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點,南昌街頭一小巷里,我遇到一位正在刷鍋的老人。刷完了鍋,又見他叉起蜂窩煤燒水,忙碌得和這靜謐的夜色有些格格不入。幫著擺放熱水瓶的是他的妻子,等忙完了這一波,他們也該吃飯了。晚飯的開始,并不意味著一天工作的結束,只要他還是老板,這個被大家稱為“愛心廚房”的地方,就可以365天乘24小時地營業。
小巷的隔壁是江西省腫瘤醫院。二十多年前,有個姑娘向開早餐店的萬佐成夫婦借了套炊具,只為了讓病重的親人能嘗上一口家的味道。后來消息不脛而走,來借火做飯的人越來越多。對于病患家屬的請求,老萬夫婦來者不拒,他們分文不收地提供炊具和油鹽醬醋。隨著需求越來越大,老萬干脆一口氣買了十幾口鍋,成本也一下子增加了十幾倍。這房租水電和調料的成本,來做飯的人都心知肚明。雖然知道老萬夫婦心甘情愿,但大家都是底層民眾,誰都不想委屈了好人。
為了讓“愛心廚房”能長久地經營下去,大家主動要求有償使用。于是炒一個菜便收5毛錢,再后來一塊錢,一直持續至今沒漲過價。
二十多年里,“愛心廚房”從來都不寬裕,可老萬還是拒絕了一切捐款。每當有人要捐錢,他就牽線搭橋,勸他們捐給那些真正需要錢救命的病人。他說自己已經老了,平時不抽煙不喝酒不外出,所以不需要錢。可是他好像忘了,在二十多年前,他也還年輕啊!
有一年“感動中國”要給老萬夫婦頒獎,可他們卻因為去外地領獎會耽誤幫病人做菜而婉拒了。最后好說歹說,改成了線上的儀式。原來,在真正善良的人眼里,名利盡是煙云。
早上六點的醫院外,沿街的攤販已悉數就位,賣肉的賣菜的……人聲鼎沸,而此時的巷子里,安靜依舊。老萬的開水已經準備妥當,這里很快也將熱鬧起來。巷子雖然不大,卻能同時裝下“好幾幅畫”,有為生病的父親下面條的閨女;有為妻子燒魚的丈夫;還有的煢煢孑立,為舉目無親的自己……這時候,這不大的巷子又好像能裝得下一切。
對于從外地趕來看病的患者,老萬說過節到他這里,中秋他發月餅,“有月餅吃,是免費的啊,我們過年過節都是這樣的,過年要放十天,十天免費(做飯)……”
我知道,因為他們的堅守,這爐火才始終生生不息。老萬夫婦不止堅守在巷子里,更是堅守在每一顆瀕臨絕望的心里。我凝望著暗巷里這螢螢火光,卻仿佛凝望著太陽。
我慶幸因為這把火的存在,讓我對人性的善念始終懷有期待。
以上,是一段題為《暗巷螢火》的視頻中的內容。看完后,筆者更多的不是感動,而是思考。是的,政府并非三頭六臂,不能包打天下,很多社會問題還是得依靠全社會方方面面的愛心機構和志愿者等的愛心奉獻才能解決。可視頻中,老萬這愛心所及,卻是社會普羅大眾、長時間需要的、近乎人生底線式服務。既然工會等部門可以面向生產一線建設“職工驛站”等服務設施,各級民政部門怎么就沒想到在醫院門口提供老萬式的公益服務?哪怕民政部門提供場地、水電和調料,招募志愿者負責日常看護、管理,也好過僅僅讓“老萬夫婦”這樣的普通百姓二十多年如一日地苦苦堅守啊。
“群眾都已堵上門,干部卻忙著去調研”,這是人們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諷刺。古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今有“人民至上”“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如果我們的有關干部看到這樣的視頻,仍然麻木不仁,或者只是止步于感動、夸聲好點個贊,而沒想到切實把自己擺進去,真正行動起來,豈不是失職瀆職不作為?
(作者:陶余來,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