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陳文玲:俄烏沖突的戰場在烏克蘭但戰線在全世界
點擊:  作者:陳文玲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2-04-03 08:00:24

 

1.png

 

 

【編者按】這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2022年3月7日關于俄烏沖突的一個專題講座。全文對俄烏沖突背景、深層原因,對世界政經結構以及中國經濟的影響等進行了深入分析。現刊發全文以饗讀者。


俄烏沖突、俄烏危機、俄烏戰爭不斷升級,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問題,關系到整個歐洲,關系到整個世界大的格局演化。既是東西方對峙冷戰的延續,也是當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變量,也是大國關系競爭、博弈、調整的集中爆發。不僅是俄美關系在歐洲地區的較量,也是中美關系在國際上的較量,也是南北關系、東西關系的較量。戰場在烏克蘭,但戰線在全世界。戰爭在俄烏之間,但是較量在俄美之間,也在中美之間,反映了全世界各種力量的比拼和各種力量的此消彼長。

這場戰爭可能沒有贏家,我個人認為,參戰的兩個國家,不管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可能都是輸家。但是,必須搞清楚沖突和戰爭的起源。

一、俄烏沖突是東西方對峙冷戰的延續


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知道,一戰、二戰是在歐洲爆發,一戰、二戰之后,1945年重建國際秩序,美國主導推動了聯合國、世界銀行、IMF三大機構的建立,奠定了戰后76年以和平發展為主基調的國際秩序、國際規則。戰后建立的國際秩序、國際規則,雖然是以美國為主導的,以西方國家為主體的,但總體上有利于當時國際分工和交易,總體上是對美國和西方為主導的發達國家整體利益的維護。但是這種秩序延續了76年,保證了世界和平發展的總趨勢,戰爭只是局部的,而和平是主流,是主導。所以,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就是未來20年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是什么?就是未來20年不會有大的戰爭,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主流。
  
基于這個重要判斷,從2000年以后的20年中不會發生大的戰爭,中國可以抓住這20多年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抓緊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這樣大的國際環境、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形成了于我有利的戰略機遇期。所以,二戰以后的國際秩序、國際規則、國際標準、國際治理,總體上對于人類和平是有利的,對于世界和平發展是有利的,對于發達國家通過在發展中國家攫取利益、構建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形成全球新的經濟布局、產業布局是有利的,對于形成全球比較穩定的地緣政治、經濟、外交格局是有利的,二戰之后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國際秩序是對世界和人類的貢獻。
  
正因為如此,戰后76年是整個世界發展最快的時候,是世界貿易發展最快的時候,是世界制造業發展最快的時候,也是世界上從上個世紀后半個世紀,一大批脫離殖民地、宗主國地位,成為獨立的國家發展最快的時候。盡管它們大部分是中小國家,大部分是貧困國家,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但是通過這樣一個戰后穩定的秩序,通過世界經濟的重建、產業鏈的重構,都在不同程度獲得了發展機遇。中國1949年建立新政權,印度1947年獨立,一大批陸陸續續建國和獨立的國家,實際上也都是受益者。
  
習近平主席前幾年一再指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年有微妙變化指出,我們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年出現了世紀疫情,今年的變局首推俄烏沖突。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未來5-10年可能要發生的一些變量,已經集中到去年和今年這一、兩年內集中爆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序幕已經拉開了。大幕拉開以后,這一仗打得很激烈,去年前年那一仗很艱難,全球都一塊兒與新冠病毒打仗。今年全球戰線收縮,集中在歐洲打仗。
  
我在2月19日華中科技大學主旨演講的基礎上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影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界格局的十大變量》,近期會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提出俄烏沖突是當前影響世界格局的重大變量。在這一場沖突中,美國是始作俑者。美國之所以挑唆和鼓動戰爭,目的是“一石四鳥”:一是利用烏克蘭做棋子,通過啟用這顆棋子和俄羅斯的戰爭,重構一個美國控制的強大北約。二是徹底切斷俄羅斯和歐洲的經濟聯系,使俄羅斯像拜登所說“成為世界棄兒”“世界的孤兒”,俄羅斯聯系最緊密的是歐洲板塊,切斷了與歐洲的經濟聯系,起碼會成為歐洲的棄兒。三是加快美元回流,向全球轉嫁美國的通脹危機、債務危機、國內社會危機等一系列的美國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以前通過美元循環可以轉嫁解決問題,當轉嫁不出去了,最后唯一轉嫁的通道就是戰爭。四是美國四千多個軍工復合體的內在沖動與訴求,大量的軍火現在沒有地方賣了,戰場越來越少了,他們需要創造新的戰場,需要把軍火商生產的武器彈藥銷售出去。
  
美國建國246年,其中16年沒有打仗,其余的年份都在打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趙立堅、汪文斌都強調了這個事實。我在東南電視臺2019年做了一檔節目,《從歷史長周期認識真實的美國》,當時也用了這個數字。美國強大的軍工復合體是要賺錢的,他們生產的軍火是要賣的,兩邊打起來,都買他們的軍火當然最好,如果是全球都打起來,美國仍然具有最強的供給能力。雖然俄羅斯的軍工生產能力也比較強,但俄羅斯總的體量跟美國沒有辦法比。俄羅斯賣給的只是像印度、敘利亞等國家,有的時候賣給土耳其,賣給中國的先進武器很少。
  
