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難的“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改革不可承受之重,在多數人眼里,中國鄉村的背后是中國最落后的經濟形態、最封閉的民俗文化和最貧窮的一群人,這些因素無一不在助推一大批年輕人每年背井離鄉、奔向大都市的懷抱。
但是從最近兩會上對“三農”問題的熱議來看,恐怕中國農村已經不甘落后了。
它在試圖撕下以往被貼上的那些“貧窮”、“愚昧”的標簽,以不可小覷的后起之勢對一二線城市發起一波猛烈的進攻。
更讓人意外的是,有些貧困縣甚至因為落后本身所帶來的優勢,已完全有可能對大都市實現彎道超車。
01 農村互聯網大爆發前夜
農村之大,無奇不有,一旦開始留心互聯網帶給中國鄉村的改變,難免有些愕然,誰能猜到,因為初期經濟落后的緣故,互聯網普及之后農村竟然直接跳過PC時代,后來居上,順利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而移動互聯網本身,并不總像所有回鄉見聞里那般,如同洪水猛獸,侵吞了整個鄉村。技術本身的進步正在逐漸消弭城鄉之間的鴻溝,讓農民們享受到更多服務。
快手、抖音、全民K歌、歡樂斗地主……這些娛樂應用幾乎是每部手機的必備品。但他們的愛好并不總像快手上那樣“粗鄙不堪”,在農忙之余,農民們也喜歡看小視頻,希望把生活小事錄下來和外出的親人分享,有時候一個消消樂、成語猜猜看的小游戲,都足夠消遣。
二維碼支付也在村里遍地開花,伴隨著年輕人春節返鄉以及支付寶、微信下鄉的大力推廣,移動支付逐漸滲透到農村生活中,甚至還在中老年人群體里培養起這種新型的支付習慣。
更重要的是,農民們開始學習如何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他們會訂閱幾個農業領域的公眾號,下載一個UC瀏覽器看新聞,從以往的信息隔斷解脫出來后,他們表現出對新事物、新信息極大的熱情和參與感。
中國農村常住人口為6.7億,截至2017年6月,中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4.0%,互聯網在農村尚處于大爆發前夜,但也有2.2億農村網民在互聯網大潮的激蕩中前行,用新奇和豐富的信息、娛樂生活填補了以往的孤獨無聊。在這場大潮之中,鄉村正在緊緊追隨城市。
如果僅僅走到這一步,現代化其實還沒給農村生活帶來實際性、顛覆性的改造。
02 農村也想彎道超車
這五年來,三駕馬車中的“消費”跑到了前列,為GDP的增長貢獻了近六成,拉動能力越來越強。
農村在消費端的發力同樣不可小覷,甚至已經越來越有直逼城市的態勢。今年全國兩會上,不少兩會代表、政協委員都提到通過電商來振興鄉村發展。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244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1%,可見農村的消費潛力之驚人。
湖南的農民可以在對的時節吃上庫爾勒香梨,貴州的農民能夠在春節前買到遼寧海參當年貨,農民們正在探索村莊之外的無限可能。
鋪天蓋地的農村淘寶刷遍墻頭之后,農民們開始懂得如何利用電商來解決以往物質生活匱乏的痛點。
農民們再也不用趕春耕之前東奔西跑,忙著買種子、挑化肥和農資農具,一鍵下單,這些東西通通都能送到家門口,退貨服務也給物品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即使不懂網購,也能找到村淘服務站,讓這里的“店小二”幫忙操作,享受“網貨下鄉”。
看完下面這波農村電商的“高能釋放”,你還會以為“消費升級”是城里人的專利嗎?
