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印象當中,小學課本里的插畫是什么樣的?
舉著鋼叉、機靈勇敢的閏土,還有身著藍白相間校服的李雷和韓梅梅?
當時畫里的孩子,朝氣蓬勃、非常陽光。
小時候拿到新書,最先翻看的就是這些插畫。
它們是我們無以復刻的青春。
可現在的孩子使用的教材中的插畫,竟然是完全另外一副樣子。
5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數學教材插圖引發巨大爭議,連登7個熱搜。
網上的圖片顯示,這些備受爭議的插畫來自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涵蓋一年級到六年級,于2012年或2013年審定,版式設計和插圖來自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
這些插畫中的人物和孩子們毫無美感。
他們眼距過寬,塌鼻梁,發際線奇高,疑似裸露隱私部位,有的居然還有紋身,以及穿著星條旗服飾、兔女郎等形象。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已做出回應,稱已著手重新繪制有關冊次數學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先看一看以前教科書中的插畫。
每一副插畫都充滿細節、生動無比。
再看一看人教版數學教材,簡直刷新了認知下限。
網友們對這些插畫表示“丑陋”、“震怒”的同時,還發現這些畫依稀透著奇怪。
為什么比數字時要吐著舌頭?
直角比一比,卻暴露隱私部位?
戴紅領巾的小學女生,為什么腿上有奇怪的花紋?
以下孩子們的打扮穿著,更令人深感不適。
畫得丑可能是審美問題,但印在教科書上的中國孩子,為什么要個個瞇瞇眼、穿著美國國旗花紋的衣服?
這面國旗甚至是倒著放的。
難以想象這是怎么過審最后印刷的。
同時,還有網友指出,江蘇鳳凰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書籍《流汗啦》中,也有非常猥瑣的插圖。
男孩子舔女孩子胳膊上出的汗
對此,知名插畫師團隊烏合麒麟表示,對比二十年前和今天的教科書插圖,引申為審美衰退、文化衰退等問題,“我覺得大部分的事還是要就事論事。”
烏合麒麟的意思是,報酬給的少可能是找不到二十年前那樣的好畫手的。
但有網友表示:別看插圖可能不起眼,但兒童處于早期認知階段,對于具象的插畫、實物卻有很高的關注度,當小孩子看到詭異的畫風、暴露的器官、不雅的舉止影響是深遠的,說會教壞幾代人都不是夸大。
經網民搜索,負責繪制這些插畫的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吳勇,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裝潢系書籍裝幀專業。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去年的清華美院瞇瞇眼,究竟發生了什么?
究竟什么是美?
2021年6月,清華美院的畢業服裝展被罵上熱搜,還上傳到了YouTube上,本以為是露臉,卻遭到廣泛質疑。
原因不是出在了作品身上,而是出在了模特身上。
我們先看看清華美院今年的畢業服裝展——
有沒有覺得這兩個模特眼神很“犀利”。
有沒有覺得這些模特的眼神都很“犀利”。
所有的模特差不多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最關鍵的還是“瞇瞇眼”,這種審美是典型的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這次不是杜嘉班納,不是西方媒體,而是國內高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瞇瞇眼”是在侮辱誰?
在去年的世界女排聯賽上,塞爾維亞運動員杜爾德維奇就因為對泰國運動員有“拉眼角”動作,直接被禁賽兩場,罰款2萬瑞士法郎。
這是對亞洲人的一種“歧視性”動作。
不服的話,再看看《紐約時報》怎么說?
“瞇瞇眼”是對東亞的一種歧視性稱呼。
西方人接觸到的第一批東方人,可能是苦力,也有可能是遠洋勞工,表面上不同于白種人的特殊標識,在一個多世紀中不斷地被放大、渲染。
關鍵是中國人的眼型分為很多種:
杏眼、丹鳳眼、吊眼、柳葉眼、狐貍眼、銅鈴眼、桃花眼等等......
單純的瞇瞇眼還真不多見,清華美院上哪一下子找了這么多瞇瞇眼的模特?
