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碰瓷”事件的頻繁發生,現在老人摔倒了敢不敢扶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鄭州市的一群老人針對這個現象進行了一場名為“請放心扶起我”的行為藝術,目的是為了扭轉社會風氣,所以這個老年藝術團特意準備了這么一場義演。在為這群老年人點贊的同時,又不由得讓人對這件事情進行了一些深層次思考。通過行為藝術扭轉社會風氣的動機是好的,然而僅僅單純靠演節目的這種宣傳方式就能扭轉過來嗎?據說以前曾倡導過“五講四美三熱愛”,到現今也悄無聲息了,可能是因為效果不理想吧?所以就掩旗息鼓了。還有就是,每年的三月是學雷鋒宣傳月,但是實際情況是,學雷鋒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雷鋒精神的發揚往往只是三分鐘熱度,不能長時間維持下去。因此就出現了諷刺學雷鋒流于形式的順口溜:“雷鋒同志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 這說明,國家也曾經花大力氣對社會風氣進行了治理,然而效果卻差強人意,沒有洗滌到人們的靈魂深處,所以說做了無用功,不僅社會風氣的滑落沒有止步,而且墮落得欲加嚴重,道德滑坡已是公開不爭的事實。社會風氣墮落的根源沒有找到,就談不上解決這一問題,更談不上扭轉乾坤。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這一問題如果長久的遷延下去而得不到解決,其后果則令人不敢想象,也許社會真的就會演變成羅剎海市了。

如學校中發生的馬加爵事件,復旦大學投毒案,社會上發生毒奶粉事件,毒膠囊事件,郭美美事件,蘇丹紅等等毀人三觀的事例層出不窮。教育產業化和醫療產業化所導致的惡果是,教師本來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醫生本來是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白衣天使,然而因為錢的緣故,現今都已名不符實了。比如,醫生為病人開藥可以通過問病史,病理檢查和診療經驗來下判斷的,等病理檢查結果出來后,提示與自己先前的判斷有出入,這時修改用藥方案是可以理解的。但讓人難理解的是,有的醫生在做診斷時,如果已經給病人開了病理檢查單,這說明醫生對病情的確診還不能有完全的把握,這時是不能開出藥方進行治療的。但是在病理檢查結果出來之前,他卻把藥方早就已經開好了。給病人的感覺是,醫生開的病理檢查是可查可不查的,這難免會讓患者生出一種被宰的疑惑。

今年8月10日,一個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前往涿州抗洪的一名志愿者在視頻中情緒沮喪的傾訴道:“從今往后,不做好人了,退出救援隊!” 這句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是什么原因引起人們如此強烈反響的呢?原來救援隊員當時開著8輛皮艇趕到涿州洪災現場,然而他們所帶去的生活物資,卻被一些群眾哄搶怠盡。這些義務抗洪人士憑著古道熱腸給災民帶來了溫暖和支持,卻被不受尊重的搶劫甚至損毀。本是救人的物資被已無需求必要的人群所爭奪,這讓志愿者們的內心感到無比辛酸。義務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不辭苦勞地展開救援,當救援隊員拖著疲憊的身體牽拽著坐滿災民的皮艇在淺水區步履蹣跚的轉移群眾時,坐在皮艇上的幾個成年男子對此竟然無動于衷,誰也沒有要跳下去幫助救援隊員的意思,大概他們的心里覺得被救援是理當然吧?這種漠然和冷酷,連觀看視頻的網民都感覺到十分的尷尬。而有一些災民的過分要求更讓人扼腕嘆息。他們被救上岸后,無視救援隊員的疲憊和危險,卻要求救援人員去救他們的貓、狗、倉鼠,甚至是讓救援隊員潛水去撈他落在水下的手表。面對深淺莫測的水下環境和滾滾激流,救援隊員被迫去冒險撈取沒有人命值錢的物品。這種無理的要求讓救援隊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委屈和無奈。在涿州洪災中,一些災民將自己的財物凌駕于人命之上,甚至有人對救援人員的惡言相向、舉手毆打志愿者來發泄情緒的。面對洪災,憑一腔熱血義務救援的志愿人員的愛心,與求全責備,提過分要求的個別災民之間兩種截然不同的為人態度,映射出人性的兩面性。從中可以看出,這個社會確實存在著“好人難當”的現象。再說一件事,2020年8月的一天,山東臨沂某省道上一輛滿載調味品的重卡翻車,調味料散落一地,附近的住戶聞訊趕來,紛紛上去哄搶。一旁有人勸導不要拿了,但是仍然有人不聽。甚至還有一些人為了撿散落的調料,直接不顧危險鉆進了貨車的下面。 大貨車車頭受損非常嚴重,整個駕駛室完全變形,司機卡在駕駛室里身受重傷出不來。但是附近圍聚的群眾無一人關心司機情況,都在爭搶調味品。有人甚至帶著孩子前來,都說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這樣的啟蒙教育能不失敗嗎? 這就是人性的墮落吧?