春節前1個月,全國3萬個村莊通過農村淘寶購買五糧液的消費額超過1000萬,占整個白酒消費額近四分之一;張裕葡萄酒的消費額也超過300萬元,占整個葡萄酒消費額超五分之一,同比增長近20倍。
升級的不止是消費金額,還有更加健康和先進的消費觀念:地處大西北的青海,蔬果消費額同比去年也增長了8倍多;而盛產牛羊的內蒙古,今年在水產上的開銷增長了近5倍。
而且在享受洋貨、潮貨上,農村一點也不含糊,讓不少城里人汗顏。
村淘年貨節上,河南農民對智能產品最為青睞,下單了智能音箱、刀削面機器人、智能馬桶;
云南農民居然最愛買無人機,不為施肥只為拍照,而且是90%的無人機用于航拍;
福建一個貧困村,農民竟然開平衡車下地干活......
迪奧、香奈兒淘汰了以往的山寨品牌,成為農村婦女心頭好。
越是落后的地區,在消費升級上越表現出一些驚人的“先進”,迅速遠超城市。
與此同時,也有人開始懷疑,農村人真的這么有錢有閑,天天在網上購物揮霍嗎?
農村消費升級的底氣究竟在哪?
03 貧窮,不是因為不努力
鄉村的凋敝,是當代中國無法回避的問題。
即便有6.7億農村人口駐守在農村,但是“進城者”們的鄉愁早已變得無處可依。面對入眼的蕭索景象,總是禁不住像魯迅一樣心生悲涼,嘆一句“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貧窮和落后,依舊在困擾著中國農民,以至于我們很難想象,在現下產業衰落、人口大量外流的中國農村,他們還能趟出一條什么路子來,實現鄉村振興?
五年前,山東淄博的一位農民杜深忠在記錄片《鄉村里的中國》說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當時很多人認為再好的作家和演員都無法產生這樣的臺詞:
都說農民對土地有感情,我對土地一點感情都沒有!咱就是沒辦法,無奈......
杜深忠在果園刮樹皮
他因為買到了假農藥,地也孬,收成沒有其他人家好
土地能給予農民什么?血汗一年,終于收獲七千三百來斤蘋果,最后到手里卻只有七八千塊。用杜深忠的話來說,“花十分代價得不到三份分收入”。
這樣的辛酸和失望在過去五年多少是得到緩解的。從數據上看,這五年來農村脫貧效果喜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平均每年減貧超過1300萬人,可謂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口脫貧攻堅戰,創下了每小時約1500人、每分鐘25人脫貧的人類記錄。
但是中國的經濟改革越是走入深水區,難度只會越來越大,“三農”問題也不例外。農業如果無法增收,一生根植于土地的農民恐怕遠遠追不上現代化的步伐。
為什么中國農民辛勤卻不富裕?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問題,挽回農民心中慢慢流失的對土地的感情?
2015年,馬云在延安發表了一個“讓農民富起來”的主題演講,其中有一段話頗有啟迪性:
貧窮,不是我們農民不勤奮,而是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沒有同步協同發展,農業文明沒有跟上商業文明的發展。貧困,也不是我們貧困縣、貧困村不努力,而是發展的模式沒有跟上......農民知道把農產品賣給誰, 是農業現代化進步的關鍵第一步。
貧窮,不是因為農民們不努力,而是中國農業產業化進程的落后致使產銷問題一直以來得不到解決。
通路在哪里,在今年兩會代表的提案里,答案已經很明了——農村電商。
人大代表、沭陽縣廟頭鎮聚賢村黨委書記李生建議要開啟農村“淘寶”潮,用電商帶農民脫貧;
全國政協委員李世杰建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使之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的新引擎;
……
自從2017年一號文件發布之后,中央已經連續針對農村電商這樣一個較為細分的涉農領域密集拋出扶持意見和政策,這在過去是較為罕見的,也但是這種思路和決心也可以看出,實現鄉村振興,農村電商必不可少。
不止要“網貨下鄉”攪動這個萬億級的消費市場,也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農產品進城”,實現農民創收。
04 拿什么來反哺農村和農民?
