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規模密植的西紅柿,從苗開始就注入調節劑(激素)促進生長,后期再催熟,大大縮短了植物整個的生長期和果實成熟期。然而,化肥、農藥和激素的使用會大大沖淡西紅柿原有的風味。
于是,農業育種家在品種選擇上便向這方面努力,在紛繁多樣的西紅柿品種中,將小而丑的品種逐漸淘汰掉,最后就形成了我們現在食用的這樣又大又好看的西紅柿。
文︱魏延安 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
西紅柿炒蛋作為中華經典名菜長盛不衰,可見西紅柿在日常飲食中的重要地位。
可為何現在的西紅柿越來越難吃,缺少西紅柿特有的口感和本真的香味呢?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剛從超市買回來的西紅柿放在桌子上,不小心碰到地上,卻毫發無損。
甚至有時候將西紅柿拋起來,掉在地上滾來滾去停下,最后仍然完好!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有時回憶起以前的西紅柿,那是在自家院子里栽種的:皮薄、汁濃,味好,都能當水果吃。
這不禁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現在的西紅柿到底怎么了?
1
這樣的西紅柿,是我們自己選的!
西紅柿最早起源于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帶,在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地,至今還有大量的野生品種分布。
早在15世紀末,印第安人最早開始種植西紅柿。
18世紀初,西紅柿傳入歐洲,西班牙殖民美洲大陸時,開始作為食物從墨西哥傳遍全球。
西紅柿基因可以控制西紅柿的顏色、形狀和大小?,F在我們在農貿市集上看到多種多樣的西紅柿,但是,實際上,這還只是西紅柿基因組中很少的一部分——現在我們所種植的西紅柿品種西紅柿基因池的5%都不到。
由于人們很在乎“顏值”,喜好又大又美的西紅柿,消費者的喜愛,自然就成為生產者跟進的方向。
于是,農業育種家在品種選擇上便向這方面努力,在紛繁多樣的西紅柿品種中,將小而丑的品種逐漸淘汰掉,最后就形成了我們現在食用的這樣又大又好看的西紅柿。
然而,這樣的選育并不會讓西紅柿變得味道更好,甚至可能還與美味相互矛盾。
比如說,有一個名叫SlGLK2的基因,現在我們在超市里看到的常見西紅柿品種都攜帶它的突變體。這個基因原本的作用是在發育的果實中促進葉綠體的生產和分配,而突變使基因失活。這個突變使西紅柿果實的顏色變得非常均勻,因此它被選育者看中了。
但同時,這對糖分和香氣物質的生產卻是不利的。
相比左側, 選育者更青睞右邊這樣顏色十分均勻的果實,但這卻對風味不利。(圖片來源:果殼網)
需要明確的是,現代西紅柿品種所缺少的這些風味并不是在一次選育中突然丟失的,而是逐漸累積的結果。
2
我們只能吃“硬西紅柿”?
除了“顏值”,讓我們選擇“硬西紅柿”的更重要因素是規?;r業對經濟效益的追求。
為提高效益,就必須提高產量,所以必須加大化肥、農藥的使用量。
而且,現在大規模密植的西紅柿,從苗開始就注入調節劑(激素)促進生長,后期再催熟,大大縮短了植物整個的生長期和果實成熟期。然而,化肥、農藥和激素的使用會大大沖淡西紅柿原有的風味。
此外,西紅柿長途運輸與保鮮也迫使我們不得不適當提前采收西紅柿,而且要想方設法讓西紅柿的表皮長得再厚一些、再硬一些,果實里面的汁液少一些。
如果不選擇表皮比較厚的品種,在運輸中就容易破損;如果不早點兒采摘,在運輸中也就很容易腐爛。
由此看來,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正在改變我們的食物體系。
其實,自現代農業加速工業化以來,伴隨而來的規?;撞∫彩艿酱蠹以絹碓蕉嗟年P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農產品逐漸失去了應有的特點,已經被改造得像工業產品那樣,失去了靈性。
除了西紅柿,好多規?;N植的農產品沒有以前那么好吃了。
3
“可怕”的工業化農業
工業化農業最發達的國家當屬美國。
曾幾何時,美國的農業被認為是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標志,他們以只占國家2%的農業人口養活了全美國人,而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美國農業最大的特征就是大區域布局、大農場經營、大規模機械化、大規?;瘜W品投入、大空間運輸。
在美國西紅柿的主要產地佛羅里達州,西紅柿還在育種時就選擇硬果品種,西紅柿還很青澀時就開始采摘,這樣能夠減少采收次數,降低勞動力成本。
更可怕的是,為降低成本,美國的農業生產還大量使用了來自拉丁美洲的廉價勞動力,他們不像中國的農民一樣擁有自己的土地,只是作為農業工廠里工人的一部分,不但要承受艱辛,而且還要飽受化學投入品的污染。
也就是說,采用歐美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生產的西紅柿不僅品質不高,還顯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剝削性,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還有社會問題。
