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巴以爆發新一輪沖突,以色列當日宣布進入“戰爭狀態”以來,以軍不顧國際社會強烈譴責持續不斷對加沙地帶進行地空一體空襲,打擊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武裝組織,先采取空襲封鎖、分割包圍,把加沙城一分為二(南部與北部),后發動兩次局部進攻行動快打快撤后,又對加沙地帶發動全面進攻至今引發紅海危機,經歷以下五個作戰階段。
一、第一階段:以軍全面包圍加沙城,并將其分為北部和南部兩部分
2023年11月5日,以軍全面包圍加沙城,并將其分為北部和南部兩部分。2023年11月13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說,隨著以軍全面占領加沙城,哈馬斯“已失去對加沙地帶的控制”。2023年11月14日,以軍進入位于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城市圖勒凱爾姆,出動推土機摧毀了已故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的紀念碑。
2023年10月,以軍公布一段衛星圖像視頻以及截獲的哈馬斯人員音頻,試圖證明哈馬斯中央指揮部就設在希法醫院下方。按照以方說法,哈馬斯已占用希法醫院地下室,且又往下深挖幾層,設有會議區、生活區和倉庫,可以容納數百人。2023年 11月15日,以軍認定哈馬斯把希法醫院作為掩護,對加沙地帶最大醫院希法醫院展開軍事行動,進入希法醫院的部分區域,敦促藏在醫院內的哈馬斯人員投降。希法醫院內部以及周邊設有多個哈馬斯地下設施出入口,地下設施所需電力來自醫院。哈馬斯以及希法醫院方面堅決否認上述說法。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說,已經邀請國際組織來希法醫院調查。
2023年11月23日,加沙地帶最大醫院希法醫院院長薩勒米亞和其他幾名醫務人員被以色列軍隊扣押,并將其交給以色列安全局審問。以方稱,有證據證明,其管理的希法醫院是哈馬斯的指揮和控制中心。哈馬斯發表聲明對此表示譴責,并呼吁國際機構幫助營救被捕人員。哈馬斯媒體辦公室主任2023年11月23日稱,希法醫院內部的人道主義狀況非常嚴重,以軍還在對傷員進行逮捕和審問。針對以軍此前宣稱在希法醫院地下發現了隧道豎井,并稱里面是哈馬斯的一個主要指揮中心的說法,哈馬斯方面予以駁斥,稱那是一個尚未挖掘完畢的老井。
2023年11月20日,以色列軍隊聲稱,在加沙戰爭中已經大大削弱了哈馬斯軍事分支的戰斗力。2023年11月22日,以色列國防軍表示,以軍對加沙地帶哈馬斯的一個旅的總部進行了軍事打擊。以色列傘兵襲擊了哈馬斯軍事情報辦公室等,并收集了哈馬斯情報材料、技術裝備和有關哈馬斯地下基礎設施的重要信息。以色列軍方公布的一段視頻畫面顯示,以軍士兵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地道里安放炸藥并將地道炸毀。
以色列國防軍2023年11月23日上午發表聲明說,過去一天以軍在加沙地帶共空襲了哈馬斯300多處目標,包括軍事指揮中心、地下隧道、武器儲存設施和制造基地,以及反坦克導彈發射場。23日早間,以空軍和炮兵部隊在以北部擊中一處反坦克導彈目標。
二、第二階段:在國際社會呼吁巴以止戰聲援壓力下,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暫時停火協議
巴以新一輪沖突以來,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也多次聲明和呼吁,保護平民安全、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停火,但是以色列卻一意孤行,竟然公開違反國際法,“世界警察”先推波助瀾后裝睡,不得已而為之,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運用“輿論”這把刀,呼吁加沙停火止戰。
2023年11月11日,包括英國倫敦、西班牙巴塞羅那、土耳其安卡拉等全球多地舉行集會,呼吁加沙停火,其中以倫敦集會規模最大,約30萬人在倫敦舉行和平游行,要求加沙停火。當天,正值“英聯邦國家停戰紀念日”,數十萬抗議者從倫敦市中心海德公園附近出發,向位于倫敦西南部的美國大使館方向前進。示威者高呼“解放巴勒斯坦”“立即停火”“從河流到海洋,巴勒斯坦將獲得自由”等口號。他們高舉要求“停止轟炸加沙”的標語牌。
2023年11月21日,以色列與哈馬斯即將達成一項停火協議,其中包括哈馬斯釋放50名被扣押人員以換取150名巴勒斯坦囚犯,并達成一個為期4到5天的停火協議。卡塔爾外交部2023年11月23日說,加沙地帶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起停火,即將釋放的人質名單已交給以色列情報機構,第一批人質將于24日下午4時從加沙釋放。
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實施為期4天停火的協議于當地時間11月24日上午7時正式生效。根據協議,停火期間,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和以色列應停止“所有軍事行動”。 當地時間26日,哈馬斯和以色列分別釋放第三批被扣押人員。27日,以色列已收到第四批也是最后一批哈馬斯有意釋放的以色列人質名單。
