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390—487年),字伯恭,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魏名臣、文學家。歷任征南大將軍府從事中郎、中書侍郎、中書令、鎮東將軍、使持節、散騎常侍、征西將軍、懷州刺史、鎮軍大將軍等職,加封金章紫緩、咸陽公。高允歷仕太武帝、南安王、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五朝,輾轉任職三省,在朝為官50余年,以直道事君,誠實為官,寬以待人,清廉自守,至死節操不移。文成帝拓跋濬大加贊嘆:“至如高允者,真忠臣矣。”
一、早年歲月,仕途平平棄宦開館講學
高允出身于一個世代官宦之家。曾祖父高慶,為后燕太子詹事、司空;祖父高泰,“清辯有膽智”,初仕前燕,官至尚書郎,因無法忍受燕國腐敗而憤然辭官,后仕前秦,官至苻丕征東將軍府參軍;父親高韜,“少以英朗知名”,為北魏丞相參軍,不幸英年早逝。
幼年喪父的高允,少年老成,酷愛讀書,氣度非凡,吏部尚書崔宏見到他十分驚異,感嘆說:“高子黃中內潤,文明外照,必為一代偉器,但恐吾不見耳。”[1]作為家中長子,高允十幾歲便成為家中的頂梁柱,過早地為全家人的衣食和生存而奔波。繁瑣沉重的生活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幾年后,他把家產全部分給兩個弟弟,毅然皈依佛門,取號法凈,決心潛身世外養心靜修。
遁入佛門的“法凈”,初披袈裟,心如止水,老老實實念了一陣子“阿彌陀佛”。沒過多久,便心旌搖搖,建功立業治國平天下的夙愿死灰復燃,于是,遂脫掉袈裟,棄佛還俗。
據《魏書•高允列傳》,還俗之后的高允“性好文學,擔笈負書,千里就業。博通經史天文術數,尤好《春秋公羊》??ふ俟Σ?。”大意是說,經過短暫的佛門修持,高允依舊初衷不改,悉心向學,苦于得不到名師導引,遂負笈千里,拜師求學,發奮苦讀,學得滿腹才學,博通經史天文術數,尤其精通《春秋公羊傳》,享譽鄉里??じ髡俑咴蕿楣Σ?。
神麚三年(430年),陽平王杜超(太武帝拓跋燾舅父)被朝廷任命為征南大將軍,鎮守鄴城,40 歲的高允被杜超征召為從事中郎。杜超命屬下幾位官員分赴各州斷獄辦案,其他官員都因貪贓枉法而獲罪,唯有高允不辱使命,明鏡高懸,清廉公正,得到朝廷嘉賞。
不久,杜超幕府解散,高允回到家鄉開辦學館,講經授徒,四方學子蜂擁而至,門下受業者達1000多人。
神麚四年(431年),朝廷征召高允為中書博士。不久,遷任中書侍郎,以本官兼任安樂王拓跋范(太武帝拓跋燾異母弟)從事中郎,隨同拓跋范西鎮長安。“允甚有匡益,秦人稱之。”[2]
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燾平定涼州,高允以參與謀劃之功,賜爵汶陽子,加授建武將軍。不久又以本官兼任秦王拓跋翰(拓跋燾三子)師傅,后又受命教授太子拓跋晃經書。
拓跋晃非常服膺高允的人格與才學,給予他的禮遇甚為優厚。
二、蹇諤匪躬,文成帝敬重尊之為“令公”
正平二年(452年)二月,當權宦官中常侍宗愛弒殺了太武帝拓跋燾,擁立拓跋燾六子南安王拓跋余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又弒殺拓跋余。此后,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等誅殺宗愛,擁立拓跋燾的孫子拓跋濬繼位,是為文成帝。
文成帝剛剛登基,給事中郭善明便屢次三番力勸文成帝大興土木,營造豪華宮殿。郭善明是個善于投機鉆營阿諛取寵之徒,巧舌如簧,極力忽悠,文成帝躍躍欲試。
