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中國律師行業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思考與建議
北京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律師
一、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十四五規劃和二零三五遠景目標的《建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讀之學之,鼓舞人心。我們律師行業從律師體制改革至今40余年,每發展一步,都是在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指引下取得的。用政治文化引領市場開發和行業發展,一直是我們行業的優秀傳統。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規劃,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改革開放政策的延續和發展。
筆者建議:學習十四五規劃和愿景建議,要和十八大以來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緊密結合,并作為今后一段時間律師行業加強學習的中心內容。
二、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四大戰略布局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十四五規劃,將長期指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項工作。律師在依法治國和改革開放中,在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進程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筆者建議:充分發揮律師作用,是實現司法公正的治本之策。依法治國和改革開放的四大戰略布局,十四五規劃的十二項任務,緊密結合。在完成每一項任務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律師的法律服務。由此,我們律師行業既迎來了又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只有戰勝挑戰,才能抓住機遇。
三、筆者體會,律師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首先是要樹立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核心是中美博弈。我們既要對中美博弈是兩種社會制度兩條發展道路,兩種文明形態斗爭的本質,又要清醒看到中美博弈中此消彼長的歷史大趨勢,還要捕捉中美博弈此消彼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新形式的合作機遇。在中美博弈中,我們并不拒絕認真研究和學習美國文化中的優秀內容。敢于向對手學習,是我們有信心和力量的表現。
筆者建議:我們律師要主動承擔民間外交的任務,擴大和美國的民間交往,講好中國故事,增進中美人民的感情和了解,盡量延長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四、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在美國和世界蔓延,美國甩鍋中國,全力打壓中國,并將中美博弈的矛盾激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多次公開鼓吹“中共威脅論”,把矛頭直接指向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體現的是美國兩黨和壟斷資產階級的共同意志(詳見筆者《任憑東西南北風,我心定力如石磐》)。在今后一個長期時間內,美國為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將更加猛烈的全方位圍剿中國,擠壓中國的國際發展空間。可以預見,美國企圖在國際經濟中和中國割裂脫鉤,孤立中國,將是大概率事件。美國對中國打壓的霸權主義政策,是由美國帝國主義的本性所決定;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所必然會遇到的挑戰。挑戰和機遇并存。黨的七月三十日政治局會議,和十九屆五中全會,決定建立并擴大國內經濟循環圈,將國際經濟循環圈和國內經濟循環圈結合發展,確定為基本國策。這是應對美國全方位打壓中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可以預見,今后一段時間,我們會加快建設國內經濟循環圈,同時不放棄對國際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尋找新的機遇。兩大經濟循環圈相互契合,滾動發展,將使中國經濟建立在更加健康穩固的基礎之上。
筆者建議:律師行業要花大力氣研究律師海外市場將會出現新的機遇,新的特點。研究律師的國內市場,將會井噴般爆發出的強烈法律服務需求;抓住新時期律師行業進一步發展的新機遇。
五、筆者建議:高度重視和研究律師行業面臨至少四個方面的挑戰。戰勝挑戰,才能抓住機遇。戰勝挑戰,就是機遇。第一方面,“一個發展瓶頸三塊發展短板”的挑戰。一個發展瓶頸,就是行業精神建設滯后于業務建設;律師質量提升,落后于律師數量發展的瓶頸。由此決定,我們在一個相當長時間內,要將行業的精神建設,首先是政治文化建設,放在中心戰略位置。政治文文化建設的五大因素,核心是黨建文化。所以,抓住行業黨建工作,就抓住了行業發展的龍頭。筆者建議:行業黨建的重要平臺,是辦好律師黨校。要在三五年時間,對每一位律所黨支部書記至少輪訓一次。
