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抗美援朝70周年。70年前,幾十萬中華兒女,離開了剛剛獲得幾十年沒有的、寧靜安定幸福家鄉、告別了剛剛建立的新中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將已經兵臨鴨綠江邊、正虎視中國的“聯合國軍”,打回到了三八線附近,穩定了朝鮮的危局。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正義之戰、勝利之戰!它是我們先輩創業史的光輝的一部分,是老一代革命家和幾十萬烈士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思想財富!它是一座永放光芒的歷史豐碑!它的光輝思想和精神,需要我們后人,輩輩傳承,發揚光大。然而,自上個世紀末開始,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在抗美援朝史的研究和宣傳領域,出現種種否定抗美援朝的理論逆流。他們向這座歷史豐碑上,大潑污水,使這座“豐碑”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黯然無光。說什么抗美援朝是對美國的“誤判”,美國根本沒有想侵略中國;中國出兵抗美援朝是替斯大林“爭霸”;是受斯大林的要求;抗美援朝本來早應結束,是斯大林、毛澤東強硬,沒有接受聯合國的停戰建議,多打了兩年多,等等(以上謬論,筆者以后專題辨析),這些謬論的源頭蓋出于以沈志華先生為代表的所謂“解密檔案學派”(我們以下姑且稱他們為“沈志華學派”),他們自稱以“俄羅斯解密檔案”為據,否定70年來人們對抗美援朝史的正確認知。以“重新解讀朝鮮戰爭”自居,說抗美援朝“這件事情,人們的記憶曾經是錯誤的”,因為信了“報紙上說什么就是什么”,現在只有他們講的才是真實的。(見《沈志華演講錄》,第四講)他們全面否定抗美援朝的正義性、正確性、正當性。他們甚至狂妄地說,這是根據“俄羅斯解密檔案”材料研究出的學術新成果,不同意的去看看“俄羅斯解密檔案”么。說的活靈活現、趾高氣揚,自然蒙騙了許多無緣看到“檔案”的人!沈志華及其學派以改寫抗美援朝史自況并起家,以新史學自居,成為當代中國史學界著名的一種思潮。其影響十分廣泛、十分惡劣。其學派的本質是公開否定建國以來的黨史、國史。公開聲稱:“顛覆了官方史學的敘事范本”。(《沈志華演講錄》第93頁)沈志華先生本人長期活躍在國內外的學術講壇和會議。他的著作翻譯成多國語言文字發行,并且有一部在日本獲獎。有人稱他“有世界性的影響”。基辛格來中國訪問,他作為知名學者同基辛格當面交流。他的觀點,甚至被基辛格寫進他的《論中國》一書,相關章節多達8處(見《論中國》第531-533頁)。基辛格稱他為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歷史學家。在國內,他的關于抗美援朝史的“新說”,在大學課堂和網絡上,廣泛流傳。他到處作“學術報告”,不僅在國內外的各大學,甚至到了中央政府的國家機關(見《沈志華演講錄》第130-167頁)。一些大學教科書、嚴肅的學術著作多有引用他的觀點和方法。中國外交學院的教科書《當代中國外交十六講》(夏莉萍、梁曉君、李潛虞、熊志勇 著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7年1月 北京 見57頁)將他的觀點(沈志華:《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寫進教科書中并作為重要的參考書目。據不完全統計,沈志華先后出版自著、同他人合著合編著作達二十余部,論文80余篇。有的著作多次再版,并被一些出版社吹捧。下面是沈志華新著在2019年4月再版時的封面廣告截圖:
沈志華學派的理論,在網絡上傳播更為廣泛。筆者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以沈志華學派的理論重新解讀抗美援朝史“真相”的視頻、講座、文章,這些東西充滿了對抗美援朝的嘲笑、諷刺。由于沈志華標榜他的這些理論是新的,是根據“俄羅斯解密檔案”材料里記載講的一個真實的朝鮮戰爭。以前是“記憶錯誤”,是根據報紙上的說法;因此,現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們,尤其是青年人,都對其信以為真。上述事實證明,不清除沈志華學派的惡劣影響,抗美援朝這座歷史的豐碑就會在我們這一代倒塌。現在我們紀念抗美援朝,不能不做這正本清源的工作。清除沈志華學派的影響從根本上講是意識形態領域里的“守土有責”,是獻給志愿軍出國70年的最好禮物。沈志華學派的核心觀點是否定抗美援朝的正義性、正確性、正當性。沈志華先生在他的相關著作中,集中到一點就是整個朝鮮戰爭從起源到結束都是斯大林和毛澤東的錯。金日成、斯大林、毛澤東要對整個朝鮮戰爭的起源、打了漫長的三年多遲遲不能結束的全部責任。如前所述,他自稱是依據“俄羅斯解密檔案”進行的學術研究,可是就筆者看到的他的許多著作而言,充滿了不講學理、不講邏輯、不顧事實,歪曲、曲解“俄羅斯解密檔案”的內容,完全是在篡改抗美援朝戰爭史。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進入21世紀,沈志華學派在中國歷史學界和社會上出現,本不難理解;但是難于理解的是,我們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新聞出版、政治理論界、學術界、史學界、特別是抗美援朝史研究機構,對沈志華學派的態度讓人不可容忍。甚至,有的人對這個沈志華及其學派的惡劣影響麻木不仁,說什么“抗美援朝早有定論,他的觀點推翻不了官方定論”——這完全是一副官僚主義的態度,根本不了解沈志華學派在國內外社會上的廣泛影響。這些“官方學者”根本不了解“官方定論”早被沈志華學派的人和受其影響的人恥笑并拋棄。更有甚者,某些人對沈志華學派頂禮膜拜,把他們的學說奉為新的“經典”、“新史學”,熱衷散布他們的學說和觀點。然而,很多學術刊物,甚至包括一些黨刊,對同沈志華學派的“商榷文章”以種種理由拒絕刊發。最惡劣的是我們的出版界,為了經濟效益,多年瘋搶著出版沈志華學派的著作。
當前如何對待沈志華學派否定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正確性、正當性的所謂“學術研究”,不僅僅是關系人們正確認知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是獻給志愿軍出國70年的最好禮物。最關鍵的是在實際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守土有責”、“堅持理論自信”的大問題。“守土有責”、“堅持理論自信”貴在落在實處,亦即在意識形態領域里自覺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對沈志華學派這樣有廣泛社會(國際)影響的、以反對所謂“正史”為己任,實際是否定“黨史、國史”這樣一個被一些人捧上天的學派,聽之任之,還何談“守土有責”、“堅持理論自信”?筆者這幾年,正是“遵”沈先生之“囑”,將“俄羅斯解密檔案”同沈志華學派的觀點對照研究。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沈志華學派”葫蘆里買的什么藥。原來,他們的所謂學術研究,即無學也無術。不講學理,不講邏輯。借“檔案”之名,行篡改史實之實。所謂以“從蘇中朝這個視角從新審視抗美援朝戰爭”,實際將戰爭發生的根源、戰爭打了三年多的歷史責任統統“甩鍋”給斯大林和毛澤東。本人作為曾在志愿軍歸國部隊服役的老戰士,有責任站出來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說話,為死難的烈士說話,揭去其沈志華學派所謂“新”“真”面紗,以正視聽。我——一個在志愿軍歸國部隊服役近30年的老兵、一個老共產黨員、一個自覺堅持并踐行習近平提出的堅持理論自信的老人。懇請在志愿軍出國70周年前夕,讓我們大家共同打一場維護抗美援朝正義性、正確性、正當性的人民戰爭,擦去沈志華學派潑在抗美援朝這座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上的污泥濁水!讓豐碑永放光芒!
張興德:沈志華學派是如何全面否定抗美援朝的?