有人會說,你凈拿負面的事件來說事,這不是抹黑當代嗎?你怎么不說一些正面的?問題是,媒體上經常報道貨車翻車后,蘋果、橘子或冷鮮肉被哄搶的類似事件。從中可以判斷,像這類哄搶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頻繁發生。最近看到一篇《道德滑坡的原因和出路》的論文,這篇文章對我國目前所面臨的道德滑坡現象是這樣描述的:“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然而道德作為社會的凝聚力卻出現了滑坡現象,特別是近些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以至于出現了道德淪喪、觀念模糊、信仰危機等一些列人格扭曲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這篇文章對于社會道德滑坡問題描述得很準確。但問題是,這篇論文把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歸咎于法律不健全。在我看來,這是一種以偏概全,這種以偏概全的結果就是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所開出的藥方當然會不對癥,治病的效果自然也是不理想的。有人說:越是發達的私有和市場,所帶來的結果就是發達的“法律”和“規則”,因此社會的底線是法律而非道德。比如貨車翻車被哄搶的問題,雖然法律也懲罰了一部分人,但是這類事件仍屢禁不絕,這說明法律的能力還是有限度的,不是無所不能。民國公知胡適說: “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是人人都開始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談道德,人人都爭當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范!人人都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然而事實證明他說的不是事實。 事實是,雖然越是發達的私有和市場,會帶來發達的“法律”和“規則”。但是如果法律不與道德相結合,特別是與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相去甚遠,其最終結果必然和胡適所說的效果截然相反。如:因為制訂的法律沒有注重與中華民族傳統價值體系相匹配,以西方價值為主流的法律就會因此達成了以下的判決結果:被大眾垢弊的第一類案件判決:“你沒有撞他,為什么要扶他。” 這樣的判決,讓廣大人民群眾不再敢像以前一樣的助人為樂了。看見摔倒的人,被撞的人再也不敢去扶了。即使去扶也要事先錄好視頻,生怕被訛上。被大眾垢弊的第二類案件判決:小偷偷電瓶車被燒死,電瓶車的主人還要被判決賠償小偷。被大眾垢弊的第三類案件判決:影響公共場合秩序的人一旦被人制止,發生肢體沖突,按治安處罰條例被判互毆,各自都要承擔和罰款。被大眾垢弊的第四類案件判決:見義勇為被以防衛過當為由判刑。由此可見,法律的價值取向如果發生了不利于懲惡揚善的價值位移,其結果必然會導致社會風氣敗壞。最具體的體現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喪失了社會責任感和公德心,或為了自己的私利和方便根本無視其他人的權利,或為了不惹事上身,見事躲著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這種風氣卻沒有得到法律法規的有效遏制。特別是第四類案件, 見義勇為者被判刑坐牢 。這種判決結果,主要原因是法官過多的受到了西方人權觀念的影響,并沒有客觀的為見義勇為者考慮。這類案件的判決后,有誰在遇到歹徒行兇時,還敢勇敢的站出來伸張正義呢?當見義勇為者在法律面前簌簌發抖時,社會風氣的墮落就難以挽回了。所以說,胡適的那番話屬于無視社會現實,而且思維邏輯不通,這是為那種“精致利己主義”的低劣道德人品找借口,尋開脫的一種表現!用網友的話來講,這種言論思維邏輯,無異就像那種“只要是個好兒子,他就必定能生出一對好的父母來”那樣本末倒置的荒謬!而大量社會的現實和事實是,只有注重道德,追求高尚的人,才會真正的去重法律,守規則,敬畏法律和規則! 反之,那些缺德或無德之人,他們必然是無視規則,踐踏法律的人!道德是人品之修行和人生之操守的根本基礎和前提!而規則或法律,只是為人們的“德”和“行”所設立的最低的、最起碼的底線!大法黨常說:“法是社會規律的反映,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情則是人類社會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狀態,兩者存在本質上的巨大矛盾。因此不可相容。”事實上,法律制訂的原則是什么?大法黨搞清楚了嗎?法律體現的就應該是人類社會的思想感情,如果制訂出來的法律不考慮情的成份,那就是惡法!有道是:“以利治天下,天下皆小人;以德治天下,天下皆君子。”可以說,社會的底線越來越低,一切皆拜“利”所賜。當前我們社會出現的腐敗問題,大多是錢權交易,利益輸送,背后是市場競爭中的不擇手段。在物欲橫流,充滿誘惑的商品經濟社會,爾虞我詐的事增多,源于一切向錢看,所有的一切都是商品,什么都可以交易,而道德則被當成沒有價值的東西棄之 如敝 履。從國家的層面看,改革開放意味著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經濟發展上,而在民間的理解就是“一切向錢看”。 實際上,官員的貪污腐敗就是從國家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發展經濟上開始的。一個地方的經濟要發展,就一定要有錢,就一定要講錢。在這個過程中,官員想方設法地撈錢就成為了正常現象。但這種現象是國法和老百姓所不能容忍的,因此這也就是國家為什么要嚴懲腐敗的原因。人們一旦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很多人為了賺錢就會不擇手段,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強取豪奪,這些都會嚴重的敗壞社會風氣。