筆者建議:在律師行業要加強政治文化研究,首先是堅定不移地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最大多數人謀福祉的根本宗旨,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形態具有無限旺盛的生命力。國際形勢百年大變局,要求我們律師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和百姓情懷。“律師心中要有老百姓”。要通過公益法律服務,培養律師百姓情感,家國情懷,最終上升為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我們律師要胸懷天下,天下,就是百姓。“三塊發展短板”:第一塊,占全行業律所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小所的戰略發展方向問題。中小所規范發展,全行業就會規范發展。筆者認為,中小所精品化,是中小所的戰略發展方向(詳見筆者《中小所精品化三十六問》)。第二塊,占行業律師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年輕律師的培養成長接班問題。我們行業要逐步建立三年以下新律師滾動培訓制度和一系列在職教育制度。第三塊,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律師學和律師政治學。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此點至為重要。第二方面,律師行業數十年迅猛發展,我們律師最大制度優勢,就是律師體制改革數十年形成的兩結合管理體制。
筆者建議:我們要不斷研究黨領導下的兩結合管理體制深化改革新課題。行業自律管理和司法行政領導兩個積極性,既要一分為二,又要合二為一。共產黨領導下的行業兩結合管理體制,是律師行業發展的生命線。第三方面,積極推進落實各級黨委法律顧問制度。這是共產黨員律師開拓高層次參政議政的創新渠道。也是進一步推進行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第四方面,下大決心培養一批“身處江湖之遠,心系廟堂之憂”,具有家國情懷,有社會擔當的優秀律師,為中國建設法治國家準備各級管理人才。
筆者建議:十年之內,國家會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法治人才,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律師行業責無旁貸,必須未雨綢繆,為建設法治國家培養和儲備優秀法治人才,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賦予中國律師行業的歷史重任。
六、筆者建議:我們要研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這是堅持四個自信的理論基石。筆者認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是前蘇聯在38年《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提出來的五階段、單主線,從低級向高級發展規律;而是雙主線、多元化,從低級向高級發展規律。雙主線,一條是以海洋文化(殖民文化)為背景的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路徑。另一條,是以中國黃土文化為背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我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基于馬恩曾經講到亞細亞生產方式,即大河流域和農業文明社會,需要一條獨特的和西方資本主義殖民文化不同的發展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會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做出自己的貢獻。人類社會兩條發展主線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兩條發展的主要路徑。兩條發展主線,相互學習,互動共存,各自依內在的發展規律,向更高級的社會形態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包括美國,會依自己內在規律發展到一個更高級的社會形態。資本主義絕非終極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會依自己內在規律發展到更高級社會形態。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稱之為“天下大同”;馬克思主義稱之為“共產主義社會”;習總書記稱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質上,就是人類社會要不斷發展到一個更高級的社會形態,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展客觀規律。而且,中國和西方國家必然會各自走不同的發展道路,向著更高級社會形態發展。雙主線多元化,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是我們樹立四個自信的理論基礎。
七、五中全會精神和習總書記的講話,處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在中國實踐中的應用和發展。
