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軍。環視當今中國,強軍的時代鼓角爭鳴。“八一”前,7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特地就推進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重塑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進行第四十二次集體學習。這是繼2014年8月29日第十七次集體學習、2016年7月26日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之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以國防和軍隊建設為主題的集體學習,其關注度、重要性可見一斑。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著眼強軍興軍,聚焦國防和軍隊改革,瞄準軍隊力量體系編成,通過梳理“戰果”、立足現狀、把脈未來,為當前的軍隊“脖子以下”改革以及接下來的深化軍改厘清重點、擊破難點、敲響鼓點。
軍改成績鼓民心。習近平強調,“強軍是強國的一個重要戰略支撐,也是我們黨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領導我軍開啟強軍興軍新征程,朝著實現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砥礪前行。我們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盤子,作為強軍興軍的關鍵一招。5年來,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刀闊斧、蹄疾步穩,在主要領域邁出歷史性步伐、實現歷史性突破、取得歷史性成果。這場重塑重構使我軍體制和結構煥然一新,發展格局煥然一新,部隊面貌煥然一新,為強軍事業增添了強大動力,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奠定了深厚基礎。”習近平的這一番話,高度概括、高度肯定評價了5年來國防和軍隊改革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直以來,習近平奮力謀劃強軍事業,推動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強軍之路。從最開始的整肅軍容軍紀、正風反腐,揪出軍中“老虎蒼蠅”,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國家改革戰略全局;從提出黨在形勢下“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強軍目標,到提出鍛造“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從2015年11月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開啟人民軍隊歷史性改革大幕,到2016“軍改元年”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先行,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實現軍隊組織架構歷史性變革;從2016年12月啟動實施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再到目前部署展開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改革,部隊轉隸交接和整編工作有序推進……這一切都有力地證實了軍改之正確之成效。軍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穩健落子,全黨全軍上下也形成了支持擁護改革、積極投身改革的思想共識。軍改“成績單”有目共睹,黨心軍心民心為之振奮,勢將為后續軍改注入更多信心與決心。
力量重塑鼓干勁。習近平指出:“優化我軍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發展的結構性矛盾,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要聚焦改革目標,深入實施改革強軍戰略,深入落實改革總體設計,一鼓作氣把改革推向前進。調整之后,我軍規模更加精干,結構更加優化,編成更加科學,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以來陸戰型的力量結構,改變了國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勢,改變了重兵集團、以量取勝的制勝模式,邁出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的一大步,以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正在形成。”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包括官兵、兵種、武器裝備等有機組合,直接關系軍隊戰斗力。正所謂精兵制勝,在軍事競爭中,越是兵力規模適度、越是質量高精、越是結構先進、越是編成科學的軍隊,軍隊戰斗力就越強。尤其是在現代化戰爭信息化、高科技化、一體化聯合作戰趨勢加深背景下,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勢在必行。從習近平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許下中國軍隊裁軍30萬的承諾,到2016年12月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舉行,全面鋪開“脖子以下”改革之后,當前中國軍隊體系重塑初具成效,逐漸向質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轉型,部隊編成也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這為我軍打贏信息化戰爭增添“籌碼”,大大提升人民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軍事能力,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是新形勢下軍隊的制勝之道,也是當前軍改的“重頭戲”,需要全軍將士鼓足干勁,按照規劃部署推進,確保強軍目標真正實現。
緊鑼密鼓奪勝利。習近平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次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力度、深度、廣度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沒有過的。我們要保持銳意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保持攻堅克難的勇氣,保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奪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勝利。要把統一思想認識貫穿始終,引導全軍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跟緊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跟緊國防和軍隊改革前進步伐,形成推進改革強軍的強大勢場。要把堅持問題導向貫穿始終,扭住深層次矛盾和重點難點問題持續用力、精準發力,確保改革不斷取得突破。要把加強組織領導貫穿始終,把準改革方向,搞好研究論證,掌控節奏力度,加強檢查督察,使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當今中國勾畫了強軍興軍的美好圖景,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共同追求。實施改革強軍戰略,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必由之路,也是關鍵一招。改革關頭勇者勝,越是到了改革攻堅階段,推進軍改的決心、信心、恒心、勇氣、勁頭一個都不能少,更不能削弱。同時也要繼續運用改革成功的方式方法,尤其是站在新起點,軍隊改革依舊要凝聚共識,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近平指揮部署;依舊要從問題入手,注重解決問題,找準改革的突破口,以點帶面帶動全局改革;依舊要發揮軍隊黨委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力改革、落實改革舉措。如此,軍隊改革才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最終成就強國強軍大業。
軍民融合鼓戰力。軍民一心,其利斷金。軍民融合發展是黨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軍改也要充分發揮軍民融合優勢,為改革強軍集聚強大合力。2017年初,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2017年6月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舉行,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明晰路徑。此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重申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軍委機關有關部門和相關工作機構,要做好調查研究、謀劃設計、改革試點等工作,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讓經濟、技術、信息、人才等能量發揮效力,讓軍政軍地軍民共同出智出力,才能有效解決軍改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問題,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正如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所說的:“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攻堅戰役,軍隊要全力以赴,全黨全國要大力支持,堅持軍地一盤棋,齊心協力完成跨軍地改革任務,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把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助推改革強軍的巨大力量。”
心向基層鼓士氣。政策制度機制,也是軍改的一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習近平指出:“政策制度調整改革關系廣大官兵切身利益、部隊軍心士氣、軍隊發展活力,關系改革總體效果。要加快研究論證步伐,搞好系統性、前瞻性設計,讓官兵有更多獲得感。”眼下,軍隊“脖子以下”改革正如火如荼進行,特別是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關乎基層官兵切身利益。很多部隊面臨著撤并降改轉,不少士兵擔憂崗位、擔憂身份、擔憂后路,部隊中還存在轉變工作機制、轉變工作思想等一系列實際問題。基層是部隊建設和戰斗力的基礎,實現強軍目標還有賴于廣大基層官兵的共同努力,因此,在軍改推行的各個環節,也要把基層官兵放在心上,傾聽官兵呼聲,回應官兵期盼,使政策調整更接地氣、更暖人心。
深化成果鼓發展。習近平強調,“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了一批重大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要及時鞏固拓展。要完善領導指揮體制,健全同新體制相適應的工作運行機制,做好軍事法規立改廢釋工作,使新體制新編成的優勢得到充分釋放。要把推進軍事管理創新擺上重要位置,下大氣力更新管理理念、優化管理流程、轉變管理模式,發展我軍特色現代管理體制,在構建新型軍事管理體制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各有關方面特別是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千方百計幫助官兵解決后顧之憂。”五年的國防和軍隊改革實踐,碩果累累,中國朝著“建設一支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的目標穩步邁進。面對所取得的軍改“戰績”,面對任務繁重的未來,我們要善于總結,夯實成果,更重要的是乘勝追擊,拓展成果,提升成果,打好成果保衛戰。進一步破解體制性障礙,健全我軍領導管理和作戰指揮體制,確保“脖子以上”改革彰顯成效。還要更加注重牽住“創新”的牛鼻子,讓軍事創新成為引領,為軍事管理、軍隊改革注入活力。
鼓聲陣陣催征程,強軍路上勇攀登。在軍改進行的關鍵當口,在進擊世界一流軍隊的關鍵節點,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歷史時刻,習近平又一次擂響“戰鼓”,指向明確,意義非凡,全黨全軍全民一起向前進!(文/學習大軍,2017年7月26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