為什么說這次戰爭是冷戰的延續?在二戰之后,美國主導新的國際秩序建立時,蘇聯的GDP已達到了美國的40%,當時蘇聯具有強大的制造業,特別是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蘇聯還有強大的農業,尤其是集體農莊,加上蘇聯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社會主義陣營。這個陣營從意識形態、國家制度、經濟力量等方面,形成了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峙的狀態。1945年丘吉爾來到美國富爾頓學校,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講",拉開了以美蘇為兩極的冷戰。一戰是熱戰,二戰是熱戰,二戰結束之后到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蘇對峙,是世界劃分為兩個陣營的冷戰時期。
  
被稱為“冷戰之父”的是美國駐蘇聯的前大使喬治·凱南。美國國防部請他介紹一下蘇聯的內部情況,因為當時美國主導成立了世界銀行、IMF,蘇聯不準備參加,美國國防部就讓美駐俄羅斯大使把蘇聯的情況摸透,看看他們為什么不加入IMF和世界銀行,和現在將俄羅斯剔除SWIFT體系,那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當時蘇聯不加入這個體系。凱南寫了所謂8000字的長電報,其實是5600字,現在號稱8000字。這封電報介紹了蘇聯情況,得出最主要結論,就是美國面對的蘇聯,是一個強大的政治力量,狂熱的堅信他們同美國之間不可能永久性的妥協,而且堅信如果蘇聯政權得到鞏固,搞亂美國社會的內部和諧,破壞美國傳統的生活方式,以及損害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權威,這些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這就是蘇聯當時為什么這樣做的原因。
  
喬治·凱南的這封長電報實際上是美蘇冷戰的開端,他這封電報在網上可以查得到。凱南認為,美蘇之間的矛盾不可緩和,雙方完全是不同的政治力量。丘吉爾在美國發表的"鐵幕"講話,開始了美蘇為代表的東西方對峙。緊接著美國1948年開始推進"馬歇爾計劃",就是二戰以后在一片廢墟上美國幫助重建歐洲,因為二戰之后歐洲已經被戰爭損毀。我到德國、法國這些國家都去考察過,德國實際上除了當時的哥德堡,其他所有城市都被摧毀了,整個國家一片廢墟。德國是二戰之后,重新從一片廢墟上重建的,包括柏林、慕尼黑這些地方。
  
那個時候在柏林修建了柏林墻,東德歸蘇聯保護,西德歸美西方來保護。中間建了一個柏林墻,柏林墻1989年倒塌,1991年前蘇聯解體,1990年以蘇聯為陣營的華沙條約解體。北約是一個軍事組織,華沙條約也是一個軍事組織,是以蘇聯為代表的軍事組織,北約則是美國為代表的軍事組織。所以,在1991年華沙條約解體以后,如果兩大陣營不存在了,北約按道理說也應該解體,但是它并沒有解體,而是越做越大,從一開始的11個國家,一直發展到后面的30個國家,如果烏克蘭要加入,就成了31個國家。也就是說,除了白俄羅斯,在俄羅斯的家門口全部都是北約成員,北約又是一個軍事組織,它與歐盟作為一個經濟組織是兩種性質的組織。而北約實際上的老大就是美國,二戰之后重建國際秩序,像歐洲是沒有軍事力量的,為什么現在歐洲強調戰略自立,因為歐洲的軍事二戰后一直是靠美國的。美國在全球80多個盟友,歐盟現在變成了27個,原來是88個,因此現在60多個。其他盟友軍事上大都是靠美國的,比如說日本沒有軍隊,基本上是靠美國,韓國有美國的軍事基地,新加坡有美國的軍事基地,菲律賓有美國的軍事基地,馬來西亞也有美國的軍事基地。所以,美國的盟友大都是靠美國保護的,歐洲是沒有軍隊的,德國作為戰敗國不能有軍隊,完全靠美國保護。前一段時間,特朗普執政時期和默克爾關系不太好,撤了2200個美國在德駐軍人員,美德之間為此還產生很大的糾葛。
  
所以,北約東擴作為一個軍事組織東擴,是一個以美國為代表的、原來冷戰陣營形成的以盟友為主的軍事組織的擴張。北約組織中的美國盟友不是全世界所有的盟友,不包括韓國、日本等亞洲的盟友,主要是歐美的這些盟友。以歐美盟友為主體的戰略軍事組織,說是軍事組織,其實大部分國家沒有軍事力量,軍事主導者就是美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就是俄羅斯向美國直接叫板,俄羅斯直接挑戰美國,沖突和戰爭是美俄沖突與戰爭。普京反對北約東擴,實際上是反對美國在幕后向俄羅斯不斷施壓,而且施壓到了極限,我們新聞發言人說把一個大國逼到絕地,但美國沒有想到這個大國會絕地反擊。
  
其實對于北約東擴,連喬治·凱南也不贊成。他在1997年紐約日報上發表了一篇《致命的錯誤》文章,表達了他對北約東擴的強烈反對。他直言不諱地說,擴大北約將是整個后冷戰時代美國政策中最致命的錯誤。俄羅斯人不會相信對美國保證沒有敵對意圖,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威望和安全利益受到負面影響,而這種威望在俄羅斯人看來是頭等大事。當然,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作為既成事實的擴張,但他們將繼續視其為西方的一種抗拒態度,并可能會在別處尋求為自己提供安全和保障。
  
