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財政部已批復3萬億元的存量債務置換,1萬億元的額度已批復至各省財政廳。筆者從財政系統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1萬億元的置換債券額度確實已經分發至各省,將由各省在額度內自行向商業銀行等市場機構發行低成本政府債券置換存量高成本債務。而針對“3萬億”的傳言,多位財政廳長均表示“沒聽說”,更有財政部知情人士明確加以否認,稱“有出入”。
筆者從多省人大代表團獲悉,山東省獲批400多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安徽省的額度是300多億元,江西省為200多億元,而廣東省則獲得500多億元額度。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表示:“置換債券是根據各省債務的結構、總量等基本情況由財政部分配,只是給省里一個額度,各省可以在這個額度內發債置換存量政府債務。”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介紹了置換債券的批復標準:“這次置換債券的批復,主要是以債務存量作為參考標準,綜合考慮2013年6月底之前審計署審計的債務存量以及當年要到期的債務規模,再用系數進行換算得到的,還是比較科學的。目的不在于發多少錢,而是建立一種使債務管理從無序變成有序的良性機制。”曾志權說:“置換債券這種借新還舊的方式,是向新機制邁進的重要一步。”
置換債券的發行方式將參考自發自還地方債。“置換債券和地方自發自還地方債一樣都是政府債券,發行是一樣的,只是用途不同。一般債券發行用于彌補公共預算建設資金的不足,置換債券發行是為了把原來到期的債務置換出來,一方面可以減輕財務成本,另一方面延緩債務期限。”于國安介紹道。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因此初期央行直接購買可能性比較小,除非中央統籌安排。”業內人士吳之雄表示。
談及市場能否消化1萬億元置換債券,吳之雄表示:“按照寬口徑,城投債每年新增2萬億元左右,按照小口徑每年也有1萬億元新增城投債,所以市場的需求是有的,只是價格到位不到位的問題。”他認為,考慮到集中大量供給,置換債券的價格與國債利差,應該會比去年10個省市自發自還地方債偏高一些。
在他看來,這可能會推動利率中樞上移,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帶來一定壓力。如果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消化地方政府債,需要其他政策配套應對,比如,提高地方債流動性,或者降準。
但有的外媒認為,這只是拖延問題。還有西方分析認為,這并未大幅減少地方債務,而且沒有緩解中國非金融機構債務的問題,那類債務規模龐大,是更大的危險。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的博客就認為,地方債務置換可以糾正此前過高的地方債務利率,中國政府可以抑制這類債務總量增長,但這種方式還產生了新的問題。以下三個問題最為重要:
1、其他地方債務怎么辦?
這些是主要的擔憂。只有部分表外債務可以歸為地方政府債務。債務置換意味著讓政府承擔一些此前不會負擔的債務。法國興業銀行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姚煒估算,中國地方債務已達人民幣30萬億元。3萬億元的債務置換后,剩余的地方債務面臨更大的違約風險。
2、誰承受損失?
所有債務重組都會讓債權人失去部分收益。但現在有些夸大這類擔憂。畢竟,如果犧牲部分回報,債權人就可以換來債務人還債的部分保障,確認誰會還債。作為主要債權人,銀行可以將換到手的新發債券當作風險較小的資產,從而減少他們的資本支出。
3、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會傾向財政刺激?
包括再融資在內,今年地方政府發債規模至少比去年高三倍。可債務置換對付的是遺留問題,不會給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資金用于開支。根據今年的中國政府預算,按實際收支差額口徑,赤字率與GDP之比將由去年的2.1%升至2.7%。從財政刺激的角度看,這種赤字率只是輕微幅度的刺激。
而且,上述博客指出,近些年中國最大的債務人是企業老板,不是地方官員。麥肯錫數據顯示,去年年中,中國的非金融機構債務與GDP之比升至125%,2007年的比例為72%。這樣的非金融機構債務遠非再融資項目所能緩解。地方債務置換使中國的債務問題看來安全了點,但債務總規模依然龐大,仍有不小的威脅。
(下圖上半部分深藍色代表地方政府發債額,藍色代表應償債額。下半部分深藍色區域代表再融資債券,藍色區域代表發行債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