在以色列與哈馬斯實施為期4天停火的背景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023年11月26日前往加沙地帶北部視察以軍部隊時說,“對于這場戰爭,我們有3個目標:除掉哈馬斯、讓我們的所有人質回來以及確保加沙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
按照以色列通報,哈馬斯武裝組織基本名存實亡,那么媒體報道說哈馬斯地面戰斗部隊大約有 1.5 萬人,地下戰斗部隊大約有 2 千人,情報部門則大約有 1000 人,火箭彈部隊大約有 2.5 萬人,還有升級的無數門多管火箭炮系統都去哪里了,難道都被以色列國防軍消滅了或者人間蒸發嗎?顯然是不可能。
加沙地帶230萬人口眾多,充滿了哈馬斯的支持者。除非以色列想要一舉消滅整個地區的人口,否則他們難以獲得絕對勝利。而在龐大的哈馬斯組織中,還有許多分散的恐怖分子,他們時刻準備展開新的襲擊。
加沙更是一個建筑密集、人口擁擠的地區,每平方英里的人口密度可與倫敦相媲美。在由狹窄的街道和密集的建筑群組成的區域里,以色列軍隊在速度、通信、偵察和遠程火力方面的優勢被抵消。況且,哈馬斯武裝組織可以利用本土作戰優勢,熟悉戰場環境,善于近戰巷戰夜戰,神出鬼沒、聲東擊西、東躲西藏。此外,從巴以雙方公布戰報來分析判斷,根本就沒有發生激烈的大規模地面戰斗。
加沙地區又存在著四通八達無數的地道網,以軍空襲時哈馬斯武裝組織就躲入地道、藏于地下,以軍也不可能把整個加沙城地面全部炸毀,而且哈馬斯武裝組織訓練有素,擅長恐怖襲擊,采取靈活的游擊戰術,使用反坦克導彈可以擊毀以色列地面目標。所以,哈馬斯主力不大可能被以軍消滅,可能是放棄了地面硬碰硬消耗戰、拉鋸戰,轉入了地下或分散部署或分批轉移,保存實力。由此可見,雖然以色列宣布哈馬斯失去對加沙北部地區的控制、分支武裝組織被消滅,但哈馬斯武裝組織在面對以色列強哈馬斯弱、哈馬斯武器裝備不如以色列優的非對稱戰場態勢下,不可能采取與以色列面對面攻防較量,而是采取保存實力,利用本土作戰優勢轉移兵力,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借鑒運用中國抗日戰爭中地道戰、持久戰、游擊戰,與以色列打長期消耗戰持久戰。
以色列國防軍2023年12月17日發表聲明說,以軍在加沙地帶北部與以色列交界的埃雷茲口岸附近發現一處哈馬斯的大型地下隧道,這是以軍迄今在加沙地帶發現的最大規模隧道。聲明說,該隧道距離埃雷茲口岸僅400米,長度超過4公里,深達地下約50米,一些地方可容納大型車輛通過。該隧道有多個分支,安裝有電力和污水處理設施及防爆門等。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該隧道從加沙地帶延伸到以色列境內。聲明說,自10月7日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發現了數百處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隧道,許多用鋼筋混凝土建造,配備電力、通風、污水處理和通信設施等。
三、第三階段:以軍持續幾個月使用先進的作戰情報和技術手段摧毀哈馬斯地下隧道網絡。但是,以軍對于攻打復雜的加沙地道仍“敬而遠之”
盡管新一輪巴以沖突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以軍正在使用先進的作戰情報和技術手段摧毀這些地下隧道網絡。但是,以軍對于攻打復雜的加沙地道仍“敬而遠之”。雖然以軍已經開始“謹慎測試”在“有限基礎上用海水淹沒加沙一些地道”,以測試在更大范圍破壞該地區地道網絡的能力。然而,對水淹加沙地道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產生的嚴重環境破壞,外界充滿質疑。2015年埃及就動用海水淹沒了幾條從西奈半島通向加沙的走私地道,結果導致當地土壤嚴重鹽堿化,農民抱怨他們的莊稼被毀。相比之下,以色列水淹加沙地道的規模要大得多,影響范圍也勢必更廣。
地道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宋、明、清都有記載,直到在抗日戰爭中被發揮運用到了淋漓盡致。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國平原地區開始有個別村莊利用地窖來躲避敵人的掃蕩,直至后來發展到地窖相連甚至村村相連,最終用于殲敵。
電影《地道戰》: 抗日戰爭中,我敵后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
地道戰戰法從晉察冀邊區保定清苑的冉莊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多年來,哈馬斯為了打破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長期封鎖,在加沙地帶修建了錯綜復雜的地道系統,地道內埋設了地雷,構筑一道被稱之為城下之城的地下隧道網。其累計長度可能達數百公里,大部分是用預制混凝土加固的,有的還用鋼材加固的。甚至在距地面約60米的隧道網最深處,也安裝有通信、照明以及供氧系統,儲備大量武器、糧食和物資,準備與以軍在加沙地帶展開持久戰。有分析稱,迷宮般的地道將讓以軍的攻擊變得非常復雜,加沙地下迷宮般的隧道可能是以軍的噩夢。