喬治·凱南已經去世了,如果他不去世,他肯定說,你看我當時的判斷是多么具有前瞻性,我的建議你們沒有聽,現在應驗了吧。因為他認為,北約東擴這是一場新冷戰的開始,他預測俄羅斯將逐漸做出相當負面的反應,這個問題將影響他們的政策,北約擴張是一個悲劇性錯誤,這毫無理由,沒有人真正對其他人構成威脅負責。他認為,北約東擴就是在對俄羅斯構成威脅,他作為前駐蘇聯大使,新冷戰的提出者,雖然長電報奠定了美國對蘇聯政策的基石,但是他后來堅決反對北約東擴。
  
二、俄羅斯經歷長期東張西望后的選擇
  
俄羅斯曾經站在東西方的十字路口,既想脫亞入歐,又想東西兼顧,這次俄烏沖突實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一次徹底的釜底抽薪,力圖把俄羅斯推向懸崖。
  
在北約東擴開始的時候,其實俄羅斯是非常想加入北約的,也非常想和北約進行合作。1995年俄羅斯加入了北約和平伙伴關系計劃,簽署了北約和俄羅斯雙邊軍事合作計劃和定期公開磋商制度的框架文本,與北約建立了北約俄羅斯常設理事會。2000年,普京邀請北約秘書長羅伯遜訪問莫斯科,2001年北約在莫斯科開設情報站,2002年北約在莫斯科設立軍事使團。從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四次提出加入北約,其中第一次是葉利欽提出的,后面三次都是普京提出的,但都被北約拒絕了。北約說北極熊進入澡盆,會破壞我們的設施,而且北約認為,如果俄羅斯獲得了歐洲的資格,歐洲在文化和理念上的同質性就會被破壞,就會動搖歐盟合法性的基礎。實際上,整個北約或者說美國始終就沒有接受過俄羅斯,只是準備發動針對俄羅斯的顏色革命,只是想顛覆俄羅斯的政權,只是力圖推進俄羅斯的解體,但是并不準備接受俄羅斯。
  
當時西歐甚至有一些人對俄羅斯的定位很荒謬,說俄羅斯是亞洲荒原上成吉思汗的子孫,成吉思汗曾經打到了莫斯科,在那兒也占領了200多年,對俄羅斯文化有很深的影響。歐洲或者是美國實際上始終都沒有接受過俄羅斯,沒有接受過俄羅斯的文化,沒有接受過俄羅斯的歷史,沒有接受過俄羅斯的政治,也沒有接受過俄羅斯的人民。所以,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關系日深,或者叫戰略互信,或者叫戰略捆綁,純粹是被美國把兩個大國逼到一起的,或者說是綁定到一起的。這既不是中國去刻意尋求的,也不是俄羅斯刻意尋求的,俄羅斯的戰略只能這樣選擇,美國和北約的戰略擠壓,使俄羅斯很難作出第二種選擇。

三、對俄烏沖突的幾點分析判斷

  
俄烏沖突對世界格局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是重大的,超過近幾十年的任何一場戰爭。
  

第一,俄烏沖突背后是美國爭奪歐洲能源市場

  

1、俄羅斯在世界上能源市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俄羅斯一直以來是全球天然氣資源大國,原油資源大國,煤炭資源和電力資源大國。據BP的2021年統計年鑒,2020年俄羅斯探明石油儲量為1078億桶,約占世界儲量的6.2%,居世界第六位,僅次于委內瑞拉、沙特、加拿大、伊朗和伊拉克,略高于美國。美國、俄羅斯、沙特是世界前三大產油國,2020年的產量分別是1647.6萬桶一天,美國是2020年超過的俄羅斯,但到2021年的日產量俄羅斯又超過了美國。2020年美國在第一位,2021年俄羅斯超過了美國、沙特。2021年俄羅斯的原油和凝析油產量,每天達到了1052萬桶,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石油儲量和產量都在世界上位于前三位。

  

2、俄羅斯是世界天然氣第二大生產國和第一大儲量國。這也是BP的統計,2020年,俄羅斯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37.4萬億立方米,約占全球儲量的19.9%,居世界第一位。美國、俄羅斯位于全球前兩位,2020年的產量,俄羅斯達到了6385億立方米,俄羅斯和美國都是歐洲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發動戰爭實際上背后是與俄羅斯的能源之戰,也是美元與歐元之戰。俄羅斯開采的天然氣,34%是用于出口的,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量是3.6億噸,大的買家是日本,日本一年是接近8000萬噸,第二位的買家是中國,中國今年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商。

  

3、俄羅斯已經成為和美國爭奪世界能源市場的勁敵。目前天然氣出口最多的是卡塔爾,是8800萬噸;第二位是澳大利亞,跟卡塔爾的數量差得不多,微差;第三位是美國,目前占全球的9.2%,但有一個很大的變量,就是2025年美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從天然氣的儲量看,第一位是伊朗,第二位是俄羅斯,第三位是卡塔爾,第五位是美國。但是,從未來液化天然氣的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來看,美國到2025年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商,所以美國在提前布局,以擋住伊朗和卡塔爾,特別是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向歐洲出口。

