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美國在烏克蘭的代理戰爭
約翰·貝拉米·福斯特
編者按:本文原標題《美國在烏克蘭的代理戰爭》,作者約翰·貝拉米·福斯特是美國著名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他指出,美國正在與俄羅斯進行一場長期的代理戰爭,這場戰爭以烏克蘭為戰場。美國在這場代理戰爭中正越來越快地提供更多的武器,由烏克蘭在外國雇傭軍的支持下進行戰斗。作者認為,自蘇聯解體時期起,美國就在不停地為肢解俄羅斯而努力,從北約的歷次擴張到美國對核優先權的爭奪,都是美帝國為建立全球優勢地位實施的戰略。如今,“這些絕對世界霸權的演習已把我們帶到了全球熱核戰爭和全球大屠殺的邊緣,唯一的答案是為和平、生態和社會主義創造一個巨大的世界運動”。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保馬譯自英文文章The U.S. proxy war in Ukraine,是約翰·貝拉米·福斯特于2022年3月31日在“Tricontinental: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咨詢委員會所作的演講內容。
謝謝你邀請我做這個演講。在談論烏克蘭的戰爭時,一開始就必須認識到這是一場代理戰爭。在這方面,除了曾在巴拉克——奧巴馬政府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和國防部長的萊昂·帕內塔外,其他人最近都承認,烏克蘭戰爭是美國的“代理戰爭”,盡管是很少承認的。明確地說,美國(在整個北約的支持下)正在與俄羅斯進行一場長期的代理戰爭,以烏克蘭為戰場。正如帕內塔所堅持的那樣,美國在這一設計中的作用是越來越快地提供更多的武器,由烏克蘭在外國雇傭軍的支持下進行戰斗。
那么這場代理戰爭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看一看偉大的美帝國戰略。在這里,我們必須追溯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甚至更遠的1980年代。這個大帝國戰略有兩個要點,一個是地緣政治的擴張和定位,包括北約的擴大,另一個是美國對核優先權的推動。第三條原則涉及經濟,但在此不作考慮。
第一支柱:地緣政治擴張
1992年2月,在蘇聯解體幾個月后,保羅·沃爾福威茨的美國國防政策指令中闡述了第一條原則。當時采取的大帝國戰略,以及此后一直遵循的大帝國戰略,與美國在前蘇聯的土地上以及在曾經的蘇聯勢力范圍內的地緣政治進展有關。這個想法是為了防止俄羅斯重新成為一個大國。美國/北約的這一地緣政治擴張過程立即開始,在過去三十年中發生的美國/北約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的所有戰爭中可見一斑。1990年代北約在南斯拉夫的戰爭在這方面尤為重要。即使在南斯拉夫被肢解的同時,美國也開始了擴大北約的進程,將其進一步向東推進,以包括所有前華沙條約國以及前蘇聯的部分地區在內。比爾·克林頓在1996年的競選中,將擴大北約作為其綱領的一部分。華盛頓從1997年開始實施,最終又有15個國家加入北約,使其規模擴大了一倍,并建立了一個針對俄羅斯的30個國家的大西洋聯盟,同時賦予北約更多的全球干預作用,如在南斯拉夫、敘利亞和利比亞。
北約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圖
但目標是烏克蘭。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是這一切中最重要的戰略家,他曾是吉米·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他在1997年的大棋盤中說,烏克蘭是“地緣政治支點”,特別是在西方,如果將其納入北約并置于西方控制之下,它將大大削弱俄羅斯,即使不被肢解,也能將其捆綁起來。這從一開始就是目標,美國的戰略計劃者和華盛頓官員與北約盟國一起多次表示,他們希望將烏克蘭納入北約。北約在2008年正式提出這一目標。就在幾個月前,即2021年11月,在華盛頓的拜登政府和基輔的澤倫斯基政府之間的新戰略憲章中,人們同意近期目標是將烏克蘭納入北約。但這也是北約長期以來的政策。美國在2021年的最后幾個月和2022年初正在非常迅速地將烏克蘭軍事化,并將其作為既成事實。