作戰中,以色列坦克和軍隊遭遇了哈馬斯武裝人員的激烈抵抗,他們利用迫擊炮和運用地道中的游擊戰來對抗以軍在加沙城的地面進攻。哈馬斯武裝人員躲藏隱蔽在地道里,幾十名戰士為一個小組,抓住戰機從地道口突然出現在以色列軍隊坦克部隊背后,使用反坦克導彈出其不意向其開火,然后又消失在地道中。所以,在人口稠密且地道密布的城市發動全面進攻,無疑非常危險。以軍總參謀長赫齊·哈萊維說,以色列軍隊正在一個人口密集而且情況復雜的城市地區作戰,這需要專業作戰。以色列軍方表示,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在加沙打死了一名以軍裝甲旅營長,成為第18名在加沙被打死的以色列軍人,也是自2023年10月31日以來以色列對加沙地面行動升級喪生的級別最高的以色列軍人。
以軍使用鉆地彈轟炸哈馬斯可能的地下隧道的地面建筑物,組成若干個地道偵察分隊,并配備了地面和空中傳感器、地面可穿透雷達以及專門的鉆探設備,從而確定地道大致位置后,偵察分隊找到哈馬斯武裝組織掩體所在地并隔離這一區域;然后,工兵在這個區域展開排雷;此后,突擊隊加入戰斗,使用一種新型秘密武器“海綿炸彈”,封堵地道缺口以及戰斗人員可能出入的地道口,在坦克或飛機的支援下壓制抵抗,定位并摧毀哈馬斯在加沙地下龐大的隧道網絡。而哈馬斯方面則稱其戰斗人員給入侵的以色列部隊造成了重大損失,仍能夠通過地下隧道進行人員調動,甚至迂回到以軍的身后發動突襲,并頻繁使用反坦克導彈和肩扛式火箭彈等威力巨大的單兵武器打擊以軍地面人員和坦克。
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發言人2023年11月2日稱,其武裝人員當天在加沙地帶的西北部和南部地區同以軍展開交火,在加沙城西北部還發動了一次大規模反擊,擊毀了以軍6輛坦克。2023年12月初,以色列方面正考慮用海水淹沒加沙地帶的地下隧道,迫使可能藏身地道的哈馬斯人員現身。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有分析人士認為,該計劃在戰術上或許可行,但很可能對基礎設施造成損害,將嚴重破壞加沙地帶的水文生態環境,并對加沙居民的供水安全構成危害,造成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此外,加沙地處沙漠地帶,好多地方都是戈壁,雖然用海水倒灌地道的技術難度不大,但工程量卻很大。
2024年1月16日,以色列高級國防官員稱,哈馬斯地道網絡長度可能在560公里到720公里之間,相關數字目前無法得到獨立核實,其地道的規模、深度和質量震驚了以色列士兵。此外,通往地下通道的獨立豎井約有5700個。僅在加沙地帶南部的汗尤尼斯城可能就有長約240公里的地道。2024年1月22日,以色列國防軍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段視頻,稱其在沙加地帶汗尤尼斯發現一條哈馬斯的地道,并展示了地道的內部場景。以色列國防軍稱,該地道長約830米,深約20米,在不同時期扣押過約20人。畫面顯示,地道衛生間設有馬桶和淋浴花灑,廚房里堆滿鍋碗瓢盆,地上還有被褥等雜物。
四、第四階段:哈馬斯武裝組織在沖突中遭受了以色列火力的壓制,被迫采取保住主力,轉向持久戰游擊戰
2023年11月以來,巴以沖突再次升級,引發國際關注。以色列總理發表聲明表示,哈馬斯組織在沖突中遭受了以色列火力的壓制,不得不保住主力,轉而采取持久戰戰略。這一消息引發世界各國網民廣泛關注,讓我們想起毛澤東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稿--《論持久戰》,是關于中國抗日戰爭方針的軍事政治著作。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爭初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國民黨內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以及中國共產黨內部分人輕視游擊戰的傾向,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勝利的戰略,科學地預見了抗日戰爭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了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御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是戰略的反攻戰。
游擊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處于劣勢一方大都采用出沒無常,避實擊虛,聲東擊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擊戰法。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和人民政權,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以襲擊為主要戰法,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形成了廣闊的敵后戰場,抗擊著64%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
