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2022年3月7日關于俄烏沖突的一個專題講座。全文對俄烏沖突背景、深層原因,對世界政經結構以及中國經濟的影響等進行了深入分析。現刊發全文以饗讀者。
一、俄烏沖突是東西方對峙冷戰的延續
三、對俄烏沖突的幾點分析判斷
第一,俄烏沖突背后是美國爭奪歐洲能源市場
1、俄羅斯在世界上能源市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俄羅斯一直以來是全球天然氣資源大國,原油資源大國,煤炭資源和電力資源大國。據BP的2021年統計年鑒,2020年俄羅斯探明石油儲量為1078億桶,約占世界儲量的6.2%,居世界第六位,僅次于委內瑞拉、沙特、加拿大、伊朗和伊拉克,略高于美國。美國、俄羅斯、沙特是世界前三大產油國,2020年的產量分別是1647.6萬桶一天,美國是2020年超過的俄羅斯,但到2021年的日產量俄羅斯又超過了美國。2020年美國在第一位,2021年俄羅斯超過了美國、沙特。2021年俄羅斯的原油和凝析油產量,每天達到了1052萬桶,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石油儲量和產量都在世界上位于前三位。
2、俄羅斯是世界天然氣第二大生產國和第一大儲量國。這也是BP的統計,2020年,俄羅斯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37.4萬億立方米,約占全球儲量的19.9%,居世界第一位。美國、俄羅斯位于全球前兩位,2020年的產量,俄羅斯達到了6385億立方米,俄羅斯和美國都是歐洲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發動戰爭實際上背后是與俄羅斯的能源之戰,也是美元與歐元之戰。俄羅斯開采的天然氣,34%是用于出口的,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量是3.6億噸,大的買家是日本,日本一年是接近8000萬噸,第二位的買家是中國,中國今年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商。
3、俄羅斯已經成為和美國爭奪世界能源市場的勁敵。目前天然氣出口最多的是卡塔爾,是8800萬噸;第二位是澳大利亞,跟卡塔爾的數量差得不多,微差;第三位是美國,目前占全球的9.2%,但有一個很大的變量,就是2025年美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從天然氣的儲量看,第一位是伊朗,第二位是俄羅斯,第三位是卡塔爾,第五位是美國。但是,從未來液化天然氣的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來看,美國到2025年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商,所以美國在提前布局,以擋住伊朗和卡塔爾,特別是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向歐洲出口。
4、美國布局歐洲能源市場。為什么非要打仗才能擋住呢?因為現在從俄羅斯通向歐洲的輸油、輸氣管道是六條,能源出口到歐洲占40%,北溪二號已經修通了,起點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終點在德國,修通之后,加上原來的出口量,俄羅斯通過管道運輸的石油、天然氣,未來將占到歐洲市場的大頭。現在北溪2號已經修通了,但是還沒有輸氣,俄烏就打起來了。如果沒有這個戰爭,北溪二號通了之后,俄羅斯輸往歐洲,特別是歐盟,整個能源就會占到歐洲市場的83%,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最大的出口國家和地區,這個潛在的市場,歐洲市場基本上被俄羅斯占領了。
第二,美國拉歐洲制裁俄羅斯會重創歐元
第三,戰場雖然在烏克蘭但戰線在全世界
第四,中美之間的博弈仍然是一條主線
拜登、布林肯最近都放出話來了,我們要同時與俄羅斯和中國兩條戰線開展,他們說得非常清楚。我個人分析,美國之所以不向烏克蘭派一兵一卒,只是給烏克蘭提供武器彈藥、輿論,美國用這些話語權支持烏克蘭,我想美國醉翁之意不在俄烏,而在于遏制中國也。最近幾年,美國形成了戰略共識,把中國作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最有能力跟美國進行全方位競爭,他們并不認為俄羅斯是最有能力與美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戰略對手。在軍事上美國借用烏克蘭作棋子,鼓動烏克蘭與俄羅斯拼得你死我活,但是在經濟體量上、經濟能力上、在和世界經濟聯系上,在世界產生的道義力量上,美國一些政客和智庫認為,俄羅斯還不具備與美國真正持久抗衡的能力。