筆者建議:我們律師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清醒分析國際國內的各種矛盾;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目標和過程,辯證統一起來;現象和本質,辯證統一起來;主流和支流,辯證統一起來;局部和全局,辯證統一起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將會使我們既要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無比堅定的信念,對實現人類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有著無比堅定的信念;王安石有一句名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中美博弈是對我們律師的最好一課。美國赤裸裸的打壓,極大激發我們律師的愛國熱情,使我們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有了更深刻認識。依法治國的核心要素是共產黨的領導,對此我們堅定不移。我們律師行業要借助十九大五中全會的東風,把我們的精神建設,思想素質,哲學修養,提升到新高度。
筆者建議:各級協會領導班子,要成立讀書班,每一屆系統讀幾本馬克思主義原著,毛主席著作原著,特別是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八、在美國的打壓、脫鉤,圍剿下我們的國際市場可能會受到損失,甚至受到很大損失。對此,我們也要有清醒認識。全球經濟一體化,本質上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們不能設想,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能夠在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中,中國長期在價值鏈條的低端,為美國生產及其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而美國則占有價值鏈條的最高端,利用金融霸權、科技霸權、軍事霸權,長期攫取超額利潤,兩個體量巨大的國家,可以長久相安無事。中國一定要發展,中華民族一定要崛起。我們開始認識到,全球經濟一體化對我們利用國際市場的資金技術、生產要素、加快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同時也要看到,國際市場本質上是以美國為主導;而美國的帝國主義本性決定了,我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到一定程度必然會遇到越來越大的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甚至國家安全風險。所以,我們要不失時機的建立、完善國內經濟循環圈。只有立足于國內經濟循環圈,我們才有可能在國際經濟循環圈中,取得主動,進退自如,取舍由我。國際國內兩大經濟循環圈,才能夠真正相互契合,滾動發展。可以預見,國內循環圈的建立,將把更多的資源向老百姓和保障民生傾斜。廣大老百姓會更多分享改革成果。這將對中國社會產生全方位影響。兩大經濟循環圈相互結合的中國經濟發展創新模式,絕非應對一時一事的短期措施,而是具有長遠戰略意義。
九、建立國內經濟循環圈,必然會出現建立產業集群的需求和區域產、供、銷一體化的需求。過去我們的產、供、銷,布局于世界經濟一體化,既有長處也有風險;到一定程度,風險將大于長處。由此,我們將產供銷建立在國內經濟循環圈的區域之中,就能夠揚長避短,更加健康穩固的發展。
筆者建議:研究產業集群和區域產業鏈的形成,都會煥發旺盛的法律服務需求,也為我們律師提供更多的,為社會貢獻和自身發展的空間與機遇。
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濟振興是基礎,精神振興是靈魂。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弘揚中華民族的英雄情懷,樹立英雄信仰,需要法律保護。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案的勝訴,為《英雄烈士保護法》的制定創造了條件。民法典、刑法修正案中的相關條款,將會不斷完善保護英雄的法律制度。
筆者建議:在弘揚紅色文化過程中,研究與文化產業密切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律師特別要研究紅色文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
十一、農業經濟,是國內經濟產業鏈的基礎。我撰文呼吁,釋放土地紅利是應對經濟下行的治本之策。我國是大陸型經濟體,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上戰略縱深和廣闊的海洋面積,我們還有8億農民。中國最大的一項致富資源,土地的紅利還沒有完全,甚至遠遠沒有釋放出來。如何將土地紅利解放出來,是我們改革創新一個最主要的方向。我認為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礎之上,探求土地流轉的各種方式。堅持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新型集體化發展道路,使8億農民依靠土地致富。8億農民富了,中國國內市場就有了旺盛的需求;國內市場需求井噴而出,就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長遠的、取之不竭的生命力。
筆者建議:認真研究釋放土地紅利,將土地承包制度和集體經濟制度有機結合起來的新形式,研究新的法律服務增長點。
十二、我國正在堅定不移的推動城市化進程,但城市化要走中國特色道路,不能走西方的城市化道路。
筆者建議:中國的城市化應該考慮中國的城鎮化模式和發展超大城市的后花園經濟;并且,要將村鎮現代化和城市化有機結合起來。要將農村青山綠水轉化為巨大的財富資源和生產要素。農村是我們律師新興業務的最大增長點。我認為,我們律師多年在司法行政機關和行業黨委領導下,不斷為農村建設提供法律服務,實際上是一種開拓市場的戰略布局,為我們今后振興農村經濟發展城鎮化和后花園經濟提供法律服務打下了基礎。