鑒于沈志華先生的著作和文章中系統地全面地否定“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正確性、正當性極其偉大意義,徹底否定70年來人們對抗美援朝史的正確認知,要與之商榷,筆者就不得不對沈志華觀點進行逐步的梳理,盡管目前還不敢自稱全面和完善,但也請讀者看看,以便加深對沈志華學派真面目的認識。為方便讀者閱讀,筆者適當做了些簡單的批注。對其觀點的系統的、學術性的辯論和批評詳見以后各文。
一、否定70年來人們對抗美援朝史的正確認知
在2016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沈志華演講錄》中,第四講的題目就是“重新解讀朝鮮戰爭”,沈志華在講座的一開始就說:“朝鮮戰爭的問題確實是中國人特別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這可以想象,這是那一代人經歷的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對于這件事情,人們的記憶曾經是錯誤的。”歷史學研究的依據是檔案文獻,以前的歷史記憶有錯誤,也不奇怪,因為過去關于朝鮮戰爭的檔案文獻從來沒有解密過,所以人們都不知道,報紙上說什么就是什么……1996年以后,各國學者對于朝鮮戰爭的理解才比較接近真實的歷史事實。沈志華學派以改寫抗美援朝史自況并起家,以新史學自居。成為當代中國史學界著名的一種思潮。其影響十分廣泛、十分惡劣。其學派的本質是公開否是建國以來的黨史、國史。公開聲稱:“顛覆了官方史學的敘事范本。”(《沈志華演講錄》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93頁》)否認“抗美援朝”的史實,說,中國介入朝鮮戰爭。在沈志華先生的著作中,都是朝鮮戰爭,根本不見“抗美援朝”的表述。例如:把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戰爭,稱作“介入朝鮮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處理國際事務、解決周邊重大危機的第一次嘗試。”(《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23頁)
二、歪曲戰爭爆發的原因
1、污蔑“中蘇同盟的簽訂導致了朝鮮戰爭的爆發”(《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30頁)。“所以我判斷,斯大林是看到毛澤東的回電后有點下不了臺,就給自己找個臺階,又發了一封……”(《沈志華演講錄》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84頁)“所以我推斷,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發動戰爭是為了蘇聯自己的利益,為了在遠東建立戰略基地,贏得出海口和不凍港。”(《沈志華演講錄》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89頁)沈志華認為,1950年2月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斯大林很可能是出于對中蘇有關東北權益的協定不滿(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蘇聯將失去中長路好旅順港),為了保證蘇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這是蘇聯在遠東戰略利益的支撐點,才同意朝鮮的進攻計劃的”(《冷戰在亞洲——朝鮮戰爭與中國出兵朝鮮》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2年 第217頁)
【按】沈志華先生多次說,朝鮮戰爭爆發是由于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蘇聯為了尋找出海口說,就是建立在這“很可能是”的基礎上,所謂發現的新材料,不過就是毛澤東在蘇聯期間,金日成給斯大林的電報,申述南下的理由,斯大林在這個時候給金日成回電并讓金日成到蘇聯面商,于是,這“新材料”就將朝鮮戰爭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聯系起來,就輕輕地將朝鮮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的“罪魁禍首”變成了斯大林因為是毛澤東逼迫斯大林簽訂的中蘇友好互助條約,斯大林為了尋找出海口。這間接地說是毛澤東的責任了。
2017年6月俠ke島在文章中說:“……如果不是金日成要統一半島,半島怎么會爆發戰爭?中國卷入其中,付出了幾十萬人的生命,引發了中美長達20年的對抗……”這句話很清楚地表達了一個意思:金日成挑起了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支持,白死了幾十萬人。還搞僵了中國和美國的關系,一句話,從根本上否定了中國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國出兵其實也是朝鮮戰爭起源的一個組成部分”。(《沈志華演講錄》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98頁)沈志華先生認為,朝鮮戰爭分為五個階段,中國出兵是第四個階段,是朝鮮戰爭的真正開始。這之前都是戰爭起源的重要內容。(《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第24頁)