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和世界各國形成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深度鏈接,現在是120多個成員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70多個成員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跟世界貿易的聯系相當緊密。中國是世界上占三分之二以上國家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這些國家最重要的進口市場,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度越來越緊密。我個人認為,美國現在還不具備直接和中國開戰的條件。
1、美國利用臺灣要挾中國沒有任何道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在法理上是我國內政問題,中美建交簽署的三個公報上有明確表述。美國短期內不敢對中國動武,對于臺海喊得比較厲害,美國主要針對中國的策略之一,是形成盟友體系對中國施壓。美國輿論戰打得比較厲害,科技戰打得比較厲害,科技上美國最有優勢的是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工業軟件、基礎研發能力。與特朗普相比。科技戰是現在拜登政府的主線,輿論戰是拜登政府的重中之重。最近《美國競爭法》出臺,原來撥3億美元專門針對抹黑中國打輿論戰,在各個方面報道不利于中國的負面消息。現在又增加了1個億美元達到4億美元,加大用于報道宣傳抹黑中國的力度,美國對中國輿論戰是全方位的。
2、美國重構產業鏈、供應鏈短期內幾乎不可能。美國推動在四個方面重構,包括半導體、藥品、高儲能電池、稀土這幾大領域,美國重構產業鏈和供應鏈,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尤其是構建完全獨立的半導體產業鏈,這是美國下的力量最大的領域,臺積電答應轉移6個工廠到美國,到目前一個都沒有建成。特朗普時期臺積電答應建立一個工廠,到現在沒有建成,拜登執政后又答應了建立5個,目前也一個都沒有建成。所以,臺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除了遏制中國以外,就是在美國重構半導體的產業鏈中,臺積電的生產能力還沒有完全變成美國的生產能力。臺灣對美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價值不大,當前唯一的價值,我個人認為就是臺積電,這對美制造業建立獨立的半導體產業鏈具有最大的價值。臺灣作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棋子,最大的價值就是遏制中國大陸,經濟上美國現在重構半導體產業鏈,對于臺灣最大的需求就是臺積電的產能向美國轉移,目前遠沒有完成這個目標。
3、中美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切不斷的。如果中美直接開戰,必然兩敗俱傷。貿易爭端已經說明了這一點了,貿易爭端打了四年,美國彼德森研究所的研究結論是,90%的高關稅是由美國的消費者和美國企業承擔,耶倫在國會證詞里面說得更清楚,高關稅94%是由美國的消費者和美國的企業承擔。耶倫從當了財政部長,一直在呼吁取消高額關稅。我估計美國也是政出多門,屁股決定腦袋。戴琦要在她的崗位上有所作為,貿易辦公室表示要繼續貿易爭端,因為不發起貿易爭端,她在遏制中國方面就創造不了業績。
4、美國已經開始實施重構產業鏈的戰略。雖然重構產業鏈是非常困難的,不僅會付出巨大的成本,還會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有重大沖擊。但自從拜登上臺以后馬不停蹄地在推動這項工作,重點在藥品、半導體、稀土和儲能電池4個領域,重中之重是半導體行業。比如英特爾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要建兩個大的工廠,英特爾將投資300億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當于人民幣452億元),目的就在擴大英特爾在馬來西亞檳城州(Penang)先進半導體封裝工廠的生產能力。從特朗普開始,拜登加快了速度,要把中國臺灣臺積電搞到美國本土,準備在美國建設6個工廠,可惜的是目前一個也還沒有建造起來,如果把馬來西亞這個全球最大的封裝工廠也搞過去,再加上美國的基礎研發與核心零部件的生產,想把半導體這個產業鏈在美國本土重新構建起來,但是現在還沒有大的進展。芯片是先進制造業和智能制造的靈魂,占領制高點與重構產業鏈并重,這是美國一個大戰略,已經開始投巨資了,準備投資510億美元。歐洲今年也出臺了《芯片法案》,準備投資430億歐元發展芯片產業。日本也出臺了把發展先進半導體產業作為日本21世紀國家重要戰略的計劃。現在政客推動的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半導體是具有復雜國際分工的領域,圍繞搶占制高點的產業鏈重構,競爭將是比較激烈的。
