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令人迷茫,掙扎。社會亂象和心中未來存在偏差,急于尋找一處靜謐,安置紛亂的心。于是——重走紅軍長征路浮上心頭。斷舍離斷舍離,毅然走出這一步。這一路,是重走紅軍長征路,亦是作者錘煉“丹心”路。由人民出版社馬恩列傳記作者、湖南安仁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主席、郴州市文聯副主席羅范懿所寫的長篇敘事詩《文化長征》自詩引起便概括提點全文,將故事簡要鋪開,從窯洞深夜幽思到南昌起義,到紅軍長征,再到現今文化長征。透過作者筆下流出一字一句我能感受到很深的情緒。這種情緒中有后輩對前輩的敬仰,也有如子孫般的對長者的思念。詩引的最后從作者夢境中的問答開啟此詩第一章:熏陶,踏出文化長征的第一步。長征路艱難,重走長征路也不易。“三根鐵拐杖”各有愁苦事卻都能抽身而出,為尋覓長征故事的決心一如當年紅軍救國于水火之中。“三根鐵拐仗”重走長征路的目的也躍然紙上:在詩中作者寫道:長征之于中華民族的意義正如葡萄糖之于肌體的重要。注射葡萄糖可使肌體康健,重走紅軍長征路,讓前輩聽見讓世人看見亦可增強民族活力。在前行途中,作者的腦海猶如一本歷史畫卷,只一點風吹草動便可進入那個時間節點。在夾金山的生死一線之間作者仿佛觸摸到了曾在雪山上艱苦爬行的身影,他們在呼喚他,喚他站立起來,前路未完,要帶著他們的期許繼續向前走。在生死邊緣,作者看到了因饑餓寒冷倒下的炊事班老班長,更看到了如今辦公室啤酒肚遺忘長征路的人。如此強烈的對比令人痛心疾首。正如艾青先生所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作者時時刻刻能從長征路感到沉痛,正是因為他的心中懷著祖國和人民首次重走紅軍長征路結束,作者人回來了,魂卻還留在那里。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從耳聞到親身感受,那種震撼縈繞心間久久不散。英雄故事如電影般不斷在腦海中放映,在一次次的無解的思考的,作者發出疑問:“您”是一個個倒在長征路上的身影,“您”是一個個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雄。這是作者心中的疑問,亦或是作者心中明知答案卻還要再問的追思。作者在細數紅軍長征路滿是血淚史中引出了再走長征路的強烈愿望:歷史不該被掩埋,英雄不能被遺忘。再走長征路,為的是將歷史銘記,英雄長存。故事可以刻于碑上,個個英雄故事也凝練成了人生價值公式。兩次文化長征路,一次比一次深刻,從所感到所為,是長征精神的延續,也是“丹心”錘煉的過程。詩中描繪出一幅幅長征的悲壯圖景,刻畫出一個個熱血沸騰的紅軍英雄。《文化長征》中有作者兩次重走紅軍路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有交織纏繞現實與歷史。路上所見亂象是亟待解決的,路上所遇感動是永存心底的。從剛開始飄渺的尋找到最后的將長征精神鐫刻流傳,作者的“丹心”也在這一路上反復磨礪,淬火,捶打,最終綻放出刺眼的光——在兩次長征路中頓悟并將致力弘揚長征精神,真正實現了從武化長征來,到文化長征去!(作者系大三學生;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