三、詭稱解密檔案證明,美國人沒打算侵略中國,對安東是誤炸
“當時美軍轟炸丹東是誤炸。后來我訪問丹東當時的市委書記高揚,問他到底美軍是不是轟炸安東市?他說是誤炸,就兩顆炸彈。”(《沈志華演講錄》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9年 第121頁)【按】美機對我境內低空掃射、投彈,即不是一次也不是誤投,事實具在,勝于詭辯。
1950年8月27日,美機侵入中國東北境內的輯安(今集安)、臨江、安東(今丹東)地區轟炸掃射,造成中國居民死傷24人,炸壞車輛房屋。周恩來以中國外交部長名義致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提出嚴重抗議。同日,周恩來還致電聯合國,要求制裁美國空軍侵入中國領空的挑釁和殘暴行為。8月29日,美機又兩次入侵中國丹東市寬甸縣(屬丹東管轄)上空進行偵察掃射,中國居民死傷11人。1950年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同時,美機對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安東、輯安等地進行轟炸和掃射,炸毀建筑、工廠及車輛,炸死炸傷中國平民,襲擊正常行駛的商輪。從10月起,美國還派飛機轟炸、襲擾我青島、煙臺等地,美軍飛機,低飛掃射安東市等地的史實,有照片,有當時的各種報道、抗議,后來美國也得不承認,只是辯解是飛行員誤判。1951年10月24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上說中國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時有這樣一段話:“從8月7日到昨天(志愿軍是25日出國同美軍交鋒的)這兩個月時間,美帝國主義的飛機已侵入我國12次。最近不僅在鴨綠江,而且已飛到寬甸來示威、偵查、掃射和轟炸......”這是志愿軍出國前美軍對中國主權的公然的侵犯,不能認為是“誤炸”,作為分界的鴨綠江的標志性很明顯,作為低空掃射,難道以飛行員的視力,還看不清一條浩浩明亮的大江?如果那個國家同墨西哥發生戰爭,把炸彈扔到美國,美國會置之不理么?此事,在“停戰談判”中,我方代表解方質問聯合國軍代表滕納,滕納回答說,沒有,引起大家哄笑。解方接著告訴他:“聯合國軍飛機轟炸安東地區這一鐵的事實,已被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斯汀于1950年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了,而你卻說,‘沒有’,作了武斷的抵賴,這樣難道不叫人好笑么?”(轉引《板門店談判見證錄》郭維敬 著 大象出版社 2008年 鄭州 第63頁》)同樣,沈教授們這樣赤裸裸地為美國侵犯中國的行為辯解,“難道不叫人好笑么?”
四、歪曲中國出兵抗美援朝原因
1、“中國抗美援朝戰爭是受斯大林的逼迫,為了鞏固中蘇同盟。(毛澤東)想了一夜,終于明白斯大林還是要借著新的中蘇同盟條約的作用讓中國出兵,如果中國不出兵,便會失去斯大林的信任。”(《沈志華演講錄》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37頁)2、“毛澤東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決心派兵入朝作戰,表明中共對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忠誠,同時也在實際意義上讓中國承擔起亞洲革命領導者的責任。由此,中蘇同盟得到鞏固,毛澤東也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于是,中國在戰爭中的主張往往得到蘇聯的支持。”(《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17頁)3、“所以我想,毛澤東出兵,應該說直接原因就是為了鞏固中蘇同盟,當然實際上也是考慮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因為他剛剛掌握這個政權,社會動亂、經濟蕭條,中共地位尚不穩固。在這種時候,如果沒有蘇聯的援助,這個政權很難維持下去。所以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主要是為了鞏固中蘇同盟,而鞏固中蘇同盟是為了新中國的穩定。人們所談的付出的代價都是物質性的,但是這是迫不得已的,必須付出的代價。否則的話,很可能造成斯大林跟中國的關系破滅。我想這是主要的原因。”(《沈志華演講錄》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127頁)4、美軍根本沒有這次過鴨綠江的意圖。