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迎來110周年校慶的復旦大學,陷入了形象片“抄襲門”。隨即,網上惡評如潮,意見紛沓。其中不乏毫無意義的戲謔謾罵,也確有針砭時弊的藥石之言。鑒于內容龐雜,良莠混同,筆者僅擇其精華,歸納三點:其一,主流大學長期以來懶于創新,思想荒蕪,是“抄襲門”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其二,復旦內部庸人把持大權,排斥有識之士,導致校慶大片之制作所任非人,是“抄襲門”事件爆發的直接契機;其三,校方領導一再擺出官家姿態,蠻橫霸道,自以為是,強行狡辯,為“抄襲門”事件不斷升級注入火藥。
筆者愚笨的認為,想要解決以上問題,第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鼓勵大學內的有生力量勇于創新;第二是要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并出臺政策,以法量功。以便對校園內的師資隊伍、管理人員去蕪存菁(去庸留賢);第三是要強化高校聯盟,促進學生自治,以期抵制校方領導在教育教學中行政化、功利化、官僚化的傾向。具體方案如下:
一、獎九才以聚俊杰
究竟何為人才,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喬艾琳?狄米曲斯博士在《Reading People》一書中闡釋的極為詳盡,可說與劉邵先生的《人物志》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他們看來,國家機器能否順暢運行,取決于一批能力卓異者的去留存廢。按照“吉格勒定理”和中國傳統政治學的觀點,這批能力卓異者又被詳細的劃分為十二類:
行為物范的清節家、立憲垂制的法學家、智慮無方的謀略家、忠公體國的國體家、專能成器的器能家、分別是非的臧否家、錯意工巧的伎倆家、能解眾疑的智意家、善于著述的文章家、道藝深明的理學家、應對捷疾的口辯家、膽略過人的雄杰家。
王安石曾在《興賢》一篇中講道:“古雖擾攘之際,猶有賢能若是之眾,況今太寧,豈曰無之?”意思是人才的胚芽在何時何地都并不缺少,少的只是愿意對他們澆灌和施肥的伯樂而已。
現今也是一樣,誰能說我們的高校內沒有“贊國經綸”的大材?!只是“一心戴著官帽做偽學”的校領導們懶于扶持而已。相比之下,這些領導們更樂于嘉惠那些略通皮毛小道的人物!你要是會唱歌、會跳舞、會下棋、會拳擊、會應付考試,很容易會被認為是“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榜樣,然后再稍用一些“謀身固寵”之術,便能拿下“優秀學生獎學金”!
可如果你竟是劉邵先生所言的十二類“大材”,又不懂得官場套路,那么即便你再是“博研道藝,性情寬雅”也沒用了,注定只能孤力奮斗,茫然無助。校領導們自然也不屑拿什么獎勵給你,理由是你沒有證書,不好衡量!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恰是此理!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對于以上諸賢,難道非要等到他們拿了證書,獲得有關部門的“認可”之后,才能定為人才,予以獎勵嗎?!
其實,無論是中國傳統的事功學也好,還是西方的績效管理體系也罷,都不是看一個人擁有多少張證書,或者是具備多少藝術特長,而是看他是否能做出成績。這個道理幾乎是現今社會上普遍公認、不容置喙的了!這套“控名責實,以法量功”的標準,在我們的大學也可以同樣推行!
當下的高校雖然院系林立、科目繁多,什么會計系、工商管理學系、漢語言文學系、金融系等等,如同繭絲牛毛,但是歸納起來,就不難發現,他們想要栽種和培育的樹苗大概有九種:
一曰帥才,以領萬眾;二日理才,以研事機;三日政才,以經制體;四曰學才,以綜典文;五曰武才,以御軍旅;六曰農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興國利;九曰辯才,以長諷議。
懂得了這些,再依據“明法正義”的原則,對全校同仁(上至院系領導,下至環衛工人),都“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職”,又何必害怕真正有才能的人會裹足不前呢?!
如果教育界的官老爺們自身缺乏識人藝術,又不舍得對這些人才加大投入,那就別提什么“通才教育,按類教學”,別再吹什么“刻苦、嚴謹、求實、創新”了!因為在一個“有功不賞,無罪則罰”的環境中,只能培養出尸居余氣的廢物!
二、建學盟以防專制
《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近些年來,復旦大學在半殖半封教育模式的引導下,雖然日漸式微,但是想要找出一個能夠獨立制作影音視頻的人,應該說不會太難!據知情同學告知,早在110周年校慶的前一個月,就有不少生員自制的校慶大片流傳于內。其中不乏探窮義理、古風古韻的,也有活潑靈動、天質自然的,更有中西結合、豐神蓋代的!
