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近年來,美國政客頻繁挑事,讓中美關系漸行漸遠。這次疫情再次證明,大國相處,和則多贏,斗則多傷。
一個小小的新冠病毒,瞬間攪動了“地球村”,人類社會的安全與發展正面臨嚴峻挑戰。在挑戰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自疫情暴發以來,世界多國政要和學者都在積極呼吁構建“人類命運共體”。中美作為當今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更應該攜起手來為維護世界的安全與發展作出表率。
1.這次疫情讓美國政治精英的丑惡嘴臉暴露無遺。疫情暴發之初,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說“疫情有助于加速工作機會回流美國”,美國會參議員湯姆科頓說“新冠病毒是武漢實驗室泄露的生化武器”,美智庫學者沃爾特米德發文稱“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美投資人凱爾巴斯稱要“讓中國病毒橫掃共產黨的其他人”,美白宮顧問彼得納瓦羅將中國形容為“疾病孵化器”,美國務卿蓬佩奧更是“逢華必罵”。
2.與美國政治精英截然相反的是,科技精英表現出了特有的冷靜和理智。如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西對特朗普政府的“甩鍋”行為表現出極大的憤概;又如美國科技精英、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不僅為中國抗疫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物資援助,還多次通過媒體指責美政府的失職。與此同時,中國的科學家也表現出了自己的冷靜和克制,鐘南山院士、張伯禮院士、張文宏教授等,還應邀為美國的抗疫獻計獻策,展示了中國科學家的素質和合作姿態。
1.國家應協調好戰略與策略的關系。從整個抗疫行動看,中國與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還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這些差異或將繼續阻礙未來的多方合作。因此,需要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圍繞大戰略,靈活小策略,以小搏大,逐步拓展。
2.科技合作應盡量避免政治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相信我們的科學家,相信自己國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序放開各國科技界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科技界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生產力發展,造福人類社會。
3.科技合作可由民間推動并向官方延伸。近年來,雖然中美摩擦不斷,但民間科技交流并沒有終止。特別是在相關學術、信息交流方面,民營企業科技研發方面,雙方的合作仍然在進行。事實啟示我們,民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或許會對大國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
1.堅持以我為主、聯合創新。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面旗幟,以維護人類安全與發展為宗旨,以國際性組織為平臺,聯合所有可以聯合的科技創新主體和經濟體,從具體項目入手,推動聯合科技創新。比如,在世衛組織框架下,建立世界公共衛生防疫研究中心,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等。
2.堅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在民間交流與合作的同時,官方應盡其所能,相互尋求共同點和合作點。比如: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執法;科技人才培養與交流;科技信息互通共享;大眾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等。
3.堅持“農村包圍城市”。聯合世界各科技創新單元,創建新的聯合科技創新實體,人小到大,從弱到強,穩步推進。新實體既可以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建立,也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框架內建立,還可以在G20經濟合作組織框架下建立。
4.堅持“內優外引”。任何一個國家在走向科技強國的道路上,都需要建設一支世界頂尖的人才隊伍,而這支隊伍的形成需要通過“內優外引”來完成。當務之急,是遵循科技人才生長規律,進一步優化國內的“軟件”和“硬件”,為吸引和凝聚頂尖科技人才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孔明新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顧問;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