中國出兵是“誤判”。現在的史料表明,在聯合國軍向鴨綠江挺進時,美國的確沒有任何侵犯中國的意圖。早在8月25日,那是聯合國軍在朝鮮掙節節敗退,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的文件(NSC73/4)就規定,戰爭必須限制在朝鮮范圍之內。無論中共不對是有組織地公開投入朝鮮戰爭,還是進攻臺灣、澎湖列島或印度支那,都不要使美國軍隊卷入一場與共產黨中共的全面戰爭。(注釋出處FRUS,1950,Vol,7,pp383-389)為此,美國政府多次否決了麥克·阿瑟將軍關于封鎖和轟炸中國的提議。(注釋出處,參見DeanAcheson,Presentatthecreation:MyYearsintheStateDepartment,NewYork:W。W。Norton&Company,Inc.,1969,pp。514-517)5、如同在印度支那一樣,推動中國領導人下決心到朝鮮半島與美軍作戰的各種因素中,也包含著要支援其他國家革命運動的沖動、對蘇聯陣營的認同和由此而生的國際主義義務感以及行俠仗義的情懷,這些因素使中國領導人感到參戰的崇高和神圣。另外,中國領導人的動機中無疑也包含著來自歷史傳統的地緣政治的深刻關切。(牛軍著:《冷戰與新中國外交的緣起 1949-1955 修訂版》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3年 北京 第328頁)6、介入朝鮮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處理國際事務、解決周邊重大危機的第一次嘗試。(《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23頁)【按】中國是抗美援朝,不是介入朝鮮戰爭。“抗美援朝”同“朝鮮戰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抗美援朝是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一場戰爭。簡單地稱“介入朝鮮戰爭”,其潛臺詞是否定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
五、誣蔑抗美援朝戰爭志愿軍前三次戰役的勝利是“僥幸”
沈志華稱,“已是強弓之末的中國軍隊不得不敗退三八線以北。”(《冷戰的起源——戰后蘇聯的外交政策極其轉變》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2年 第202頁)
六、鼓吹臺前幕后說
1、第三次戰役快結束的時候,“此時,聯合國關于停戰談判的呼聲更加強烈,而且提出的條件也更加有利于中國。如果中國(得到蘇聯的同意后)接受(1950年——引者注)1月13日聯合國提案,進行停戰談判,不僅能夠穩定住朝鮮戰場的有利局面,也將對日本問題的處理產生極大影響。然而,在臺前的中國和在幕后的蘇聯都沒有抓住這次稍縱即逝的良機。當1月17日中國拒絕聯合國提案后不久,美軍即發起全面反攻,已是強弩之末的中國軍隊不得不敗退三八線以北。②朝鮮戰局再次出現逆轉,對日媾和問題的解決自然也就朝著與中蘇愿望相反的方向發展下去。”(《冷戰前期的大國關系——美蘇爭霸與亞洲大國對外交取向 1945-1972》沈志華 徐天新 主編 世界知識出版社 北京 2011年 第427頁)2、“此時的朝鮮局勢極其微妙,在斯大林和金日成的請求和催促下,決定派兵參戰。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秘密跨過鴨綠江……聯合國軍只管埋頭北進,直到10月底與中國軍隊交火后仍然不相信中國已經介入……躲在幕后的斯大林卻是心中暗喜。”(《冷戰前期的大國關系——美蘇爭霸與亞洲大國對外交取向 1945-1972》沈志華 徐天新 主編 世界知識出版社 北京 2011年 第424頁)
七、指責中國沒有接受1950年1月13日聯合國提案,進行停戰
1、第三次戰役快結束的時候,“此時,聯合國關于停戰談判的呼聲更加強烈,而且提出的條件也更加有利于中國。如果中國(得到蘇聯的同意后)接受(1953年)1月13日聯合國提案,進行停戰談判,不僅能夠穩定住朝鮮戰場的有利局面,也將對日本問題的處理產生極大影響。然而,在臺前的中國和在幕后的蘇聯都沒有抓住這次稍縱即逝的良機。當1月17日中國拒絕聯合國提案后不久,美軍即發起全面反攻,已是強弩之末的中國軍隊不得不敗退三八線以北。②朝鮮戰局再次出現逆轉,對日媾和問題的解決自然也就朝著與中蘇愿望相反的方向發展下去。”(《冷戰前期的大國關系——美蘇爭霸與亞洲大國對外交取向 1945-1972》沈志華 徐天新 主編 世界知識出版社 北京 2011年 第427頁)2、朝鮮戰爭本來有可能在1951年初實現停火,并進入停戰談判的階段。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整個過程中,毛澤東確有一次決策性的失誤,但不是在危急關頭做出的派兵入朝作戰這個決定,而是在應該停戰談判的時候沒有及時接受聯合國的停火議案。正是這一決策及其不明智地表達的結果,使中國徹底失去了在朝鮮戰場及國際舞臺上的有利地位,而在政治、外交、軍事等各方面陷于被動局面。(《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23-424頁)3、“由于1951年初對戰略決策失誤,使中國付出了本來可以避免的沉重代價”。(《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1頁)【按】這次停戰的要害是先“停戰”后談判。這是一個只對“聯合國軍”有利的停戰。其要害是先“停戰”,這是一個畫餅,對此,我著專文“第一次成功的外交斗爭”,作了詳細的分析。
