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個變化
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編輯羅欽推薦給我一本新書,書名叫《虛擬資本:金融怎樣挪用我們的未來》,作者是法國經濟學家,塞德里克.迪朗。
迪朗觀察到,金融化給資本統治的世界帶來了一系列深刻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金融化允許與資本所有權相關的收入增加(比如:利息、股權、股息、房地產收入等等);
第二個變化是,金融化帶來了金融部門薪酬的上漲。
第三個變化是,所有高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都在明顯放緩。與此同時,最富裕國家的工業活動在不斷下降;而且,這些國家的工業活動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也在不斷下降。
在我看來這三個變化意味著:金融化允許那些與虛擬資本相關的收入增加,同時,慫恿著虛擬資本去欺負老實巴交的實體經濟。
二、老實人是咋被欺負的
虛擬經濟是怎么欺負實體經濟的呢?就是不允許與實體經濟相關的收入增加。這讓我想起了馬克思的名言:
“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就是賺錢。生產過程……只是為了賺錢而必須干的倒霉事。”
如果我們進一步追問:為什么虛擬經濟偏要欺負老實巴交的實體經濟,不允許與實體經濟相關的收入增加呢?
馬克思的回答是:
“一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都周期地患一種狂想病,企圖不用生產過程作中介而賺到錢。”
既然生產過程“只是為了賺錢而必須干的倒霉事”,那么虛擬經濟不欺負你實體經濟,又欺負誰呢?
三、虛擬經濟的底氣
問題是,想欺負老實人是一回事,有沒有實力欺負又是另一回事。
關于這個問題,馬克思已經給出了答案。馬克思給出的答案,我后面再說,這里先看看實體經濟的現實。
現在的實體商店門可羅雀,時不時有消息傳來:某某商店關門大吉。人人都在網上購物,結果就是電商干死了商店。
電商干死商店的必然性,我這里不討論。我想討論一下電商背后的生產過剩問題。
我的一個親戚告訴我,她這幾天在直播帶貨的視頻上,購買一元錢的商品,不管用不用得著,反正是樂此不疲。
我說:“你至于嗎?”
她說:“管它是清倉還是假貨,但凡是生活用品,過去價格很高的,現在只要一元錢,不買白不買。”
我問她:“為啥價格這么便宜?”
她的回答就一個字:“卷”。
大家想一想,“卷”的背后,就是實體經濟生產已經嚴重過剩。
言歸正傳。如果用馬克思關于經濟危機的邏輯來分析,那么虛擬經濟欺負實體經濟的底氣,就來自于實體經濟自身的生產過剩,而且是嚴重的生產過剩。
四、“脫實向虛”的真相
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
什么是內卷式競爭?就是無效競爭、內耗競爭。
正是因為實體經濟的生產嚴重過剩,所以各種直播帶貨,各種電商平臺都陷入了內卷式競爭,甚至一元購物,干脆擺爛。
實體經濟內卷成這個樣子,資本還會不會投資實體經濟?結果大家都看到了:資本都跑到虛擬經濟那里去了。
這就是“脫實向虛”的真相。
“脫實向虛”的真相告訴我們,資本為什么從生產和商業活動轉向與金融有關的活動?因為,資本只能越來越多地通過金融渠道尋求利潤。
看清了“脫實向虛”的真相,我們就不難發現:實體經濟的生產過剩,才是虛擬經濟欺負實體經濟的底氣所在。
五、老板不是傻子
現在社會輿論都在批判經濟“脫實向虛”。
“脫實向虛”導致產業空心化,最終釀成金融危機,必須糾正。
但是,當老板的都不是傻子,資本投資實體經濟還是投資虛擬經濟,不是靠思想覺悟,也不是靠宣傳部門號召出來的。
沒有利潤,你說得天花亂墜,資本也不會投資;有了利潤,不用你號召,打破腦袋,資本也會爭先恐后投資。
所以我認為,探討經濟為什么“脫實向虛”,一定要重視馬克思的危機理論;糾正經濟“脫實向虛”的對策,也應當從馬克思的邏輯和中國的國情出發。
否則,我們的討論就只能是在隔靴搔癢,我們的期望就有可能南轅北轍。
(作者系西南財經?學教授、博??導師;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