  

4、美國布局歐洲能源市場。為什么非要打仗才能擋住呢?因為現在從俄羅斯通向歐洲的輸油、輸氣管道是六條,能源出口到歐洲占40%,北溪二號已經修通了,起點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終點在德國,修通之后,加上原來的出口量,俄羅斯通過管道運輸的石油、天然氣,未來將占到歐洲市場的大頭。現在北溪2號已經修通了,但是還沒有輸氣,俄烏就打起來了。如果沒有這個戰爭,北溪二號通了之后,俄羅斯輸往歐洲,特別是歐盟,整個能源就會占到歐洲市場的83%,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最大的出口國家和地區,這個潛在的市場,歐洲市場基本上被俄羅斯占領了。

  
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液化天然氣,它的價格是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3倍。為什么成本和銷售價格會這么高呢?我也是這幾天補課,看了一些專業知識,液化天然氣運輸之前液化體積需要壓縮到1/625,需要在零下-162度到-163度這種極端低溫下才能壓縮。一所最大的油輪,來裝液化天然氣的輪船,可以裝27.2萬噸,什么概念呢?現在萬噸輪都是非常大的,十萬噸非常大,它載重量竟然27.2萬噸。這種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輪船,我們國家沒有,最多的是卡塔爾,美國也有。這種船最長的350米,這是巨輪。卡塔爾在上海的滬中造船廠訂了四艘運輸液化天然氣的巨輪,每一艘是299米的長度,載重量最少是22萬噸。
  
液化天然氣的壓縮是非常困難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再加上輪船的這種運輸,再加上到了所在地后還要把液化天然氣變成氣化天然氣,所以它的價格等于從俄羅斯利用管道輸的天然氣價格,起碼是3倍以上。但是今年這個戰爭一打,德國宣布北溪二號不用了,歐洲紛紛制裁,把俄羅斯輸往歐洲的能源大幅度降低了,今年歐洲的能源實際上從1、2月份進口,比原來擴大了幾倍,起碼是二、三倍,其中四分之三是從美國進口的天然氣,都是液化天然氣這種高成本的天然氣。美歐發起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德國表態北溪二號停了,停的背后就意味著這個天然氣市場是美國的,我賣給你高價,你也得接受,雖然俄羅斯的便宜,但這種天然氣因為姓俄羅斯,便宜也不行,因為政治不正確,俄羅斯的氣就是不能用的。
  
所以,俄烏沖突背后,第一個就是能源之爭,是既有的和未來的能源市場爭奪,特別是對歐洲市場的爭奪。我剛才講的美國“馬歇爾計劃”,就是培育戰后的歐洲市場,使之成為美國的大市場,多年以來,美國一直是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歐洲特別是歐盟也是美國的大市場。現在俄羅斯能源一下把它搶過去了,而且俄羅斯的能源便宜,運輸又方便。當美國不是石油大國的時候,需要從中東進口能源的時候,他發動的幾個戰爭都在中東,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科威特戰爭等,背后幾乎都是能源之戰,爭奪的是能源供給側。這一次仍然是能源之戰,但不同的是爭奪能源需求側。
  

第二,美國拉歐洲制裁俄羅斯會重創歐元

  
美國再次綁定歐盟和北約,一起制裁俄羅斯,現在看起來是美歐共同行動,但最終將導致美元、歐元之戰。在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分布中,歐元是唯一一個可以和美元抗衡的貨幣。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分布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在去年的10月份,首次降到了38%多一點,歐元比重上升了39%以上,已經高于了美元比重。歐元從一開始誕生到現在,實際上美國就發動了幾場戰爭,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背后都是為了打擊歐元。每打一次仗,歐元就貶一次值。這次俄烏沖突,毫無疑問又會使歐元受到重創。
  
這一次如果說美國破壞了俄歐的關系,特別是俄歐能源關系如果徹底切斷,重創的又將是歐元。中國和俄羅斯正在修西線輸油管道,近日又簽署了1億噸石油、4000億美元的能源供應協議,采用的是歐元結算。2月4日普京來北京參加冬奧運會,和中國簽署了15個大單,其中一個是能源大單,就是這個4000億美元長周期貿易的大單,采用歐元結算。我當時想,中國真智慧,既拉住了俄羅斯,又拉住了歐洲。但這次俄烏沖突背后,美國打擊歐亞的這種戰略博弈加劇了。美國制裁要切斷俄羅斯用美元和SWIFT體系,還要拉上歐元、日元,但這將導致歐元在歐洲能源困難的情況下地位下降,幣值下降,這背后是美元與歐元的貨幣大戰。
  

第三,戰場雖然在烏克蘭但戰線在全世界

  
烏克蘭背后是美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演的技術確實挺好,結果把喜劇演成悲劇。但是有幾個特別危險的動作,一是他強烈要求北約和美國,對俄羅斯關閉領空,但美國和北約都表示不可能。二是給烏克蘭老百姓每個人發槍,讓老百姓參戰,使戰事打成一場人民戰爭,成為平民戰爭,讓俄羅斯陷于戰爭不義譴責之中。三是把監獄里所有的犯人都放出來了,說讓他們戴罪立功,每個人都發武器,殺人越多,功勞越大,給你減刑就越多。四是組織國際軍團,現在組織了1.6萬人,大都是原來極端恐怖主義分子,重金雇傭放到戰場上。
  