十三、中國已經進入老年社會,醫養康產業將會成為一項巨大的社會需求和法律需求。我們正在探索各種醫養康模式,各種養老模式都需要法律保障。
筆者建議:我們律師認真研究老年社會的新型法律服務需求,包括醫療,要堅持公有制為主,社會資本參與的主次相輔相成的模式;包括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老百姓最關心的切身民生問題,都需要國家改革創新,積累經驗;完善頂層設計,并且精準落地。律師的法律服務,將助力醫養康產業健康發展。
十四、在國家社會治理體系的完善過程中,我們律師不僅要在社會治理體系實踐中提供法律服務,包括為政府提供法律服務、為社會組織提供法律服務、為社區自治提供法律服務,為共治共享的新型民主治理體系提供法律服務。而且,要為黨和國家的立法,提供法律服務。把律師的智慧充分發揮出來。
筆者建議:通過行業整合資源,開拓律師為國家建言獻策新渠道,鼓勵律師向黨和國家建言獻策。為完善我們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貢獻力量。
十五、今后幾年,保民生依然是至關重要的艱巨任務。保民生,既是共產黨的立黨宗旨,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在中美長期博弈過程中我們后勁悠長,取得最終勝利的保障。決定中美博弈的結果,根本在于民心所向。保民生,就要保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我曾經多年參加民營經濟的調研,并提出過若干政協提案。民營經濟對社會的貢獻率,已經超過62%,吸納社會就業人口高于85%;吸納科技人才80%以上;貢獻科技創新成果70%以上。民營經濟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已經占有半壁江山,特別是在保障社會就業,保障民生方面,承擔了重擔。
筆者建議:我們律師要認真研究保證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為民營經濟疏困解難的新課題;特別是對當前民營經濟中,非暴力經濟違法甚至犯罪問題的法律防范和法律處罰,不僅是司法改革的挑戰,對律師也是巨大挑戰。我們律師對保護民營經濟的司法改革工作,也要獻計獻策。這方面,律師往往最有發言權,并應該千方百計在法律上尋求突破;為民營經濟更加規范健康的發展,提供法律幫助。
十六、在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中,如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集體經濟為基礎,民營經濟為助力;三駕馬車,比翼齊飛,會煥發出大量的法律服務需求;也是我們律師應該高度關注的問題。這方面,既有法律問題,也有政策問題。律師長期在法律服務第一線,“春江水暖鴨先知”。律師視角最獨特,律師最有發言權。我們律師要有大視角,大局觀,我們律師的建言獻策,將會對黨和國家的治國理政做出貢獻。
十七、筆者建議:我們律師要研究三個法律服務市場的巨大需求,和不斷滿足需求的巨大挑戰。三大法律服務市場是:市場經濟法律服務市場,主要是各種所有制的企業和大量公民法律服務需求;社會公益法律服務市場,主要是面向低端收入群體的法律服務需求;國家和社會治理法律服務市場,主要是參政議政和社會治理共享共治共建共贏的法律服務需求。這是和國家政權建設緊密相關的法律服務。包括國家立法活動,社會治理活動,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的進程。這種歷史責任,要求我們律師在政治思想、道德修養、業務素質方面全方位綜合提升。律師行業是唯一和國家政權建設緊密聯系的社會中介組織。律師行業發展與政治密不可分。我們律師要懂政治講政治。
十八、全面依法治國,首先要建設法治政府。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已經初見規模。各級黨委法律顧問制度,正在小步推進。大量優秀律師為政府提供法律服務,為黨委決策提供法律服務,對于律師行業的發展,對于律師素質的提升,既是巨大機遇,但首先是巨大挑戰。只有戰勝挑戰,才能抓住機遇。我們對巨大挑戰,要有充分思想準備。
筆者建議:行業整合資源,研究如何做好政府法律顧問和各級黨委法律顧問的重大課題。要重點培養一批為黨委和政府高度認可的,熟悉決策程序,政治立場堅定,有較高政策水平,精通律師業務的骨干律師,為政府和黨委擔任法律顧問形成一支穩定的優秀律師隊伍。
十九、充分發揮律師作用,是保證司法公正的治本之策。依法治國的最后一道防線,是司法公正。我們距離司法公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司法公正地實現,根本在于司法體系中的權力制衡。在目前司法體系設計中,在司法職業共同體的設計中,只有公檢法的內部監督和正在加強的相互監督,但缺失律師的外部監督。公檢法都屬于司法公權力,律師代表的是私權利,在我們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設計中,只有公檢法,律師則處于弱勢地位,就不可能實現權力制衡機制的司法公正。我深有感觸,充分發揮律師作用,是保證司法公正的治本之策和權力制衡的基石。
筆者建議:通過行業協會,取得黨委支持,加強和公檢法機關的聯系,開展提升律師地位,完善法律職業執業共同體的理論研討。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三日 于延慶
(根據錄音稿整理)
作者系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昆侖策研究院首席法律顧問;來源:昆侖策網(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趙小魯律師:中國律師行業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思考與建議
2020-11-0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