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分明的兩塊大理石,交錯地組合在一起,便是一方別有趣味的足有三米多高的墓碑。設計者別出心裁,在兩塊大理石互相咬合的上方,留下僅能裝下一個腦袋般的窗口樣的一個方孔,方孔里一個微笑的腦袋半伸著,表明這就是墓主的雕像。此刻,陽光從白樺樹的縫隙間投射下來,灑在墓主圓圓的腦門上,他不乏幽默地微笑著面對走過他面前的每一個行人。
這就是赫魯曉夫嗎? 這就是那個與中國共產黨人打了數年筆墨官司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嗎?這就是背叛了列寧斯大林的建黨宗旨,被稱為蘇聯共產黨第一個掘墓人的蘇共領袖嗎?
是的,這就是赫魯曉夫,這就是我們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用“九評”的巨篇鴻文與之公開論戰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這就是被我們及其世界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稱叛徒的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如今,這位顯赫一時的蘇共領袖,在這片被稱為新圣女公墓里高高的白樺林下,聽著世人對他的功過評斷。這座新圣女公墓,是在莫斯科乃至整個俄羅斯知名度極高的公墓,因為這里安葬著俄羅斯歷史上無數名人。
歷史竟如此耐人尋味。
這位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沒有像他的所有前任一樣,比如列寧、斯大林,甚至也沒有像他的后任者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一樣,按照慣例,他們應該葬于蘇聯莫斯科著名的紅場上,因為蘇共領袖葬于紅場,代表著前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給予的最高榮譽。他,赫魯曉夫,如今靜靜地躺在這座非常著名的新圣女公墓里。
說法很多,一是說他曾有遺囑,不愿意葬于紅場。
當年,他曾經親自下令把斯大林遺體從列寧斯大林的遺體共同存處移出,這曾經讓世界為之震驚。那一年,根據他的命令,在荷槍實彈的軍人嚴密控制下,斯大林遺體被遷出了列寧墓,而武裝警戒的外圍,就是大批聚集表示抗議的蘇聯群眾。為了不引發大的騷亂,隨時將斯大林草草土葬在莫斯科紅墻下。
赫魯曉夫自己知道,他死后如葬于紅場,必然與斯大林毗鄰而居,而這位在斯大林死后曾發起全面否定斯大林運動的繼任者,確實不愿死后又和斯大林為鄰,所以他要求葬于新圣女公墓。但是,更多的說法,是當時靠政變上臺的勃列日涅夫不允許這位前第一書記享受如此榮耀,硬性作出了對這個被稱為“陰謀家”的領導者不得葬于紅場的特殊決定。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隨著赫魯曉夫的倒臺,蘇聯廣大共產黨員要求清算這位前第一書記錯誤的呼聲漸高,如果把他葬于紅場,蘇共中央擔心會引發社會的極大不穩定。
不過對葬于新圣女公墓,據說后來赫魯曉夫的后人為此頗感欣慰,因為與赫魯曉夫同樣葬于新圣女公墓的,是大批被俄羅斯和前蘇聯人引為驕傲的大人物和大英雄。比如大作家果戈里、奧斯特洛夫斯基、契科夫、法捷耶夫、小托爾斯泰等等數不勝數,還有畫家列維坦、著名演員舒克申,芭蕾舞藝術家烏蘭諾娃,世界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還有一大批為蘇聯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軍事家、藝術家,包括戰爭中犧牲的像卓婭與舒拉那樣的蘇聯英雄,都葬于此。能與他們在一起,赫魯曉夫的家人們覺得是一種家族的榮耀。
在這座新圣女公墓里,最值得記住的不僅是這些在世界享有盛譽的墓主們的名字,還有那些極具藝術價值的墓碑,因為每一座墓碑,都是一座絕佳的雕塑藝術品,它用雕塑藝術,記載和概括了墓主人的人生。比如著名舞蹈家烏蘭諾娃,她的墓碑是白天鵝最美的瞬間的定格;著名藝術家尼古林,因為他的愛犬在他去世當天死去,于是愛犬被做成雕像陪伴身邊。著名女英雄卓婭,她的墓碑就是她就義前的英姿。而那位曾經被希特勒稱為抵上蘇軍幾個機械化師的女播音員,墓碑上鐫刻的則是戰場上的無線電符號,每一座墓碑,都是人生的記錄。
很多人不解,赫魯曉夫這座代表功與過黑白分明的墓碑,其家人為什么能允許用這樣一個具有諷刺意義的雕塑作為對赫魯曉夫的永久性紀念呢?這座墓碑的雕塑家是當時蘇聯著名的抽象派雕塑家涅茲維斯內,他是赫魯曉夫痛罵過的藝術家。但是,請他為自己雕像,又恰是根據赫魯曉夫的遺愿。
