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環球聚焦 > 閱讀信息
日本核污水排海,無異于對世界發動“核襲擊”
點擊:2255  作者:托卡馬克之冠    來源:科工力量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3-08-25 09:40:16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托卡馬克之冠】

 

824日,日本正式啟動福島核污水的入海排放工作。

 

針對日本此次的排污行徑,當下中國互聯網輿論常常陷入對日本的排放物究竟是“核污水”還是“核廢水”的遣詞造句式爭論中。坦率而言,筆者對于這種乾嘉學派式的措辭考據爭論已倍感厭煩,因為這種在次要矛盾上糾纏不清的爭論掩蓋了真正的主要矛盾——

 

日本方面的非法排污行為,無異于一次事實上的對全球的恐怖襲擊,而且是核襲擊。

 

日方的排污行為,本質上是用全球公共環境的生態成本和安全成本,去代償自己事故處理能力拙劣和組織能力低下導致的生態后果和安全后果。日方在這一過程中罔顧人類共同安全利益,肆意踐踏全球公共環境,嚴重破壞核問題的基本政治規矩,惡化了人類共同的生存空間,且該行徑后果將代際傳承,后果極其嚴重,影響極其惡劣,可謂21世紀迄今為止最嚴重的全球治理災難。

 

日方造成這一災難的諸多行為并非無心之失,而是蓄意為之。日方自從20214月做出將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決定后,雖屢經國內外各利益攸關方勸說阻撓,卻依然一意孤行,且于20218月展開了排污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并持續至今。人為蓄意制造全球范圍內的公共安全災難,將其定性為恐怖襲擊是恰如其分的。

 

 

圖自央視新聞

 

01

 

我們為什么必須堅決阻止日本?因為中國社會的命運和發展早已與海洋休戚與共。

 

僅從漁業角度來看,自1989年起,我國水產品產量便居世界第一,且已連續34年保持這一位置。水產品年產量常年保持在6500萬噸以上,且規模逐年增長,2022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已達6865.91萬噸。我國還是世界上主要漁業國家中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截至2022年,養殖產量5565.46萬噸,捕撈產量1300.45萬噸,其中遠洋漁業產量232.98萬噸,占水產品總產量的3.39%。

 

從漁業產品結構來看,海水產品產量3459.53萬噸,淡水產品產量3406.38萬噸,兩者比例大致保持在11左右;全國水產養殖面積7107.50千公頃,其中海水養殖面積2074.42千公頃,淡水養殖面積5033.08千公頃,兩者比例接近37

 

這還是漁業本身的產業規模,再來說說配套產業規模。截至2022年末,漁船總數51.10萬艘、總噸位1031.33萬噸。全國水產加工企業9331個,水產冷庫8675座。水產加工品總量2147.79萬噸,其中,海水加工產品1709.15萬噸,淡水加工產品438.64萬噸。用于加工的水產品總量2556.13萬噸,其中用于加工的海水產品1976.32萬噸,用于加工的淡水產品579.81萬噸。

 

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30873.14億元,其中漁業產值15267.49億元,漁業工業和建筑業產值6621.17億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8984.48億元。漁業人口1619.45萬人,其中傳統漁民515.16萬人,漁業從業人員1177.92萬人。

 

也就是說,一方面,我國漁業的磅礴發展,不僅成功解決了14億國人吃魚難的問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數據上來看,2022年,我國水產品人均占有量48.63千克,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約占人均動物蛋白消費量的1/3,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而漁業的大發展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也極大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譬如讓筆者這么一個內陸山區省份的居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尚可接受的成本消費海產品。

 

 

另一方面,漁業及相關配套產業作為正兒八經的實體經濟產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吸納了成千上萬的勞動力,形成了花樣繁多的衍生業態,創造了巨額社會財富,帶來了大量稅收和經濟活動,功德無量。

 

仍就數據來看:我國貨物外貿規模占全球貨物外貿總額的12.5%,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約95%的進出口貿易貨物量是通過海運完成的,海運貿易貨物規模依舊位列世界第一;中國船東所持有的船隊規模已經達到了2.492億總噸,市場份額占比為15.9%,位列世界第一;中國接受了全球新造船舶訂單量的45%,還是世界第一;甚至中國的金融企業為全球二手船只交易市場提供了超過40%的資金支持,依然是世界第一……

