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馮玉祥故居中的塑像
半個世紀前,日寇侵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全國人民奮起抵抗??箲鸬姆寤?,燃遍了神州大地,涌現了一大批愛國志士,國民黨愛國將領、人稱“平民將軍”的馮玉祥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寓所取名“抗倭樓”,便是有力的佐證。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安徽巢縣人。他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早年倒戈反袁,不久又率軍粉碎張勛復辟陰謀。1924年,他又發動“首都革命”,將廢帝傅儀逐出故宮,迫使賄選總統曹錕下臺。“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他移師張家口,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親率十萬勁旅,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光復了不少失地。
馮玉祥的“抗倭樓”現貌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力主抗日,為此奔走呼號。當時,他寓居陪都重慶,由于日軍轟炸頻繁,他的駐地隨時遷徙。先是住在中山三路巴縣中學內,后居特園康莊2號。1939年初,他選中了沙坪壩區陳家橋鎮當 地鄉紳張海南的住宅,當地人稱為“張家大院”。馮玉祥將軍買下該院,略加改造,命名“抗倭廬“, 以示他抗日到底的決心。還在近旁的一塊石碑上題詩道:“蓋房為何在坡頭?怕占良田民人憂。此心又有誰知道,不知我心樂悠悠。”
舊居為一棟磚木混合結構二層小樓,平面是“凸”字型,小青瓦覆頂,清水外墻,紅色的窗框。沿著青石板石梯向下走,沒幾步就來到了舊居小樓前。小樓一共有三個門,中間一個大門,兩邊各一個側門。據知情人介紹,從大門進去就是馮玉祥將軍舊居當時的會客廳,會客廳的左邊有一道門,里面就是馮玉祥將軍當時的書房。右邊有兩個房間,一大一小,大房間在當時是餐廳,小房間是廚房。 當年馮玉祥在這里接待過董必武、周恩來和陪都不少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可見“抗倭廬”中留下了許多名人的足跡。
馮玉祥留在三峽的摩崖石刻
馮玉祥攜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在此工作生活了七年,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他寫了一首自題詩《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要闊。只求為民,只求為用。奮斗不懈,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志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抗倭救國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次,馮玉祥到武昌參加最高國防會議。會后,他與蔣介石、汪精衛在一起聊天。汪精衛故意問馮:“煥章先生,什么叫抗戰到底?”馮玉祥明快地回答,“收復失地,不但東北、臺灣交還,而且倭寇要投降!”接著,他反問汪:“你喜歡這個樣子嗎?”汪扭過臉去,對蔣介石說:“他是做夢不是?”聽到這話,馮玉祥拍案而起,憤慨地說,“做夢?你知道,有人做夢當主人,有人做夢當奴才!”罵得汪精衛無地自容,由此也可見抗倭樓主的抗日心聲。
馮玉祥的“抗倭廬
“抗倭廬”原為清晚期巴渝民居,總占地面積2937.5平方米,為土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小青瓦鋪面,穿斗式梁架。新世紀初,馮玉祥舊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為直轄市后的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先后被授予“全國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稱號。2003年又對舊居的主體建筑進行了修復,并于同年年底正式對外開放,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親筆為馮玉祥舊居題寫館名。
如今,曾經的“抗倭廬”屹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老校區內,“抗倭樓”基本上是原來的樣貌,只是周邊的環境變得繁華起來?,F在,舊居的一樓變成了后勤工程學院的老干部活動中心,這里經常會組織唱紅歌、演講。周邊的學校還會不定期組織學生來參觀學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書房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原載《上海灘》雜志)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