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五四精神的承繼者,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五四運動凝聚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才能逐步變為現實,五四精神的火炬才能始終高揚并薪火相傳。”
一百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起點。
五四精神既是促進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歷史精華和時代新潮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生生不息的生動寫照
五四運動通過人民群眾反對帝國主義欺侮和封建軍閥賣國行徑的斗爭,掀起了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人士廣泛參加的全國性群眾斗爭,是一場民族自新與自救的愛國運動和文化運動,是中國人民以往前赴后繼斗爭的繼續和新的發展。
五四運動鮮明地貫穿著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題,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這個五四精神實質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變革時代異域新潮的有機結合。
愛國和進步是物質層面的展示,民主和科學是精神層面的體現,兩個方面構成了物質與精神的辯證統一關系,渾然一體,互相依存,相輔相成。
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時代新思潮鼓蕩的結果。這個五四精神既是促進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歷史精華和時代新潮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生生不息的生動寫照。
中華民族曾經創造出居于世界前列的燦爛的古代文明,并且在幾千年內綿延不絕,從來沒有中斷過。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愛國主義是中華文明呈現強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支柱。無論在太平盛世,還是危亡關頭,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意識始終傳承于中華民族中。
這種愛國意識不僅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成為保衛民族獨立、捍衛民族尊嚴、促進國家富強的巨大精神力量,它鼓舞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前仆后繼,成為推動民族奮進、祖國振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變革和進取同樣也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變法、變革圖強的運動,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豪邁宣言,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看,在變革中總體上前進是中國的歷史常態,進步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五四運動不是憑空發生的,更不是靠什么人的主觀意愿和決心才出現的,它是歷史大趨勢的產物
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最深厚的精神底蘊,文明和變革是五四運動的內在追求。啟蒙與救亡同在,絕望與希望共存。
五四運動的直接起因,固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后,某些西方列強散布一些冠冕堂皇的言論,中國人民原本認為作為戰勝國之一,中國能在巴黎和會上收回一些主權,最起碼也能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攫取的特權收回,但是結局卻是,巴黎和會不僅把中國代表的要求棄之不理,而且還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交給了日本。
原來抱著很高熱情期待的“公理戰勝強權”,至此全部化為泡影。失望帶來的痛苦格外強烈,憤怒終于像火山那樣爆發了。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自19世紀末起,中國開始遭遇來自西方文明的綜合沖擊與挑戰,不斷重復屈辱和失敗的現實使每個有血性的中國人在愛國和進步的民族傳統作用下,對這種屈辱和不幸格外感到無法忍受。
國勢的危急、民族的苦難,使人痛苦,也催人奮進。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從祖國苦難境遇激發出來的滿腔悲憤中,生發出的創造合理新社會的強烈追求。也就是說,中華民族愛國和進步的優良傳統是五四運動能夠發生的內在動力和最深厚的精神底蘊。
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完全形成,并作為新生的社會形態開始引領人類社會向前發展,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這時,在其上層建筑思想文化領域,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占據了主導地位,伴隨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始向廣大的殖民地迅猛擴張。
恰值此時,中國辛亥革命結束了古老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這個新潮便以新文化運動的形式進入中國并迅速傳播,由漣漪成為大潮,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中國社會和中國民眾。
受當時社會條件的限制,其著眼點主要是個人權利,是引導人們擺脫封建專制制度、封建禮教和觀念的束縛,不可能讓人們從本質方面認識社會和自然,從根本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指明真正的出路。但它畢竟還是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讓人們覺醒,成為自己的主人。
因此民主和科學觀念的傳播,構筑了五四運動內在精神的靈魂,讓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中國勞動階級通過五四運動登上政治舞臺,并且顯示出蘊藏在中國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巨大力量,同時促使社會上的人們更深一步地認識和理解民主和科學理念。
五四精神的實質,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經過五四運動一場暴風雨式的群眾運動的沖刷,人們在短時間內思想上發生劇烈的震動。在群眾運動的沖擊震蕩下,整個中國從沉睡中復蘇了,開始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這一時期,風云際會,西方各種社會思潮蜂擁而至,廣為流傳。其中,關于社會主義的爭論規模空前,影響深遠,爭論的焦點是中國的發展前途。
經過論戰,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先進人物堅定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信心。
這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不是拋棄了民主和科學的旗幟,而是在民主和科學的大旗下繼續奮斗,并且賦予它們以新的更加完整的內容。
這個新內容不是抹殺個性,而是把個性解放和社會改造這個大目標融合在一起;不是僅僅從接受自然和社會的科學知識層面理解科學,而是要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新文化運動的這個進步,也被納入了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內涵,并且成為五四精神本質的構成因素之一。
很顯然,五四運動凝聚的五四精神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在全面理解和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深刻分析,就可以發現,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就是渴望民族復興的情懷,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就是要踏上正確的民族復興之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改造中國、改造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五四精神的實質,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在五四運動發生后的百年中,留下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清晰軌跡。
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五四精神的承繼者,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五四運動凝聚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才能逐步變為現實,五四精神的火炬才能始終高揚并薪火相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奮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人承繼五四精神的總結,也是中國共產黨向全體中華兒女發出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開啟新百年奮斗的召喚。
我們今天在紀念五四運動百年之際,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五四精神的核心與實質,學習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黨開辟和指引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不懈努力,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作者系中央團校特聘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源:“黨建網微平臺”微信公號,原載2019年4月29日《北京日報》,標題為《認真把握五四精神的本質》,本文有刪節。)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