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年前的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從此,每年十月一日成為中國人民的國慶紀念日。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為標志,通常把之前的中國叫“舊中國”;之后的中國叫“新中國”;之前的時間段叫“解放前”;之后的時間段叫“解放后”。但這樣的叫法有些人卻不愿意,于是他們把“新中國”、“舊中國”、“解放前”、“解放后”統統做為禁用的敏感詞;他們要求人們只能用“建國前”與“建國后”來以示區分。他們對這些用詞為什么這么敏感呢?這些詞有些什么內涵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什么叫“解放”?
一、“解放”一詞的字面意思
解:解開、剖開、分開; 把束縛著、系著人的東西打開的意思。放:解脫約束、打開束縛、解除壓迫從而得到自由的意思。解放,就是把約束人的東西,把束縛人的東西解開;把壓迫人的東西去除,讓人獲得放松與自由的意思。
二、“解放”的政治內涵
“中國人民的解放”的政治內涵是打倒了人民的敵人,使中國人民的獲得自由與幸福!
什么是“人民的敵人”?“人民的敵人”就是指那些騎在中國人民頭上剝削人民、壓迫人民、欺侮人民的不勞而獲者(也就是所謂的食利階層)。什么是“中國人民”?中國人民就是指中國的勞動群眾;就是指除了人民的敵人之外的所有的中國公民。中國人民的解放就是指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了國內、國外敵人和一切反動派;推翻了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等“三座大山”;使民族資產階級愿意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愿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愿意回歸到勞動人民中去;使中國人民不受剝削、不受壓迫、不受欺侮;使人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自由地勞動、和平地自強、幸福地生活。
三、“解放”的哲學內涵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對立面的,都是對立共存的。中國人民獲得了解放,就一定意謂著中國人民的敵人要被打倒;就一定意謂著那些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群體要被束縛、被管制、沒有自由;就一定意謂著那些坑、蒙、拐、騙、忽悠人民的人和行為要被打擊、被壓迫、被專政、被改造、被“迫害”。所以,站在人民的敵人的立場上的某些人不喜歡人民得到解放;痛恨并害怕“解放”這個詞;把“解放”看成是對自己的“迫害”就很好理解了。
四、中國人民的解放也叫中國勞動人民的解放
中國人民的解放也叫中國勞動人民的解放。“勞動人民的解放”是不是意謂著從此勞動者就“解放”了,就不用勞動了呢?不!勞動者的解放正是不能允許有欺負勞動者、剝削勞動者、壓迫勞動者的不勞而獲者存在。也就是要限制一切不勞動者,使全體人民都成為勞動者;使沒有勞動能力的人也能不受人欺壓,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從而使勞動者最受人尊重,最光榮!
五、“勞動者的解放”難道不是讓所有人都不用勞動嗎?
有人說將來“富”了,“共同富裕”了,全社會的人們就都可以不用勞動,那才能叫“解放”!什么是“富”?“富”在哪里?“富”一定是相對于“窮”而存在的。“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就一定同時意謂著讓大多數人先“窮”下去。大家都“共同”了,就意謂著所有人都不“富”也不“窮”。不勞動者一定是要依靠在勞動者身上的;一定要占用勞動者的勞動成果;一定要以勞動者為基礎而存。大家共同都不勞動的想法就像是讓人們呆在“空中樓閣”一樣荒唐。
有人說將來“發展”了、“進步”了,依靠機器、化肥、轉基因等技術,人們就都可以不用勞動、不用吃苦、不用奮斗了。到那時人人都可以整天地吃、喝、玩、樂;整天的打游戲;整天滿世界去游蕩;整天地去巧取豪奪,到那時才能叫“解放”!
六、“勞動最光榮!”
