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劉娜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心愿“媽媽您快回來,我長大了會照顧您”(7月28日攝)。
幾乎所有中國的孩子都會唱那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在湖南省邵陽縣,竟有一個“無媽鄉”!
這個名叫黃荊鄉的地方,僅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中,就有132個孩子處于“失母”狀態——除了母親正常死亡,其中有116個孩子的母親因為逃婚或改嫁離開了他們。
劉娜手里拿著媽媽和自己的合影仔細端詳(7月28日攝)。
這些“無媽”的孩子,身上的故事大同小異: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來。他們中很多人幾乎已經記不得媽媽的樣子,或者根本就沒有印象。他們想找,卻不知道媽媽在哪里。
“媽媽”,這句世界上最溫暖的稱呼,在他們的世界里,成了一種不愿碰觸的禁忌……
今年暑期,新華社發起“關心留守女童”公益報道行動,記者走進了這個“無媽鄉”,去看看這里留守女童們的生活。
在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黃春花和妹妹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心愿“我想爸爸帶我去玩”(7月28日攝)。
媽媽——兩公里的距離,卻似遠在天邊
站在一座上世紀80年代的土磚房前,7歲的黃春花乍一看像個男孩,皮膚黝黑,身上的衣服臟兮兮,剪著一頭短發。
春花的生活環境,更可以用“一塌糊涂”來形容:
門口雜亂堆放著喂豬、喂雞的飼料桶或盆,地面被雜草或動物的糞便占領,難有一塊落腳的干凈地。
她身后的土房內,大白天也是一片漆黑,進去需要靠掛在屋頂上的一盞微弱的白熾燈,勉強照亮一小塊地方。地上堆滿了破舊的箱柜等雜物,包括衣服。屋里沒有一樣像樣的家具。
當記者提出想看看她睡覺的床時,她羞于拉開已經發黑的蚊帳,那是全家擠在一起睡的唯一的床。
一般,春花和妹妹一天只吃兩頓飯。做飯的地方,是一個直接在地上挖個坑、架幾塊磚頭壘砌的土灶;吃飯的地方,是一個堆滿了未洗的碗筷的小方桌。至于寫作業的地方,沒有。
春花大約2歲的時候,妹妹桂花才幾個月大,媽媽就離家出走了,從此再也沒見過面。如今,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一兩年才回來一次,姐妹倆跟著奶奶生活。奶奶腿腳不便,僅能保證孩子有口飯吃。記者剛到她家時,奶奶不知道姐妹倆去了哪兒,問了路邊的小孩才知道,春花帶著妹妹在水塘邊玩。
為什么給兩個孫女留短發?奶奶說:“好洗。”有鄰居說,孩子身上的衣服經常十幾天都不換洗,奶奶說,沒有精力打理。村里的水塘是孩子玩耍的危險地帶,鄰居看到了總會提醒一句,而奶奶卻顧不上。
離開媽媽5年了,其實春花清楚地知道,外婆家就在她家不到2公里遠的地方,甚至,有時候村里趕集,她會碰到外婆,外婆還總會摸摸她的腦袋。
然而,在春花小小的心里,她恨媽媽,也因此不愿搭理外婆。
她也聽很多人說過,媽媽在外面打工,有時候還會回到家鄉。每每那時,村落里就有人告訴她“春花,你的媽媽月琴回來了”,她就跑回家告訴奶奶“月琴回來了”。可是,這么多年,春花從來沒提過要去看看媽媽,她的媽媽也從來沒有來看過她。
2公里的距離,讓春花姐妹倆的媽媽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近兩個小時的交談,春花始終低著頭,過好久才會答一句話,每句話無非幾個字“想”“有”“沒有”……說得最長的一句話是她的理想:“快點長大,出去打工掙錢。”
媽媽——日思夜想的詞語,卻不愿聽別人提起
14歲的張娜(化名),已經12年沒有見過媽媽了。
“小時候,只要看到別的孩子有媽媽抱著,心里就難過得受不了。那個時候會恨媽媽,可是現在慢慢地開始理解她了,她肯定有自己的苦衷吧。”張娜顯得挺懂事。
張娜的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她是一個極度缺乏愛的孩子,“寫的日記、作文,很多內容都是渴望親情的”。
張娜的奶奶抱怨說,自己的兒子不孝順,幾乎從來沒有擔負起家庭的責任,“出去很多年都不回來,連個電話都不打”。
幾年前,張娜的爸爸帶回來一個后媽,一度讓這個渴望母愛的女孩高興又害怕。“以為她可以當我的媽媽”,張娜說,可事情卻并不是這樣,“后媽對我很冷淡”。
以前,張娜還會主動打電話給爸爸,比如自己生日的時候問爸爸能不能回來,可惜,爸爸總是以“沒時間”推托。“他根本就不關心我”,她說,這么多年,也記不得爸爸有過什么“愛”的表示。
母愛的缺失,讓張娜無時無刻不受影響。“同學們在一起玩,只要有人說起媽媽,我就會默默地走開,不想聽。”她說。
今年夏天,張娜初中畢業,在縣城里找了一家學費最便宜的中專職業學校去上學。記者問她有沒有想過去找媽媽,她低著頭想了很久,沒有回答,默默流了眼淚。
這個女孩內心敏感脆弱,性格中卻也有堅強樂觀的一面。在和記者交談時,她雖然害羞,但很有禮貌,也不時微笑。她放在桌上的塑料文具袋上手寫了一行英文小字:“Everything will be allright”(意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在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劉娜手里拿著媽媽和自己的合影仔細端詳(7月28日攝)。
媽媽——你一生病,我就成了“孤兒”
7歲的劉娜,可以拿著她和媽媽的唯一合影,一言不發地注視一個小時。
這張照片,是兩年前拍的,畫面中母女倆顯得格外親切。盡管已經過了塑,但照片邊角還是翹了皮、有了磨損。
“時不時就拿出來,偷偷地看,我有時說她兩句,她就把照片藏起來,怕我不給她。”劉娜的奶奶說。
7年前,媽媽生了劉娜后得了產后憂郁癥,精神狀況越來越差,一年要發作好幾次。“發作的時候,什么都不知道,出去亂跑。但知道疼愛孩子。”奶奶說,劉娜發燒了,媽媽帶著她上醫院打點滴,一家一家連續地打,一遍一遍地量體溫,“我們回家一看,家里有上百只溫度計。因為腦袋不清楚,買了她又忘了,又出去買一支。”
但發病的時候,由媽媽照顧劉娜又非常危險。奶奶回憶說,有一次寒冬臘月里,劉娜被媽媽抱到外面,在路燈下面睡覺,“把孩子帶回來時,全身已經凍僵了。”
母親的疾病最終導致了家庭破裂,劉娜的父母兩年前離了婚。離婚前,父母在福建打工一直把劉娜帶在身邊,離婚后,劉娜被判給父親撫養,被帶回老家給爺爺奶奶撫養,這個乖巧的小女孩就成了留守兒童。
遺憾的是,劉娜被帶回老家之后,她的爸爸又出去打工,結果一走就沒了音訊,兩年來連爺爺奶奶都不知道他的消息。一轉眼,劉娜成了一名“事實孤兒”。
暑假了,周圍不少孩子都去父母打工的地方,可是劉娜只能待在家里。有時候,她問奶奶:“媽媽什么時候能回來看我呢?”奶奶只能偷偷地抹眼淚。
問劉娜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這個天真的孩子說:“媽媽你回來吧,我會賺錢,我會照顧你。”
(作者是新華社記者;來源:新華視點)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