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王希蘇:選舉政治≠民主
點擊:  作者:王希蘇    來源:紅色文化網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2-07-27 11:23:34

 

美國民主蛻變為選舉政治,走進了歷史死胡同

王希蘇

 

中國人理解的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這應該是國家治理的終極狀態。讓我們暫時跳出中國的思維框架,去追溯西方民主的本源,從美國民主嬗變的個案,看西式民主怎樣逐漸退化,終至走進了歷史死胡同。

 

現代民主制度起源于歐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十七世紀的英國有產階級率先限制王權,將國體改為君主立憲制,宣布議會為最高權力機構。一百年后,法國直接推翻王室,徹底否定王室的世襲特權,成立共和國。

 

西方稱這新的國家制度為“democracy”,中文譯為民主。這個詞來自希臘文,原意是人民-統治,是古雅典城邦管治模式的稱謂。由此衍生的現代民主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國家領導人由選舉產生,即所謂共和republic);二是國家按憲法治理,即所謂憲政” (constitutionalism)。從王治到民治,從王法到憲法,是一大歷史進步。這個新制度有強大的生命力,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二百年中紛紛踏上民主化進程,建立了共和國。

 

與王室對峙時,共和憲政是追求的目標。當王權這個對立面不復存在,全世界都實現了共和憲政后,民主便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即如何實現人民-統治

 

西方民主,由權勢階級發起。所謂人民-統治中的人民,不是我們理解的老百姓人民大眾。古希臘的選民限于自由民,不包括工匠、婦女、外邦人和奴隸。英國革命時期的人民指的是與王權對立的新興有產階級。因此剝奪王權后,議會的控制權轉移到納稅多的富人手中。美國籌劃建國的是男性白人殖民者,沒有婦女,更不用說土著印第安人和黑奴了。

 

那么,占人口少數的權勢階層怎樣實現人民-統治呢?他們的答案是選舉。西方人普遍認為只要遵從兩個原則:一是選舉產生政府(elected government);二是少數服從多數(majority rule),便算是人民統治。

 

 

選舉產生政府和議會,可以防止領導權和決策權被篡奪或私有,是實施民主的方法。其好處是公平:除罪犯外年滿18歲的公民,人人有選舉和被選舉權,黑白、男女、長幼無欺;一人一票,分量相等。另外,它的流程公開透明,不可能在程序上做手腳。特朗普想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囑親信設法多數出一萬多張選票,或者控制票箱,尋找計數不當的證據,被告知不可能,可見舞弊不易。

 

西方民主沒有朝人民化的方向發展,而是發生從共和憲政選舉的位移,并得到西方理論家的肯定。熊彼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1942年)中說:民主方法就是那種為作出政治決定而實行的制度安排,在這種安排中,某些人通過爭取人民的選票取得作決定的權力。亨廷頓在《第三波——20世紀后期的政治民主化浪潮》(1991年)說得比較簡潔:民主就是用普選的方式產生最高決策者的政體。這儼然是熊彼得的回聲。二位享譽西方的一流學者,時隔半個世紀對民主作出相同的表述,理應是對西方民主的精確概括和解讀。

 

從實踐上看,選舉政治已成為西方民主的最終歸宿。名目繁多的政黨是選舉工具;勾心斗角追逐的是國家領導權和議會立法權。一般社會問題的爭議也帶上黨派色彩,和選票掛鉤。競選和投票壟斷了幾乎全部的政治生活,老百姓唯一參與的政治活動就是投票。美國總統四年一選,競選持續一整年,參議員四年一選,眾議員兩年改選三分之一,此外還有州長和州議會的選舉。充斥媒體的國內新聞是:普選,大選,初選,中選,區選,州選,競選演說,競選辯論,競選造勢,競選活動,站臺名人等等,媒體人不厭其煩分析的是選民,選票,選區,選情,競選團隊,競選策略,競選廣告。競選有個不言而喻的原則是和平移交權力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即上一屆權力由勝選者承接。特朗普不接受敗選,煽動支持者占領國會山。這個事件轟動全美,打擊了國民對民主的信心。一次違反選舉規則的個案,即被視為對民主制度的威脅和破壞,它印證的是:民主在美國人心里等同選舉。