布熱津斯基和其他人闡述的想法是,一旦烏克蘭為北約獲得保障,俄羅斯就完蛋了,莫斯科作為北約聯盟中的第31個國家靠近烏克蘭,將使北約與俄羅斯有1200英里的邊界,與希特勒的軍隊入侵蘇聯的路線相同,但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面臨世界上最大的核聯盟。這將改變整個地緣政治地圖,讓西方控制中國以西的歐亞大陸。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4月10日向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表示,“我們將為烏克蘭提供擊退俄軍所需的武器,以阻止他們占領更多城鎮,并犯下更多這類罪行。”
這實際上是如何發生的,這很重要。這場代理戰爭始于2014年,當時美國策劃的梅丹政變在烏克蘭發生,推翻了民選總統,讓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在美國/北約的贊助下基本控制了局面。然而,直接的結果是,烏克蘭開始分離。1991年至1995年,克里米亞一直是一個獨立的自治國家。1995年,烏克蘭非法撕毀了克里米亞的憲法,并違背其意愿將其吞并。克里米亞人民并不認為自己是烏克蘭的一部分,他們大多講俄語,與俄羅斯有著深厚的文化聯系。當政變發生時,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控制了局面,克里米亞人民想要退出。俄羅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通過公投留在烏克蘭或加入俄羅斯。他們選擇了后者。與此同時,在烏克蘭東部,主要是俄羅斯人的人口受到基輔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新民族主義勢力的鎮壓。恐俄癥和對東部講俄語的人口的極端鎮壓占了上風——與亞速營有關的新納粹分子在公共建筑中炸死40人,這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案例。最初有一些分離出來的共和國。頓巴斯地區有兩個幸存下來的、以講俄語的人口為主的共和國: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
因此,烏克蘭在西部的基輔和東部的頓巴斯之間爆發了一場內戰。但這也是一場代理戰爭,美國/北約支持基輔,俄羅斯支持頓巴斯。內戰在政變后不久就開始了,當時俄語基本上被禁止,這樣個人在商店里說俄語就會被罰款。這是對俄羅斯語言和文化的攻擊,是對烏克蘭東部地區人口的暴力鎮壓。
3月1日,法國電視臺CNews在俄烏沖突特別節目中連線了一位常駐頓巴斯地區的戰地記者博內爾,博內爾稱頓巴斯地區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是烏軍,這場戰爭從2014年就開始了,在“烏克蘭當局的轟炸”下,烏東地區有“13000名民眾因此喪生”
最初,約有14,000人在內戰中喪生。而這些傷亡發生在該國的東部地區,有大約250萬難民進入俄羅斯。2014年和2015年的《明斯克協議》在法國和德國的調解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支持下,實現了停火。在這些協議中,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共和國在烏克蘭境內獲得了自治地位。但基輔一再違反明斯克協議,繼續攻擊頓巴斯的分離共和國,盡管規模縮小了,而美國繼續提供強化的軍事訓練和武器。