事已至此,用什么辦法來治理趨于崩潰的社會風氣?用什么辦法使世人能夠維持碼的為人底線,達到人人都能夠自覺地自我制約的程度?那就是增進國人涵養,注重國人對中華民族傳統價值取向的培養,說到底就是培養國人對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廉恥孝悌勇”的尊崇,并且作為行為準則!當前世風日下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文化的墮落,隨著西風東漸,西方庸俗下流的文化取代了東方高雅激人向上的文化,文化主流的君子風范蕩然無存。其結果除了社會體系墮落外,文化體系更是崩塌式滑坡。岳飛是傻實在,秦檜需要站起來的呼聲迭起,屎尿詩、千里睡你詩、丑畫、丑書招搖過市被人推崇。毒教材、貶損中華民族英雄的小說和文章登堂入室。貶損八路軍的作者不僅沒有被唾棄,而且還高居文壇寶座,到各大院校四處放毒,推銷其厚黑雞湯的所謂箴言,如“管好自己,莫渡他人”之類。 如此這般的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取向背道而馳,簡直是令人發指!中華文明獨樹一幟并且自成體系,在人類社會中的影響十分深遠,而中華文明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融入華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得益于其中的精髓“仁義禮智信廉恥孝悌勇”。儒家思想之所以影響整個東亞,說明儒家思想中的價值取向是深入人心的。如果注重將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廉恥孝悌勇”從小就開始灌輸給國人,由此老百姓對做人的善惡就有了根深蒂固和刻骨銘心的標尺。有人說,儒家思想毒化了中國幾千年,導致中國奴才思維流弊,才會使中國積貧積弱,其實此話言過其實。儒家思想中有許多激人向上的言論,我們為什么不揚清擊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而用之于我呢?西方文化中的精粹和糟粕都能全部拿過來為我所用,對中華民族自己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為什么就不能汲取其中有益的養分呢?早在1938年10月,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就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1943年6月28日,毛主席在一封信上批寫道:“剝削階級當著還能代表群眾的時候,能夠說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蘇格拉底、資產階級,這樣看法才是歷史的看法。”并且毛主席明確說:“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歷史的看法”。 1954年,毛主席又在一次講話中說:“孔夫子是革命黨,此人不可一筆抹殺,不能簡單地就是‘打倒孔家店’”。直到1964年2月13日,毛主席還對主管教育工作的領導說:“孔夫子的傳統不要丟。”毛主席對儒家思想的尊重和他對儒家思想的批判一樣都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具體體現。按照通常的定義,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客觀的看儒家思想,其實儒家思想中的精粹很多,除了倡導“仁義禮智信廉恥孝悌勇”外,儒家思想中還有許多形成中華民族精氣神的精神箴言,這些蕩氣回腸的教誨彌足珍貴,如果輕易的被拋棄,中華民族將墮落成一個毫無做人底線的民族。儒家思想對做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些思想之所以深入人心,并且形成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基因,源于其奮發向上的精神內涵。而儒家思想中的氣節觀猶其值得推崇。 如漢代蘇武不辱使命,在被匈奴單于扣留時,他寧死不降,留居匈奴北海牧羊歷盡艱辛,持節眺望漢朝近二十年。儒家人格倫理對蘇武愛國主義崇高節操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元滅南宋后,儒門弟子文天祥寧死不降。死后人們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了一首遺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正是有這種理念,岳飛和文天祥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脊梁!