習近平同志講過:“勞動最光榮!”為什么會是“勞動最光榮”呢?勞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個根本需要。以勞動為平臺,自然就有收獲;勞動之中就自然會孕育著收獲、滋生著收獲。勞動者不僅是最光榮的,而且還是最健康的、最興旺的、最美麗的。
人在這個世界上,都要與自然、與社會的相互斗爭、相互磨合;都要經歷生、老、病、死這一過程的;人的生產勞動都是必須的,也都是人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人們通過吃苦而獲得幸福;人們通過耕耘而享受到收獲;人們通過勞動而享受到休息的快樂;人們通過餓肚子而享受吃胞飯的快樂;人們通過奮斗而享受到成功;人們通過戰勝一系列苦難而顯現人的生命的美麗;人們通過守弱而能自強;人們通過謹慎而享受到安全;人們以低調做人而獲得別人的尊重……這樣的循環返復、陰陽和諧的人生才是健康的人生;這樣的社會才是興旺的社會;這樣的國家才是人民自由、幸福的國家。
七、不勞而獲的方向就是腐敗的方向,損人不利己的方向
逃避勞動的收獲,一定是要以別人的勞動為基礎;一定要去剝削別人、壓迫別人;一定要與別人碰撞、對抗、爭奪;一定會使自己消沉、墮落、生命力退化;一定是會使自己趨向災、禍、失敗、滅亡的。
二千多年前的管仲說過:“溫飽思淫欲”。這里的“淫欲”正是指腐敗的欲望與行為;正是指人走向墮落、沉倫、病態。勞動和休息是一個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以勞動為常態,以勞動為中心,勞動之后就能享受到休息的快樂;充分休息才能繼續勞動。逃避勞動只要休息,就是病態的、腐敗的觀念。人是有活力的、是有精力的,人的旺盛的精力總得找地方釋放呀。俗話說:“沒樹(事),人就要上(去攀爬)竹”。因為以不勞動為常態,人就會無所事事,就會“吃飽了撐著”……在這樣的一個不需要勞動的平臺之上(基礎之上)就會滋生出一系列腐敗的事出來。如:沒事可干!太無聊了!一點也不刺激!是不是去找人打一架呀?能不能去找點海洛因吸吸呀?哪里能找點“唐僧肉”吃吃?走!去征服雪山!去征服沙漠……
因為有了逃避勞動的思想;因為總是錯誤認為不用勞動才是人的奮斗方向,才使我們的社會、使很多家庭培養出眾多的五谷不分、四肢不勤、不能吃苦、不會奮斗的“巨嬰”、啃老族……因為眾人都在追求不勞而獲,從而使整個社會充滿了紛爭、惡斗、欺詐的行為與暴戾之氣。
所以,勞動既是人的生存之必須;也是人們展示自己、自我實現所必須;也是消耗人的多余精力所必須。
【附一:韓非子在《五蠹》中說:“今修文學,習言談,則無耕之勞而有富之實,無戰之危而有貴之尊,則人孰不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眾,則法敗;用力者寡,則國貧,此世之所以亂也。”
譯:如今那些擅長“文章”“學術”的“磚家”“叫獸”“精蠅”,能說會道——能夠以點代面、以偏蓋全、把簡單的事情說得別人都聽不懂、把黑的說成白的……他們無需要有耕種的勞苦就可以獲得富足與實惠;無需冒打仗的危險(無需艱苦奮斗)便可以得到尊貴的官爵,那么人們誰人不樂意去這樣干呢?結果就會出現了一百個人從事于“智力”、“忽悠”、“拍腦袋”、“投機”、“創新”等活動,卻只有一個人致力于耕種、保家衛國的事業的狀況。從事于“智力”“投機”活動的人多了,法治就要遭到破壞;致力于耕、戰事業的人少了,國家就會變得貧窮。這就是社會所以混亂的原因。
附二:《商君書·慎法》中:“彼言說之勢,愚智同學之,士學于言說之人,則民釋實事而誦虛詞。民釋實事而誦虛詞,則力少而非多。君人者不察也,以戰必損其將,以守必賣其城。”
譯:那些會瞎編“文章”、“學術”、敢胡說、能吹牛的“磚家”“叫獸”“精蠅”成勢,愚昧的人和智慧的人就都會一起向他學習,人們學習、崇拜、謎信這些歪理、斜說的人,就會放棄實際工作,而去誦讀空虛的言論(如談論“皇帝的新衣”如何漂亮、談論東施效顰“效”得如何精彩、談論邯鄲學步是如何的必要、研究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研究游戲能過多少關、算計如何才能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已的口袋……)。人們都放棄實際工作,去誦讀空虛的言論,則國家的實力減少,而非難、批判的就增多。國君認識不到這一點,用這樣的臣民去戰爭,必定損兵折將;用這樣的臣民去守衛,必定出賣城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