所以,俄烏沖突一方面有可能邊打邊談,但談判進展取決于戰斗進展情況;另一方面,戰爭的始作俑者美國在三條戰線同時開戰。一條戰線是利用北約、歐盟,直接推動產生俄羅斯與歐洲的分裂、對立、對峙、對抗、對決;一條是利用全球統一戰線,包括聯合國的力量,包括世界各國的力量,形成對俄羅斯譴責和戰略打壓之勢;另一條戰線,打擊的重點仍然在亞洲大國。因此,聯合國三個決議,第一個和第二個決議,我們都投了棄權票,這一次投了反對票,還有35個國家投了棄權票。
  

第四,中美之間的博弈仍然是一條主線

  

拜登、布林肯最近都放出話來了,我們要同時與俄羅斯和中國兩條戰線開展,他們說得非常清楚。我個人分析,美國之所以不向烏克蘭派一兵一卒,只是給烏克蘭提供武器彈藥、輿論,美國用這些話語權支持烏克蘭,我想美國醉翁之意不在俄烏,而在于遏制中國也。最近幾年,美國形成了戰略共識,把中國作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最有能力跟美國進行全方位競爭,他們并不認為俄羅斯是最有能力與美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戰略對手。在軍事上美國借用烏克蘭作棋子,鼓動烏克蘭與俄羅斯拼得你死我活,但是在經濟體量上、經濟能力上、在和世界經濟聯系上,在世界產生的道義力量上,美國一些政客和智庫認為,俄羅斯還不具備與美國真正持久抗衡的能力。

  

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和世界各國形成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深度鏈接,現在是120多個成員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70多個成員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跟世界貿易的聯系相當緊密。中國是世界上占三分之二以上國家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這些國家最重要的進口市場,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度越來越緊密。我個人認為,美國現在還不具備直接和中國開戰的條件

  

1、美國利用臺灣要挾中國沒有任何道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在法理上是我國內政問題,中美建交簽署的三個公報上有明確表述。美國短期內不敢對中國動武,對于臺海喊得比較厲害,美國主要針對中國的策略之一,是形成盟友體系對中國施壓。美國輿論戰打得比較厲害,科技戰打得比較厲害,科技上美國最有優勢的是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工業軟件、基礎研發能力。與特朗普相比。科技戰是現在拜登政府的主線,輿論戰是拜登政府的重中之重。最近《美國競爭法》出臺,原來撥3億美元專門針對抹黑中國打輿論戰,在各個方面報道不利于中國的負面消息。現在又增加了1個億美元達到4億美元,加大用于報道宣傳抹黑中國的力度,美國對中國輿論戰是全方位的。

  

2、美國重構產業鏈、供應鏈短期內幾乎不可能。美國推動在四個方面重構,包括半導體、藥品、高儲能電池、稀土這幾大領域,美國重構產業鏈和供應鏈,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尤其是構建完全獨立的半導體產業鏈,這是美國下的力量最大的領域,臺積電答應轉移6個工廠到美國,到目前一個都沒有建成。特朗普時期臺積電答應建立一個工廠,到現在沒有建成,拜登執政后又答應了建立5個,目前也一個都沒有建成。所以,臺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除了遏制中國以外,就是在美國重構半導體的產業鏈中,臺積電的生產能力還沒有完全變成美國的生產能力。臺灣對美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價值不大,當前唯一的價值,我個人認為就是臺積電,這對美制造業建立獨立的半導體產業鏈具有最大的價值。臺灣作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棋子,最大的價值就是遏制中國大陸,經濟上美國現在重構半導體產業鏈,對于臺灣最大的需求就是臺積電的產能向美國轉移,目前遠沒有完成這個目標。

  

3、中美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切不斷的。如果中美直接開戰,必然兩敗俱傷。貿易爭端已經說明了這一點了,貿易爭端打了四年,美國彼德森研究所的研究結論是,90%的高關稅是由美國的消費者和美國企業承擔,耶倫在國會證詞里面說得更清楚,高關稅94%是由美國的消費者和美國的企業承擔。耶倫從當了財政部長,一直在呼吁取消高額關稅。我估計美國也是政出多門,屁股決定腦袋。戴琦要在她的崗位上有所作為,貿易辦公室表示要繼續貿易爭端,因為不發起貿易爭端,她在遏制中國方面就創造不了業績。

  