高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趕忙勸諫文成帝說:“我聽說道武帝平定天下以后,才開始興修都邑,而且,不是農閑季節,絕不興工。現在建國已經這么多年了,宮室建造早已非常完備。永安前殿足可以用來接受萬國朝賀,西堂的溫室足可以用來讓圣上休憩,紫樓高臺也足可以登臨瞭望遠近。”
接著,高允為文成帝算了一筆賬,說是如果再修建一座更加豪華壯麗的宮室,且不說要耗費多少材料,花費多少錢財,僅各種雜役就需兩萬多人,成年人做工,老少供飯,合起來四萬人半年才能完成。然后,動情地說:“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饑;一婦不織,或受其寒。況數萬之眾,其所損廢,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驗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誠圣主所宜思量。”[3]
幾句話打動了文成帝,大修宮殿之議就此擱淺。
高允屢屢犯顏直諫,有時同文成帝爭論很兇,每當沖撞激烈的時候,文成帝就讓左右將他扶出去,并不生氣。有些不便朝堂當眾說的,高允就請求私下相見,文成帝便摒退左右,讓他暢所欲言。高允有時早晨進宮,晚上才出來,有時幾日都住在宮里,朝臣們都不知他和皇帝說了些什么。
盡管高允的諍諫每每使文成帝下不了臺,文成帝依然非常敬重他,于太安四年(458年)擢升高允為中書令, 仍兼著作郎。通常不直呼他的名字,總是尊稱之為“令公”。于是“令公”的名號遍播朝野。
三、忠謹篤厚,事君有犯無隱寬以待人
高允忠謹篤厚,事君有犯無隱,耿介有峻節,素來秉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處世之道,朝野稱頌。我們從《魏書•高允列傳》中擷取幾個小故事,便可一窺其全豹之一斑。
第一件事:為民請命,奏請太武帝解除圈占土地禁令。
太武帝召高允與侍郎公孫質等一同討論議定律令,問高允說:“政事千頭萬緒,什么是第一位的呢?”
其時,皇室貴胄大量圈占土地,導致大批百姓無田耕種而成為游民,衣食無著,高允正為此時憂心忡忡,便趁機上奏說:“臣少時微賤,所了解的只有百姓田耕之事。古人說:方圓一里的范圍可開墾良田三頃七十畝,方圓百里則開墾良田三萬七千頃。如果能解除禁令,讓耕者有其田,則公私都有糧食儲備,即使遇上荒年,依然可以穩若泰山,高枕無憂。”
太武帝聞之甚為贊賞,遂詔令立即廢除田禁,將不應圈占的土地全部交還百姓耕種。
第二件事:涕泣切諫,勸獻文帝立拓跋宏為太子。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拓跋濬駕崩,太子拓跋弘繼位,是為獻文帝。獻文帝醉心于佛老,又身體羸弱,想早點兒立太子,以防不測。皇興三年(469年),獻文帝召集朝中大臣,就選立太子之事征詢意見。由于當時獻文帝之子拓跋宏(后來的孝文帝)年齡尚幼,便想立京兆王拓跋子推(拓跋晃之子)為太子。
群臣懼怕言之有失,甚或禍從口出,大多不敢直陳己見。
高允則絲毫不隱晦自己的主張,跪在朝堂上聲淚俱下地說:“臣不敢多言,恐有勞皇上圣聽。誠望陛下上思宗廟托付之重,追念周公輔佐成王之舊事。” 于是,獻文帝不再猶豫,將帝位傳給了兒子拓跋宏。為此,獻文帝賞賜高允絹帛千匹,以表彰他的忠直亮達,不久,又擢升其為中書監,加散騎常侍。
第三件事:遭遇車禍,乞請孝文帝免除對馭手的責罰。
孝文帝在西郊觀賞風景,忽然想起高允,便詔命左右用皇帝所乘的馬車接高允前來一塊兒賞景敘談。
沒曾想路上轅馬受驚,發瘋般脫韁狂奔,一直將車子拖了個四輪朝天才停了下來。高允被重重的摔在地上,眉毛處劃了三道傷口,鮮血直流。孝文帝聞報大為震怒,立即派御醫攜藥前往護理治療,撫慰探望,傳命對馭手判處重罪。