1991年至2021年期間,華盛頓向基輔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支持。1991年至2014年,美國對基輔的直接軍事援助為38億美元。從2014年到2021年,它是24億美元,比率增加,最后在喬·拜登在華盛頓上臺后暴漲。美國正在非常迅速地將烏克蘭軍事化。英國和加拿大訓練了大約5萬名烏克蘭士兵,這還不算美國訓練的士兵。中情局實際上訓練了阿佐夫營和右翼準軍事部隊。所有這些都是針對俄羅斯的。
2022年3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如果波蘭給烏克蘭提供米格-29戰斗機,美國會積極考慮用美制F-16戰斗機補償波蘭。當時波蘭火速否認了這一提議。然而隨后波蘭外交部表示,波蘭準備將所有米格-29戰斗機免費轉移至德國,這些戰機將交由美國處置,轉交烏克蘭。對于波蘭這一提議,美國國防部斷然拒絕。
俄羅斯人特別擔心核方面的問題,因為北約是一個核聯盟,如果烏克蘭被納入北約并在烏克蘭部署導彈,那么在克里姆林宮有時間作出反應之前就可能發生核攻擊。波蘭和羅馬尼亞已經存在反彈道導彈防御設施,在北約的第一次打擊中作為反擊武器至關重要。然而,必須了解,部署在那里的宙斯盾導彈防御系統也能夠發射進攻性核導彈。所有這些都促成了俄羅斯加入烏克蘭內戰。到2022年2月,基輔正在準備一次重大攻勢,在東部和南部的頓巴斯邊界,有13萬軍隊,在美國/北約的支持下,向頓巴斯開火。這跨越了莫斯科明確闡述的紅線。作為回應,俄羅斯首先宣布,《明斯克協議》已經失敗,頓巴斯各共和國必須被視為獨立、自治的國家。然后,它在頓巴斯方面干預了烏克蘭內戰,并根據它認為的自己的國防。
《明斯克協議》,雙方控制區和緩沖區
其結果是美國/北約和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了一場代理戰爭,這場戰爭是由烏克蘭本身的內戰發展而來,而內戰的起點是美國的政變。但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代理戰爭不同的是,這場戰爭發生在一個核大國的邊界上,是由華盛頓長期闡述的大帝國戰略挑起的,目的是為北約奪取烏克蘭,以摧毀俄羅斯這個大國,并如布熱津斯基所說 ,建立美國在全球的優勢地位。顯然,這場代理戰爭具有自古巴導彈危機以來從未見過的嚴重危險。在俄羅斯的進攻之后,法國宣布北約為核國家,緊接著在2月27日,俄羅斯人將其核力量置于高度戒備狀態。
關于代理戰爭,需要了解的另一點是,俄羅斯人試圖避免平民傷亡,并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人口交織在一起,莫斯科一直在努力維持平民的傷亡。美國軍方和歐洲軍方的數字表明,與美國戰爭的模式相比,平民的傷亡是非常低的。這方面的一個跡象是,俄羅斯軍隊的軍事傷亡高于烏克蘭人的平民傷亡,這與美國戰爭中的情況相反。如果你看看美國是如何打仗的,比如在伊拉克,它攻擊電力和供水設施以及所有的民用基礎設施,理由是這將造成民眾的不滿和對政府的起義。但以民用基礎設施為目標自然會增加平民的傷亡,如在伊拉克,美國入侵造成的平民傷亡達數十萬人。相比之下,俄羅斯并沒有尋求摧毀民用基礎設施,這對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即使在戰爭中,他們仍在向基輔出售天然氣,履行合同。他們并沒有摧毀烏克蘭的互聯網。
《The Ecological Revolution》,John Bellamy FosterMonthly, Review Press,2009-4-1
俄羅斯干預的主要目的是解放頓巴斯,該地區大部分地區被基輔部隊占領。一個優先事項是獲得對主要港口馬里烏波爾的控制權,這將使頓巴斯變得可行。馬里烏波爾已被新納粹的“亞速”營占領。阿佐夫營現在控制的城市面積不到20%。他們躲在城市部分地區的前蘇聯碉堡里。頓涅茨克人民民兵和俄羅斯人控制著該市的其他地區。在烏克蘭有大約10萬名準軍事部隊。在頓巴斯周圍的13萬部隊中,烏克蘭部隊中的大部分準軍事人員現在已經被俄羅斯軍隊孤立。除了與民眾民兵一起獲得對頓巴斯的控制權外,莫斯科還試圖迫使烏克蘭非軍事化并接受中立地位,繼續留在北約之外。
烏克蘭軍方公布的照片顯示,美軍士兵正在指導烏克蘭軍隊使用導彈發射器,2022年1月30日拍攝于烏克蘭的亞沃里夫軍事訓練場