是因為這些“瞇瞇眼”的模特在中國時尚圈非常普遍。
把西方國家用來嘲笑東方人的“瞇瞇眼”當成了國際化的審美,還奉為圭臬。
別人的刻板印象投射到了自己的T臺上,糟粕反倒是成了文化瑰寶。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化妝師把中國人按照西方人的審美標準全盤接受了。
以前,這樣的面孔只會出現在其他西方大牌的時裝周上,但現在卻出現在了自己的舞臺上。
審美趨同一致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種不自覺的“民族矮化”。
中國難道就沒有擁有文化自信并且優秀的設計類院校嗎?
有,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中央工藝美院是“中國的包豪斯”。創建這所學院的元老們,不少有留學歐洲的經歷。
龐薰琹先生到法國接觸了偏向純藝術的現代派,同時對為生活而設計的裝飾藝術學院深感興趣,鄭可先生則直接受到了包豪斯的影響……
追根溯源,將中央工藝美院與包豪斯做對比并不為過。
曾經,工藝美術是中國的驕傲,是東方的驕傲。
可如今呢?
當初最好的設計類學府,被清華大學吞并,成為綜合性大學的一部分,當年很多美術生都認為,清華的含金量遠沒有央工藝高。
在設計類學科里,雖然清華美院依舊實力不俗,依舊萬人向往,但是對于中國的美學,卻仿佛從此失去了獨立一般,淪為一切的附庸,從此不在。
繪制人教版數學教材插畫的吳勇,也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
在時尚圈被西方意識形態占領之后,還要對中國的少年兒童進行新型洗腦?
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到過一個叫做“思想鋼印”的概念。
凡是被機器打上這種鋼印的人,都會思維固化,借以控制人類的意志。
小說里是這樣描述的:
“當某個信息進入大腦時,通過對神經元網絡的某一部分施加影響,我們可以使大腦不經思維就做出判斷,相信這個信息為真。”
把思想鋼印作為一種公共設施的東西對社會開放,再進一步形成信念中心。
而“毒教材”的功能不亞于此。
通過控制下一代的思想來達成個人的主觀意志,宣泄個人民族仇恨情緒。
無辜的孩子們卻成了幾個受極端思想控制的成人的犧牲品。
當孩子們翻開課本看著虛構的故事卻信以為真的時候,仇恨的火苗就這樣播種在了更多維吾爾族人的心里。
潛移默化中,將更多人引向認知歧途,產出同樣被“思想鋼印”固化后的人。
這才是“毒教材”對下一代的荼毒,正中要害。
示意圖
類似的事情還有前兩年香港被曝光的“毒教材”。
2019年的末尾,香港亂象橫出。
當時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坊間流傳著一本繪本童話。
這本“黑暗邪惡”的繪本童話,讓人們看到香港教育已經“出事”了。
這本被曝光的繪本名叫《這個童話算不算是童話》。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忠郭”的霸道國王想征服所有子民,
好在一個叫“自由港”的地方,被魔法師下了50年不得入侵的魔法,“自由港”內的人民才能生活安康。
想盡快統治“自由港”的“忠郭”派巫婆到港設立“傳送門”及施“洗腦”黑魔法,將“自由港”子民送到“忠郭”管制地方處置。
“霸道國王”、“巫婆”、“黑魔法”……種種隱喻,其含義不言而喻。
“忠郭”是中國的諧音,“自由港”則是香港,而拯救了“自由港”的魔法師則是英國。
用這樣扭曲事實的黑暗童話啟蒙孩子,向孩子灌輸“仇中親英”的思想。
孩子本是“一張白紙”,長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從教材入手是自上而下,把地方下一代的“未來和希望”推入深淵。
還有讓港毒們鉆了空子的香港通識課教材。
由于自2009年開始缺乏監管,各版本課本無需送審,部分持反中立場的老師參與了課本編寫工作。
借此在教材中強調“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并丑化內地人形象。
這些教材中傳輸的“毒思想”,都為2019年的香港亂象埋下了伏筆。
中國的教材,真應該清洗清洗了。
來源:北美留學生日報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