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前夜大餐,我們志愿軍跟戰俘干杯,祝愿他們能夠早日回家,他們都很感動,有的甚至喊‘志愿軍萬歲’。”圖為1951年12月26日圣誕節,中國人民志愿軍朝鮮北部碧洞郡戰俘營的歐美戰俘準備食品過圣誕節。
戰俘當中有的在二戰中當過希特勒的俘虜,他們說,德國是信基督教的,但德軍不讓他們過圣誕節。中國人、中國志愿軍不信基督教,但中國志愿軍卻幫他們過圣誕節,這是世界上沒有的事情,是奇跡。1951年朝鮮戰爭期間在志愿軍戰俘營悠然自得的美國戰俘過著圣誕節。
本文摘自《黨史文苑》,作者:孟紅,原題:《揭秘:抗美援朝美國戰俘為何心歸中國 拒絕回國?》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俘獲了成千上萬的“聯合國軍”士兵。1953年7月,有21名被中國軍隊俘獲的美軍戰俘和1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遣返回自己的國家,而是選擇到中國生活居住。這22名戰俘中有一名叫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的美軍戰俘一直留在了中國,在山東省濟南市生活了50年。在他的回憶中,志愿軍戰俘營沒有虐待、苦役、酷刑?;貞浧饝饡r的圣誕節,溫納瑞斯還記得自己甚至曾扮演圣誕老人前往另一戰俘營送禮物。“那里的戰俘非常吃驚和激動,全部站起來熱烈鼓掌,我回來時已經凌晨兩點了,興奮得幾乎一夜沒睡著。”
被俘時初次感受中方的溫和態度
入伍后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在太平洋上當了5年兵后,復員回到了美國。
不料,二戰結束后,美國又爆發了經濟危機,到處都是工人罷工。溫納瑞斯先是找了家電影院當服務員,后又當過煉鋼工人、紡紗工人、建筑工人、飯店酒吧的服務員,并不斷失業。為了生活,溫納瑞斯又跑到離家兩千多公里遠的加利福尼亞州一家汽車制造廠里當工人。這時,朝鮮戰爭爆發。在生活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溫納瑞斯只得再次報名去當兵。當時,溫納瑞斯想與政府簽合同,要求只在國內當兵。但美國政府規定:當兵一定要去東方,到朝鮮戰場去當補充兵。
這年9月6日,溫納瑞斯第二次穿上了軍裝,兩個月后去了朝鮮,時年28歲。溫納瑞斯同大批的美軍一起,被派到38度線以北的平壤地區。
1950年11月底,美軍發動“圣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中國人民志愿軍將“聯合國軍”和南朝鮮李承晚軍隊引誘到預定地區后,發起了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戰敗四處潰逃。
當時朝鮮的冬天特別冷,達到零下42℃。11月27日,美軍部隊開始后撤,道路泥濘,志愿軍切斷了美軍的后路。溫納瑞斯親眼看到聯合國軍中土耳其士兵被志愿軍打得敗下陣來,整個軍隊士氣低落。
凌晨兩點多鐘,突然,一陣志愿軍沖鋒號猛然響起,劃破夜空。溫納瑞斯和幾名士兵躲進一輛坦克后,害怕得渾身直發抖。
天快亮的時候,溫納瑞斯和一名墨西哥籍的士兵爬到一個深山的山洞里藏身。山洞里的冷氣幾乎要把他們凍死,可他們又擔心成為叫中國人的俘虜而被槍殺。因為當官的一直告誡他們說,一旦被志愿軍俘虜就意味著必死無疑。
挨到下午4點半的時候,溫納瑞斯聽到附近有人說話,探身一看,發現一隊志愿軍押著幾百名聯合國軍戰俘,在附近的一所民房周圍坐了下來。這時,他看到一個志愿軍拿著一大捆錢送給朝鮮老百姓,買了一些白菜、大米、豬肉和辣椒等吃的東西,做給俘虜吃。親眼看到如此真切的情景,溫納瑞斯很不理解,感到不可思議:世界上哪有這么好的軍隊?這些東西去拿去搶不就行了嗎,根本用不著花錢買。眼前發生的事和美軍的宣傳截然不同,美軍的宣傳給溫納瑞斯等造成的印象是:志愿軍要用共產主義征服全世界,讓他們當奴隸。