如果你從和平協議的角度來看局勢——《環球時報》在3月31日對此有很好的報道——你可以看到戰爭是怎么回事。基輔已初步同意中立,由加拿大等某些西方擔保人監督。但談判的癥結在于基輔所謂的“主權”。這都是關于頓巴斯和內戰的。烏克蘭堅持認為頓巴斯是其主權領土的一部分,而不顧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分離共和國人民的意愿。頓巴斯各共和國的人民和俄羅斯人不能接受這一點。事實上,人民民兵和俄羅斯人仍在努力解放被這些準軍事部隊占領的頓巴斯地區。這就是談判的主要癥結所在,這指的是烏克蘭內戰的現實。美國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是作為談判中的一個破壞者。
第二條主線:邁向核優先的動力
在此,有必要談談美帝戰略的第二股力量。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討論了帝國的大戰略,即向前蘇聯的領土和蘇聯的勢力范圍擴張,這一點布熱津斯基闡述得最為有效。但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討論美國大帝國戰略的另一個方面,那就是推動新的核優先權。如果你閱讀布熱津斯基的《大棋盤》,即他關于美國地緣政治戰略的書,你會發現沒有一個字提到核武器。我相信核一詞在他的書中根本沒有出現。然而,很明顯,這對美國對俄羅斯的整體戰略至關重要。1979年,在吉米·卡特的領導下,當布熱津斯基擔任他的國家安全顧問時,決定超越“相互保證毀滅”(MAD),讓美國推行核優先的反擊戰略。這涉及到在歐洲部署核導彈。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和反核活動家E.P.湯普森在他的《致美國人的信》中(見《抗議與生存》,月刊出版社1981年出版),實際上引用了布熱津斯基的話,承認美國的戰略已經轉向反擊戰。
為了解釋這一點,有必要再往前追溯一下。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已經實現了與美國的核平等。五角大樓和安全機構對此進行了大辯論,因為核平價意味著MAD。它意味著相互保證的毀滅。而無論哪一個國家,攻擊另一個國家,都會被徹底摧毀。約翰·肯尼迪的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開始推廣反擊力量的概念,以繞過MAD。基本上,有兩種類型的核攻擊。一個是針對對手的城市、人口和經濟的反擊力量。這就是MAD的基礎。另一種攻擊是反擊戰,目的是在敵人的核力量發射前將其摧毀。當然,反擊戰略與第一輪打擊戰略是一回事。麥克納馬拉領導下的美國,開始探索反擊力量。隨后,麥克納馬拉認為這種做法是瘋狂的,決定將MAD作為美國的威懾政策。這種情況持續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但在1979年,在卡特政府,當布熱津斯基是國家安全顧問時,他們決定實施反擊戰略。美國隨后決定將潘興II型導彈和核武巡航導彈安置在歐洲。這導致了歐洲核裁軍運動的出現,即偉大的歐洲和平運動。
《核革命的意義:治國之道與前景世界末日》,羅伯特·杰維斯著,康奈爾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羅伯特·杰維斯于2002年11-12月的“Foreign Policy”上發表“相互保證毀滅(MAD,即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論
華盛頓最初在歐洲部署了中程潘興II型核導彈以及巡航導彈。這成為歐洲和美國的和平運動的一個主要問題。核戰爭的危險性大大增加。羅納德·里根政府大力提倡反擊戰略,并增加了其科幻的戰略防御倡議(以其綽號 "星球大戰 "而聞名),該倡議設想了一個能完全打掉所有敵人導彈的系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幻想。最終,由于柏林墻兩側的歐洲大規模和平運動和美國的核凍結運動,以及蘇 聯戈爾巴喬夫的崛起,這一時期的核軍備競賽被停止了。但在蘇聯解體后,華盛頓決定繼續推進其反擊戰略,推動其實現核優先權。