 

選舉的目的是選出好人,組建好政府。關于人們對民選政府的期待,林肯作過最簡潔、最精辟的概括: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有這樣的政府,可算是人民當家作主。

 

情理上這不是異想天開的奢望,現實中卻是不可企及的夢想。里根和拜登等多位總統曾用它來標榜民主制度,聽上去就沒有底氣,像是廣告語炒作。美國有精英人士將換成“1%” (government of the 1%, by the 1%, and for the 1%),調侃美國政府屬于占人口1%的富人,此舉得到許多人附和。

 

 

如果選不出好領袖、不能建立好政府,選舉制度難辭其咎。從歷史和現狀看,美國現行的選舉制度有以下天然缺陷:

 

1. 一個半世紀以來,競選一直在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民主和共和兩個政黨之間展開。既然沒有一個政黨代表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樣的選舉便不能算是人民的選舉。它是政黨的角斗;

 

2. 領導者是在實踐中錘煉出來的,普選不可能產生優秀的領導人;

 

3. 沒有專門機構對候選人的歷史、品行、能力、業績進行全面、深入、客觀的資格審查,公民投票沒有可靠依據。在標準缺席的情況下投票,結果沒有權威性;

 

4. 沒有可靠信息的篩選、核準和共享機制,各種故事和意見在媒體上和渠道中肆意流傳,民眾難以識別真偽,憑競選演說和辯論發言形成的主觀感受投票,結果缺乏嚴肅性;

 

5. 選票多少是競選勝負的唯一標尺,但常識告訴我們:是非、高下、賢愚、善惡不能憑某一時刻的人數多少判斷。

 

6. 選舉費用龐大(州長選舉上億,總統選舉上百億),而且靠政黨和競選者自籌,這給資本操縱選舉、左右國策制造了機會;

 

7. 中下層民眾沒有經濟實力組建政黨,不可能參加競選,他們的民主權利限于在兩三個候選人中選擇其一,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參與國家事務的機會。看似由選民決定誰人當選,其實他們不是主人,是拉來的陪客。

 

 

在這樣的選舉制度里,選舉演變為黨派紛爭,黨同伐異,專挑對手錯誤,死纏爛打。浪費社會資源不說,它分裂國家,分裂族群,分裂人民。兩黨惡斗不因選舉的結束而結束。選舉后,國務上有執政黨和反對黨,議會里有多數派和少數派。如果執政黨在議會不占多數,議會便處處刁難政府,或者拆臺,讓執政黨出不了政績,下一次選舉好取而代之。在議會中,不信任投票提前大選拉布彈劾罷免頻頻出現,有些國家和臺灣地區的議員甚至拳腳相加,上演全武行。兩黨制是制約美國進步的罪魁禍首。這樣的選舉不能形成國家意志,不能同心同德建設國家。

 

在這樣的選舉制度里,選票是核心;贏得選票是一切。各政黨,各競選人不遺余力、不擇手段地拉票。用龐大的競選班子為競選人設計競爭策略和口號,爭取中間選民,收獲游離票倉;一個接一個的宣傳造勢會上,競選者表演般做出種種親民舉動,力圖建立民眾好感。每一篇演說,每一個動作都經過精心設計,經過高人指點,經過反復彩排,不讓細節出現絲毫失誤,影響選民觀感。競選人常常做出未必能兌現的承諾,最典型、最荒唐的莫過于特朗普為了阻止拉美非法偷渡潮,提出在美墨邊境建造一千多公里長的隔離墻,并誓言讓墨西哥承擔上百億建造成本。競選人不惜迎合民粹主義的主張,犧牲原則,犧牲長遠利益,為了贏得最大數量選民的支持。這些公開活動的背后,還有不光彩的地下活動,包括不擇手段刺探對手情報,組織輿論工具散布謠言,潑臟水詆毀對手,目的只有一個:抹黑對手,影響中間選民的選擇。這樣的競選不是君子之爭,而是你死我活的廝殺,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馬克吐溫在短篇小說《競選州長》中揭露的競選亂象,在漫長的一個半世紀以后有增無已,而且愈演愈烈。這樣的選舉,既不能確保好人當選,也不能阻止壞人當選。