在過去這幾年里,新技術確實幫助了農村實現機械化、信息化生產。
有些村民在田里架起攝像頭監測農業生產現場的各項生產系數。
在吉林東福米業新廠區辦公樓的現代農業監控大廳,通過LED大屏幕,不僅可以看到每塊田地里的水稻長勢情況,還可以通過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及水稻的生長狀況等視頻信息。
河北石家莊農民用智能手機“澆”地
無人機在萬畝油菜花田上空作業
有的甚至還能連接起城市鄉村,讓市區的租地人實時監測田里的有機蔬菜生產。
但技術改造農村、消費端造福農民生活之后,在生產端實現農民增收還是難以解決。
如果能將城市的資源、資金、創新、技術和市場需求準確無誤地對接到農業生產活動中,推動城鄉之間的融合拉動,那么農村產業的轉型、定位以及農民職業化也就不再是中國經濟的頑疾。
就目前來看,農村電商確實是加速城鄉一體化最高效的平臺。
電商平臺利用大數據監測市場的真實情況,讓農業生產無縫連接城市群體的巨大需求,逆轉農民們往年盲目耕種今年漲價的農作物、明年又面臨大虧損的局面。
農村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等服務通過電商平臺的展示和推廣,也能帶動農產品和農村服務供給的規模和效益。
今年有一位新當選的兩會代表就直接受益于農村電商。
來自貴州銅仁萬山鎮的全國人大代表華茜不止是一位農民。2015年,當銅仁成為全國第一個落地“農村淘寶”市級試點后,華茜多了一個身份“村小二”——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銅仁萬山鎮服務站的負責人和農村淘寶合伙人。
此后,她成立土特產公司,并申請商標“黔鄉百味”,用公司化手段搜集、銷售家鄉特產,其中最高一天內成功賣出3000斤米酒,合計1000余件,不止是網貨下鄉,如今土特產也走出了大山。與此同時,她還給回鄉青年傳授電商經驗,推動上百名青年創業,帶動鄉親致富。
電商給了傳統貧困縣一個彎道超車的可能。
有一位村淘合伙人花了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通過下行工廠對他回點之后,收入過萬。之后變成了三個人的團隊,一邊幫助鄉親們代購,一邊帶動了整個村開始去種植土豆。他們村因為土豆特別得出名,以前土豆基本上都是自家銷、自家吃,從來沒想過土豆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賣。有了電商平臺后,當地農民每月都能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
2015年農村淘寶帶動百萬農村消費者首次參與雙11。雙11開始后僅8分鐘,農村淘寶的銷售額便超過千萬,“土豪村”不斷涌現。
據商務部的數據,2017年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244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1%。農業部的最新數據也顯示,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32元,分別高于GDP增速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0.4個和0.8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倍差縮小至2.71:1。這意味著農民收入的提升正不斷加快。
打通城市和鄉村、消費與生產之間的雙向流通,農村電商將技術轉化為財富,反哺農村農民。
這也是農村這幾年在消費端上彎道超車真正的底氣所在。
05 農民工回流
農村電商加速下沉還給農村帶來一個巨大的紅利。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外出農民工增速繼續回落,跨省流動農民工比2015年減少了整整79萬,2017年的勢頭可想而知。
數據的另一面是返鄉創業漸成風氣。
2015年時,阿里提出一個“千縣萬村”計劃,要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F在在全國有3萬名村小二和3萬名淘幫手,他們在全國29個省、700個縣,其中包括了178個國家級的貧困縣、147個省級貧困縣服務農村。
巨頭在涉農電商的大手筆布局證明了市場的前景,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生開始選擇回流家鄉,參與農村電商服務站、物流等環節的建設,村淘還開辦一系列電商培訓課程,手把手教會村民們致富經。截至2017年底,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較2016年增加169.3萬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
電商帶動鄉村脫貧還在推進中,可以預見,今年政府報告工作中提出了1000萬脫貧目標,不難實現。
廣闊農村,大有可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