八、篡改事實,說朝鮮停戰談判是斯大林不想打了
“在戰爭進入僵局的情況下,斯大林開始考慮和談的問題了.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和副代表察拉普金于5月初開始與美國方面接觸,透露了蘇聯有進行和談的意愿。5月18日,已經退隱普林斯頓大學的蘇聯問題專家喬治·凱南應召去白宮面見艾奇遜,接受了與蘇聯方面進行會談的任務。5月31日,凱南以私人名義拜訪了馬立克,提出‘美國準備在聯合國或任何一個委員會,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與中國共產黨會面,討論結束朝鮮戰爭的問題’。6月5日,馬立克在第二次會談時答復凱南:‘蘇聯政府希望和平并希望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越早越好。’但是,蘇軍既沒有參加在朝鮮的沖突,蘇聯政府認為它不能參加關于停火問題的任何討論。馬立克隨后說,倘使凱南先生愿意聽聽他個人的意見,他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和朝鮮與中國就此事進行接觸。凱南注意到,馬立克在會談時,根本沒有提到更為廣泛的遠東國際事務問題,諸如臺灣和對日和約等。顯然,這表明蘇聯已經考慮不以中國提出的條件為前提進行和談了,盡管當時美國國務院對莫斯科的用意還捉不透。”(《冷戰在亞洲——朝鮮戰爭與中國出兵朝鮮》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2年 第166頁)【按】此段篡改史實。我在《黨史縱橫》2020年第6期有專文“朝鮮戰爭第二次談判是誰先提出來的”有專門論述。其大要是:美國國務院早在1951年3月24日就擬定一個聲明,表示回到戰前的三八線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即停戰談判。但此文發給麥克阿瑟,可就在當天,麥克阿瑟發表一項同國務院聲明相反的聲明,這是一個強硬的要擴大戰爭的威脅,是中方無法接受的。這第一次被攪黃。此事在李奇微的回憶錄中的第143頁有詳細記述。之后,杜魯門為此撤撤銷麥克阿瑟的職務,到5月份,通過香港、華沙給中國傳達想停戰的信息,均未成,最后才想到賦閑的駐蘇聯前外交官喬治·凱南。把他請出來會見馬立克。
九、污稱中國有意在停戰談判中采取強硬立場,拖延了朝鮮戰爭的結束時間說中國“在停戰談判中采取強硬立場,拖延戰爭”(《冷戰的起源——戰后蘇聯的外交政策極其轉變》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2年 第208頁)“自1951年12月11日第四項議程的談判開始后,中美雙方的交鋒逐漸展現出一幅尖銳對立、不可調和的畫面,談判多次陷入僵局,直至無限期休會。究其原因,既有意識形態的沖突,也有文化背景的差異,既有出于心理戰的考慮,也有影響國際輿論的意圖。還有一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即中蘇有意在朝鮮停戰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以扭轉在遠東由于對日媾和完成而出現的被動局面。”(《冷戰前期的大國關系——美蘇爭霸與亞洲大國對外交取向 1945—1972》沈志華 徐天新 主編 世界知識出版社 北京 2011年 第436頁)【按】此問題本人有專文,見“停戰談判為何談了兩年多?”
十、鼓吹“平手”論,強調中國人的傷亡比美國多
“從戰爭結局看,中美之間基本上打成平手,但中國所付出的生命代價卻比美國要大得多。”(《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2頁)十一、指責抗美援朝戰爭影響了戰后二十多年的中美關系,影響了收回臺灣“介入朝鮮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處理國際事務、解決周邊重大危機的第一次嘗試。60年過去了,朝鮮半島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成為中國周邊最棘手的問題。”(《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23頁)
十二、宣傳抗美援朝“雖勝亦敗”論