 

在這樣的選舉制度里,競選人演說、辯論、答辯涉及的話題只有兩類:一類是國家面臨的挑戰,如財政赤字、通貨膨脹、貿易逆差、巨額國債、振興制造業、重建基礎設施、國家分裂、移民潮等;另一類是社會熱點話題,例如性取向、槍支犯罪、家庭暴力、墮胎的合法性、種族和宗教歧視、婦女地位、學費昂貴等。話題沒有新意,大多是幾十年沒有得到解決的老問題。少數是媒體炒作出來的,例如性取向(LGBTQ)這種算不上普遍的現象,得到的關注與普遍存在的貧富不均和種族歧視不成比例。對以上問題,競選人高調的表態多于務實的措施,提出的解決方案多屬被動應對,破解困局的措施多屬臨時修補。競選人的口號是領導美國前進,讓美國更強大、更美好,但是沒有對世界發展趨勢的分析判斷,也提不出前瞻性的努力目標和國家戰略,更沒有對潛在危機的未雨綢繆。在他們身上,我們看不到有大局、全局、趨勢的意識,也看不到改革、突破、開拓的精神。這樣的選舉選不出能夠率領國家前進的領袖型人才,也選不出能夠帶領國家走出低谷的實干家。

 

在這樣的選舉制度里,競選人展示的是俘獲人心的口才、應對提問的敏捷、遮掩過失的機巧、暗傷對手的能耐。這正是律師的強項,所以美國全部的45位總統中有27位是律師出身,參眾兩院535名議員中,200多位擁有法律學位。領導國家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和能力的互補,美國政府和議會的組成缺乏多樣性,學理工的人占比很小。從當選者個人來說,他們的經歷單一,從政的只有與政客斡旋的經驗,經商的從未處理過政務。連市長、州長、參議員都沒有當過的商人,毫無治國理政經驗,也能當選總統。有人說這正是民主的偉大之處,任何人都有權利競選公職。其實,個人權力不受制約是制度的缺陷,國家的悲哀。這些人以多數票當選,上臺后業績表現差強人意,民眾滿意度迅速跌至40%、甚至30%以下。競選中辯論的社會問題年復一年地提出,卻始終得不到解決。這樣的選舉選不出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也形不成強有力的國家管治團隊。

 

 

大公司的CEO和名校的校長不可能靠競選上位,因為他們的作用關系到公司和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他們的任命有嚴格的標準和周密的程序,常常要聘請專業公司篩選候選人,進行全面的考核審查(Due Diligence,中文譯為盡職調查),最后還要通過多次面試,董事會滿意,才最后拍板。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關系全國人民的安全和福祉,不憑能力和業績,只看一次性投票結果,這不是民主,是輕率,是對國家、對人民的不負責任。

 

西方民主最初是占人口少數的上層人士推行的,它的正確發展方向,本應是逐漸擴大普通民眾的權利,建立具有廣泛人民性的政府,最終實現人民自己管理自己。這條路能越走越寬。事實是,西方統治者從來沒有主動將權利擴大至全民,就連一人一票的局面也是勞動者、婦女、有色人種二百年抗爭的結果。白人和既得利益者能夠享受現代文明所有的自由和便利,其他階層實際上是二等公民,只在紙面上擁有平等權利。除了幾年一次的投票,他們與行政權和立法權絕緣。屬于少數人的制度,不可能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制度。

 

而今西方民主從共和憲政轉向選舉政治,是倒退;少數人的競選游戲將一個充滿希望的新制度拖入了歷史的死胡同。

 

文章來源于方法學苑 ,作者王希蘇;轉自紅色文化網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