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一個視頻,鳳凰衛視的吳小莉專訪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的閻學通《俄烏沖突誰是最大贏家?》
作為頂尖院校的頂尖人才,閻還身兼多個重要職位,他坦誠自己沒有預測到俄羅斯會打烏克蘭。
他說了兩個觀點,一是俄羅斯現在的GDP已經小于加拿大和韓國了。經濟實力如此有限的國家能具有全球性的挑戰能力嗎?不可能。這場戰爭會快速削弱俄羅斯的實力,將使俄羅斯以后很難對世界有全球性的影響。
二是這場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損失和傷害,沒有任何好處。拿全球化來說,中國是世界最大貿易國,逆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對中國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看了他的發言,我不禁笑了。
自從中美貿易戰、新冠、俄烏戰爭以來,整個世界都變了,可是還是有很多人活在過去,不愿意睜眼看世界。他們還停留在過去的和平發展大環境中,活在以GDP論英雄的時代,沒法適應這劇烈的變化。
作為普通人,不適應這世界變化的速度和節奏,我覺得情有可緣。
但是作為頂尖高校的頂尖人才,我覺得這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了。
閻師為何預測不到俄羅斯會開戰?不就是因為他的GDP決定論嗎?他無法想象一個GDP與加拿大、西班牙差不多的國家,卻敢于賭國運,敢于主動開戰,與整個北約對抗!
他忘記了,大清朝GDP世界第一,但是卻被許多GDP不足大清零頭的強盜蠶食瓜分?為什么?
他忘記了,抗美援朝時候,中國GDP多少?也是不足美國的零頭,也一樣敢于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抗美援朝一戰打出了新的國際地位、世界格局,為什么?
閻師的理論基礎,既不符合歷史,也不符合常識。只不過“符合”了過去三四十年和平與發展的短暫蜜月期。
而三四十年的時間段,在歷史長河中來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三四十年驗證沒錯的觀點、學說,不代表三四十年后還管用。
在這短暫的、和平的幾十年,我們的許多專家、學者、教授,發表了無數的論文、觀點,他們拿到了各種頭銜、各種榮譽、各種級別。他們沒有出過大錯。不過這不代表他們是對的。
你如果仔細看過他們的論文,你就會發現,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復讀機。許多文章不是八股文,就是復讀機。既解釋不了現實,也指導不了現實和未來。
我們的學術庫中,太多這樣的知識垃圾!他們不是服務于現實,不是服務于國家需求、人民需求,而是服務于職稱評價體系!
只是因為和平,因為世界沒有大亂,因為中國和平,所以無論他們怎么胡言亂語,都不會造成大的直接災害和次生災害。
但是一旦世界巨變了,他們的那些觀點頃刻間就會露出原形,就會不適應。
在和平發展的年代,怎么混吃混喝、怎么粉飾太平,都不會出大事。但是一到危機時刻,這樣的行為很可能就露餡了!
閻師還說,俄烏戰爭對中國一點好處都沒有,這說法一點也不符合辯證法。
俄烏戰爭打亂了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進程,中國的一些利益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但是有俄羅斯在前線頂著美國、頂著北約,這對中國不是重大的利好嗎?這一仗如果打出了中俄同盟,不是同盟、卻勝似同盟的中俄伙伴關系,美國對中國的戰略不就失敗了嗎?!
歷史上,還不曾有一個強國,面對兩個主要大國取得勝利的先例。而現在,美國卻想同時把中俄打趴下!
再說了,照著原有的全球化的路子,中國的很多深層次問題能暴露嗎,能解決嗎?比如此輪上海破防的問題,可謂是觸目驚心!如果再延續過去的全球化,如果再任由那些力量和利益集團發展壯大,會不會綁架整個國家?
這些問題,閻師都不曾考慮!閻師還生活在過去。在過去,他是知識精英,而在未來,他的位置何在?
前些天的中央財經工作會議,總書記首次在公開渠道提出“要加強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應對極端情況的能力。”
加快提升應對極端情況的能力,這什么意思?大家仔細體味一下!
和平與發展的舊時代,很可能已經要逐步的退出了。接下來的挑戰,接下來的斗爭,將會是前所未有的。本屆政府已經說了,“我們已經做好準備,要在新時代將有關臺灣的新老問題一并解決”。
接下來世界變革的速度,將是一日相當于過去的十年。接下來斗爭的激烈程度,也許超過我們以前的所有體驗。而我們的頂級高校做好準備了嗎?
我們那些活在過去的頂尖人才,做好準備了嗎?
我們的青年們,做好準備了嗎?我們要在新時代,肩負什么樣的使命和角色?
寫到這里,再閑聊幾句知識分子和英雄的關系。
人們經常說草莽英雄!卻幾乎沒有聽說過文人英雄、論文英雄,為什么?因為絕大多數書生點不了兵,絕大多數書生不懂生死存亡之道。他們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娛自樂!
為什么一些西方高校的教授可以直接做總統、國務卿、企業家,因為西方文化是草莽、強盜底子,強盜偽裝成了文人。
為什么毛主席那么厲害?因為毛主席既有猴氣,也有虎氣。既是大知識分子、大思想家,也能與土匪打交道,還懂得國情。為什么紅軍、八路軍那么厲害?因為紅軍既有知識,又有力量,更有信仰。
而我們的很多書生、文人,為什么不行?信仰的問題我就不談了,這里我只談能力問題。因為很多人既不懂國情世情,也沒有斗爭精神??沼胁┦课膽{,卻沒有“搏”士精神。注意,此“搏”非彼博。沒有搏的精神,沒有偉大斗爭的精神,如何施展抱負?
在自然科學領域,我認為博士很重要。但是在人文社科領域,我覺得“搏”很重要。沒有“搏”,沒有社會歷練,沒有社會斗爭,空有象牙塔的博士數年,也許不過是空耗生命!很多博士下鄉后,為什么屢屢不適應,因為他們在象牙塔學的,和實際接不上。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尹帥軍”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震驚!美中情局局長伯恩斯,任前是竟是國內某高校對外交往的重要合作伙伴?
2021-12-12在天安門前,北京這些高校刷屏了!還有10大“震撼”細節,最后一個藏得好深……
2021-07-0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