看到這些后,溫納瑞斯逐漸打消了顧慮和害怕。于是,如釋重負的他和那個墨西哥籍的士兵把槍扔掉,爬出山洞,舉著手下山向志愿軍投降。這時,一名高個子志愿軍軍官用英語對他們說:“你們要是投降,就坐下。”然后,他還給了溫納瑞斯等一人一支香煙。他告訴溫納瑞斯:“你們不要怕,我們會待你們很好,等停戰和平以后,我們要將你們送回家。戰爭的責任不是你們,而是美國一小撮搞政治的人。”聽了這番話,溫納瑞斯的心里就更沒什么可怕的了。
之后,志愿軍帶溫納瑞斯等到附近村莊農戶取暖,找飯吃。吃完后,志愿軍還掏出鈔票付給那個朝鮮老百姓。這些事,溫納瑞斯等都覺得很新鮮,感到志愿軍和別的部隊不一樣,這就是溫納瑞斯對志愿軍的第一印象。
隨后,溫納瑞斯同大批戰俘一起隨志愿軍跑了三個月,主要是為了躲避美國飛機轟炸。最后,溫納瑞斯等被送到鴨綠江畔的一個朝鮮碧潼第五戰俘營安定了下來。此時,溫納瑞斯來到朝鮮才一個多月。這些俘虜中有美國兵、英國兵、德國兵、希臘兵、比利時兵、加拿大兵和土耳其兵、印度兵等,分別來自十幾個國家。
在戰俘營里倍感中方人性化管理帶來的溫暖
一提起戰俘營,人們往往會想到惡劣的生活條件,陰森寒冷的牢房,戰俘們在看守的皮鞭和刺刀監督下從事著沉重的勞役,稍有不順從,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打罵刑罰甚至于被殺害。虐殺戰俘,可以說是人類自有戰爭以來的伴生物,一直被視為戰勝者理應享有的特權,是向交戰對手報復泄憤的一種本能行為和消滅后患的特殊手段,也是各國人民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有大量戰俘慘死在虐待、苦役、酷刑、活埋和集體槍殺的暴力之下。比如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戰俘營、扎達鮑斯捷爾集中營、圣費南多俘虜營和奉天俘虜收容所,都是戰俘的屠宰場。就連前蘇共中央政治局也曾集體作出決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制造過血腥屠殺21800多名被俘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慘案”和相關血案。
然而,回憶起在戰俘營的那些日子,溫納瑞斯則說,他的戰俘生活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充滿了恥辱、打罵和體罰,相反,而是充滿了快樂和友愛:志愿軍不讓戰俘干活,也不搜他們的口袋。至于金表等貴重物品,則由管理人員統一登記、管理,等遣返時還給他們。對那些犯了錯誤的戰俘,管理人員也從不打罵,而是采用教育溝通的方法,最多關關禁閉,但決不超過一周。俘虜營沒有鐵絲網,更沒有當時一些美國媒體說的“密布的電網”。昔日戰場上的敵人變成了朋友。因此,溫納瑞斯認為,他的被俘對他來說并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他人生中的“解放”,正是戰俘營的兩年半時光使他逐漸獲得了真理,有了真正的人生理想。
戰俘營是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里、冒著美軍飛機不斷轟炸襲擾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盡管供應補給緊張,前方戰士一把炒米一把雪,但在戰俘營里戰俘們的生活仍然不斷得到改善。生活步入正軌后,志愿軍俘虜管理部門定出了俘虜的伙食標準:每人每天糧食875克,白面、大米取代了初期的玉米、高粱;食油50克,肉50克,魚50克,蛋50克,白糖25克。普通灶每人每天伙食費1545元(人民幣舊幣),輕病號灶2313元,重病號灶3634元。這個伙食標準相當于志愿軍團以上干部的中、小灶標準,比志愿軍一般干部、戰士的伙食標準高出很多。為了照顧俘虜們的生活習慣,還特地從中國運去面包烤箱。信奉伊斯蘭教的俘虜,在生活上則另有特別照顧。
