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8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6個重點城市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正在逐步建立,并將繼續投入213億元加快推進處理設施建設。而2018年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家庭占38.3%,較2017年增長11.4%。
7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垃圾分類,你會分嗎?垃圾分類在我國提出20年,又面臨哪些尷尬?
46個城市交出垃圾分類“成績單”
不止是上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8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6個重點城市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正在逐步建立,并將繼續投入213億元加快推進處理設施建設。而2018年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家庭占38.3%,較2017年增長11.4%。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已從1979年的2508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2.26億噸左右,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按照已經確定的垃圾分類工作目標:
今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到2022年,各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意識 范圍 設施
——垃圾分類面臨三大“尷尬”
2000年6月,我國就在八個城市開啟了垃圾分類收集試點。但時至今日,垃圾分類仍然面臨很多尷尬。
尷尬一:意識不夠
一些城市對垃圾分類工作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技術層面,還沒有從培養一代人的文明習慣、推動社會進步的角度,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尷尬二:覆蓋范圍有限
目前,全國總體上垃圾分類覆蓋的范圍還非常有限。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僅占全國城市數量的7%左右。
尷尬三:設施不足
目前,只有少數沿海發達城市的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比較完備,大部分城市還只能做到在投放環節配備分類收集的設施,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環節的設施配備普遍不足,垃圾“先分后混”問題還沒有明顯改觀。
干濕、是否可回收
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
在當前我國各城市試點垃圾分類的行動中,每個城市分類的標準并不完全一樣,有的地方按照“干”“濕”分開,有的地方則是分為“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進行投放。那么,到底該如何正確區分這些垃圾呢?
平常生活中的垃圾,主要分為四大類: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廢電池、廢墨盒、廢油漆桶、過期藥品、廢燈管、殺蟲劑等。
可回收物垃圾
玻璃類、金屬類、塑料類、廢紙殼、廢舊衣物等。
廚余垃圾
剩菜剩飯、茶葉渣、殘枝落葉、骨骼內臟、果皮菜葉等。
其他垃圾
寵物糞便、煙頭、污染紙張、廢舊陶瓷制品、灰土、一次性餐具等。
只要搞明白了上面四大類基本劃分,那就基本不會扔錯垃圾了。
如果你還記不住,戳視頻,段子手教你垃圾分類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