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里,華盛頓繼續發展武器和反擊戰略,加強美國在這方面的能力,以至于在2006年宣布美國已接近核優先地位,當時美國大戰略的主要中心——對外關系委員會出版的《外交事務》對這一點做了解釋。外交部的文章說,鑒于美國瞄準和傳感技術的改進,中國對美國的第一次打擊沒有核威懾力,甚至俄羅斯人也不能再依賴其核威懾力的生存能力。華盛頓正朝著實現完全的核優先權邁進。伴隨著北約在歐洲的擴大,因為反擊戰略的一部分是使反擊武器越來越接近俄羅斯,以縮短莫斯科的反應時間。
俄羅斯是該戰略的主要目標。而中國顯然被計劃為后來的目標。但特朗普上臺后,決定對俄羅斯實行威懾,而把重點放在中國身上。這破壞了美國/北約大戰略的穩定,因為北約的擴大是核優先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拜登政府上臺后,試圖通過收緊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束縛來彌補失去的時間。
《Marx‘s Ecology》John Bellamy Foster, Monthly Review Press, 2000-03-01
在這一切中,現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并重新獲得大國地位的俄國人并沒有被愚弄。他們看到了這一點。2007年,弗拉基米爾·普京宣布,單極世界是不可能的,美國將無法實現核優先權。俄羅斯和中國都開始發展能夠規避美國反擊戰略的武器。第一輪打擊的想法是,攻擊者——只有美國擁有接近這種能力——攻擊陸基導彈,無論是在加固的發射井中還是在移動中,并通過追蹤潛艇,也能消除它們。然后,反彈道導彈系統的作用是探測任何剩余的報復性攻擊。當然,另一方,即主要核大國中的俄羅斯和中國,知道這一切,所以他們盡一切可能保護他們的核威懾或報復能力。近年來,俄羅斯和中國已經開發了高超音速導彈。這些導彈的移動速度特別快,超過5馬赫,同時又具有機動性,所以反彈道導彈系統無法阻止它們,削弱了美國的反擊能力。美國本身還沒有開發出這種類型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這種類型的武器被中國稱為 "殺傷性武器",意味著它可以被一個小國用來對抗對手軍事力量中的壓倒性優勢。這就增加了俄羅斯和中國的基本威懾力,在對其進行第一次打擊時保護其報復能力。這是對抗美國第一次打擊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國末段高空區域反導系統THAAD(薩德)
這場核雞血游戲的另一個方面是美國/北約在衛星上的主導地位。這主要是為什么五角大樓的目標定位現在如此精確,可以想象他們可以用較小的彈頭摧毀堅硬的導彈發射井,因為他們的目標定位絕對精確,同時也可以瞄準潛艇。所有這些都與衛星系統有關。人們普遍認為,這使美國有能力用非核武器或較小的核彈頭摧毀堅硬的導彈發射井或至少是指揮和控制中心,因為其精確度更高。因此,俄羅斯和中國軍方非常重視反衛星武器,以發揮這一優勢。
核冬天和大屠殺
所有這些聽起來可能足夠糟糕,但有必要就核冬天說點什么。美國軍方——我想俄羅斯軍方也是如此——如果你閱讀他們的解密文件,已經完全偏離了核戰爭的科學。在關于核武器和核戰爭的解密文件中,在討論核戰爭的任何地方都沒有提到火風暴。但是,在核攻擊中,火風暴實際上是導致最大數量死亡的原因。火災風暴可以在熱核攻擊中擴散到150平方英里以外的城市。軍事機構只關注戰斗和在核戰爭中取得勝利,在他們的分析中,甚至在MAD的計算中都沒有考慮到火風暴。但這也有另一個原因,因為正是火暴產生了核冬天。
1983年,當反擊力量被部署在歐洲時,蘇聯和美國的大氣科學家一起工作,創造了第 一個核冬天的模型。蘇聯和美國的幾位主要科學家都參與了氣候變化的研究,這基本上是核冬天的反面,盡管沒有那么突然。這些科學家發現,在一場核戰爭中,100個城市發生火災,其效果將是全球平均溫度下降,正如卡爾·薩根當時所說的那樣,最高可達“幾十度”攝氏度。他們后來又進行了補充研究,并說下降幅度將達到20攝氏度。但你可以想象這意味著什么。火災將把煙塵和煙霧提升到平流層。這將阻止高達70%的太陽能到達地球,這將意味著地球上所有的農作物都將終止。這將摧毀幾乎所有的植物性生命,因此,北半球的直接核效應將伴隨著南半球幾乎所有人的死亡。只有少數人可以在這個星球上生存。