哈馬斯武裝組織在以色列持續一個半月的火力打擊、地面進攻下,盡管在沖突中遭受了重大傷亡,但其成功保存了大部分主力,靈活選擇了持久戰游擊戰的戰略,這充分體現了哈馬斯武裝組織領導層具備一定的指揮藝術,能根據敵情、我情和戰場環境,做出準確判斷和作戰指導,不強調拼死抵抗和持續戰斗,而是采取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作戰指導方針。同時,也展現了哈馬斯武裝組織高層借鑒和運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地道戰、持久戰、游擊戰戰術。
2023年12月6日,以色列軍隊已對加沙地帶南部主要城市汗尤尼斯發動了襲擊。以色列稱,這是自五周前以方發動旨在消滅哈馬斯的地面行動以來最激烈的戰斗。與此同時,美國再次敦促以色列減少巴勒斯坦平民傷亡。報道稱, 以色列報告稱,以軍5日在戰機掩護下抵達汗尤尼斯的中心地帶,并包圍這座城市。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稱,其戰斗人員與以方人員展開激烈交鋒。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稱,其5日打死打傷8名以方軍人,并摧毀24輛軍車。以色列一家軍事網站列出的數據顯示,5日有兩名以方軍人陣亡,自以方地面行動開始以來有83名以方軍人陣亡。
2023年12月13日,以色列軍隊宣布,自以色列發動對哈馬斯的戰爭以來,已經有115名軍人在加沙地帶陣亡。其中10人在12日死亡,這是以色列方面一天內陣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以色列軍方稱,包括兩名高級軍官在內的這10名軍人是在加沙北部的戰斗中陣亡的。
2023年12月24日,以軍方說自22日以來,已經有14名士兵在加沙的戰斗中陣亡。其中有10人在23日喪生,這是以軍10月27日對加沙發動地面進攻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天。以軍方還稱,迄今以軍陣亡總人數已達到153人。報道指出,在對加沙北部地區發動了大規模攻勢后,以軍正在把進攻重心轉向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等地區。汗尤尼斯原先只是難民營,后來成為一座城市。這里也是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領袖葉海亞·辛瓦爾的出生地和根據地。報道提及,以軍一名發言人說,以方已經接近控制加沙北部,目前正在聚焦于在加沙南部打擊哈馬斯。
哈馬斯2021年曾宣稱在加沙地帶擁有1300條地道,并已經在地道中儲備大量武器、糧食和物資,準備和以軍打持久戰。同時,這些地道設有大量入口,它們往往經過精心隱蔽,并布置了爆炸陷阱。以軍宣布,自2023年10月下旬開始針對哈馬斯的地面攻勢以來,在加沙地帶發現了800多個地道入口,其中約500個已被摧毀。2023年12月14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表示,以軍轟炸了加沙地帶汗尤尼斯、拉法等多處目標,在汗尤尼斯、杰巴利耶難民營等地與巴勒斯坦武裝人員激烈交火,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將“超過數月”。2023年12月21日,哈馬斯發表聲明拒絕了以色列提出的在加沙地帶停火7天以換取約40名遭扣押人員獲釋的提議。聲明稱,“除非以色列完全停止侵略”。
2024年以來,巴以新一輪沖突持續,看不到停火的日期。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于2024年1月4日提交了下一階段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作戰計劃:將在加沙地帶北部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并在南部繼續追擊哈馬斯領導人;沖突結束后,以色列不會控制加沙地帶,但以色列將保留其行動的自由;加沙地帶將由巴勒斯坦人控制,但“條件是加沙地帶不對以色列做出敵對或威脅的舉動”。以色列軍方2024年1月5日宣布,出于人道主義原因,將于當天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在加沙地帶拉法市塔爾·蘇爾坦區暫停軍事行動,以方便補給。
2024年1月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卡塔爾對記者說:這是一場很容易蔓延的沖突,可能會轉移,導致更多的不安全和更多的痛苦。布林肯的意思是說,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紅海、黎巴嫩等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動蕩。實際上,美國擔心的是巴以沖突擴大導致美國在國際上形象受損,不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而是急于滅火。2024年1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結束中東訪問前,再次對在紅海頻頻發動襲擊的也門胡塞武裝發出警告。同一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胡塞武裝立即停止對紅海商船的襲擊。但有輿論認為,從胡塞武裝最近襲擊國際航運的規模來看,他們幾乎不在意西方領導人發出的一系列警告,即他們可能面臨可怕的軍事后果。
