽的諸功臣舊族,姓或重復,都要更改。”于是,皇族拓跋改為元;勛臣八姓中,丘穆陵改為穆、步六孤改為陸、賀賴改為賀、獨孤改為劉、賀樓改為樓、勿忸于改為于、紇奚改為嵇、尉遲改為尉;其他鮮卑各姓,拔拔改為長孫、達奚改為奚、紇骨改為胡等等。
尊孔子。遷都洛陽后,孝文帝立即敕令加緊修建孔廟,隆重舉行祭孔儀式,興儒學,倡孝道。太和十六年(492年)二月,改謚孔子為“文圣尼父”。太和十九年(495年)四月,“幸魯城,親祠孔子廟。”又“詔拜孔氏四人、顏氏二人為官。”又“詔選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邑一百戶,以奉孔子之祀。又詔充州為孔子起園柏,修飾墳垅,更建碑銘,褒揚圣德。”[3]
提倡通婚。為促使鮮卑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進一步融合,孝文帝還大力提倡與漢人通婚。
此外,孝文帝的全面漢化改革,還涉及到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其他諸多領域。諸如推行漢族的禮樂文化;依據古代《周禮》中的制度,下詔去長尺,廢大斗,改重秤,頒行全國;發布詔令規定遷到洛陽的鮮卑人,死后皆須葬在當地,不得還葬平城。
在孝文帝朝,全面推行漢化改革始終是首要的頭等重要大事,不管是誰,只要反對、阻撓甚至破壞改革,都堅決果斷地實施嚴厲鎮壓。以下兩件大事,可以折射出孝文帝嚴厲鎮壓反對派的決心與鐵腕。
第一件事:賜死太子元恂。
據《魏書•廢太子恂傳》記載,太子元恂是孝文帝的嫡長子,“不好學書,體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熱,意每迫樂北方。”遷都洛陽后,元恂厭煩洛陽的炎熱氣候,每每追樂舊都,常有北歸之念,也不愿說漢語、著漢服,對孝文帝賜給他的漢族衣冠盡皆撕毀,仍舊編發左衽,講鮮卑語,堅定地固守鮮卑舊俗。
太和二十年(496年)秋,孝文帝出巡嵩山,元恂留守洛陽金庸城內,乘機與左右侍從密謀,打算征調牧馬輕騎返回平城,為防陰謀泄露,竟親手殺死太子中庶子高道悅。
正在出巡嵩山途中的孝文帝聞報,大為震驚,匆匆趕回洛陽,嚴厲痛斥太子罪行,親自動手杖責,將其囚禁在城西別館,派兵嚴加看守,后又將元恂廢為平民。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中尉李彪向孝文帝密報,稱元恂不思悔改,仍與左右密謀反叛。孝文帝毫不含糊,遂傳命賜死元恂。元恂被賜死時年僅15歲。
第二件事:戡滅穆泰叛亂。
穆泰為北魏重臣,以功臣之子,迎娶章武公主(景穆帝拓跋晃長女),拜駙馬都尉,歷任殿中尚書、散騎常侍、洛州刺史、右光祿大夫、右仆射、恒州刺史等要職。當年孝文帝為太子時,馮太后曾意欲將其廢黜,多虧穆泰等極力勸阻,其太子之位才轉危為安。
可見,穆泰是對孝文帝有大恩之人。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恒州刺史穆泰勾結平原王陸睿等,在恒州發動叛亂。參與陰謀叛亂的還有:鎮北大將軍元思譽、安樂侯元隆、撫冥鎮將魯郡侯元業、驍騎將軍元超及陽平侯賀頭、射聲校尉元樂平、前彭城鎮將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這些人大都是鮮卑舊貴或其后裔,他們對孝文帝推行全面漢化改革都持強烈反對態度。
孝文帝得到密報,立即召見能征善戰的任城王元澄,命他率軍火速前往戡平叛亂。元澄不負重托,馬到成功,將穆泰及其同黨一網打盡。孝文帝毫不含糊,敕命立即將罪魁穆泰誅殺,將陸睿賜死,其余100多人悉數打入大牢,依罪行輕重,嚴加懲處。
孝文帝天縱雄才,氣勢如虹,志在雄霸天下,一統寰宇,只可惜天不假壽,壯志未酬。據《魏書•帝紀第七•高祖紀》——
太和十九年(495年)春,正月初一,孝文帝駕臨懸瓠城(今河南汝南縣治),在此大宴群臣。四日,向南齊發布宣戰文告。十二日,孝文帝在汝水西岸舉行盛大閱兵式,檢閱三軍,炫耀武力。隨后,渡過淮河,登臨八公山,沿淮河向東巡視,到達鐘離,進逼長江。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六月,孝文帝一行渡渭水,入黃河,東還洛陽,返京后的第三天,詔令征發冀、定、瀛、相、濟五州20萬兵馬,準備再次大舉南伐。八月,孝文帝御駕親征,大軍從洛陽出發,浩浩蕩蕩,號稱百萬,直撲襄陽。這場魏齊大戰一直持續到第二年三月,北魏經過浴血奮戰,終于攻占了南齊雍州的南陽、新野、南鄉等郡。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春,孝文帝于正月初一駕臨新野,在行宮宴請群臣。隨后,指揮魏軍發起了對南齊的新一輪攻勢。五日,魏軍攻克新野城,生擒南齊輔國將軍、新野太守劉忌,成為南齊被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緊接著南齊湖陽守將蔡道福棄城南逃,赭陽守將成公期、軍將胡松棄城南逃,輔國將軍、舞陽守將黃瑤起與直閣將軍、臺軍主將鮑舉棄城南逃,南鄉太守席謙棄城南逃。三月一日,魏軍在鄧城大破平北將軍崔惠景、黃門郎蕭衍率領的南齊軍,斬首、俘獲兩萬多人。九日,孝文帝駕臨樊城,在襄水、沔水之間舉行盛大閱兵式,炫耀國威。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四日,孝文帝再一次率軍南征。十日,孝文帝患病,命司徒、彭城王元勰留在行宮中照料病情,主持軍國事務,孝文帝仍強扶病體,堅持親自指揮作戰。魏軍一路所向披靡,南齊將領陳顯達、崔惠景望風而逃,魏軍一直追擊至漢水,被殺、被俘及被淹死的南齊將士占總數的十之八九,繳獲南齊軍遺棄的軍用物資數以億計,孝文帝命全部用來賞賜將士。三月二十四日,孝文帝病重,不得不北返洛陽,途中停留于谷塘原(今河南鄧州市東南)行宮,四月一日駕崩,終年33歲。
北宋名臣歐陽修謂之:“其私后魏之論者曰:魏之興也,其來甚遠。自昭成建國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奮其力,并爭乎中國。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后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考其漸積之基,其道德雖不及于三代,而其為功,何異王者之興!”
注釋:
[1][3]《魏書•帝紀第七•高祖紀》
[2]《魏書卷廿一•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列傳》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慎明 等|居安思危之二:第六集,改革的領袖們——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
2022-07-22李慎明 等|居安思危之二:第五集,改革為了誰——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
2022-07-21李慎明 等|居安思危之二:第二集,經濟改革與私有化——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
2022-07-17李慎明 等|居安思危之二:第一集, 政治“改革”與多黨制——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
2022-07-1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