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星云
核冬天的研究被美國的軍方和機構批評為夸大其詞。但在21世紀,從2007年開始,核冬天的研究已經被擴大、復制和驗證了無數次。他們表明,即使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戰爭中使用廣島級別的原子彈,結果也會是一個沒有那么嚴重的核冬天,但其效果是減少到達地球的太陽能,足以殺死數十億人。相比之下,在一場全球熱核戰爭中,正如新聞研究顯示的那樣,核冬天甚至會像20世紀80年代的原始研究所確定的那樣糟糕甚至更糟。而這就是科學。它被主要的同行評議的科學出版物所接受,其結果已被反復驗證。就科學而言,非常清楚的是,如果我們有一個全球性的熱核交換,它將殺死地球上的所有人口,也許有一些人類物種的殘余在南半球的某個地方生存。其結 果將是地球上的全面殺戮。
起初,麥克納馬拉認為反擊戰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它被視為一種沒有城市的戰略。美國可以簡單地摧毀對方的核武器,而讓城市不受影響。但這很快就解散了,現在沒有人相信了,因為大多數指揮和控制中心都在城市里或附近。在不攻擊城市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在第一輪攻擊中摧毀所有的人。此外,就主要核大國而言,沒有辦法完全摧毀對方的核威懾力,只有主要大國核武庫中相對較小的一部分能夠摧毀對方的所有主要城市。不這樣想就是在追求一種危險的幻想,這種幻想會增加全球熱核戰爭的機會,從而毀滅人類。這意味著那些深入研究反力量理論的偉大的核分析家們正在推動徹底的瘋狂。核戰爭策劃者假裝他們能在核戰爭中獲勝。然而,我們現在知道,MAD,即最初設想的相互確保的破壞,沒有今天全球熱核戰爭的意義那么極端。相互保證的毀滅意味著雙方都被摧毀了,數量達數億。但核冬天意味著地球上幾乎所有的人口都被消滅了。
反擊戰略,對第一打擊能力或核優先權的推動意味著核軍備競賽繼續增加,希望能擺脫MAD,同時也威脅到人類的滅絕。即使核武器的數量是有限的,但核武器、核武庫 的所謂 "現代化",特別是在美國方面,是為了使反擊,從而使第一次打擊成為可能。這就是為什么華盛頓退出了《反彈道導彈條約》和《中程核導彈條約》等核條約。這些被認為是阻擋反擊的武器,干擾了五角大樓對核優先權的推動。華盛頓退出了所有這些條約,然后雖然它愿意接受對核武器總數的限制,因為游戲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的。美國的戰略現在集中在反擊力量而不是反擊價值。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左坐者)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右坐者)簽署《反彈道導彈條約》
所有這些都是在短時間內無法接受的。但我認為,必須了解美國/北約大帝國戰略的兩個方面,才能理解克里姆林宮為什么認為自己受到威脅,為什么會采取這樣的行動,以及為什么這場代理戰爭對整個世界如此危險。我們現在必須牢記的是,所有這些絕對世界霸權的演習已經把我們帶到了全球熱核戰爭和全球大屠殺的邊緣。唯一的答案是為和平、生態和社會主義創造一個巨大的世界運動。
來源:保馬
作者:約翰·貝拉米·福斯特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美國學者福斯特:俄烏沖突實質——自蘇聯解體起美國就開始肢解俄羅斯
2022-04-14錢昌明|“俄烏沖突”怎會爆發?——漫談引發“沖突”的諸多原因
2022-04-13林海虹 田文林|說透俄烏沖突:金融資本比工業資本更喜歡制造動蕩
2022-04-01俄烏沖突第36天,戰場迷霧終于解開,俄羅斯騙過全世界,普京高明!
2022-04-0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