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連續兩天正面回應,外界關于所謂“戰狼”外交的無端指責。在10月10日的記者發布會上,華春瑩的回應鏗鏘有力:
我小時候,在中國有一部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霍元甲》,它的主題曲有句歌詞寫道“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盛”。從根本上講,關于“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是一些人給中國量身定做的一個“話語陷阱”,本質是這些人做慣了“教師爺”,習慣了頤指氣使,不習慣有人反駁。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通過給中國扣上這頂帽子,威脅和訛詐中方,讓中方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
但這些人應該明白,中國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了。中國從不欺凌霸凌他人,但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中國外交代表和捍衛的是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14億中國人民的利益和尊嚴。在事關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等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中國外交必須堅決有力回擊一切惡意挑釁,有力捍衛國家利益與尊嚴,維護國際公平與正義。
我想強調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咄咄逼人從來不是我們的外交傳統。但是,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國人的氣節。面對霸權霸凌,毛澤東同志早就講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不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不會被脅迫訛詐。如果有些人因為中國面對毫無底線的攻擊、抹黑和謾罵做出回擊、說明事實真相,就把中國外交稱作“戰狼”外交的話,那么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
華春瑩這段話一針見血指出了,“戰狼外交”的話語陷阱,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因此,跳出這種話語陷阱,“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
懟美懟澳懟德懟西方 看俄外交女將演示“戰狼”風格
華春瑩的這一態度,有另一位外交女將,早已多次演示過。
她便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這位態度沉靜、言語犀利的“巾幗”,在記者會上對于西方政府和政客的雙標言行,從不諱言批評,總是剛性硬懟。
今年夏季,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美國民眾長達一個多月的反種族主義抗議示威浪潮,這種反種族歧視浪潮還蔓延到許多歐洲國家。
扎哈羅娃今年6月7日接受采訪時稱,美國政府一直公開支持世界各地的暴力示威者,現在是“自食惡果(they are reaping it now)”。
她表示:“通過在國外播撒混亂,他們在國內也收獲了混亂。他們一直以來試圖把這一切嵌入世界意識之中——而現在他們正在自食惡果。”
扎哈羅娃告訴主持人,美國政府一直在公開支持與自己同一陣營的各國反對派,并積極支持委內瑞拉、中國香港、伊朗和其他地方的示威者,無論他們有多暴力。
警民沖突、燒毀建筑、大規模搶劫……扎哈羅娃指出,這些在抗議示威活動中出現的激烈暴力行為,都是美國政府一直以來在全球推進“破壞穩定”理念的直接結果,只是現在出現在了美國本土。
扎哈羅娃還在節目中表示,美國的種族歧視是西方世界面臨的第二大系統性問題,僅次于西方國家未解決的健康問題和缺乏團結等問題。
“罪惡是無法掩蓋的。”她指出,種族主義問題不僅存在于美國社會,而且“開始滲透到其他國家,也就是美國的盟國”。
今年4月24日,美國國務院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美國將制造W76-2低當量核導彈,并要將其部署在美軍的部分Trident潛艇上。對此,扎哈羅娃立即發出嚴厲警告,稱美國只要敢采用潛射的方式發射低當量的核導彈進行攻擊,俄羅斯都會將其視為核侵略,并以此向美國全力發動核打擊報復。
上月底,伊朗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慘遭刺殺身亡,扎哈羅娃說:這是一起針對伊朗科學家的恐怖襲擊事件,也是對伊朗政府的一次挑釁行為。對此,俄羅斯政府表示強烈的譴責,并且希望伊朗政府可以盡快地找出兇手,加以懲罰。
對于西方國家一致將此次事件稱為“意外事件”的行為,扎哈羅娃這樣回懟:這就是雙標的西方國家,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英國、德國,他們可不會覺得只是一次“意外”。
對于“澳大利亞士兵殘害阿富汗民眾”一事,扎哈羅娃直言澳大利亞政府包庇縱容:這實在是太讓人難以置信了,澳大利亞軍方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時間想著的不是懲罰士兵,而是包庇他們的滔天罪行,如果不是阿富汗政府鍥而不舍地追求審判,相信澳大利亞政府是不會主動認錯的。
同時,扎哈羅娃還表達了俄羅斯政府的觀點:澳大利亞政府已經失去了國際社會的信任,我們對于涉事士兵是否會遭到應有的處罰一事,持懷疑態度。
對于德國防長近期提出的“要求以平等的身份和俄羅斯展開談話”一事,扎哈羅娃諷刺說:這個條件實在是太荒謬了,因為德國不過是一個美國的“軍事仆從國”,即使他們有著核彈,也不過是美國人留在那里當作擺設的。德國政府如果想越俎代庖,狐假虎威借著美國的名號來和俄羅斯談判,那么結果注定會讓他們失望,因為俄羅斯政府會選擇“不接招”,德國人沒有平等談判的資格!