4、美國已經開始實施重構產業鏈的戰略。雖然重構產業鏈是非常困難的,不僅會付出巨大的成本,還會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有重大沖擊。但自從拜登上臺以后馬不停蹄地在推動這項工作,重點在藥品、半導體、稀土和儲能電池4個領域,重中之重是半導體行業。比如英特爾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要建兩個大的工廠,英特爾將投資300億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當于人民幣452億元),目的就在擴大英特爾在馬來西亞檳城州(Penang)先進半導體封裝工廠的生產能力。從特朗普開始,拜登加快了速度,要把中國臺灣臺積電搞到美國本土,準備在美國建設6個工廠,可惜的是目前一個也還沒有建造起來,如果把馬來西亞這個全球最大的封裝工廠也搞過去,再加上美國的基礎研發與核心零部件的生產,想把半導體這個產業鏈在美國本土重新構建起來,但是現在還沒有大的進展。芯片是先進制造業和智能制造的靈魂,占領制高點與重構產業鏈并重,這是美國一個大戰略,已經開始投巨資了,準備投資510億美元。歐洲今年也出臺了《芯片法案》,準備投資430億歐元發展芯片產業。日本也出臺了把發展先進半導體產業作為日本21世紀國家重要戰略的計劃。現在政客推動的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半導體是具有復雜國際分工的領域,圍繞搶占制高點的產業鏈重構,競爭將是比較激烈的。

  

第五,俄烏沖突將重創世界秩序特別是歐洲

  
俄烏沖突不論是俄烏之戰,還是俄美之戰,或者是美國借俄烏沖突對中國的進一步遏制,盡管俄烏與全球大部分產業鏈和供應鏈關聯度不大,但由于俄烏兩國在能源、糧食、稀有氣體等方面獨特的資源優勢,也由于這場沖突背后是能源之爭、歐元之爭,再加上俄羅斯與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看法比較一致,兩國有穩定的全面戰略協作合作伙伴關系,所以俄烏沖突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是重大的,對世界經濟的沖擊也是重大的。實際上,美國打擊俄羅斯,重創俄羅斯,也是企圖打破中俄兩個大國的戰略互信,肢解中俄的戰略協作關系,破壞世界秩序穩定或者世界經濟穩定。
  
特別是歐洲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第一個影響就是歐盟經濟將受到重大沖擊,最近的數字,歐盟一月份經濟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一月份預期全年下降到4%,因為原來基數很低。如果是這樣打下去,加上能源價格飆升,布倫特石油價格指數已達到135美元一桶,距離上一輪146.5美元一桶的最高點,只差10美元了,隨著沖突的進展和美國發起的制裁,很高的能源價格指日可待。歐盟的經濟會受到重創,歐洲的能源供應會出現供應危機、價格暴漲、社會恐慌,如果美國能夠滿足供應,油氣價格也會大大上漲,如果不能滿足供應,今年冬天整個歐洲就過不去。據說美國在歐盟是做了部署的,目前石油儲量能夠用到4月中旬,基本上可以渡過今年的冬季。但是明年和后年,能源的供給和能源市場需求滿足,將是歐洲面臨的最大問題。
  
歐洲經濟損失將是巨大的。北溪二號的投資是110億美元,年輸氣能力是550億立方,原來修建的北溪一號是從烏克蘭過境,它的名字也叫“兄弟管道”。當時之所以叫“兄弟管道”,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像親兄弟一樣,從烏克蘭境內路過的時候,每年要給烏克蘭14億美元的過路費。其實,在俄羅斯采取軍事行動之前,俄羅斯就已經釋放了明確信號,油氣照樣從烏克蘭過,烏克蘭照樣可以收取過境費。當然,北溪二號開通以后,會繞過烏克蘭,俄德兩國為了輸氣管道的安全。由于背后美國的慫恿和鼓動,執意要打這場戰爭,法國、德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在開戰前曾經有一次諾曼底式會議,俄烏兩國明確表態不發起戰爭沖突,但形勢發展卻事與愿違。
  
當前從政治上看,這場沖突加強了歐盟對美國的依賴,使原來歐盟戰略自主政策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只能一頭靠在美國這一邊。但是從長遠看,歐洲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不盡相同,還會出現新的分裂。有一個特別危險的信號,就是德國總理舒爾茨的動作,他是一個比較狡猾的政治家,現在借俄烏危機提出要增加1000億歐元的軍費,重振德國的軍隊,這還比較危險的,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借著這一次俄烏危機,如果再一次成為歐洲的軍事強國,到時候歐洲是一個什么局面,完全不好預測。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在2018年就指出"北約已經腦死亡",現在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未來不一定會亦步亦趨。所以,對整個歐洲來說,按照拜登所說的對于俄羅斯的辦法,要么就是全面制裁,要么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拜登的說法是相當危險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在歐洲,如果第三次又發生在歐洲,美國坐山觀虎斗,戰爭還是在歐洲打,對于歐洲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對歐洲和平發展乃至世界和平都是重大的威脅。
  

四、俄烏沖突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從中國來看總體影響不是很大,影響主要來自三方面。

