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販子的手段在不斷翻新,現在都用APP搶號了”。北京兒童醫院推出的預約掛號手機軟件,本來是為了方便家長給孩子掛號就醫,但卻成了號販子的謀財利器。價值14元的專家號被號販子轉手賣到800元,有的難掛科室價格還會更高。7月15日,西城區便衣民警將一個潛伏在兒童醫院附近的10人倒號團伙“一鍋端”。(《京華時報》7月16日)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醫院預約掛號APP的推出,原本滿懷方便市民的理想,甚至寄望于對號販子畢其功于一役,未曾想,卻事與愿違,掛號APP非但沒有讓號販子望而卻步,反而被號販子們用作“搶號利器”。掛號APP的美好理想所遭遇的困窘現實,的確相當尷尬。
不可否認,互聯網時代,醫療服務也需具備“互聯網+”的意識,相比過去掛個號,患者不得不凌晨就在醫院門口守候,而現在只需點開掛號APP,便可免去排隊之苦,實在是掛號流程的極大進步。不僅如此,有著實名身份認證機制的掛號APP,也從技術上增加了被號販子們鉆空子的難度。
然而,掛號APP所構筑的壁壘,在號販子面前竟然不堪一擊。不過,與其說是掛號APP不給力,毋寧說是僅僅更改掛號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掛號難題。掛號APP說白了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的“排隊”而已,盡管無需親自去醫院熬夜排隊,但既然醫療資源并沒有增多,專家也還是那幾個專家,掛號APP在預約排隊方式上的改變,也不能疏通“掛號難”的瓶頸。至于掛號APP設置的實名認證門檻,在14元的專家號轉手賣到800元的豐厚暴利刺激下,自然不會成為邁不過的檻。
可見,掛號APP的“道高一尺”難以讓號販子偃旗息鼓,反而刺激出“魔高一丈”,根本原因仍在于醫療資源本身的稀缺,尤其是專家資源的奇貨可居,再加上醫療服務價值與其定價之間巨大差距,形成的暴利空間,聞腥而來的“蒼蠅”,自然揮之難去。
因此,除了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盡力彌合醫療資源的供求缺口之外,讓掛號定價更多體現醫療服務的價值,縮小巨大價差所形成的暴利空間,不失為驅趕逐利“蒼蠅”的必殺技。現實中,過低的掛號定價其實并未便宜患者,而是養肥了“號販子”群體,而醫生的價值不能從醫療服務中得以體現,并遏制了醫生的積極性,也壓制了醫療供給。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