此時的高允已90多歲,這場車禍帶來的傷痛和驚嚇自可想而知,他卻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趕忙上奏孝文帝,奏稱自己并未受大傷,乞請免除了對馭手的責罰。
四、清廉自守,中書令“府邸”竟在茅屋中
太安四年(458年),高允被擢升為中書令,司徒陸麗上奏說:“高允雖然蒙受皇上恩寵,貴為中書令,但皇上未必知道,高允家里貧窮得一塌糊涂,至今還住在透風漏雨的茅屋里,老婆孩子都無以為生。”
文成帝聞奏大感意外,生氣道:“怎么不早說,現在見朕用他,才告之他的貧困之狀!”當即詔命安排車駕,親臨高允住宅察看。
站在高允住宅門前,文成帝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一位朝廷重臣的“府邸”,竟然只有幾間歪歪斜斜的茅屋,進到屋內,更是寒酸,唯見破破爛爛的布被破袍,廚房中只有一點點鹽巴和少許野菜,幾近家徒四壁。見此情景,文成帝嘆息說:“古人之清貧豈有此乎!”[4]隨即詔命賜給帛500匹、粟千斛,任命其長子高忱為綏遠將軍、長樂太守。
高允多次上表堅決辭讓,文成帝不允。
北魏建國以來,一直實行“班賞有差”的分配制度,即官員的收入主要來自于戰爭掠奪和朝廷賞賜,以爵位的高低為標準進行瓜分,各自以戰利品自給,這就使得官員們的貪污、掠奪、勒索和搜刮民脂民膏,成為這種制度的必然補充形式,成為合理合法之舉,成為官員們為官之道和為生之道的常態。直到太和八年(484年)孝文帝推行改革頒行班祿制,政府官員才開始有了穩定的俸祿。高允清廉自守,不肯同流合污,自然宦囊羞澀,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只好讓自己的幾個兒子砍柴和采摘野果來供養家庭,故而幾十年在朝中居高官,卻不得不將“府邸”設在茅屋之中。
高允歷仕太武帝、南安王、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五朝,出入三省官衙,馳騁政壇50多年,先后任中書令、鎮東將軍、使持節、散騎常侍、征西將軍、懷州刺史、鎮軍大將軍、領中書監、光祿大夫,加封金章紫緩、咸陽公,可謂位高權重,備受榮寵,在漫長的為官生涯中,始終公正無私,清廉如水,潔身自守。
到了孝文帝朝,高允已90多歲,多次上疏請求退休,朝廷不允。孝文帝降詔,特許高允入朝可乘車,登殿讓人攙扶導引,朝賀不下拜。太和十一年(487年)正月,高允辭世,追贈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將軍,爵位如故,謚號為“文”,終年98歲。
五、品評
伍員豪氣董狐筆,
直書無隱修《國記》。
太武暴怒史獄興,
毋寧斷頭志不移。
蹇諤匪躬立五朝,
郊野茅屋安府邸。
古來錚臣多命舛,
幾人白頭著紫衣。
(調寄玉樓春)
文成帝拓跋濬謂之:“至如高允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論,至朕所不樂聞者,皆侃侃言說,無所避就。”
《魏書·高允列傳》謂之:“允少孤夙成,有奇度。”“依仁游藝,執義守哲,其司空高允乎?蹈危禍之機,抗雷電之氣,處死夷然,忘身濟物,卒悟明主,保己全身。自非體鄰知命,鑒照窮達,亦何能以若此?宜其光寵四世,終享百齡!”
注釋:
[1][2][3][4]《魏書·高允列傳》
(作者:劉立祥 系原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政教室主任、教授、全軍優秀教師,來源:昆侖策網,原載《文史天地》2024年第9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