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17歲的中專生姜萍,這兩天爆火。
學服裝設計的她,參加了一個全球數學競賽。
并取得了全球第12名的出色成績。
力壓無數清華北大選手。
“中專女生”的身份,讓她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01
這是阿里巴巴主辦的一項全球數學競賽。
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在線數學競賽。
每年都有幾萬名數學精英報名參加。
影響頗大,獎金頗豐。
今年3月,2024屆競賽啟動報名。
姜萍的老師準備報名。
并且鼓勵姜萍也一起參加。
但姜萍覺得自己不配。
作為江蘇漣水中等專業學校的一名中專生,她打心底里覺得自己沒辦法跟清華北大哈佛耶魯的精英競爭。
但是老師王閏秋看好她。
鼓勵她說,這項競賽很有意思,而且不設報名門檻,連快遞小哥、外賣員也能參加。
姜萍動心了,想著那就試試吧。
備賽那段時間,姜萍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在做題。
預選賽總共有7道題。
我看了那些題,感覺確實像網友說的——
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放在一起,又跟天書一樣。
比如第一道題是這樣的: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挑戰下。
網友們看了題目,各種調侃。
不過對姜萍來說,這些題卻充滿著挑戰的樂趣。
6月13日,決賽名單公布。
有來自全球的801名選手晉級,平均年齡22歲。
這次比賽難度很大,沒有滿分選手,入圍分數是45分。
17歲的姜萍以93分的高分,位列全球第12名,成功入圍決賽。
不了解數學競賽圈的人,可能對第12名缺少認知。
看看第13名是中科院博士劉奔,第14名是奧數金牌選手歐瑜,你就知道姜萍的第12名,多么難得,多么有含金量。
在一大片北大、清華、劍橋、麻省理工之類的世界名校里,夾雜著一個“江蘇漣水中等專業學校”。
多么扎眼,有多么光榮。
還有一點兒特別想和大家說:
入圍的前30人里,除了姜萍一個女孩,都是男生。
她也是這個競賽舉辦以來,第一個闖進決賽的中專在讀生。
誰說女孩學不好數學?
誰說中專生都是學渣?
姜萍的一夜封神,統統糾正了這些偏見。
02
這兩天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姜萍的報道。
多家官媒都在挖掘她的成長故事。
那姜萍到底是誰呢?
其實如果不是這次競賽,她就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底層姑娘——
出身江蘇普通的農村家庭。
樣貌清秀,但也算不上驚艷。
性格安靜,談吐也沒什么特別。
唯一不同的,好像就是她挺喜歡數學,數學成績不錯。
但是中考時因為答題慢,她的數學試卷沒答完,所以成績也沒有特別突出。
姜萍的中考成績是612分,據說在江蘇是個中等偏上的水平。
雖然分數能上不錯的高中,但她在報考填報時,只選擇了“最好高中”和“職業中專”兩條路,沒有選擇普通高中。
真相是,她家庭貧寒,她若考不上最好高中,情愿像姐姐那樣選擇了一所中專,掌握一門手藝,早點養家糊口。
進入中專后,姜萍的數學優勢開始展露。
150分的數學卷子,她一般能考到一百三四十分。
而班里的第二名,往往只有五六十分。
數學老師王閏秋說她是“斷崖式領先”。
這位王閏秋老師,也很有說頭。
他是95后。
師從江蘇大學數學名師盧殿臣,2020年數學碩士畢業后,來到這所中專當老師。
姜萍是他帶的第一屆學生。
王閏秋自己也非常喜歡數學,碩士同學說他是“江大版韋神”。
今年他也參加了這次阿里巴巴全球數學參賽。
名次是125名。
雖然落在了學生姜萍后面,但也是非常牛的水平了。
他應該也是有天賦,只可惜沒有更早地遇到伯樂。
他說,如果上學時能有高人指點,也許自己的人生會不一樣。
所以遇到姜萍后,他很想盡力幫助她。
就像幫助當年的自己。
“說不定數學這個東西,讓她能有不一樣的未來。”
王老師給姜萍推薦了《高等數學》《數學分析》《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高數書。
而姜萍也非常有興趣。
幾乎把所有課余時間,都用到了學數學上。
她身邊的大部分同學都在放飛自我。
都不明白姜萍究竟在“啃”什么東西。
而姜萍沉浸在數學的世界,不能自拔。
有時做題會做到夜里一兩點鐘。
遇到不懂的題,就去找王老師請教。
很多數學教材都是英文版的。
姜萍借助手機翻譯軟件和一本英漢小詞典,自學到了數學專業本科三、四年級的水平。
愛上數學的姜萍,漸漸有了一個清晰的夢想——
“把數學學好了,考一個好大學”。
但由于專業限制,姜萍只能就讀江蘇省內的三所高校。
專業內的,最好的是常熟理工學院。
而這次競賽露臉之后,常熟理工及時出現,表示“非常期待小姜同學報考”。
除了常熟理工,現在很多名校都對姜萍伸出了橄欖枝。
國內的名校需要時間和程序,對錄取姜萍還沒有明確表態,國外的一些名校已經蠢蠢欲動,歡迎姜萍報考。
這就是真正的“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吧:
想要錦繡前程,先鍛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03
身懷這門數學絕技,想必姜萍未來不會太差了。
我從她的故事里,看見這樣四個真相——
★第一,天賦+勤奮,是優秀的唯二法門。
姜萍在接受采訪時說,她喜愛數學,閉著眼腦海里還是自動運算的數學題。
很多人看了后,連呼:
“慕了慕了,我是看見數學題就只想閉眼”。
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學習真的需要天賦和智商。
天賦在,智商高,腦瓜靈,真的能把你我這樣除了吃飯在行其他都不擅長的普通人,甩的遠遠的。
姜萍也好,韋神也好,那些靠競賽去名校的大神們,他們都真的有天賦。
不然,漣水中專生那么多,這些年怎么才出一個姜萍呢?