五、第五階段:面對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紅海、黎巴嫩等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動蕩,以軍縮減在加沙境內的部隊數量轉入局部“清理”“精確”行動階段,紅海危機一觸即發
本輪巴以沖突愈演愈烈,地區局勢存在進一步升級的風險,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也多次聲明和呼吁,保護平民安全、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停火,但是以色列卻一意孤行,哈馬斯也不妥協,巴以新一輪沖突持續惡化,加沙地帶附帶死亡人數不斷上升,以色列也由此在國際上地位逐步下跌、失道寡助、四面楚歌,玻利維亞政府宣布與以色列國斷絕外交關系,智利、哥倫比亞、約旦、巴林、洪都拉斯、土耳其召回駐以色列大使,乍得召回駐以色列臨時代辦。
2023年12月26日,以色列國防部長、該國戰時內閣僅有的三名成員之一約亞夫·加蘭特發表講話說,以方正受到來自加沙、黎巴嫩、敘利亞、約旦河西岸、伊拉克、也門和伊朗的攻擊。加蘭特說: “我們正處于一場存在多條戰線的戰爭中,受到來自七個戰場的攻擊。”他隨后羅列出全部七個戰場。
面對國際輿論的壓力,哈馬斯也不示弱,局部地區以武力襲擊行動聲援巴勒斯坦此起彼伏。以色列官員2024年1月1日表示,以軍方將在本月內縮減在加沙境內的部隊數量,并轉入局部“清理”行動階段,這將持續數個月。與此同時,美國方面調回了一艘沖突爆發后被部署到東地中海的“福特”號航空母艦。2024年1月15,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以軍在加沙地帶北部的“高強度”戰斗階段已經結束,在南部的密集作戰也將很快結束。但他沒有給出結束南部密集作戰的時間表。加蘭特說,以軍在加沙地帶南部作戰的重點目標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領導層,哈馬斯“汗尤尼斯旅”正在被逐漸瓦解。他還表示,加沙地帶未來將由巴勒斯坦人統治,以軍行動的結束“必須以政治行動為基礎”,不會再有來自加沙的軍事威脅,巴勒斯坦人將治理加沙地帶,但以色列軍隊將擁有“行動自由”。
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2024年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逾2.4萬人死亡、6萬多人受傷。以色列方面說,沖突共造成13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仍有130多人被扣押。
一是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胡塞武裝多次襲擊與以色列有關聯的船只聲援巴勒斯坦。哈馬斯政治局副主席薩利赫·阿魯里遇襲身亡,標志著以色列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出現嚴重升級,正向整個地區蔓延。2014年底、2015年初,胡塞武裝獲得首批反艦巡航導彈。這些導彈大多是過時的蘇聯制造的射程僅為80公里P-21和P-22導彈(RS-SSC-3“冥河”導彈)。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導彈是否仍可使用,或者他們擁有多少枚。此后,胡塞武裝曾公開展出過“曼德-1”反艦導彈、“曼德-2”反艦導彈和近程戰術導彈“Badr”系列、使用S-75地對空導彈改裝而來的“Qaher”系列、利用“飛毛腿”導彈改裝的“Brokan”系列以及帶有伊朗血統的“Qasim”系列,擁有“前鋒”和“薩馬德”兩大系列自殺巡飛彈。2021年,胡塞武裝使用自殺巡飛彈對沙特多地的石油設施進行襲擊;2022年,胡塞武裝又使用自殺巡飛彈突襲阿聯酋的達拉夫空軍基地。
2024年1月2日,哈馬斯政治局副主席薩利赫·阿魯里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遭無人機空襲身亡。阿魯里是哈馬斯的“二號人物”、該組織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的創始人之一,負責哈馬斯在約旦河西岸的行動。不過對于這次襲擊,以色列政府和軍方采取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的態度。阿魯里被暗殺或標志著以色列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出現嚴重升級,正向整個地區蔓延。
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胡塞武裝多次襲擊與以色列有關聯的船只。同時,真主黨也發動了襲擊,迫使數萬名以色列人撤離黎巴嫩邊境附近的社區。2023年10月19日,美國海軍“卡尼”號驅逐艦擊落了胡塞武裝發射的3枚地對地巡航導彈和幾架飛往以色列的無人機。2023年10月27日,埃及軍方稱,當天凌晨有無人機在紅海邊的2個埃及城鎮爆炸,造成6人受傷,對此以色列外交部稱,這本是胡塞武裝用來襲擊以色列的無人機。2023年10月31日,以軍使用“箭”式導彈防御系統成功攔截了一枚從紅海上空來襲的地對地導彈。2023年10月31日,胡塞武裝宣布對3起針對以色列的攻擊行動負責,還稱將繼續對以色列發動類似襲擊,直到以色列停止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