孔曰成仁,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意思就是說,志士仁人是勇于犧牲來成全仁德的”。孟曰取義,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所喜歡的,義也是我所喜歡的,如果兩者不能并有,便犧牲生命,而選擇義”。正是儒家思想造就了許多“臨大節而不可奪”的仁人志士!《論語》載: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是儒家思想中的血性。 而在中國歷史上,自始至終都存在著富有氣節的文人儒生。從“好持高節”的魯仲連;從楚國節士申包胥到東漢末“望門投止,破家相容”的張儉;從臨死不降的文天祥到寧死不吃美糧的朱自清,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到被斬殺十族的方孝孺,……這些都是受人稱贊和敬仰的氣節之士,他們的事跡彪炳史冊,時時閃現出道義的力量和道德人格的魅力。

正所謂“士君子又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節行誼而以妄死非名,豈不痛哉!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于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劉向:《說苑》)這些氣節之士是在儒家文化的長期熏染下形成的。陸秀夫、文天祥、張世杰皆為南宋之宰相,都為國而死。他們被后人稱為“宋亡三杰”。陸秀夫、文天祥、張世杰都是儒家子弟,他們是“程朱理學”的忠實弟子,在國家危亡之際,他們選擇了殉國。然而為大宋壯烈殉國的儒家子弟何止這三人。 涯山海戰悲壯的結束了南宋,丞相陸秀夫背負九歲的幼帝趙昺投海。十萬人壯烈殉國。“后宮諸臣,從死者眾”“尸浮海上者十萬余人”。公知們胡說什么儒家思想遺禍中國,這為抵毀岳飛和文天祥為國獻身為“愚忠”找到了借口。孰不知,儒家思想中的精華正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仁義禮智信廉恥孝悌勇是做君子的根本。戰神岳飛禮賢下士,飽覽經史子集,喜歡高雅的歌曲和投壺等文娛活動,外表就像是一個謙謙書生,儼然是個儒將。岳飛的忠義和儒家思想相契合,雖然有“人無完人” 一說,但是不得不承認岳飛在踐行“仁、義、禮、智、信、勇 、廉、恥、忠、孝、悌、謙” 方面都屬上乘,然而他并沒有因為信奉儒家的教義而喪失自己的血性!反之這種血性在儒家思想的薰醄下變得更加的旺盛!儒家思想中有許多氣勢如虹,鏗鏘有力的名言!如“士可殺不可辱”的出處是《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孔子在《論語》中,最先描述了氣節之士的精神特質,孟子的“浩然之氣”則標志著先秦儒家氣節觀的成熟。舍身取義、威武不能屈、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些儒家思想 造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氣節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價值目標和道德人格的最后完成,因此,研究先秦儒家的氣節觀是儒家倫理研究的一個新的緯度,對于弘揚傳統倫理文化的道義精神,培養民族氣節、振奮民族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儒家思想中教誨做人的箴言貫穿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其中包括: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玩人喪德,玩物喪志。7、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1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5、 民無信不立。1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20、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31、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32、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中華民族傳統價值體系如果能在中國人的頭腦中形成根深蒂固顛撲不破的潛意識,主體意識將不恥于做那些令人不肖之事,社會上的的浮躁氣也會因此削弱掉,經商之人如果因此轉化成儒商,則文明經商度便會大增,坑蒙拐騙的事件就會大大的杜絕。只要做了虧心事就會有強烈的負罪感,社會風氣何愁不能回升?我曾經寫過一篇《當今時代小人輩出,我為什么希望中國社會推崇岳飛?》的文章,提倡做人要向“完人”的方向靠攏,雖然世界上沒有盡善盡美的完人,但是只要向這個方向努力,這本身就是功德無量的。在論語中對“完人”有著具體的論述:“子路向孔夫子請教什么是完人,孔子說:‘把臧武仲淵博的知識,公綽之的沒有貪欲之心,卞莊子的勇猛之氣,冉求的才藝,文之的禮樂集于一身的人才可稱之為完人啊。’孔子接著又說:‘現今完人的標準何必制訂得那么復雜?只要這個人有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能夠堅持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也可稱為完人啊。’”按這個標準,民族英雄岳飛當之無愧!其實不僅僅是岳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風范皆有可圈可點之處,他們的一言一行,皆體現出以天下為己任的風范。他們的事跡為人們所熟知。毛主席是一個具備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人。他反對走形式、講排場,更反感戒備森嚴、警衛重重,把自己和群眾隔離。看到戲臺上窮人的苦難他會掉淚,嘗一口農民無法下咽的窩窩頭他會掉淚,聽到貧民餓死的事情他更會掉淚。他心里無時無刻不裝著那些占人口多數的工人和農民,那些在貧困線上掙扎的弱者,那些雖然貧窮卻知足樂觀、默默奉獻的普通百姓,尊重他們的生活習俗,體會他們的冷暖溫飽。世界上有哪一個領導人與人民同甘共苦?答案是毛澤東主席!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必然是禮儀天下。實際上,共產主義社會何嘗不是體現仁的社會。 據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已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其實人類個體最高的處世行為境界就是“仁義禮智信廉恥孝悌勇”,到共產主義社會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別無分店。無論是大公無私,還是我為他人,人人為我,都體現在仁義二字上。不仁不義之人,哪里會做到利他而大公無私?不仁不義的人,哪里會有信義和廉恥心?不仁不義的人就會不孝不悌,即使有勇也是惡紂之勇。所以說,風清氣正才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如果社會污濁橫流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治理,那就會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漸行漸遠,因為人類社會的演進是呈上升狀態的,墮落的社會與社會發展趨勢背道而馳,所以一個理想的社會,不僅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精神文明更是不可或缺!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