一是對中國能源的影響。中國的能源,2021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是7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是44.9%,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油氣進口國之一,2021年中國原產產量是1.99億噸,原油進口量是5.13億噸,進口天然氣是1.21億噸,比上年增長了19.9%,進口的依存度是44.9%。從沙特進口是最多的,排在第一位,俄羅斯是中國天然氣進口的第二大進口國,僅次于澳大利亞,占比大約10.5%,俄羅斯是中國第一大電力進口國,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位于第一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的能源對中國來說,也是中國能源安全非常重要的供給方之一,中國和俄羅斯還簽署了一些長周期的石油天然氣合作協議,包括2013年簽署的為期30年的石油天然氣的供應協議,包括這一次冬奧運動會,普京來北京時簽署的1億噸石油、4000億美元的協議。俄羅斯和歐洲主要是管道運輸,和中國現在管道運輸有一些,火車運輸也有一些。管道運輸主要是中俄東線的天然氣管道,還有西線的天然氣管道正在修建。所以在能源方面,俄羅斯對中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你們特別關注的北溪二號,這個俄羅斯通往德國的管道是2021年9月份建成的,從俄羅斯圣彼得堡附近的烏斯季盧加港經波羅的海海底,在德國格萊夫斯瓦爾德登陸大的管道,但這個管道長度比到中國的短很多,1100公里。而俄羅斯通向中國天然氣管道是5100多公里,管道從俄羅斯過來非常長,東線管道通過黑龍江入境,然后經過九個省市到達上海,這條管道長是5111公里,北溪二號是1100公里。俄羅斯通往中國的油氣管道,不僅運輸里程長、建設周期長、輸送油氣規模大,一旦發生問題,對中國能源市場影響還是很大的。

  

二是來自于對俄羅斯空前嚴厲的制裁的次生災害。美國拜登政府向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如果其行為破壞了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將會有后果。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我們正在私下與北京溝通,大規模逃避制裁或支持俄羅斯抵消制裁的行為絕對會承擔后果。”美國新聞發言人普薩基稱,中國如果不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又將對中國實行制裁。換言之,美國可能實施次級制裁。在一級制裁中,制裁國的實體不得與被制裁國的公司和個人接觸。實際上,美國的主要盟友,如歐盟國家和英國,并沒有沙利文所暗指的那種能夠對中國實體實行次級制裁的監管框架。如果不能提供無可爭議的依據說明為什么中國應該受到制裁,制裁國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可信度就會大打折扣。迄今為止,在聯合國大會關于俄烏沖突的兩次投票中,至少有35個國家保持中立。建議美國的霸權霸凌和霸道,我們還是要做好應對準備。

  

三是來自間接影響。中國是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經濟將急劇下滑,能源糧食出口也將受到很大沖擊,歐盟經濟本來就很脆弱,俄烏沖突使之雪上加霜。中國經濟特別是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會受到間接的影響。俄烏沖突本身也將影響到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

  

五、俄羅斯抗壓能力如何

  
不管沖突如何發展,俄羅斯還是有抗壓能力的。目前美歐等國家和地區推出來各種制裁,連俄羅斯的貓也制裁,樹也制裁,演員也制裁,油輪也制裁,包括把俄羅斯剔除SWIFT體系。但我認為,俄羅斯還是有抗壓能力的。
  

第一,俄羅斯是能源資源和糧食出口大國。實際上它的儲量還沒有包括將來北極航道、北冰洋、未來有可能發現新的油田。雖然美國現在也是能源大國,但美國的頁巖氣和天然氣,成本和價格要比俄羅斯高多了。俄羅斯是最大的小麥、大麥的出口國。在普京執政之前,大量的土地都是撂荒的,連自己用的糧食都要進口,而現在成了全球最大的小麥大麥的出口國。我們今年進口大麥比較多,用大麥替代玉米做喂豬的飼料,大麥的進口也在增長,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2021年已上升到了1480億美元。中國和韓國的貿易,連續三年接近3000億美元,去年2800多億美元。中國與日本的貿易額,連續多年都在3000億美元以上,中國與美國的貿易,2021年是7500多億美元,超過了歷史最高點,原來的高點2018年中美貿易6335億美元。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額2020年6495億美元,去年和歐盟的貿易額8281億美元。中國是世界上貨物貿易排在第一位的國家,現在服務貿易發展也很快。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特別是能源貿易和農產品貿易是美國無法切斷的,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大量工業消費品,跨境電商從中國購物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不允許俄羅斯用美元結算,可以用人民幣結算,用盧布結算,用歐元結算,俄羅斯底氣還是有的。

  

第二,歐洲和美國最后會因為能源等問題向俄羅斯低下頭來。美國嚴厲、無差別、空前嚴厲的制裁,目前還是有空隙的。將俄羅斯剔除SWIFT體系,但僅僅是七個銀行,其他俄羅斯銀行還可以進行結算業務,特別是可以用于天然氣的結算。實際上俄羅斯油氣資源的銷售還是要繼續的,美國現在能源產能在下降,仍然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據稱一天要進60萬桶石油,每天的油輪都沒有斷過。如果把俄羅斯徹底封死了,俄羅斯給歐洲斷氣,給美國斷氣,給其他地方斷氣,全球的能源危機轉瞬就會爆發,現在國際油價已經到了135美元一桶,未來200美元一桶也打不住。所以,我覺得最后美國打不起,歐洲也打不起。現在美國動員各國和石油組織釋放6000萬桶石油,來彌補市場不足,其中美國釋放3000萬桶,已經拿出來了,美國動員其他國家每天要拿出石油抓緊增產。現在俄羅斯肯定不會增產,沙特增產能力有限,現在美國正在抓緊推進和伊朗的談判,讓伊朗增加石油生產。BP數據,全球能源2021年一天的需求量9660萬桶石油,6000萬桶只是杯水車薪,根本不管用。所以能源危機,能源大戰,能源恐慌,能源價格飆漲,通貨膨脹,這是必然的結果。最后美國也好,歐洲也好,還是要通過與俄羅斯談判,才能解決世界性的問題。