“不用來俄羅斯 你們一樣可以胡編亂造”
對于雙標媒體,扎哈羅娃同樣不客氣。
美國《紐約時報》上月發布了一則非常“紐約時報”的招聘廣告。
這家自由派旗艦媒體“誠招”一位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他/她要前去報道“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等等,借此抹黑俄羅斯。
面對這份“陰陽怪氣”的招聘,扎哈羅娃11月22日在社交媒體發帖回懟。她先貼出《紐約時報》的招聘對于俄羅斯的種種描寫,然后稱“先不必說里面的偏見和恐俄心態,這個職位上的人要怎么做才能討到飯吃也不用解釋,美國的‘獨立’媒體是如何看待它們的讀者的,通過這份招聘也可見一斑。”
她并反問:《紐約時報》有權力讓他們的記者,到這種“非人道”的環境中工作嗎?并借用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口號諷刺道:“美國記者的命也是命”啊。(下圖紅圈內文字)
“繼續在美國舒舒服服地工作吧,別為了編點傳說故事,冒上面的那些‘風險’。不用來俄羅斯,你們一樣可以胡編亂造(You can lie remotely)。”(上圖紅圈之后的那段文字)
最后,扎哈羅娃還借用了尼采的名言諷刺道:美國媒體在與“怪獸”戰斗的過程中,自己也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怪獸”。尼采曾說過“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2019年春節期間,扎哈羅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用中文向中國人民拜年。她說道,“中國,你好!今天是春節。我祝賀我的中國朋友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春節好!”
“沒有從事中國方向的工作是一大憾事”
扎哈羅娃近日承認,未能從事中國方向的工作,這對她來說是一大憾事。
扎哈羅娃不僅懂中文,還與中國頗有淵源。她上世紀70年代出生于一個外交官家庭,父親曾長期擔任蘇聯和俄羅斯駐華使館秘書和文化參贊,童年時期曾跟隨父母在北京生活。大學畢業于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
扎哈羅娃說:
“我本想從事亞洲方向的工作,想成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員,進入外交部,當時我以為我會從事中國方向的工作,但事與愿違,這對我來說是一大憾事,因為當你在大學為迎接中國方向工作準備了五年、學習語言、研究這個國家。還參加了許多關于中國的課外活動,甚至還出版了有關中國方面的書籍,然后,當你進入外交部,缺突然發現沒有空缺崗位。你不得不將這五年夢想轉向,或者調整自己。”
扎哈羅娃2015年開始擔任俄外交部信息與出版司司長,成為俄外交部首位女性發言人。她表示,當她來到外交部工作時,由于自己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接受過新聞學教育,因此被建議從事有關消息發布方面的工作。
她說:“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這五年來對中國的研究怎么辦?夢想怎么辦?當時我認為,放棄夢想不去實現是個錯誤。經過思考、咨詢、討論,結論是,都能夠實現,一切都在我的科研興趣范圍內。我完成了關于中國的論文答辯。''
(來源:“峰銳觀察”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對“雙標”言行,“戰狼”風格恰如其分,來看俄羅斯外交女將如何演示!
2020-12-13李光滿:俄羅斯又出兵了!十三方面解讀三國協議牽動的中俄美土大國戰略!
2020-11-12李光滿:美國肆無忌憚地挑釁,俄羅斯采取攻勢戰略,中國該如何應對?
2020-09-0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