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在的學校舉行六一合唱比賽,每班表演兩首,一首指定為校歌、一首是自選歌曲,然后她們選了《我的祖國》。
這很讓我們這些家長驚喜和欣慰!
剛好我之前曾經在部門組織過合唱訓練,所以幫她們做一些訓練輔助工作,比如寫下本文,讓孩子們深入理解歌曲背景、這樣訓練和表演時更加能夠感情充沛。
歌曲《我的祖國》是1956年拍攝的電影《上甘嶺》的插曲,喬羽作詞,劉熾作曲——
電影《上甘嶺》的背景是上甘嶺戰役,這個戰役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非常著名——不但影響了戰爭走勢,而且非常激烈。
下圖是來自上甘嶺隨手抓起的一把泥土,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把泥土到處是彈片,觸目驚心。可見戰斗之慘烈——
要說清楚上甘嶺戰役的來龍去脈,要從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說起——
由于國民黨糟糕的抗日戰績,此次會議中國并未能夠參加。會議上蘇美英三國討論了戰后形勢,也談到了當時還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但沒有形成明確結論。1945年8月,日本戰敗前夕,美蘇匆匆商定將北緯38度線作為雙方占領的分界線。這就是著名的三八線——
戰后,美蘇在朝鮮半島分別扶植了自己的勢力,雙方都想吃掉對方、統一半島。南北雙方互相動手動腳好幾年,終于在1950年6月25日開始大打,一開始北方勢如破竹,南方幾乎被趕下海去,于是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糾集了16國軍隊,號稱聯合國軍(其實并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授權),出兵朝鮮半島!
1950年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戰局很快逆轉——
朝鮮北方抵擋不住,向中國蘇聯求援。蘇聯忌憚美國、含糊其辭,中國也面臨巨大的困難:剛剛建國、百廢待興,國力和美國差距懸殊——
雙方軍隊武器配備差距也是明顯的證據——
所以國內反對介入朝鮮半島的說法是主流,因為從力量對比看、根本沒法打。
但這個仗我們必須要打,因為美軍已經逼近了中朝交界的鴨綠江,美軍飛機已經把炸彈扔到了東北、扔到了山東。不打退敵人,就沒辦法安心搞國內建設——
更可恨的是,美軍第七艦隊1950年6月27日開進臺灣,阻止我們解放臺灣——
面對美國的騷擾和侵略,我們必須反擊!
所以毛主席下決心出兵!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
這場戰爭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這是游行的群眾,“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清清楚楚地說明了戰爭的性質——
戰爭的初期經過了五次大的戰役,驕橫的美軍被趕到三八線以南——
同時由于戰線離中國越來越遠,志愿軍后勤困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美國當時的戰略重點在歐洲、也希望早日結束戰爭。這樣雙方進入戰略對峙階段。1951年7月10日,雙方同意停火,坐到了談判桌前。
然而戰爭解決不了的問題、談判桌更不能解決,雙方打打談談、談談打打,以打促談、賺取籌碼,其中上甘嶺戰役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個。
這就是上甘嶺,無險可守——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軍發起進攻,先是重炮轟擊——
然后步兵沖鋒,注意山坡被炸得寸草不生,整個戰役中土地被平均翻出三米!
志愿軍只有這樣的小口徑火炮——
美軍還有飛機轟炸,志愿軍參戰飛機是零!
缺乏重武器的志愿軍只能依托地形、靈活機動地戰斗——
以血肉之軀和敵人同歸于盡的戰士數不勝數。黃繼光烈士就是其一,下面照片中彈痕累累的木頭就來自黃繼光烈士犧牲現場,目前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很多情況下,地面陣地白天被敵人占領,志愿軍只能退入坑道、晚上伺機反擊——
令人感慨的是,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的勝利者是中國人民志愿軍!
戰役結束后,美軍再無勇氣發動規模大于營的進攻。終于在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在板門店,中朝美三方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
依照協定,志愿軍于1958年完全撤回中國——
但美軍一直沒有撤走,直到現在!而且部署了對中國不利的薩德系統。
明白了這些背景,我想同學們更加理解抗美援朝戰爭和上甘嶺戰役的偉大,更加敬佩志愿軍先烈的英勇忠誠——他們不但要艱苦的戰斗中流血犧牲,還要克服缺醫少藥、物質匱乏的窘迫。能喝上這樣的水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國在1956年拍攝的電影《上甘嶺》很好地再現了這場戰役,也誕生了《我的祖國》這首優美感人的歌曲。
影片中場景是這樣的:在戰斗間隙,女衛生員為了鼓舞戰士們,輕聲帶頭唱起了這首歌——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畫面中的明亮整潔是真的,那只是拍攝需要而已,實際上的戰場雜亂陰暗、壓抑危險!
所以你可以想到當“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歌聲響起時,因為戰斗而疲憊傷痛的戰士們是何等的激動、何等的憧憬!
歌詞方面,分為三段——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像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暢。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這三段分別寫景、人、事,描繪了祖國山川、人物、精神,圍繞核心詞“祖國”展開,關鍵的形容詞是美麗、英雄、強大,意境優美、感情樸實、斗志堅決!
曲調方面,前后迥異——
歌曲是三幅美麗的圖畫,引人入勝。雖然不同于很多傳統革命歌曲那般曲風硬朗有力但更能打動人心。
前半部曲調委婉動聽,后半部副歌混聲合唱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山洪噴涌而一瀉千里,盡情地抒發戰士們的激情,唱出志愿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
古人說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詠懷——《我的祖國》顯然優秀的歌曲,吟唱這樣的歌曲當然能培養高尚的情操、純真的感情、堅強的意志。
我們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但戰爭并未走遠,同學們學習和表演這樣經典的歌曲是一件對現在、對將來都很有意義的事情。
祝同學們演出成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