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3月4日哈夫塔爾指揮的利比亞東部武裝力量“國民軍”向首都的黎波里推進,”政府軍“也擺開了迎戰架式,此前雙方沖突已造成21人死亡、近90人受傷。
聯合國和幾個大國都在呼吁和平解決利比亞問題,但都沒能阻止哈夫塔爾的軍事計劃。
駐利比亞美軍當初說是為了保衛和平而來,然而當它支持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被包圍時,美軍果斷撥腿開溜。
美國空軍非洲司令部發表聲明稱:出于利比亞的安全考慮決定臨時重新部署特遣隊。
美軍怎么能扔下”隊友“開溜呢?所以必須叫”重新部署“, 非洲司令部司令瓦爾德豪瑟解釋說:“利比亞安全情況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不可預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昨天表示,美國要求哈夫塔爾的國民軍立刻停止對首都的黎波里的進攻,單方面軍事行動破壞了利比亞人更美好未來的前景。
蓬佩奧說得利比亞現在仿佛很美好一樣,全然忘了八年前西方國家是如何挑起利比亞內戰?如何拉偏架?直到這個原本富裕的非洲國家徹底變得支離破碎,民不聊生。
美國的回避態度間接說明它們將接受”政治強人“回歸利比亞,接下來無非是對利益分配進行重新洗牌,只要哈夫塔爾政權能夠平衡外部大國利益。
利比亞問題最終將由利比亞人解決,北非,中東遍地亂像已經證明2011年美國策劃的”阿拉伯之春“是何等偽善和無恥?用導彈強推西式”民主“帶給這里的只有苦難和戰爭。
送”民主“只是一場輿論把戲,美國想要的也根本不是民主,而是石油和地緣政治利益。
這八年,利比亞什么”民主“套路沒有玩過?憲政路線,全國一人一票大選,代議制,內閣制,分權制……” 民主“劇本里有的全上演過。
而這個國家始終處于無政府狀態,經濟增長率為負13.6%,原本由政府掌控的石油生產,銷售體系崩潰,人口只有600多萬的利比亞,有200多萬人急需人道主義援助,120萬人瀕臨食物短缺,50多萬人流離失所,治安由各地方軍閥維持,地中海沿岸各個石油外運港口成了各路武裝爭奪的地盤, 有的地方,女人可以公開販賣,與奴隸無異……
CNN和蓋洛普調查機構硬是閉著眼將利比亞幸福指數評得比中國香港,中國大陸要高。
”二次內戰“在即, 中國外交部和駐利比亞使館留守機構今天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利比亞,如中國公民在提醒發布后仍堅持前往,有可能導致極高安全風險,因協助產生的費用將由個人承擔。
希望那些被親西方人士忽悠的中國人,近期真的不要前往”自由奔放“的利比亞,那里跟它們宣傳的”幸福模樣“完全是兩回事,美軍都溜了,游客個人能保護得了自身安全?
利比亞為什么會回到卡扎菲式強人政治模式?一是基于北非的現實,二是基于歷史。
利比亞面積在非洲排第四,共176萬平方公里,90%土地是沙漠,但地中海的碧波拍打著它1900公里長海岸線,石油貿易使它變成了非洲最富裕國家,80年代人均收入就達到11000美元。
在近代史中,利比亞曾是意大利殖民地,它由昔蘭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亞、費贊三個地區構成。
人口結構為阿拉伯人、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與圖布人,部落總共有140多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觀念。雖然他們不斷反抗意大利殖民者,但不是出于國家獨立目的,而是部族利益。
二戰期間, 英國占領了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 法國占領了費贊, 英法分別成立軍政府, 對利比亞實行分治,但英法都不是合法的托管者。
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上,斯大林建議對的黎波里塔尼亞進行托管,因為蘇聯想得到一個通往地中海的基地,被英法拒絕,1946年,蘇聯再次建次蘇英法共同托管利比亞,再次被英法拒絕。
1947年美國介入,美蘇英法四國叫意大利想開點,放棄利比亞,否則四國重新考慮跟意大利的和平協議,意大利含淚答應。利比亞跟其它非洲國家的獨立運動不同,他們沒真正的國家獨立運動。
1948年,四國經過調查后得出結論,利比亞不具備國家獨立的經濟條件,政治條件,民族條件,只能由四大國托管,于是美國從英國手里搶到了一個軍事基地--惠勒斯空軍基地,但是美蘇英法無法就托管方式達成一致,這樣,聯合國大會于1949年11月21日通過決議正式承認利比亞獨立。
也就是說利比亞的獨立過程是被動的,幸運的是,四大國沒有將利比亞切成三塊。
卡扎菲橫空出世
當民眾思想還停留在部落,部族認同時,利比亞注定是一個缺乏凝聚力的國家。1951年12 月24 日宣告成立“ 利比亞聯合王國” , 由伊德里斯王朝執政。早期利比亞窮得叮當響,靠賣廢鐵(戰爭殘遺物)賺外匯,雖然早在1937年就發現了石油,但缺乏最基本的開采能力。
1959年,在利比亞投資的多家西方石油公司勘探出六塊大油田,1961年實現石油出口,利比亞石油,油質好,油層淺,油田靠近海岸,經濟一下子就好轉了,雖然它跟西方石油公司分帳比例為2比8左右。
接受過現代教育的知識青年對腐敗透頂的王朝極為不滿,許多人密謀要推翻封建體制,1964年成立的”自由軍官組織“就是其中之一,領導人是青年軍官卡扎菲。1966年卡扎菲前往英國學習軍事通訊課程,在此期間,推翻國王計劃正式展開。
1969年9月1日, 年僅27歲的青年軍官卡扎菲上尉趁國王出訪土耳其時發動軍事政變, 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 成立共和國,卡扎菲成為了軍隊總司令和元首,晉升為上校,網上戲稱”卡大佐“。
卡扎菲的野心并不僅僅是建立利比亞強有力政權,而是想當阿拉伯世界領袖,他認為既然俾斯麥能用”鐵和血“統一德意志各邦國,他為什么不能統一阿拉伯民族國家?