第五,俄烏沖突將重創世界秩序特別是歐洲
四、俄烏沖突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是對中國能源的影響。中國的能源,2021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是7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是44.9%,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油氣進口國之一,2021年中國原產產量是1.99億噸,原油進口量是5.13億噸,進口天然氣是1.21億噸,比上年增長了19.9%,進口的依存度是44.9%。從沙特進口是最多的,排在第一位,俄羅斯是中國天然氣進口的第二大進口國,僅次于澳大利亞,占比大約10.5%,俄羅斯是中國第一大電力進口國,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位于第一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的能源對中國來說,也是中國能源安全非常重要的供給方之一,中國和俄羅斯還簽署了一些長周期的石油天然氣合作協議,包括2013年簽署的為期30年的石油天然氣的供應協議,包括這一次冬奧運動會,普京來北京時簽署的1億噸石油、4000億美元的協議。俄羅斯和歐洲主要是管道運輸,和中國現在管道運輸有一些,火車運輸也有一些。管道運輸主要是中俄東線的天然氣管道,還有西線的天然氣管道正在修建。所以在能源方面,俄羅斯對中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你們特別關注的北溪二號,這個俄羅斯通往德國的管道是2021年9月份建成的,從俄羅斯圣彼得堡附近的烏斯季盧加港經波羅的海海底,在德國格萊夫斯瓦爾德登陸大的管道,但這個管道長度比到中國的短很多,1100公里。而俄羅斯通向中國天然氣管道是5100多公里,管道從俄羅斯過來非常長,東線管道通過黑龍江入境,然后經過九個省市到達上海,這條管道長是5111公里,北溪二號是1100公里。俄羅斯通往中國的油氣管道,不僅運輸里程長、建設周期長、輸送油氣規模大,一旦發生問題,對中國能源市場影響還是很大的。
二是來自于對俄羅斯空前嚴厲的制裁的次生災害。美國拜登政府向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如果其行為破壞了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將會有后果。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我們正在私下與北京溝通,大規模逃避制裁或支持俄羅斯抵消制裁的行為絕對會承擔后果。”美國新聞發言人普薩基稱,中國如果不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又將對中國實行制裁。換言之,美國可能實施次級制裁。在一級制裁中,制裁國的實體不得與被制裁國的公司和個人接觸。實際上,美國的主要盟友,如歐盟國家和英國,并沒有沙利文所暗指的那種能夠對中國實體實行次級制裁的監管框架。如果不能提供無可爭議的依據說明為什么中國應該受到制裁,制裁國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可信度就會大打折扣。迄今為止,在聯合國大會關于俄烏沖突的兩次投票中,至少有35個國家保持中立。建議美國的霸權霸凌和霸道,我們還是要做好應對準備。
三是來自間接影響。中國是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經濟將急劇下滑,能源糧食出口也將受到很大沖擊,歐盟經濟本來就很脆弱,俄烏沖突使之雪上加霜。中國經濟特別是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會受到間接的影響。俄烏沖突本身也將影響到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
五、俄羅斯抗壓能力如何