“戰爭的延長對中國經濟建設的影響十分嚴重。”(《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1頁)“造成了自身在國際政治中的孤立地位。”(《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3頁)“朝鮮戰爭的延長”直接影響臺灣的不能收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4頁)“從國際政治格局的更為廣闊的視野觀察,人們發現,戰爭結束以后,世界并沒有得到和平和安寧。朝鮮戰爭大大加劇了以美蘇對抗和兩大陣營對峙為特征的冷戰狀態。中國介入朝鮮戰爭被看作是'國際戰爭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沖突延長兩年多的結果是助長了在戰爭爆發后出現的一些令人擔憂的趨勢,如軍備競賽和北約擴充及其軍事化,同時也無限期地消除了任何殘存的一點恢復中美友好關系的希望。戰爭使美國對外政策更深地陷入了僵硬的冷戰立場,其結果不僅讓美國最終背上了蔣介石這個它曾經一再想擺脫的包袱,還迫使美國不斷加強軍備,擴大其在經濟和軍事上所承擔的義務,并由于實施對華遏制方針而邁出了通向越南戰爭的第一步。與此同時,中國成為人們眼中的世界強國的副作用在于被認定是'蘇聯軍事力量的延伸'。中國的參戰,特別是頑固地拒絕聯合國議案,被西方認為是社會主義陣營統一指揮的杰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結果之一是在西方國家看來,中蘇確實已成為'鐵板一塊'。⑤中國終于被牢牢地捆綁在本來是以美蘇對抗為核心的冷戰戰車上,甚至由于毛澤東那被戰爭激發出來的革命沖動而比蘇聯更深地陷入了與美國敵對的漩渦。”(《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5頁)【按】沈志華先生以總結拒絕1951年1月份的聯合國三人小組的“先停火后談判”的教訓為由,在這里實際是全面否定抗美援朝戰爭對世界形勢的積極影響。在沈志華先生的筆下,中國參加抗美援朝雖勝亦敗。它對戰后的世界影響全是負面的。從此世界不得安寧,美國后來作出的一切,都是因為中國參戰的緣故。軍備競賽是因為中國參戰;美國的軍事擴展是因為抗美援朝;它支持蔣介石是因為抗美援朝;朝鮮半島問題沒有解決,也是由于中國參戰的緣故。總之,中國的抗美援朝是錯的。兩年半的談判,是誰的責任?在沈志華先生看來,是中國的責任,美國早就想停戰了。是蘇聯和中國不想停。這與事實不符。
十三、否定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
介入朝鮮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處理國際事務、解決周邊重大危機的第一次嘗試。60年過去了,朝鮮半島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成為中國周邊最棘手的問題。(《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23頁)【按】1、把中國被迫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用偷換概念的手法,說成“介入朝鮮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處理國際事務、解決周邊重大危機的第一次嘗試。”這里戰爭的被迫性、正義性、正當性沒有了!2、作者這里用的是‘倒推法’,將朝鮮半島戰后出現和存在的問題,統統推到中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責任上。這種“因果關系”的簡單推論毫無道理。第一,朝鮮半島和中國周邊戰后出現的問題是多種原因。從邏輯上講,明明是“多因”,在作者的口中全是中國的責任。世界都清楚的另有原因,作者這樣都算在了抗美援朝的賬上來,這不僅是無視70年來的半島歷史發展的事實,無視朝鮮半島今日困境的真正原因。第二、縱觀這段論述,其要害的是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重大意義的徹底否定。這是作者對抗美援朝的抽象肯定,具體否定表現之一。
“由于1951年初對戰略決策失誤,使中國付出了本來可以避免的沉重代價”。(《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1頁)沈志華認為,“這里僅以中美雙方的兵員損失作對比。志愿軍在整個戰爭中陣亡11.4萬人,因傷病致死3.46萬人,負傷25.2萬人(38.3萬人次),失蹤2.56萬(其中被俘2.1萬)人,總計損失兵員達42.62萬人。①在這些損失的兵員中,屬于前三次戰役,即在拒絕聯合國停火議案前戰斗中傷亡和失蹤的人員共4.72萬人(未計凍傷人員)。②美軍在整個戰爭中陣亡3.36萬人,負傷10.33萬人,被俘或失蹤0.51萬人,總計兵員損失共14.2萬人。③如此計算下來,在整個戰爭中,中美雙方的軍隊損失比例大約為3:1”。從戰爭結局看,中美之間基本上打成平手,但中國所付出的生命代價卻比美國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必須注意到中國的兵員損失絕大多數都出現在改變戰略目標之后。由于1951年未能及時進行停戰談判,中方的兵員損失多了37。9萬人,即增長了7倍。(《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2頁)【按】怎么能算“平手”?從鴨綠江邊推到三八線,是停戰在三八線。如果是一個打上家門的世界級強盜,被一個普通的窮人打出了家門口,趕到大街上,最后這個超級強盜表示要住手言和,這能算是打了一個平手嗎?
