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美癥也好,崇美癥也罷,都是一種半殖民地的文化遺存。”
01
正如我昨天在《趙立堅的奇襲》【點擊閱讀】一文所擔心的那樣,今天就看到了消息“美國一律師事務所就新冠肺炎疫情向中國提起集體訴訟”,索賠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如果這一訴訟真的進入庭審程序,不難想象,某知名主持人主張中國向世界道歉的微博【點擊閱讀】、某著名女作家“封城日記”【點擊閱讀】中的一些篇章等,都可能成為美國律師們當庭出示的“證據”,由于這些“證據”出自“中國人”之手,因此就更容易說服那些懵懂無知的陪審團成員。
這無疑是一種“里應外合”,盡管我并不認為他們事先在一起“開過會議,作出決定,約定時間,集體行動”(“封城日記”語)【點擊閱讀】,并因此指證他們是漢奸,但默契應該是有的。這些年來,在各種置中國于不利地位的共同操作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這種默契。
美國國內法管不了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美國霸道的“長臂管轄”,會以法律的名義給中國造成很多麻煩。這一點,在至今仍然了猶未了的孟晚舟事件中,我們已經見識過了。
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趙立堅奇襲的巨大意義,它事實上是對美國蓄勢待發的法律戰所做的一次火力反準備,打亂了美方的部署,取得了先聲奪人的效果,使美國的法律進攻部分失去了輿論掩護。
行文至此,要再次強調,單靠趙立堅一人是打不贏這場輿論戰的,趙立堅已經營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態勢,現在需要知識界、輿論界乃至官方的主力部隊適時跟進了。
02
趙立堅的奇襲,令美國惱羞成怒,也讓國內一些精英惱羞成怒,紛紛把各種各樣的帽子扣向趙立堅——
“這已經是要把矛盾無限升級,把國家帶向戰爭災難的節奏”、“陷國家于不義,唯恐天下不亂,害國、害人民”,等等。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簡直是要趙立堅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負責了。
美國肆意向中國頭上潑污水時,這些人裝聾作啞,趙立堅剛做了一次小小的戰術反擊,這些人就按捺不住地跳將出來,究竟是為什么呢?
仔細分析一下這些人的心理,大致上可歸結為兩種情況:
第一, 恐美癥發作,認定美國不可戰勝。既然如此,與美國較量,就必然會失敗,失敗了之后還要付出更大代價,還不如一開始就投降,無論怎樣忍氣吞聲都不要得罪美國。
這種恐美癥(“恐洋癥”),來自于鴉片戰爭后晚清和民國在反侵略戰爭中每戰必敗,每敗必割地賠款的慘痛教訓,慈禧、李鴻章、蔣介石等都深信永遠打不過洋人,因此及早投降才是老成謀國,近代主流知識精英心中,也因此存在嚴重的失敗主義情緒。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恐美癥”已基本痊愈,但晚近三十多年來,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部分知識精英的“恐美癥”又再次惡性發作了;
第二, 崇美癥發作,為美國的“文明”所震懾。正如我在《非要中國道歉是一種什么心態》【點擊閱讀】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這些人在美國面前有“賤民”心理,他們認為世界是有等級的,美國處于最高等級,美國指責其他國家是可以的,其他國家的人指責美國,則屬于犯上作亂,是可忍孰不可忍!
說到底,恐美癥也好,崇美癥也罷,都是一種半殖民地的文化遺存,這意味著,去殖民化的問題,不僅在特區和寶島存在,在內地的部分知識精英和文化精英中也存在,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一次大力掃除。
03
精英指責趙立堅的主要理由之一,是趙立堅的反擊會破壞中美關系,導致中美不能合作。
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趙立堅的反擊是有利于中美關系、有利于中美合作的。 這里要引用抗日戰爭期間,毛主席為處理國共關系確立的原則:
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毛主席是不世出的辯證法大師,他總是能夠同時看到矛盾著的兩個方面。 為什么斗爭才能確保團結?
1、只有斗爭才能制止對方破壞團結的行為;
2、只有斗爭才能防止對方從破壞團結的行為中獲得好處。
抗戰八年,國民黨發動的三次反共高潮,都在這一原則下被粉碎了,國共團結抗戰的局面,一直維持到了抗日戰爭勝利。
在今日世界,中美之間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現在大家看對立的一面比較多,有沒有統一的一面、需要合作的一面呢? 有的。許多全球性的問題,如經濟、安全,甚至這次疫情,沒有中美兩國的合作是解決不了的。
但合作必須是平等的合作,是充分尊重中國利益和話語權的合作,絕不是美國為主,中國為從的合作。
那么,趙立堅的反擊為什么有利于中美合作呢?
1、這是對美國部分政客無端指責中國,破壞中美關系行為的一種制止;
2、如果中國主流輿論能夠及時跟進的話,美國將會發現,向中國甩鍋不僅不能得到好處,反而會使自己陷入更加尷尬的境地。
這樣的事情反復出現幾次,美國終將會意識到,挑釁中國得不償失,美國不可能在挑釁之后不受報復。
美國有了這樣的教訓,中美關系就會平穩多了,中美合作也會順利多了。
這就是趙立堅的奇襲對中美關系的積極意義。
相反,那些把“談判就是妥協的藝術”掛在嘴邊,動輒就主張對美退讓的人,才應該對中美關系的惡化負責,正是他們刺激了美國不斷升級挑釁的膽氣。
還是毛主席對美國看得最透徹:
“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這就是說,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美國就會回歸理性。 這應該成為我們今后處理中美關系的基本準則,趙立堅的奇襲則是一次小小的測試。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