歷史有意無意之間,把許多不可思議的精妙故事如此巧妙地組合在一起。
話題還需回到赫魯曉夫執政的1962年。這年的12月,赫魯曉夫去參觀莫斯科的繪畫雕塑藝術作品展,里邊就有涅茲維斯內的作品,赫魯曉夫指著涅茲維斯內的抽象派作品大聲指責:“這簡直是誨淫作品,就是用一頭毛驢,隨便用尾巴甩幾下,也能比這好很多。”涅茲維斯內忍無可忍地直言反問赫魯曉夫:“您不是藝術家,又不是評論家,您不懂藝術,憑什么這樣無理說話?”如此敢于頂撞蘇共總書記,在那個年代可謂膽大包天。赫魯曉夫聞之大怒:“我是礦工時,你說我不懂,可以理解,我當基層干部,你還可以說我不懂,也可以原諒,可是我現在是部長會議主席和蘇共領袖了,難道我還不懂嗎?”這樣一段與藝術毫不相干的謬論,弄得所有在場人啞口無言。
擁有權利未必擁有真理,這是起碼的常識,但在那個權利高于一切的時代,這就是赫魯曉夫的認知。
到了后來,赫魯曉夫與涅茲維斯內為莫斯科美協成立30 周年舉辦的展覽會上再次相逢,這次赫魯曉夫幾乎忘記了自己蘇共領袖的身份,他竟然在公眾場合嘲笑和譏諷涅茲維斯內就像是一個同性戀者。不畏強權的涅茲維斯內哪能容忍,他當即憤怒反駁:“請你現在給我找一個大姑娘來,我將向你當面展示我是怎樣一個同性戀者!”
這段對話,成為赫魯曉夫的精彩故事被后人廣為傳播。人們對赫魯曉夫的政績淡忘了,但對于赫魯曉夫的類似故事,卻久久在民間流傳。
讓人們不可思議的是,就在赫魯曉夫的晚年,這位曾經口出狂言的蘇共領袖,不知是因為良心發現,還是其他什么原因,他居然以莫名的理由,要單獨請涅茲維斯內吃飯,遺憾的是,被涅茲維斯內拒絕了。赫魯曉夫為此并未灰心,他依然想法接近涅茲維斯內,都未如愿。在赫魯曉夫死后,赫魯曉夫的家人們向他傳達赫魯曉夫的遺愿,說赫魯曉夫遺囑要求涅茲維斯內為其雕塑墓碑,人都死了,寬容的藝術家欣然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但藝術家提出一個條件:家人不得干涉他的創作。
于是后來新圣女公墓里,留下了這座別具一格的赫魯曉夫墓碑。
墓碑半白半黑,在雕塑家眼里,赫魯曉夫有功有過,功過參半。至于赫魯曉夫功勞在哪里?恐怕今天的俄羅斯人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人們能夠記起這位烏克蘭礦工出生的蘇共領袖話題的,就是他倡導的土豆燒牛肉的共產主義模式,還有就是他所發起的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運動。后者,隨著今天的人們更加理智地看待斯大林而興起緬懷氣氛,人們漸漸對斯大林有了新的認知,而對赫魯曉夫那些東西,卻越發覺得是前蘇聯走向不歸路的始作俑者。
比我們的毛澤東主席年齡小一歲的赫魯曉夫,青年時代是烏克蘭的一個普通礦工,成長于那個那個風起云涌的革命時代,經受過衛國戰爭的考驗,如果從經歷和閱歷看,是個十分復雜的人物。公道地說,普通老百姓對這位蘇共領導人印象不壞。比如這個人很有那么一點親民作風,有事沒事總愛跟老百姓拉個家常。他在克里米亞修養時,他下令撤掉別墅周邊的崗哨,只留住處的貼身衛兵。他還喜歡與農莊莊員聚餐,并且能準確地說出每個人的身份和年齡。有一回,偶然碰到一個25 歲的年輕姑娘,他居然說,你是誰誰家的閨女吧?這些都給老百姓留下了不壞的印象。據說他下鄉,經常去愛看養豬場奶牛場。有次視察養豬場,第二天真理報刊登新聞照片,照片內容只有幾頭豬和赫魯曉夫,而報紙做照片說明的夜班姑娘,憑職業習慣在上邊注上了文字:“左起第三名是赫魯曉夫同志”,赫魯曉夫并未指責,反而告訴要批評報社的人,認為給百姓一點快樂,沒啥不好。再說注解也沒有錯啊。
人們只是當作幽默和笑談在傳說關于赫魯曉夫的故事,其實對這個人因為在政治上給前蘇聯帶來的災難,往往在幽默中被忽略了。
公道地說,作為從一個礦工起家的領袖,開始階段,赫魯曉夫對共產主義有過非常樸素的情感,但是,他缺少的是共產主義的理論修養,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列寧主義,莫洛托夫曾經一陣見血批評,赫魯曉夫沒有絲毫興趣,他完全違背和不懂馬列主義的國家學說,在蘇共第22大提出了“全民國家”“全民黨”的錯誤理論,號召取消“無產階級專政”這一馬列主義的核心理論。剛上臺時,他曾經告誡全黨不要冒進,可就是他自己后來提出“20年進入共產主義”的荒唐理論。
后來人們明白了,赫魯曉夫說的共產主義,不過是土豆燒牛肉而已。今天人們終于看明白了,就是這樣一個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的人,開始把蘇聯指向了一個不歸路。
今天的人們往往納悶,這樣一個對馬克思主義毫無常識的人,斯大林那樣的大政治家,為什么就沒有看出來呢?