從2023年11月中旬起,胡塞武裝開始擴大其打擊范圍,對紅海海域上“與以色列有關的船只”實施打擊,多艘貨輪在紅海、曼德海峽及附近海域遇襲,多家集裝箱船運公司一度宣布暫停其集裝箱船只在紅海及附近海域的航行,其中包括地中海航運、馬士基、中遠海運、東方海外、赫伯羅特、達飛輪船、ONE、現代商船、萬海、陽明航運、尼羅河航運、美國總統輪船等。2023年12月11日,胡塞武裝對一艘懸掛挪威國旗的油輪發動導彈襲擊,稱該油輪裝載了“運往以色列的石油”。2023年12月14日,馬士基旗下一艘名為“馬士基直布羅陀”號集裝箱貨輪在也門摩卡西北的紅海南部航行時遭到導彈襲擊。2023年12月15日,另一航運巨頭赫伯羅特旗下一艘超大型集裝箱船“杰斯拉”號也在紅海南部也門附近海域遭遇襲擊。2023年12月15日,胡塞武裝發表聲明稱,該組織向開往以色列的“阿拉尼婭”號集裝箱船和“帕拉蒂尤姆3”號集裝箱船發射了導彈,并表示將繼續阻止所有前往以色列的船只,直到加沙地帶的人民所需物資運抵。
為了有效阻止、有效應對胡塞武裝的襲船行動,2023年12月19日凌晨,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訪問巴林途中宣布將組建由英國、巴林、加拿大、法國、意大利、荷蘭、挪威、塞舌爾和西班牙等國參加的聯盟,負責護航行動,代號“繁榮衛士”。對于美國的這一舉措,胡塞武裝于2023年12月19日發表聲明表示,他們只針對以色列船只或駛入以色列港口的船只,沒有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并指責美國領導的特遣部隊是“對加沙和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略的一部分”。
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在紅海與亞丁灣等也門附近水域開展護航行動后,胡塞武裝并未就此罷休,仍多次對途經相關水域的商船發動襲擊,并與美國海軍直接交火。2023年12月30日,胡塞武裝在亞丁灣襲擊了馬士基旗下商船“馬士基杭州”號,次日早些時候,胡塞武裝再次襲擊“馬士基杭州”號,并試圖登上該船。“馬士基杭州”號發出求救信號,美國海軍“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和“格雷夫利”號驅逐艦對此作出了回應。美國海軍與“馬士基杭州”號上的馬士基安全人員一同擊退了胡塞武裝的襲擊。美國方面稱擊沉了3艘胡塞武裝的船只,造成10名胡塞武裝人員死亡。2023年12月31日,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聲明確認該組織有10人死亡或失蹤。
2024年1月3日,以美國為首的12個國家發布聯合聲明,警告除非他們立即停止海上襲擊,否則將為由此引發的后果承擔責任。拜登政府將這一聲明描述為“最后通牒”。簽署聯合聲明的12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巴林、比利時、加拿大、丹麥、德國、意大利、日本、荷蘭和新西蘭。巴林是唯一加入發表這一聲明的中東國家。就在多國向胡塞武裝發出警告幾小時后,2024年1月4日,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海域引爆了一艘載有爆炸物的武裝無人艇。由于爆炸時該無人艇沒有靠近美軍的艦艇以及商船,因此并未造成人員傷亡。美軍稱,這是胡塞武裝第一次在紅海海域使用此類裝置。2024年1月7日,胡塞武裝表示,除非美國交出殺害10名胡塞武裝人員的美國海軍軍人,讓他們在也門接受審判,否則針對美國海軍的報復性襲擊將會繼續。
2024年1月9日,美國國防部官員的消息報道,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發動襲擊,美國海軍擊落了24枚胡塞武裝從也門發射的導彈和無人機。這是近幾個月來胡塞武裝在紅海進行的最大規模的襲擊之一。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根據初步評估,沒有船只在襲擊中受損,無人機和導彈發射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有3艘驅逐艦參與了擊落導彈和無人機的行動。目前尚不清楚導彈和無人機是否為同時發射。胡塞武裝未對該事件做出回應。
2024年1月10日下午,也門胡塞武裝發表聲明稱,胡塞武裝通過導彈和無人機在前一天晚上展開了針對美國軍艦的襲擊行動,以報復對方在2023年12月31日擊沉3艘胡塞武裝快艇造成10人死亡的事件。胡塞武裝稱,他們襲擊的對象共有3艘美軍軍艦和1艘英國軍艦。美國中央司令部在社交媒體網站X上發表聲明說,胡塞武裝2024年1月11日對商船發動了自2023年11月19日以來的第27次襲擊。在胡塞武裝發動多次海上襲擊之后,美國和盟友開始討論打擊該武裝的方案。
2024年1月17日,一架無人機從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發射,襲擊了亞丁灣一艘懸掛美國國旗的貨輪,致其受損,但未造成人員傷亡。美國官員表示,由于胡塞武裝繼續襲擊該地區的國際船只,美國對也門的胡塞武裝目標發動了“新的報復性打擊”。這是不到一星期時間內,美軍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的第四次打擊。