然而某位官高爵顯的校內領導,為了大張一己之名,居然對其他莘莘學子的嘔心瀝血之作視若罔聞,單求炫耀自我!可憐可嘆,這位“二皮臉”領導所推出的校慶大片,竟如此東施效顰、令人作嘔!
不惟如此,在遭遇抄襲質疑時,校方的回應更是充滿了無知與蠻橫。任何大學,都不可避免遭遇丑聞、輿論危機,有丑聞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蓋丑聞,制造新的丑聞。作為一所百年老校,面對輿論危機,先是張狂無忌,而后找人洗地,其官僚化、行政化傾向之重,值得反思!
按說一所現代大學,是應該有成熟的危機應對機制的。學校對于指責的正確回應,應當是對外宣布對此啟動調查,并承諾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而不是尚未調查,就滿口官話、套話、滿話。學校一邊說宣傳片是獨立創意,一邊又將其下線,且不對外說明原因,這是極不睿智且缺乏涵養的。
這足以說明,在“強忍寡義,云蒸昏昧”的復旦里,已經形成了“庸人霸控大權,排斥優秀人才”的怪圈。
如何防止專制的土壤在教書育人、傳道授業的大學校園內滋生蔓延?筆者認為,應該建立學盟,以圖分庭抗禮,弱其霸勢!
各系公議,視學校之大小,生員之多寡,選出剛正不阿、引義慷慨之學子100-500,成立“學盟”。彈劾、選拔、任免之大權皆出于此,政有過失,可直言無隱!故每朔日,當地學政(謂教育局長、縣長、市長等行政官員)必臨大學,與學盟之人面議,晤談之時,校長及其他行政干部毋須離場,以免學子憂懼之心。
(理論根源——東漢太學三萬人,危言深論,不隱豪強,公卿避其貶議。宋諸生伏闕捶鼓,請起李綱。三代遺風,惟此猶為相近。使當 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為非是,將見盜賊奸邪懾心于正氣霜雪之下!君安而國可保也。乃論者目之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黨人,編管陳、歐,正坐破壞學校所致,而反咎學校之人乎!)
此議重在真正打開學生與政要的對話渠道,以期求同存異。要知道,中國的大學從來不缺“人模狗樣”的領導干部蒞臨視察,缺的是官民互動、有效溝通!如果連此點都不想或者不敢做到,就別再提什么大學精神!
三、立督學以服豪雄
經過以上兩議,廣大學生與校內領導已成兩強之勢。但由于中國現階段的大多數學生尚未得到“普力奪社會”的洗禮,懷有盲目激進、政治短視等等缺點,勢必需要知名學者允執其中,大力斡旋,以求鼎足而三!
所以督學的設立,并非無謂之舉。
筆者認為,督學之所出有三,一正兩副,正者可為齒德俱尊的學界宿耋,由團學派免。兩副皆由各系學生在當地普選,兩月一換,校長及教育界之官員不得參議其中,多加意見。為人師而不能秉持“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之理念者,以自身之力積極推進“教育功利化”者、不堪“傳道、授業、解惑”者,由督學革除。督學議而不決,可由其所教生員共議。罪其過半者則革之!除必修之科目外,選修科目可憑學生自擇,門下懋者升,次者留任,再次者除之,以凈化師資隊伍。(理論根源——“郡縣公議,請名儒主之。自布衣以至宰相之謝事者,皆可當其任,不拘已任未任也。其人稍有干于清議,則諸生得共起而易之,曰:‘是不可以為吾師也。’其下有《五經》師,兵法、歷算、醫、射各有師,皆聽學官自擇。”)
誠然,在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的中國,帕累托似的改進已然不復存在,任何一種改革都必然是雙刃劍。推動實現校園內的平等共治,也許會給暮氣沉沉的學府帶來些許動蕩,但是,給予學生充分自我管理的權利,再加上開明智士的糾偏,難道不比某些領導精心炮制的“一言堂”要好得多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美國還有“戲”:民主黨醞釀再度彈劾特朗普 特朗普醞釀赦免自己和親友?
2021-01-09聞韜:特朗普眾叛親離、四面楚歌,民主黨威脅彈劾,蓬佩奧逼宮罷免
2021-01-09圍繞國會風暴的11大詭異:毀了誰?誰受益?暴徒是誰?彭斯和共和黨大佬扮演什么角色?……
2021-01-0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