歷史都有一個客觀演變過程,對歷史我們只能放在那個歷史氛圍中才能夠理解。赫魯曉夫自己在回憶錄里曾經記下了他的發跡史。赫魯曉夫早在工學院讀書時,恰逢蘇聯黨內斗爭激烈的時候,他和許多蘇共黨員一樣,站在了斯大林一邊。與別人不同的是,對斯大林的這種忠誠,他一定想辦法傳遞給斯大林,一個普通的蘇共黨員,要能讓領袖知道自己,談何容易?此時,一個女同學給他提供了義不容辭的幫助,這個女同學叫娜杰日達,她是斯大林的妻子,此時與赫魯曉夫一起學習。正是憑借這種關系,赫魯曉夫幾乎平步青云。他自己快樂地回憶道:“娜杰日達在斯大林面前為我唱盡贊歌,于是斯大林很快就把我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們已經不能抱怨一代領袖的走眼,因為特別的恭維往往能讓人失去正確客觀的判斷,即使今天同樣如此。
赫魯曉夫是一個典型的兩面派和野心家,斯大林把他調進中央工作以后,他極盡吹捧逢迎之能事。蘇共史料留下了他在1939年黨的18大會議上的發言,20分鐘的發言,把斯大林恭維了32次,肉麻地吹捧斯大林是“人類最偉大的天才、導師和領袖”“偉大的常勝將軍”“自己的生身父親”。但僅僅10年后,還是這個赫魯曉夫,竟然惡毒咒 罵斯大林是“兇手”“惡棍”“俄羅斯歷史上最大的獨裁者”“混蛋”“白癡”等等。
蘇聯老共產黨人都知道,1956年2月,蘇共 20大閉幕的那個深夜,已經準備返程的代表們突然又被召回到克里姆林宮,赫魯曉夫做了《關于個人崇拜極其后果》的秘密報告,這個報告,將斯大林的錯誤無限擴大化,全國范圍的反斯大林運動從此開始。
赫魯曉夫執政11年,由于大反斯大林,導致否定斯大林時期黨和國家的歷史,導致否定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后果。更為嚴重的是,大批不熟悉黨的歷史和傳統的年輕人,在這11年開始成長起來,這一代人,后來被歷史統稱為“20大產兒”,正是這一代人中的一部分,后來成為瓦解蘇共、埋葬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骨干和中堅。
我們不會忘記,就是赫魯曉夫這樣一個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曾經向中國提出了擴張主義企圖,那年他剛剛訪問美國回國不久,就急急忙忙來到中國,向我們的毛澤東主席提出,要我們放棄解放臺灣的規劃,要我們釋放所有在押的美國罪犯,另外還有要提出在中國土地上建長波電臺,等等。對他的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野心,毛澤東主席予以堅決拒絕和強烈反對,于是中蘇關系就此破裂。大批蘇聯專家被撤回。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出現了巨大動蕩。
1964年10月,正在黑海邊度假的赫魯曉夫被通知回到莫斯科 。10月14日,赫魯曉夫主持了蘇共主席團會議,會上,主席團成員同樣用他做斯大林秘密報告的手法,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他內外政策的各種錯誤進行了堅決的批評和斗爭,并且迫使他同意“自愿退休”,并在為他準備好的辭職聲明上簽字。在他最后主持的主席團會議上,他流著眼淚說出了這樣的話:“在做的各位,你們從來沒有公開地、誠實地,指出我的任何缺點和錯誤,你們總是隨聲附和,對我的所有建議都表示支持,你們也缺乏原則和勇氣啊。”赫魯曉夫的這最后演說,從某個側面,反映了蘇聯共產黨的當時作風。
遺憾的是,已經放棄馬克思主義的蘇聯共產黨,失去了方向,失去了靈魂,再也沒有回天之力,他們越來越脫離實際,越來越脫離群眾。以至走向了最后的瓦解。
誠如毛澤東所說,自從蘇共丟掉了斯大林這把刀子,便走向了一條不歸路。這就是歷史。這也是蘇聯以亡黨亡國的教訓給我們極其所有共產黨的警示。
(作者系中國作協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國家重大題材影視作品審查專家組成員;來源:“思想大視野”微信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