二是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支持巴勒斯坦的黎巴嫩真主黨不時向以色列北部發動襲擊,以軍則空襲和炮擊黎巴嫩南部目標進行報復。2024年以來,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已有多名高級別官員先后遇襲身亡。2024年1月6日,作為對遭以軍無人機空襲身亡哈馬斯元老級人物阿魯里的報復,真主黨襲擊了以色列敏感的梅龍山空中交通管制基地,但防空系統沒有受到影響,所有損壞都將得到修復。此后,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的沖突愈演愈烈。2024年1月8日上午10時15分左右,以色列無人機襲擊了黎巴嫩南部城鎮基爾貝特·塞爾姆附近道路上的一輛汽車,造成兩人死亡。黎巴嫩真主黨隨后證實,該組織高級指揮官維薩姆·塔維爾遇襲身亡。隨后,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茨當天在接受以色列第14頻道電視臺采訪時證實,以方對黎巴嫩真主黨高級指揮官維薩姆·塔維爾實施了暗殺。2024年1月9日,以軍炸死黎巴嫩真主黨的高級指揮官阿里·侯賽因,這是近日死于以軍襲擊的第二名真主黨高級指揮官。2024年1月9日,黎巴嫩真主黨向以色列北部的一個軍事基地發射了爆炸性無人機,攻擊了以色列在采法特的軍事總部,這是對哈馬斯政治局副主席阿魯里在黎巴嫩被襲擊身亡的報復,也是對一名真主黨指揮官被襲擊身亡的回應。
2024年1月10日,黎巴嫩真主黨向以色列的阿拉伯阿拉姆謝地區發射三枚火箭彈,火箭彈均落在開闊地帶,以軍隨后對火箭發射點進行了打擊。
三是美國和英國開始對也門境內與胡塞武裝有關的目標實施打擊,紅海危機火藥桶一觸即發,背后有玄機。
2024年1月12日凌晨,美國和英國開始對也門境內與胡塞武裝有關的目標實施打擊,胡塞武裝控制的多地遭到空襲,首都薩那、荷臺達市內傳出爆炸聲。據報道,從中東某處美軍基地起飛的空軍戰斗機和“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上的“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斗機參與此次行動。此外,從位于紅海的美國軍艦和至少一艘美國潛艇上發射了“戰斧”對地攻擊導彈。美國官員不愿透露這艘潛艇的身份,但裝備“戰斧”導彈的俄亥俄級“佛羅里達”號核潛艇已于2023年4月進入紅海。“佛羅里達”號最多可攜帶154枚“戰斧”導彈。這是自也門胡塞武裝開始在紅海襲擊商船以來,美國首次襲擊該組織。五角大樓官員表示,美國與盟國在2024年1月12日凌晨打擊也門胡塞武裝時,發射了150余發彈藥,襲擊近30個地點。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說,美軍對胡塞武裝在也門境內的多個目標進行了打擊。英國參與了打擊行動,澳大利亞、巴林、加拿大和荷蘭提供了支持。他說,打擊行動是“對胡塞武裝持續襲擊往來紅海水域國際商船的直接回應”。如有必要,美國將采取進一步措施。英國首相蘇納克證實,英國空軍對也門境內胡塞武裝軍事設施發動了“針對性打擊”。
2024年1月12日,也門胡塞武裝發表聲明稱,美國和英國軍隊對也門發動73次襲擊,襲擊集中在首都薩那、荷臺達省、塔伊茲省、哈杰省和薩達省,襲擊造成5名武裝人員死亡,另有6人受傷。聲明還表示,美英的襲擊不會使其放棄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立場,胡塞武裝將繼續阻止以色列相關船只或前往巴勒斯坦被占領土港口的船只在阿拉伯海和紅海航行,而且未來胡塞武裝的反擊將更為猛烈。2024年1月13日凌晨,美英對也門首都薩那再次進行空襲,美國海軍“卡尼”號導彈驅逐艦使用“戰斧”導彈襲擊了胡塞武裝的雷達設施。2024年1月14日,美軍戰機擊落了一枚從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向美國海軍驅逐艦發射的反艦巡航導彈。2024年1月18日,胡塞武裝在亞丁灣用海軍數枚導彈襲擊了一艘“美國艦艇”,并實現直接命中。同一天, 美軍對兩枚也門胡塞武裝反艦導彈進行了打擊,這是美軍一個星期內對胡塞武裝進行的第5次打擊。2024年1月22日,美英聯軍對由胡塞組織武裝分子控制的也門8個地點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打擊,以回應該組織對紅海航運的持續襲擊。這些襲擊表明,拜登政府打算對這個組織發動持續的、至少目前是沒有期限的攻勢。這是近兩周來的第八次空襲,其規模比最近針對胡塞組織導彈的一系列更有限襲擊力度更大、范圍更廣。然而,種種跡象表明,美國領導的打擊行動迄今未能阻止胡塞組織襲擊進出蘇伊士運河的航道。這個組織說,它將繼續發動襲擊,以抗議以色列在加沙針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
