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俄羅斯表演藝術家,電影《保爾·柯察金》的飾演者瓦西里·拉諾沃伊因患新冠肺炎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7歲。拉諾沃伊曾在很多電影中扮演主角,因出色的表演藝術而獲得蘇聯和俄羅斯各種勛章、獎章和榮譽稱號。他逝世后,俄羅斯總統助理和許多國務活動家,國防部長紹伊古等軍隊高官;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等市政官員都參加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和悼念活動。2月1日,普京在葉利欽誕生90周年之際,前往莫斯科新處女地公墓,在向葉利欽靈墓獻花后,也向拉諾沃伊獻花以示哀悼。普京總統說:“他是一個應該被我們銘記的人,他是一個愛國者。”
1、俄羅斯社會需要保爾的回歸
普京和紹伊古這一代人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他們都是讀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小說,看著《保爾·柯察金》的電影和連環畫成長起來的。保爾是新的紅色政權的堅定捍衛者,蘇維埃政權辛勤的建設者。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高貴品質和勇于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深深地植根于那一代人心中。尤其是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保爾的形象對蘇聯青年產生過巨大的教育作用。千千萬萬的青年以保爾為榜樣,在與德寇的斗爭中,英勇地保衛著自己的祖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這是一種什么精神?這是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榜樣的力量。俄羅斯這些年來,一直挺立在與美國和西方斗爭的第一線,經濟下行,人民生活水平難以有大幅度的提高,人民對政府工作有所抱怨,也是情理之中。一位俄羅斯作者在網上道出了一些俄羅斯人的心態。他認為,當下老年人想到的是退休金是否能增加,中年人考慮的是福利會不會更好,年輕人渴望找到收入高的工作,而孩子們卻沉迷于網絡游戲中。享受著和平安寧的人們,有幾個人在思考國家的安危?他們也不去想,美國和西方在政治上打壓,甚至要干涉俄羅斯,經濟上制裁封鎖,軍事上頻繁地進行軍演和挑釁。美國和西方操縱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內,播出一段普京豪華官邸的假視頻,利用人民對腐敗的痛恨,從而想振臂一呼,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對于普京悼念拉諾沃伊的悼念活動,俄羅斯各大媒體都給予了大量報道,當時并未引起高度關注。而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俄羅斯未經批準的抗議活動上。而正好是普京對拉諾沃伊高規格的悼念,以四兩撥千斤的手段,化解和削弱了這場政治危機。普京說拉諾沃伊是一位愛國者,這不單單是對他的高度肯定,也是對保爾的高度評價。普京總統也是號召人民要以保爾為榜樣,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捍衛俄羅斯。俄羅斯需要千千萬萬的保爾,而不是分裂國家的納瓦利內之流。也正是普京的號召,俄羅斯人才有可能反思,他們也充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然,也由于國家層面的一些措施,執法機關的努力,參加游行示威的孩子的家長所做的規勸工作,俄羅斯的抗議活動至進入2月以來,得以緩解。2月14日,情人節這天,街上也沒有幾人,也只見情人的身影。反對派逢周末就要舉行的抗議活動“蠟光燈火”集會也宣告失敗。
2、要高度警惕美國和西方把青少年當作顏色革命的工具
去年8月,白俄羅斯爆發了反政府的游行示威活動,參與者有大量的青少年。而今年1月23日發生在俄羅斯全境大中城市的未經批準的抗議活動,又出現了大量青少年的身影,其中不乏未成年的孩子。將青少年作為街頭政治的人力資源,把他們淪為顏色革命的工具,這種拉人頭的手法和作派并不鮮見。從美洲的委內瑞拉,中東的伊拉克,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東歐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和中亞地區的某個國家,我們都一一領教了。但俄羅斯這次的抗議活動呈現出新特點。一是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廣泛地召集人員,特別是青少年。第二就是參加的青少年呈現年齡更趨偏小的現象。俄羅斯總統兒童權利問題特別代表安娜·庫茲涅佐娃指出,這次抗議活動中出現了三種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第一種是隨父母出來的,他們年齡偏小,他們壓根不知道要去哪里。第二類是16至17歲的少年,他們倒是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知道去了會有風險。