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陳小洪:我國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的意義、目標和內容——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點擊:  作者:陳小洪    來源:宣講家網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02-10 11:19:40

 

一、我國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

 

(一)中央明確要求必須加快科技創新

 

20209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

 

第一,我們黨一貫的指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第二,當前國內外形勢的現實性。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需要”,即:

 

一是從國家發展階段角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都需要強大科技支撐。

 

二是從解決主要矛盾角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

 

三是從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政策角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推動國內大循環,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也需要科技實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四是從未來發展角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從最初提出“四個現代化”到現在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科學技術現代化從來都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第三,加快科技創新的緊迫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我國現實需求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二是從國際環境變化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1”的突破。

 

2020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從行文上看,在第二塊內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之后,首先展開的是有關科技創新的部署安排,也就是第三塊內容“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另外,規劃《建議》中有兩個概念是新提出的,特別重要。一是“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二是“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兩個概念也充分體現了加快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

 

(二)加快科技創新的現實需要:以制造業為例

 

1.我國制造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制造業規模居世界首位。201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自此以后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19年更是高達26.9萬億元,折合美元3.9萬億,占全球比重28.1%。而且,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貨物出口國。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17.23萬億元,折合2.6萬億美元,工業制成品出口占比超90%。而2019年美國出口總額為1.64萬億美元。

 

另外,我國已建成門類齊全、獨立完備的現代工業體系,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部分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同時,我國重視制造業的科技創新。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為2.19%。其中,制造業研發費占全社會研發支出的80%-90%。制造業從業人員具有一定規模。2019年城鎮就業人員達到4.4億人,其中制造業從業人員約占20%

 

2.我國制造業發展中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發展成果顯著,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就是大而不強,亟待轉型升級。剛才講到,我國制造業規模世界第一,且門類齊全,出現一批優勢企業。但是我們也存在一定問題。

 

第一,產業價值鏈較多處于中低端,缺少復雜系統產品、核心關鍵器件。復雜系統產品,如高鐵、5G,我們做得很好,但其中的核心關鍵器件,如軟件、芯片,還有賴于國外。

 

第二,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不足,主要是生物醫藥、信息、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

 

第三,優勢企業仍然偏少,特別是技術資本雙密集企業較少,品牌和價值鏈全球管理能力弱。

 

第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地位不高。美國制造業的規模沒中國大,GDP占比也沒中國高,那它強在哪里?企業強。比如蘋果公司,它的產品不是美國制造,而是全球化生產。說明,一方面美國全球價值鏈控制能力強,另一方面這種產業鏈的全球布局,使得美國國內制造業的空心化,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企業不強。反觀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地位不高,大量出口都是依靠國外公司下訂單,等于國外公司控制市場,他們提供技術,我們來生產。

 

第五,綠色可持續發展水平待提高。

 

第六,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能力不足。

 

3.我國制造業面臨的挑戰

 

德國工業4.0,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智慧工廠。它主要包括:一個工程CPS(信息物理系統);兩個主題,即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廠;三大集成,即水平、縱向、端到端;五個環節,即CPS、集成控制、智能生產、數據處理、產品創新。

 

“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關注重點差不多,同時還強調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它主要包括:四大轉變,即創新、質量、綠色、服務;一條主線,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八個對策,即網絡、設計、創新體系、強基、質量、綠色、全球競爭力產業和企業。工信部原部長苗圩曾提到,若使用發達國家工業標準來衡量,我國很多企業現在還沒達到2.0,因而在推進我國工業化進程中需要循序漸進,需要補上2.0的課,還要推進3.0,還要向4.0方面發展。互聯網乃至物聯網恰恰是縮短連接鏈路的最有效手段。

 

(三)加快科技創新的緊迫性

 

1.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第一次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以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主要標志。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后期,以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第三次工業革命,從20世紀4050年代開始,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第四次工業革命,從21世紀開始,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術、分子工程、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等為技術突破口,目前已進入導入期后半段,或將推動全球在2030年前后進入新一輪繁榮周期。所以,我們必須加快科技創新。

 

仍以制造業為例,我們要努力做到:一是制造業加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二是推進綠色發展,發展循環經濟。目前,我國綠色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較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還需要我們加倍努力。

 

2.我國國家發展的緊迫性

 

這一緊迫性,除了前面講的“四個需要”之外,還體現在要突破一些“卡脖子”工程和技術上。

 

3.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的變化

 

國際經濟政治環境變化需要我們加快科技創新。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第一,當前全球化的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第二,中國的迅猛發展讓一些西方國家倍感壓力;第三,西方國家的整體打壓與針對龍頭企業打壓結合。因此,面對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的種種變化,我們要保持清醒,堅持底線思維,要讓這些變化成為加快科技創新的動力。

 

作者:陳小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陳小洪:我國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的意義、目標和內容——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