 

若動用宏大敘事,我們誕生于大地,但繁榮于海洋,人類歷史上從沒有任何一個文明、任何一個國家如此依賴于海洋,如此興盛于海洋,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從海洋中獲取了如此龐大的利益,構筑了自己的社會,塑造了自己的面貌。當代中國社會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海洋文明。

 

凡是和海洋沾邊的事情,中國就沒有不做到極致的,因為我們太需要海洋給我們帶來的一切了。因此,海洋的命運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命運,海洋的秩序將影響中國的秩序,海洋的未來也將影響中國的未來。

 

也因此,捍衛海洋、管理海洋,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使命。

 

02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在捍衛海洋公共安全,阻止日本非法排污這個問題上,中國要做好孤軍奮戰——“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思想和物質準備。

 

因為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和經濟體,乃至于在相關問題上承擔重大政治責任的聯合國原子能機構,都選擇了在這個問題上執行鴕鳥政策,回避矛盾,諱疾忌醫,乃至文過飾非,遮羞捂丑。

 

按照日方的通告,這次排海計劃將持續至少30年,每次排放前將先對核污水進行處理,隨后加入海水作為稀釋,最后將核污水排放入海,預計2023年排放總額為3.12萬噸。

 

清華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對日本的排污工程進行了模擬研究,依據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角度下分別建立的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擴散的長期模擬研究結果顯示:核污水排放后240天將抵達我國東部沿海區域,1200天后將抵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放射性污染物在抵達北美后,將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橫掃美洲西海岸并向南太平洋擴散,并通過澳大利亞北部海域向印度洋方向擴散。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核污水排放點位于福島,首次擴散區域也在東亞,但由于太平洋洋流的原因,重度污染區域將沿著北緯35°線附近向東延伸,并迅速擴散至北美西海岸,在排污開始2400天之后,美國西海岸將成為除福島當地外污染物濃度最高的區域,而同一時期中國東南沿海的污染濃度相對較低。換而言之,美國將是本次日本排污活動的最大受害者。

 

但美國方面對此表示諒解,不僅對日本排污行為造成的重大公共安全危害保持沉默,回避自身的公共安全責任,還主動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施加影響力,導致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公開支持日本的排污計劃,并為此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爆發激烈爭執。美方還協助日本方面做通了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工作。韓國方面雖然民間反對聲浪極大,但主政的尹錫悅當局非常親日,對日本方面的所作所為同樣沉默不語。

 

因此:我們必須接受這么一個基本事實:在日本排污問題上,中國在國際上幾無強有力的幫手,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天靠地終究還是只能靠自己。

 

03

 

目前對日本的排污計劃造成最大阻礙的,不是其它國家,而是福島當地的漁業團體。

 

日本政府的排污行為極大損害了當地漁民的生計,因此當地漁業團體反對態度極其堅決。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坂本雅信與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相關事宜,漁業協會強烈反對排污,而日本政府則反復做安撫工作,雙方始終爭執不下。僵持的局面迫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本月21日與日本全國漁業協會和福島縣漁業聯合會的代表會面,親自做安撫工作,并聲稱已經取得漁民代表的部分諒解。

 

也正是由于日本漁業團體的激烈反對,導致東京電力公司一再延長排放核污水入海的時間周期,最終將整個排污周期擴大至30年,且在日本當地漁業團體的堅持下,將2023年內計劃排放污水所含的氚總量一再降低——目前已降至5萬億貝克勒爾,約為東京電力公司原計劃排放量22萬億貝克勒爾的不到1/4。

 

全世界的反對聲音加起來,對日本排污行為造成的實際阻力還不如日本當地漁業團體的反對來得有效。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具備起碼常識的人都應清楚一點:若是此時還把希望寄托在常規外交手段上,那將是十分荒謬可笑的。

 

中國的反制措施絕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我們需要訴諸于更強力、更堅決、更直接、更徹底的手段。須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來源:科工力量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