另一類就是9至13歲的孩子,他們完全出于好奇,看看街上到底出了什么事?大家都去了,其他的孩子也跟著去蹭熱鬧。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都不知道反對派組織者的目的和企圖,他們都被蒙在鼓里,也不知道,這是組織者下的套,挖的坑。這種違背孩子意愿,想把孩子召集到哪里就到哪里,這對孩子父母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對社會的犯罪。針對這一情況,俄羅斯迅速應對并制定了關于對社交網絡平臺的內容實施監控的俄羅斯聯邦法律,該法已于2月l日起生效。國家出手,凈化網絡空間,不允許負面的和破壞性的信息流泛濫,或者是讓這些不良消息源在未傳導到孩子們時就過濾掉。否則,今天這個組織者發一個游行消息,明天那個發一個集會號召,那么,學校、家長和執法機關永遠都處于被動狀態。還有專家支招,要廣開就業門路,拓寬就業形式,要用創造性的思維來解決青年就業創業的積極性,要把疫情期間志愿者的工作納入就業軌道。年輕人可以為社區作貢獻,為老人送菜送水果,他們應該成為志愿者的主力軍。疫情期間,孩子們不能去學校上課,要搞好遠程線上教育。要解決遠程教育的物質和技術問題,如電腦、耳機等技術設備,讓孩子能更好地接受遠程教育,不能讓孩子們放任自流,給反對派的組織者任何機會。
3、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家強。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育,教育也貫穿孩子們的整個成長過程。教育和培養是孩子們成長的兩個重要環節。學校承擔著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的主體責任,而父母則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父母的言行舉止,精神操守影響孩子的一生。另外,孩子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也屬于教育的重要環節。用大量的愛國主義的書籍和影視作品來充實他們的生活空間。用真實的歷史故事,感人的個體榜樣力量,用高尚的生活情操來教育孩子,使他們從小逐步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家國情懷,從而對愛國主義產生朦朧的憧憬。一本好教材,一本好小說,一部好電影都能起到受益終生的效果。如果說拉諾沃伊演活了保爾·柯察金,那么,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則寫活了保爾·柯察金。他是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情況下,以自己戰斗的經歷為基礎,但絕不是自傳體的形式,而是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岀來的,鼓舞和激勵數代人的長篇巨著。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中國青少年的良師益友。他也是一個不應被中國人民忘記的人。1999年仲春時節,我隨某市政府外經貿考察團赴烏克蘭考察。在華人僑商的安排下,驅車數小時,來到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故鄉沃淪省維里亞村。它坐落在烏克蘭廣袤的平原上。這是一座典型的一層平房的農家小院,四周果花飄香,寧靜而典雅。紀念館只有幾間房,里面陳列著奧斯特洛夫斯基各個時期的生活和工作照,以及生平事跡展覽。接待我們并負責講解的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她說,感謝中國同志到這里來參觀,現在來這里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不來了,少先隊員也不來過隊日了。我納悶地問她,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情況?她無可奈何地告訴我,價值觀發生了改變。聽了她的這番話,我感到莫名的失落與惆悵。果不出所料,沒過幾年,一場郁金香革命就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烏克蘭成了東不能靠、西不能被接受的國家,真可謂東不成西不就。盡管奧斯特洛夫斯基為之奮斗畢生的事業沒有能夠繼承和發揚,但這無損于他熱愛他的祖國,熱愛他的人民,熱愛他的蘇聯共產黨的優秀品質和光輝的形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仍然是一本革命的教科書。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時就能夠說:我已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喜慶之際,就把這段至理名言作為我們的座右銘摘錄于此。讓它時刻提醒我們,我們從哪里來,走什么路,要到哪里去。并鞕策和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堅定信念,為中國的偉大復興事業而英勇奮斗吧!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華語智庫”,有修訂)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