但僅僅有天賦是不夠的。
還要勤奮,要鉆研,要能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然后才能守得住繁華。
看看獲獎的姜萍平常有多努力就知道了。
聰明的人很多,真正優秀的人卻很少,就是因為老天是公平的。
它只會獎賞那些有天賦又努力的人,而不會偏愛那些只耍聰明的人。
★第二,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這幾天,很多人看了姜萍的故事后,不住感慨:
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的。
我對這句話持保留態度。
因為有太多金子,被埋在污泥里,一輩子都發不了光。
姜萍的一夜封神,有太多偶然因素的疊加。
如果她沒有碰見愿意到中專教書的恩師王閏秋,或者就算碰見了但王閏秋并沒有對她傾囊相助,那么她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被看見。
為什么現在這么多家長特別渴求孩子遇見好老師?
因為好老師就是一扇門,就是一道光,就是一片天,能用寬容和信賴、鼓勵和引領,帶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
★第三,教育的本質,是挖掘孩子閃光的一面。
蒼天不生無用之才。
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被老天賞賜了閃光點,只是埋在看似平常處。
教育的本質,就是我們用耐心和守望,陪伴孩子找到他自己的閃光點。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從小學習不好。
用她的話說,是“在學渣里也算渣的”。
后來中考只考了200多分,職校都上不了像樣的。
但是朋友是個很善于觀察的媽媽。
從兒子八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他對拍照片很有興趣。
經常隨手拍一張,就比爸爸水平高。
而且有時看到她手機屏保的攝影作品,兒子也會點評一番,說得還挺在理。
朋友就給孩子買了一個小單反相機,專門讓他拍照片。
還給他訂了一些攝影雜志,沒事就帶他去看影展。
然后這個學習渣渣的孩子,就在攝影的路上突飛猛進。
十幾歲的時候,拍的照片就獲過大獎。
現在做職業攝影師,雖然學歷不行,但技術過硬,基本月入五位數。
而且因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干得很帶勁兒。
——一個本來要在廠里打螺絲的孩子,因為媽媽的發掘,成就了不錯的人生,多好。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去迎合別人的期望,鼓勵他展現自己的個性。
孩子只要朝著自己的長處去努力,個個都能走出一條像樣的路。
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缺點,打擊他,指責他。
我們要看見孩子的閃光點,去點亮他。
★第四,好的制度是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姜萍一夜封神,真的給我們很多人提了醒:
我們的考試制度,本質上篩選的是全方位學霸——各科都要拔尖,才能優中選優,出人頭地,被掐尖錄取。
那些偏科但又沒有條件和能力被看見的孩子,就特別吃虧。
姜萍是有幸被王閏秋老師看見了。
還有多少孩子像她一樣,沒有資源,沒有條件,就算有天賦,也不一定被看見。
只是,樣樣都厲害的全才,何其少啊。
人群中99%的人都是這方面厲害、那方面就孱弱:
語文厲害數學不行,數學語文都厲害英語又很差,語數英都不錯但副科又拉胯……
如果我們的教育一直倒逼每個孩子都成為全才,就會造成兩個嚴重后果:
一是埋沒姜萍這樣的天才少年,二是讓全才少年出現心理問題。
沒有誰是完美的,強行的完美早晚會以另一種方式坍塌。
好的教育是,允許有的人成為參天大樹,也允許有的人成為低矮灌木,允許有的人像高山一樣挺拔,也允許有的人像湖泊一樣寧靜。
而不是,所有人都走向那條軍備競賽的路,穿著一樣的服裝,喊著一樣的口號,邁著一樣的步伐。
為天才少女姜萍高興。
但更愿教育越來越公平。
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國家的孩子,也是民族生機勃勃的傳人。
文字 | 李月亮 靜女夭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