  

第三,俄羅斯還有其他一些殺手锏。比如說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印度之所以這次之所以不制裁俄羅斯,在聯合國關于譴責俄羅斯的決議中投棄權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軍火50%從俄羅斯進口,特別是最先進的軍火大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土耳其的軍火也是從俄羅斯進的,也有從美國進的,這次也投了棄權票。軍事工業是俄羅斯的殺手锏,一手是能源,一手是軍工,還有農業的后發優勢,這都是俄羅斯的獨特優勢。俄羅斯最重要的是控制了北極航道,北極通道的戰略價值極高,資源儲量相當大、相當豐富。隨著天氣變暖,冰雪融化,北極航道的價值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個人認為,俄羅斯有一些殺手锏,再加上俄羅斯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貿易還是有保障的。俄羅斯需要中國的工業消費品,我們需要俄羅斯的能源、農產品,互相之間的互補性還是比較強的。中國因素也是俄羅斯能夠挺過危機一個非常重要因素。

  

六、誰是俄烏沖突的輸家和贏家

  

烏克蘭是最大的輸家。很重要的就是美國也好、北約也好,已經明確表態不派一兵一卒,不參戰,所以烏克蘭勝算的可能性不大。我個人認為,對整個戰局走勢的分析,烏克蘭是最大的輸家,它實際上是美國的一個炮灰、一個棋子,即使俄羅斯失利,烏克蘭也拿不回克里米亞。俄烏第一次談判,烏克蘭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求俄羅斯歸還所有的領土,包括克里米亞,包括頓巴斯地區的明斯克和頓涅茨克,這些要求俄羅斯肯定是不會答應的。最終的結果可能會達到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約,北約也已經明確說,不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要加入歐盟,實際上也很難,因為加入歐盟的國家是有標準的,對政府的赤字率、通脹率、經濟增長率、人均收入水平都有統一的標準,烏克蘭的人均收入水平是3549美元,還達不到加入歐盟的標準,所以目前加入歐盟也不太可能。我個人認為,建議烏克蘭哪兒也不加入,保持中立,保持領土完整,早日回歸和平,等于白打了一場仗,唯一的收獲是提高了知名度,尤其是總統可以演世界男一號。

  

其次的輸家是歐盟。當然,俄羅斯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還有接下來的全球制裁,后續的各種對俄羅斯的譴責與攻擊,還會持續發酵。最大的贏家,現在看起來是美國,美國把戰火燒到別人的領土上,把美元回流到自己的領土上,把歐洲的市場奪到自己手里,同時重新控制原來已經分裂,離心離德的歐洲和北約,給馬克龍所說的"北約已經腦死亡"注入強心劑。特朗普曾經說,如果2020年他如果當選總統,第一個選擇就是退出北約。舒爾茨2月份到俄羅斯去跟普京會談的時候,也說北約應該解散。所以最大的贏家目前是美國,美國又通過俄烏沖突,把北約團結起來了,把北約作為他可以倚重的軍事力量,也使歐洲對他的倚重程度提高。從長遠看,美國鼓動和挑起戰爭,借刀殺人,把一個國家的收益建立在其他國家利益受損的基礎上,通過這次沖突和血的教訓,俄羅斯、烏克蘭、歐盟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一定會重新認識美國,反對這樣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霸權國家,美國會從一個暫時的贏家轉向一個長久的輸家。

  

中國站在道德道義的制高點上,堅持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秩序,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會進一步得到全球共識。中國既沒有發動過戰爭,也沒有挑動別人戰爭,中國呼吁世界和平,用行動維護世界和平。我們雖然兩次投了棄權票,但是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反對鼓噪戰爭,反對挑動戰爭和火上澆油的態度是一貫的。所以,中國按照事情本來的是非曲直,力促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問題,在各個方面斡旋,中國對世界的善意、對各方的善意,會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中國一系列主張都是正確的,而且,中國通過與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通過和貿易伙伴緊密合作,通過更為開放的政策,經濟的穩定發展,正在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目前已經有7萬家美資企業,前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了7000億美元,去年在中國市場銷售額超過了8000億美元,70%以上都處于盈利狀態,50%以上盈利水平超過全球平均利潤率。韓國企業、日本企業和各國企業,絕大部分都在中國的投資中獲得了收益,并且不斷地擴大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最好的投資環境,有完備的產業體系,還有各個層次的人才隊伍的供給能力。

  

中國吸引世界各國的要素、資源、產業,作為一個大的平臺,組合集聚,產生貿易流量和投資流量,但這不是中國自己一個國家和企業產生的,是所有在中國經營、生產、運營的企業,共同形成了中國強大的市場,而這個強大的市場,就是未來世界增長的強大動力,是在當前世界大亂局中最穩固的根據地。所以,這些變化對中國來說,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中國做對了,才能有大的機遇。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們目睹了世界精彩、激烈、復雜的大劇,我們不僅要探討別人的問題,也要探討我們自己如何應對危機,把中國自己的事情做好,在歷史的大變局中不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不徐不疾,且行且珍惜,就一定能夠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文分期載于“中宏網”,綜合修訂發布)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