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經濟學和經濟改革的政策,而不是越來越把人當作工具,是中國未來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真正走向發達國家的重要選擇。
近日,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認為中國在未來有50%的可能性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樓部長認為,如果能夠全面深化改革,在5-10年內推行深化改革的政策,那么中國有可能繼續實現中高速增長,從而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樓部長提供了一攬子政策建議,包括進行農業改革、戶籍改革、合理城鎮化。筆者對此非常認同,因為這些改革的目標都是解放勞動力、解放生產力,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從而實現中高速經濟增長。
不過,這些改革政策因為沒有與集體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改革相配套,其效果會因此而大打折扣。
就解放勞動力的政策來說,樓部長認為,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在于,一系列改革政策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未來要繼續釋放農村勞動力,其方法是減少對農業的補貼,改革戶籍制度,還有合理推進城鎮化。這的確是經濟高速增長的經驗,也應該是未來合理的政策。但是,一直以來,這些改革政策只是在政策上進行變革,其內在的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系、政府權力和農民權利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得到深度變革,其結果是,農民在計劃經濟時期是經濟發展的“工具”,在改革開放時期同樣是經濟發展的“工具”。
如果只把人當作經濟增長的工具而非目的,那么相關分析的理論邏輯則存在明顯紕漏。比如有人認為,人口多是紅利,年輕是紅利,這也是從政府的角度來看的,因為在政府眼里,人口多意味著可以多干活,而老年人多則意味著要多消費。但在人的市場里,無論什么人都可能是資源,即使是消費,也是市場的機會。老年人多意味著老年人的經濟,年輕人多意味著是年輕人的經濟。
如果按照以上邏輯,由于男人比女人生產率高,所以現在男人比女人多就是人口紅利。事實上,真正人的市場是,這些因素都可以化為有利因素。只要把人放在核心,無論男人、女人,無論小孩、壯男、老人,都可能是財富,而非經濟增長的負擔。
所以,應當從人的發展的角度,而不是從GDP年增速的角度,來思考經濟學和經濟改革的政策,從治理的角度來思考改革的政策,讓經濟學和經濟政策回歸“人是目的”這一點,而不是越來越把人當作工具。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未來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真正走向發達國家的重要選擇。
從人的角度來思考經濟學和經濟增長政策,就要在政策上加入尊重人的因素,從而避免把人僅僅當作勞動力。
再回到改革戶籍制度,它給每一個人以自由遷徙的權利。這一方面具有經濟增長的政策意義,另一方面也有解放人約束權力的制度意義。前者相對來說容易推動。而對于后者,僅僅通過戶籍制度改革來推進政府的治理結構從權力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進一步推動政府的治理體系建設,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實現政府的治道變革,應該可以在激活人的因素的基礎上,激活政府對于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因素,從而在制度層面確保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的增長。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美國還有“戲”:民主黨醞釀再度彈劾特朗普 特朗普醞釀赦免自己和親友?
2021-01-09聞韜:特朗普眾叛親離、四面楚歌,民主黨威脅彈劾,蓬佩奧逼宮罷免
2021-01-09圍繞國會風暴的11大詭異:毀了誰?誰受益?暴徒是誰?彭斯和共和黨大佬扮演什么角色?……
2021-01-0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