今天的國人普遍向往美好的生活,顯然不是有得吃就能滿足了,還是想吃得更好一些。
這就天然形成了一個機遇:誰能破解工業化農業的弊病、在品質上實現新的提升,誰將贏得農業的未來。
如果能實現本地化供應,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完全可以種那些好吃的老品種,也可以在成熟度達到九成以上再采摘,然后就近送到城里的消費者手中。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要實現農產品完全的信息對稱和產銷對接,目前還非常困難——即使種出了這樣好吃的西紅柿,城里的菜販子也很難接受,因為一旦當天賣不掉,就只能倒掉。
顯然,問題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僅僅批評和抱怨是沒用的。
校正工業化農業弊端需要新的智慧,使其逐漸符合經濟學和社會學的邏輯,才能持續下去。
4
想吃原汁原味的西紅柿得這樣做
幸好,互聯網時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
在四川省,有一個叫王燕的姑娘,堅持種好吃的老品種,然后在本地尋找銷售渠道,運用互聯網把自己種植的西紅柿及時銷售給附近的消費者,以及長期有固定需求的餐館、酒店。皆大歡喜。
這也在啟示我們:只要信息對稱了,完全可以實現蔬菜的本地化供應,而不再需要長途奔襲,現有的層級批發及銷售體系也完全可以去掉中間化。
這也將是一場互聯網和科技帶來的農業供應體系的革命。
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從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信開始。
今天,他們之間還著難以捅破的信任藩籬。其具體表現是,城市人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有著難以名狀的不信任,不管是綠色認證還是有機認證,甚至是國外的認證,他們可能在心底里依然都覺得不可靠,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理層面上的,而不是物理層面上的不信任,需要從心理上建立一種可以信任的機制。
要建立這種互信,必須從宣傳真實的農產品開始。
在這一方面,成立于1977年的日本大地協會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他們通過宣傳,讓城里的消費者認識到了真實的農產品生產。以往的宣傳一般會讓消費者誤以為農產品可以長得很大、很美、很整齊一致,但在現實中是很難辦到的,現實中的蔬果有的可能被日光曬傷,有的可能被冰雹打傷,還有的可能被蟲叮咬后畸形。蔬果有大也有小,顏值有高有低,這就是真實的農產品。
當然,日本大地協會主要依靠口口相傳,非常辛苦。今天,我們有了互聯網,建立城鄉之間的互信,已經顯得觸手可及了。
越來越多的城里人還有他們的孩子知道了真實的農村、真實的農業和真實的農產品是什么樣子。
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允許農業可以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接受其不完美。
5
農業生產方式悄然發生改變
在此基礎上,許多新興的農產品銷售方式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包括最初的電商銷售,后來又演化為眾籌、預售、領養等模式,讓農業的生產方式悄然演變。
最近,社群電商又風風火火的興起了。
社群電商相比依托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的電商又進了一步。一般是以居民小區為單位,由小區內一個孩子的全職媽媽或者其他有閑暇時間的人,專門負責聯系小區內需要健康食物的家庭,然后再與農村可以生產這些食物的農民對接。
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實時、便捷、可追溯,大大增強了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信度,加上快捷的支付、便捷的物流和日益完善的冷鏈配套,讓一切井井有條。
這時候,城市人想吃早先那種有味兒的老品種西紅柿就不再困難了——可以直接向農民下單,然后通過電商體系運送過來,中間還可以通過手機觀察生產的過程,有什么問題可以實時與農民進行溝通。
不用經過那么多環節,也不無需復雜的倉儲運輸加工,直接可以送到城里消費者的手中。
利用這種模式,除了西紅柿,我們還可以吃上不用增白劑和其他添加劑的饅頭以及各種原汁原味的農產品。
當然,任何新的生產方式總是離不開生產組織的創新。在大多數農戶依然從事小生產的前提下,要讓城市和農村逐一對接起來,依然有較大難度,還需要生產組織的創新。
但是,只要開始了這樣一種可喜的探索,用科技去改變我們的生活質量就逐漸成為可能。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