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用新自由主義那套解讀新常態
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變化和中國經濟運行環境的新特點,黨中央及時作出經濟新常態的判斷,要求在深化改革的基礎上穩增長、調結構。但有些人完全按照新自由主義的話語體系解讀新常態和經濟下行趨勢,并得出一些錯誤論調。這主要體現在:
一是貶低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形成的制度和體制特色,宣稱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都是利用市場機制和推行私有化的結果,而出現的問題都是政府干預過多、國有經濟比重過大、金融控制過嚴所致;
二是認為要素配置機制扭曲、企業活力不足、消費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未能建立等,是造成中國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
三是認為中國經濟過去的高速度是靠扭曲的機制和發展方式獲得的,現在經濟增速下降是回歸自然狀態,因此對政府主動出擊制止經濟下行的努力指手畫腳;
四是鼓吹只有實行全盤私有化和完全市場化,在體制方面完全與西方接軌,才能實現高質量經濟增長。
這些觀點誤導了人們對經濟新常態和經濟下行真實原因的認識。正確理解新常態,不能簡單把它與經濟下行或低速運行聯系在一起,更不能把深化改革與保持較高經濟增速對立起來。持續經濟下行會使供求失衡加劇,催生一系列新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因此必須對其予以積極應對:
首先,無需規避刺激。為了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實施經濟刺激政策,不但穩住中國經濟,也為世界經濟擺脫危機做出貢獻。目前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緩慢,新興經濟體在調整和改革中前行。在此背景下,中國需要堅定不移走擴大內需的道路,繼續采取必要的經濟刺激政策來穩定增速。
其次,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自發調節機制具有短期性、盲目性和時滯性特點,面對經濟下行態勢,政府需要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進行調控。同其他許多國家相比,目前中國的債務規模較小,還有實施寬松財政政策的空間。我國貨幣政策總體偏緊,這固然有助于防止通貨膨脹,但不利于制止經濟下行,因此適當放寬很有必要。
第三,繼續適度發揮投資的抓手作用。雖然調結構要求逐步轉向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但并不是說拋棄投資這駕“馬車”。中國正處在重化工業為主體的工業化發展階段,制造業是產業結構的主體和核心,它構成了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物質技術基礎。當然,繼續發揮投資作用要求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同時要求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確保金融體系服務于實體經濟。
我們還需著力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因其對擴大就業、增加稅收、提升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另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不能總是被動適應外部經濟環境,還應積極參與并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就是很好的例子。
(作者是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來源:環球時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