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
【導讀】5月27日,中組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聯合發布公告,開展2015年度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公務員工作。
自2011年以來,中央機關的公開遴選公務員已經走過了5年時間。而“公開選調”的工作,則從去年試點開始,也有2年時間。
這5年來,通過公開遴選,都是哪些中央機關在選人?他們都選了什么樣的干部?又呈現出怎樣的動向?
5年“遴選”,2年“選調”
“遴選”,是基層公務員向中央機關流動的一種方式。而“選調”的對象,則是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換句話說,參加遴選的人,本身就是公務員或者參公單位的工作人員,是體系內的擇優選用;而“選調”的對象由于不在公務員體系內,所以需要“選”完再“調”。
回顧5年來的公開遴選歷程,變化的趨勢是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常態化。
從數字就看可以看出:2011年,中央機關開始公開遴選公務員,當年共有27個中央國家機關、84個職位上;2012年,這一數字變成了44個機關、175個崗位,同時,首次將參公單位人員納入遴選范圍,也是首次公開遴選正處級領導干部;2013年,遴選開始成為定期化、常態化的行為——這一年,除了繼續有48個機關、162個崗位公開遴選之外,中組部和人社部還印發了了《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試行)》;2014年,共有53個機關、228個職位參與公開遴選,同時,25個職位首次出現了“公開選調”的做法。在遴選中,遴選的職務層次更加寬泛,從過去的處長、副處長、主任科3個職務層次擴展至副主任科員、科員等共5個職務層次;同時,有43個職位專門面向選調生開放;2015年,選人用人的改革力度進一步加碼。今年,共有54家中央機關、400個職位參加公開遴選與選調,選拔的人數比去年增加了58.1%,有超過30個崗位專門面向選調生。
而更加重要的一個變化是,今后,在職公務員、參公單位工作人員將不能報名參加中央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了——換句話說,至少從紙面上看,今后基層公務員要向上流動,只能通過遴選這條道路,而不能再單獨報名“國考”了。
中央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參加公開遴選,首要的條件,是層次:所在的單位,是省級機關以下,并擁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同時,在以往的工作考核中,至少要取得“稱職”以上的評定,并具有相應的任職資格。除此之外,還有年齡要求:處長在43歲以下、副處長40歲以下、主任科員35歲以下;選調生則根據級別,要求在32歲或者29歲之下。
寬泛的選拔范圍,為的是優化公務員的隊伍來源和經歷結構。簡單來說,中央需要有基層經歷的、年輕的干部。這些人上來,能為中央機關部門的工作增加“泥土氣”,更能使中央機關的決策更加符合實際。
統計顯示,2013年,在中央機關的選拔中,42.1%來自市級機關,14.9%來自縣級機關,8.8%來自鄉鎮機關,市級及以下的比例達到65.8%。中央組織部干部一局、國家公務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公開遴選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樹立重視基層導向的有益實踐,使公務員隊伍從結構上保持了領導機關和基層的密切聯系。
更重要的是,遴選和選調的對象,是用人單位最迫切需要的人才。這一點,在“選調”上體現最為明顯,因為其初衷,就是“一些需要具備相關行業工作經歷以及專業性較強、機關內比較急需而一時又難以培養的職位”。比如,中國貿促會的國際聯絡崗,就要求參選人近2年有外事或外貿工作經歷;交通部水運局,則要求具有2年以上水運工程設計、施工、建設管理工作經歷。
而在今年的遴選中,通過對選拔崗位和要求的梳理可以看出,專業化、技能化要求也是趨勢,同時要適應社會發展和新的工作形勢的需要。
這種需要,首先是在用人部門中就有所體現。比如今年的公開遴選,最缺人的地方是哪兒?中央網信辦。在去年公開遴選了數十人之后,今年,中央網信辦又招40人,其中處級7人,兩項指標均是最多。之后,是中國貿促會、人社部、財政部、中辦、最高檢等部門。而這些部門也都是當前改革中工作量頗大的部門——很多地方在遴選的招考表上就坦誠地寫著:需要能夠適應長期加班、夜班或者出差的工作節奏。
其次,是工作內容符合時代需求。例如,在外交部的遴選中,就有2個崗位涉及“一帶一路”,或是撰寫相關外事材料,或是進行海外安全風險評估;中央紀委的遴選,派駐機構也提供了職位,要求人員有2年案件偵辦審查經驗;中央網信辦的職位,則要求參選人員在網絡安全、信息化等方面具有專業學歷背景;就連交通運輸部,也專門為了加強“巡視工作管理”而遴選人才。
為什么從今年起強調基層公務員的上升流動必須通過遴選,而非以往那樣可以報名國考?就筆者分析而言,至少從考試方式上是一種更加經濟高效的行為。遴選由于本身就是在公務人員系統內進行,因此參選人員不必再考行測,直接進行策論類測試;同時,一直以來,遴選的筆試和面試針對性都頗強。2013年開始,公開遴選的不同職務、不同職位的試卷就已不同,并由用人單位自主命題;面試中也不簡單是結構化面試,而加入考官追問、甚至是連無領導小組這種企業常用的面試方式都會加進來。
這些做法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避免讓“考試專業戶”上位,把真正有能力的干部選出來。此前一份對考生的調查問卷顯示,超過90%的考生認為試題能有效地檢測工作能力和勝任力。
ize: 1?81?????px; font-variant: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line-height: 37.53753662109375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這種需要,首先是在用人部門中就有所體現。比如今年的公開遴選,最缺人的地方是哪兒?中央網信辦。在去年公開遴選了數十人之后,今年,中央網信辦又招40人,其中處級7人,兩項指標均是最多。之后,是中國貿促會、人社部、財政部、中辦、最高檢等部門。而這些部門也都是當前改革中工作量頗大的部門——很多地方在遴選的招考表上就坦誠地寫著:需要能夠適應長期加班、夜班或者出差的工作節奏。
其次,是工作內容符合時代需求。例如,在外交部的遴選中,就有2個崗位涉及“一帶一路”,或是撰寫相關外事材料,或是進行海外安全風險評估;中央紀委的遴選,派駐機構也提供了職位,要求人員有2年案件偵辦審查經驗;中央網信辦的職位,則要求參選人員在網絡安全、信息化等方面具有專業學歷背景;就連交通運輸部,也專門為了加強“巡視工作管理”而遴選人才。
為什么從今年起強調基層公務員的上升流動必須通過遴選,而非以往那樣可以報名國考?就筆者分析而言,至少從考試方式上是一種更加經濟高效的行為。遴選由于本身就是在公務人員系統內進行,因此參選人員不必再考行測,直接進行策論類測試;同時,一直以來,遴選的筆試和面試針對性都頗強。2013年開始,公開遴選的不同職務、不同職位的試卷就已不同,并由用人單位自主命題;面試中也不簡單是結構化面試,而加入考官追問、甚至是連無領導小組這種企業常用的面試方式都會加進來。
這些做法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避免讓“考試專業戶”上位,把真正有能力的干部選出來。此前一份對考生的調查問卷顯示,超過90%的考生認為試題能有效地檢測工作能力和勝任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