第一,俄羅斯是能源資源和糧食出口大國。實際上它的儲量還沒有包括將來北極航道、北冰洋、未來有可能發現新的油田。雖然美國現在也是能源大國,但美國的頁巖氣和天然氣,成本和價格要比俄羅斯高多了。俄羅斯是最大的小麥、大麥的出口國。在普京執政之前,大量的土地都是撂荒的,連自己用的糧食都要進口,而現在成了全球最大的小麥大麥的出口國。我們今年進口大麥比較多,用大麥替代玉米做喂豬的飼料,大麥的進口也在增長,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2021年已上升到了1480億美元。中國和韓國的貿易,連續三年接近3000億美元,去年2800多億美元。中國與日本的貿易額,連續多年都在3000億美元以上,中國與美國的貿易,2021年是7500多億美元,超過了歷史最高點,原來的高點2018年中美貿易6335億美元。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額2020年6495億美元,去年和歐盟的貿易額8281億美元。中國是世界上貨物貿易排在第一位的國家,現在服務貿易發展也很快。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特別是能源貿易和農產品貿易是美國無法切斷的,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大量工業消費品,跨境電商從中國購物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不允許俄羅斯用美元結算,可以用人民幣結算,用盧布結算,用歐元結算,俄羅斯底氣還是有的。
第二,歐洲和美國最后會因為能源等問題向俄羅斯低下頭來。美國嚴厲、無差別、空前嚴厲的制裁,目前還是有空隙的。將俄羅斯剔除SWIFT體系,但僅僅是七個銀行,其他俄羅斯銀行還可以進行結算業務,特別是可以用于天然氣的結算。實際上俄羅斯油氣資源的銷售還是要繼續的,美國現在能源產能在下降,仍然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據稱一天要進60萬桶石油,每天的油輪都沒有斷過。如果把俄羅斯徹底封死了,俄羅斯給歐洲斷氣,給美國斷氣,給其他地方斷氣,全球的能源危機轉瞬就會爆發,現在國際油價已經到了135美元一桶,未來200美元一桶也打不住。所以,我覺得最后美國打不起,歐洲也打不起。現在美國動員各國和石油組織釋放6000萬桶石油,來彌補市場不足,其中美國釋放3000萬桶,已經拿出來了,美國動員其他國家每天要拿出石油抓緊增產。現在俄羅斯肯定不會增產,沙特增產能力有限,現在美國正在抓緊推進和伊朗的談判,讓伊朗增加石油生產。BP數據,全球能源2021年一天的需求量9660萬桶石油,6000萬桶只是杯水車薪,根本不管用。所以能源危機,能源大戰,能源恐慌,能源價格飆漲,通貨膨脹,這是必然的結果。最后美國也好,歐洲也好,還是要通過與俄羅斯談判,才能解決世界性的問題。
第三,俄羅斯還有其他一些殺手锏。比如說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印度之所以這次之所以不制裁俄羅斯,在聯合國關于譴責俄羅斯的決議中投棄權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軍火50%從俄羅斯進口,特別是最先進的軍火大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土耳其的軍火也是從俄羅斯進的,也有從美國進的,這次也投了棄權票。軍事工業是俄羅斯的殺手锏,一手是能源,一手是軍工,還有農業的后發優勢,這都是俄羅斯的獨特優勢。俄羅斯最重要的是控制了北極航道,北極通道的戰略價值極高,資源儲量相當大、相當豐富。隨著天氣變暖,冰雪融化,北極航道的價值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個人認為,俄羅斯有一些殺手锏,再加上俄羅斯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貿易還是有保障的。俄羅斯需要中國的工業消費品,我們需要俄羅斯的能源、農產品,互相之間的互補性還是比較強的。中國因素也是俄羅斯能夠挺過危機一個非常重要因素。
六、誰是俄烏沖突的輸家和贏家
烏克蘭是最大的輸家。很重要的就是美國也好、北約也好,已經明確表態不派一兵一卒,不參戰,所以烏克蘭勝算的可能性不大。我個人認為,對整個戰局走勢的分析,烏克蘭是最大的輸家,它實際上是美國的一個炮灰、一個棋子,即使俄羅斯失利,烏克蘭也拿不回克里米亞。俄烏第一次談判,烏克蘭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求俄羅斯歸還所有的領土,包括克里米亞,包括頓巴斯地區的明斯克和頓涅茨克,這些要求俄羅斯肯定是不會答應的。最終的結果可能會達到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約,北約也已經明確說,不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要加入歐盟,實際上也很難,因為加入歐盟的國家是有標準的,對政府的赤字率、通脹率、經濟增長率、人均收入水平都有統一的標準,烏克蘭的人均收入水平是3549美元,還達不到加入歐盟的標準,所以目前加入歐盟也不太可能。我個人認為,建議烏克蘭哪兒也不加入,保持中立,保持領土完整,早日回歸和平,等于白打了一場仗,唯一的收獲是提高了知名度,尤其是總統可以演世界男一號。