美英聯軍之所以打擊胡塞武裝,一是打著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紅海決議的幌子,給世人一種錯覺好像是“師出有名”,其實不然。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是由美日提出,以11票贊成、0票反對和4票棄權獲得通過,呼吁胡塞武裝“立即停止一切妨礙全球商業、航行權利和自由以及地區和平的襲擊”,聯合國安理會根本就沒有授權武力解決紅海航行安全問題。俄羅斯、中國、阿爾及利亞和莫桑比克投了棄權票。襲擊發生后,美國在中東的一些盟友,包括約旦和阿曼等,都擔心巴以尚且沒有實現停火,外溢的紅海沖突卻在進一步升級擴大,局勢可能存在失控危險。二是與當前中東地區緊張局勢有關聯。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支持以色列和進行軍事援助,并且在地中海東部水域部署航母打擊群,還多次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有關呼吁巴以立即停火的決議。美國上述做法遭到世界上多數國家批評,有損自己給自己定位的“世界警察”形象。美英打擊胡塞武裝,表面是對胡塞武裝在也門附近海域襲擊關聯以色列的船只進行報復,“為國際航行安全保駕護航”,迫使胡塞武裝“有所收斂”,實則意在轉移國際關注焦點,壓低國際社會對美國毫無底線偏袒以色列的批評聲浪,同時對中東地區他國進行軍事威懾。
然而現在,胡塞組織把其攻擊與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聯系起來,贏得了國內和也門乃至整個地區的支持。胡塞組織一再說襲擊是為了聲援巴勒斯坦人,這限制了阿拉伯國家對胡塞組織的侵犯作出回應的程度。盡管胡塞武裝在美軍打擊下遭受了物質損失,但由于與西方和以色列的對抗,該組織在國際和地區層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被譽為加沙人民的“捍衛者”。在過去一年半時間里,聯合國通過談判達成的停火協議使也門免于發生嚴重沖突,但美國對胡塞組織目標的直接打擊可能會重新引發內戰,將或導致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爭擴大到整個地區。
紅海局勢緊張之際,伊朗展開新一輪公開軍事行動。2024年1月11日,伊朗海軍應司法部門的命令在阿曼灣扣押了一艘“圣尼古拉斯“號油輪油輪,伊朗指責這艘油輪竊取伊朗石油,并迫使其改變航線,駛往伊朗港口。這艘油輪處于2023年伊朗-美國爭端的中心,之前注冊的名字是“蘇伊士·拉詹”號,2023月被美國扣押。遭伊朗扣押的油輪的希臘船東帝國航運公司2024年1月11日表示,該公司已尋求美國政府幫助,以重新獲得對該油輪的控制權。2024年1月11日,美國呼吁伊朗立即釋放一艘在阿曼灣遭到扣押的油輪。2024年1月20日,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襲擊中,4名伊朗高級軍事顧問身亡,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敘情報機構負責人及其副手。同時還有多名敘利亞軍方人士在襲擊中身亡。種種跡象表明,伊朗“入局”,說明紅海危機進一步激化、升級的風險正在成為現實。
結束語: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024年1月21日報道,美國情報機構估計,以色列軍隊已經消滅了20%至30%的哈馬斯武裝人員,這一數字目前還沒有達到以色列摧毀該組織的目標,也顯示出哈馬斯在經歷了已將加沙地帶大片地區夷為廢墟的數月戰爭后仍具有韌性。報道稱,據證實了一份機密報告的美國官員說,美國情報機構還發現,哈馬斯仍有足夠的彈藥,可以在幾個月內繼續襲擊以色列和加沙地帶的以色列軍隊,而且該組織正試圖在加沙城部分地區重建其警察部隊。報道稱,以色列官員承認,盡管在加沙地帶展開了猛烈的空中和地面行動,造成了上萬平民死亡,但以軍并未實現其摧毀哈馬斯的目標。軍事分析人士認為,哈馬斯武裝人員已經調整戰術,以小股武裝的形式行動,對以色列軍隊發動伏擊前后都躲藏著,而個別武裝人員可能會接替死去的戰友,承擔更多的任務。報道稱,以色列迫于美國的壓力,從加沙撤出了數千名軍人。美國要求以色列把對哈馬斯的戰爭過渡到更加像“外科手術”式的打擊階段。但是以色列軍方官員表示,這場戰爭可能還要持續好幾個月。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國內外,人們對以色列能否實現其戰爭目標提出了疑問。據報道,美國官員已經開始把他們對這場戰爭的預期從完全消滅哈馬斯降低到削弱哈馬斯在安全方面的威脅。
至于以色列國防軍還未實現其軍事目標,讓哈馬斯武裝組織徹底瓦解,卻引發紅海危機,中東戰事如何發展難以預料,讓我們拭目以待。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戰爭只能延續仇恨,武力不能解決民族矛盾的根本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政治解決的道路上來。
2024年1月15日,在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持續了100多天之后,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呼吁,加沙地帶應“立即實現人道主義停火.因為加沙沖突持續的時間越長,沖突升級和誤判的風險就越大。
(作者:魏岳江 軍事觀察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魏岳江|非對稱作戰:以軍5個階段為何未實現戰爭目標,還引發了紅海危機?
2024-01-24司馬平邦:?有沒有恐怖主義?拉登“還魂”與以軍對本國民眾大開殺戒
2023-11-2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