在政治路線上,卡扎菲既不認同資本主義,也不認同共產主義,他自稱要走一條阿拉伯社會主義道路,1976-1979年,他出版了三本書,被稱為《綠皮書》,分別講民主,經濟,社會三個大問題。
卡扎菲對利比亞整治是有自己的一套,頗有成效,他不是總統,主席,委員長,總理,議長,這個國家不設正常官職,別人想搶位置也沒法搶。
他上臺十年, 正是利比亞石油收入激增的十年,1969年石油收入僅11億美元, 推行國有化之后,每年已達100億美元左右。
他把這些錢拿來興建鋼鐵,食品,水泥,紡織,皮革,化工,金屬和家用電器等工廠,雖然還無法保證消費品自給自足,但在非洲來說,成就是顯著的。
他還積極發展文教,衛生,基礎建設及社會福利事業,80年代學生人數增加到60多萬, 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學校全部公立, 免費教育。
醫療衛生事業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修建政府住房21 萬套,免收房租,絕大多數利比亞人告別了帳篷生活,還有機場,公路,鐵路,港口的興建。
后來,卡大佐就飄了,地廣人稀,政權(革命委員會)建到了基層,沒有一個部落武裝敢挑戰他的權威,民眾也滿足在非洲首屈一指的生活條件。國內富裕穩定,卡大佐的”俾斯麥夢想“更來勁了。
錢多的真不知道怎么花?到處輸出革命,遠到菲律賓棉蘭老島,近到吞并乍得,80年代菲律賓馬科斯政府軍與穆斯林叛軍內戰的和平會議是在利比亞開的,卡扎菲儼然阿拉伯領袖兼全球領袖之一的派頭。
他一會要跟埃及合并,一會要跟敘利亞合并,搞得阿拉伯幾個強人都煩他。
在國際舞臺上,他靠反美來接近蘇聯,又靠反共來接近西方。然而,他的經濟收入要依靠西方,美國也不愿徹底制裁他,以防把利比亞推向蘇聯。
當兩大強權平衡時,卡扎菲這一套外交游戲手法有一定效果,但利比亞畢竟是個小國,一旦超出能力范圍就會很危險。
大國對利比亞利益要求無非是三個:
一,建立通過地中海的橋頭堡,最好能得到軍事基地,提升本國在地中海實力。
二,與利比亞發展緊密的政治經濟關系,獲得能源戰略利益。
三,讓利比亞成為本國實現非洲戰略目標的助推器,阻止利比亞出現依附對手國家的政權。
卡扎菲不是傻子,他就是太飄了,把五大善人得罪個遍,比如對利比亞毫無威脅的中國,卡扎菲在當軍官時,接受過臺灣的軍事培訓,掌權后就完全正常,公開支持中國統一進程。
但是,2006年左右,在兒子的影響下突然相信”西方民主“了,與美國恢復外交關系。
那個坑爹兒子賽義夫, 突破外交紅線,去跟臺灣當局抱團。賽義夫一面主動跟阿扁會面, 一邊請阿扁來利比亞過境,并說服卡扎菲出來接見。
心甘情愿給美國當”帶路黨“,想用”棄核“去迎合美國”招安“,這種一邊倒180度轉彎,又得罪了俄英法和非洲鄰居們。然而,他的建立”非洲央行“,棄美元計劃,又威脅到了”石油-美元“體系。
把鄰居,兄弟,五大善人得罪個遍,卡大佐墳頭草已經三尺高了,而阿拉伯統一美夢還在云端飄著。
且不論卡大佐過于狂妄自大的外交政策,就利比亞的歷史和現狀來說,要讓人民遲早結束苦難,顯然”民主“手術刀是無能為力的。
哈夫塔爾要不成為利比亞重新統一的英雄,要不走進軍事法庭。
但不論是誰在利比亞掌權,都必須認清自己的位置,不要搞一邊倒,小富即安,就是利比亞最好的前程。
美軍來得快,撤得更快,給美國當”帶路黨“,到頭來,下場就像一張用過的衛生紙,飄蕩在歷史塵埃之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