第一,戰爭的勝負不能以傷亡多少為代價,抗日戰爭中國犧牲的人數也不少。第二,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對的是17國軍隊,不是單對美軍,只算中美之間的軍隊傷亡本身就是缺乏科學性的統計。計算雙方的兵員損失,志愿軍出國作戰對的是整個十七國(含南朝鮮軍),志愿軍“減弱的打”。應將整個“十七國聯軍”都算在內才對。不是“3:1”,而是,1:1.9。
“戰爭的延長對中國經濟建設的影響十分嚴重。戰爭爆發前,中國政府曾設想在1951年將軍費開支從1950年占預算總支出的43%減少到30%,而用70%來進行經濟建設。④但戰爭的爆發……迫使中國把1951年國家預算中軍費開支的比例提高到45.64%……中國在朝鮮戰爭期間(注意:沈志華教授這里講的是整個抗美援朝期間——引者注)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余萬噸,戰費開支達人民幣62億元,其對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是可以想見的。”(《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2-453頁)【按】毛澤東曾說過,群眾性的抗美援朝運動,促進了中國國內的經濟建設。
“中國未能及時收兵的另一個后果是造成了自身在國際政治中的孤立地位。朝鮮戰爭爆發前,關于聯合國的代表席位問題已經出現了有利于新中國的趨向,特別是與印度建交和與英國進行建交談判的情況,對聯合國其他成員國頗有影響,以至艾奇遜也不得不通知美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奧斯汀,如果在聯合國接受新中國代表席位的問題上投票時美國是唯一的反對票,那么美國代表應該要求重新投票和投棄權票,而不使用否決權。④甚至中國出兵朝鮮以后,情況都沒有立即惡化。直到1951年1月8日英國首相艾德禮還致信杜魯門指出,英國政府歷來反對‘由聯合國通過一項譴責中國是侵略者的決議'。⑤然而,當中國表示拒絕聯合國提案后,一切都變了。十三國提案(特別是補充意見)本來是出于對中國的同情立場,聯合國能夠通過該提案也表明了多數國家對中國的友好態度以及要求和平的愿望。中國決策的失誤就在于不僅拒絕這一提案,而且還指責其為美國的陰謀,結果傷害了許多國家的感情。1月30日聯大政治委員會即以44票對7票(7票棄權)通過了美國提出的控訴中國為‘侵略者’的提案,這無疑表明了聯合國多數國家對中國的失望。⑥盡管其中不乏受美國操縱的因素,(這是極重要的一個原因,不能輕輕地說“盡管”——引者注)但大多數國家對中國由同情轉為反感的心態也是明顯的事實。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從此被長期擱置起來。(《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3頁)【按】美國操控聯合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抗美援朝大大地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后開的“大國”會議,不在聯合國而到日內瓦,到雅加達就是明證。
5、“朝鮮戰爭的延長”直接影響臺灣的不能收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國際政治格局的更為廣闊的視野觀察,人們發現,戰爭結束以后,世界并沒有得到和平和安寧。朝鮮戰爭大大加劇了以美蘇對抗和兩大陣營對峙為特征的冷戰狀態。中國介入朝鮮戰爭被看作是“國際戰爭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沖突延長兩年多的結果是助長了在戰爭爆發后出現的一些令人擔憂的趨勢,如軍備競賽和北約擴充及其軍事化,同時也無限期地消除了任何殘存的一點恢復中美友好關系的希望。戰爭使美國對外政策更深地陷入了僵硬的冷戰立場,其結果不僅讓美國最終背上了蔣介石這個它曾經一再想擺脫的包袱,還迫使美國不斷加強軍備,擴大其在經濟和軍事上所承擔的義務,并由于實施對華遏制方針而邁出了通向越南戰爭的第一步。與此同時,中國成為人們眼中的世界強國的副作用在于被認定是“蘇聯軍事力量的延伸”。中國的參戰,特別是頑固地拒絕聯合國議案,被西方認為是社會主義陣營統一指揮的杰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結果之一是在西方國家看來,中蘇確實已成為“鐵板一塊”。中國終于被牢牢地捆綁在本來是以美蘇對抗為核心的冷戰戰車上,甚至由于毛澤東那被戰爭激發出來的革命沖動而比蘇聯更深地陷入了與美國敵對的漩渦。”(《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 2013年 第455頁)【按】沈志華以總結拒絕1951年1月份的聯合國三人小組的“先停火后談判”的教訓為由,在這里實際是全面否定抗美援朝戰爭對世界的積極影響。在沈教授的筆下,中國參加抗美援朝雖勝亦敗。它對戰后的世界影響全是負面的。從此世界不得安寧,美國后來作出的一切,都是因為中國參戰的緣故。軍備競賽是因為中國參戰;美國的軍事擴展是因為抗美援朝;它支持蔣介石是因為抗美援朝;朝鮮半島問題沒有解決,也是由于中國參戰的緣故。總之,中國的抗美援朝是錯的。
兩年半的談判,是誰的責任?在沈教授看來,是中國的責任,美國早就想停戰了。是蘇聯和中國不想停。這于事實不符。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