其次的輸家是歐盟。當然,俄羅斯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還有接下來的全球制裁,后續的各種對俄羅斯的譴責與攻擊,還會持續發酵。最大的贏家,現在看起來是美國,美國把戰火燒到別人的領土上,把美元回流到自己的領土上,把歐洲的市場奪到自己手里,同時重新控制原來已經分裂,離心離德的歐洲和北約,給馬克龍所說的"北約已經腦死亡"注入強心劑。特朗普曾經說,如果2020年他如果當選總統,第一個選擇就是退出北約。舒爾茨2月份到俄羅斯去跟普京會談的時候,也說北約應該解散。所以最大的贏家目前是美國,美國又通過俄烏沖突,把北約團結起來了,把北約作為他可以倚重的軍事力量,也使歐洲對他的倚重程度提高。從長遠看,美國鼓動和挑起戰爭,借刀殺人,把一個國家的收益建立在其他國家利益受損的基礎上,通過這次沖突和血的教訓,俄羅斯、烏克蘭、歐盟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一定會重新認識美國,反對這樣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霸權國家,美國會從一個暫時的贏家轉向一個長久的輸家。
中國站在道德道義的制高點上,堅持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秩序,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會進一步得到全球共識。中國既沒有發動過戰爭,也沒有挑動別人戰爭,中國呼吁世界和平,用行動維護世界和平。我們雖然兩次投了棄權票,但是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反對鼓噪戰爭,反對挑動戰爭和火上澆油的態度是一貫的。所以,中國按照事情本來的是非曲直,力促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問題,在各個方面斡旋,中國對世界的善意、對各方的善意,會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中國一系列主張都是正確的,而且,中國通過與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通過和貿易伙伴緊密合作,通過更為開放的政策,經濟的穩定發展,正在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目前已經有7萬家美資企業,前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了7000億美元,去年在中國市場銷售額超過了8000億美元,70%以上都處于盈利狀態,50%以上盈利水平超過全球平均利潤率。韓國企業、日本企業和各國企業,絕大部分都在中國的投資中獲得了收益,并且不斷地擴大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最好的投資環境,有完備的產業體系,還有各個層次的人才隊伍的供給能力。
中國吸引世界各國的要素、資源、產業,作為一個大的平臺,組合集聚,產生貿易流量和投資流量,但這不是中國自己一個國家和企業產生的,是所有在中國經營、生產、運營的企業,共同形成了中國強大的市場,而這個強大的市場,就是未來世界增長的強大動力,是在當前世界大亂局中最穩固的根據地。所以,這些變化對中國來說,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中國做對了,才能有大的機遇。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們目睹了世界精彩、激烈、復雜的大劇,我們不僅要探討別人的問題,也要探討我們自己如何應對危機,把中國自己的事情做好,在歷史的大變局中不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不徐不疾,且行且珍惜,就一定能夠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肖志夫 | 俄烏戰爭對世界經濟影響有多大?WTO下調增長預期近一半
2022-04-02林海虹 田文林|說透俄烏沖突:金融資本比工業資本更喜歡制造動蕩
2022-04-0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