溫納瑞斯等一來到戰俘營,志愿軍管理人員就發給他們每人一支鋼筆、一疊信紙和信封,讓他們給家里寫信,并保證一定幫他們把信寄到各自國家的親人手中。溫納瑞斯非常喜歡那支中國造的黑色大鋼筆。
提起往事,溫納瑞斯曾回憶道:“說到寫信,有一件事讓我永遠也忘不了。一名美國兵名叫荷蘭,當別人寫信的時候,他坐在旁邊流淚,原來他是個文盲,不會寫信,看到別人寫家信,他也想家,心里很痛苦。第二天,來了幾名志愿軍,把他所有的東西都拿走了,人也不見了。大家都感到很納悶,以為他會發生什么可怕的事。后來我們知道了,他去了俘虜營附近的一個志愿軍的駐地。過了三四個月,他回來了,他會寫信了。原來,志愿軍單獨為他補習了幾個月的文化課,教他學習文化。我在美國演講時講了這件事,好多美國老人都掉了淚。”
直到戰俘營生活結束,溫納瑞斯的褲袋里還有一顆留下來的子彈。志愿軍把收集在一起的手表發還給大家。溫納瑞斯記得發給他們表的時候,有一只手表不見了,志愿軍就用等值的錢給了這個士兵,這個美國兵就用這些錢買了許多食品請大家共享,歡慶朝鮮停戰和平。
朝鮮的冬天特別冷,常常達到零下42℃。志愿軍為溫納瑞斯等配發了棉衣棉被、棉毯棉帽、毛毯和棉手套,住的炕也燒得暖烘烘的。他們的伙食比志愿軍還好,每天都能吃上鮮面包、雞蛋和肉。在戰俘營,吃飯講究民主,志愿軍讓他們選擇自己的炊事員來做西餐。志愿軍還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膚色與不同的宗教習慣,提供了充足的牛羊肉給他們吃。他們在戰俘營能過好幾種節,如美國的圣誕節、感恩節,英國的加冕節,土耳其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過圣誕節和春節的時候,一連幾天戰俘營都處在節日氣氛之中。
在戰俘營,志愿軍從來都不管溫納瑞斯等叫戰俘,而稱“同學”“學員”“朋友”,非常尊重他們的人格。除了平日學習生活外,還每天組織他們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增強他們的體質。夏天,他們可以在鴨綠江中游泳;冬天,他們可以在鴨綠江上滑冰。戰俘營里各種球都有,圖書閱覽室的書刊也十分豐富。溫納瑞斯后來曾回憶:“一次過圣誕節,我扮成圣誕老人,臉上粘上了白胡子,穿上了紅色的衣帽,用麻袋裝滿禮品,到另一個戰俘營去送圣誕禮物。我記得很清楚,當我們趕到那兒時正好是圣誕前夜的12點鐘,那里的戰俘非常吃驚和激動,全部站起來熱烈鼓掌,我回來時已經凌晨兩點了,興奮得幾乎一夜沒睡著。”
長期的戰地生活和因為想家帶來的思想壓力,使不少戰俘的健康出現了問題。這一情況經過層層上報,最后到了周恩來總理那里。周總理親自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采取急救措施。于是,一批高水平的醫生從中國各地來到碧潼,在這里建起了專門的戰俘總醫院。
談起俘虜營的那段生活,溫納瑞斯后來回憶說:“我在戰俘營度過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在這些日子里,深深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行動、言論所感動。記得到了戰俘營后,由于美軍實施空中‘絞殺戰’封鎖志愿軍交通運輸線,企圖阻止中朝軍隊的反擊,這給前線部隊和對戰俘的物資供應都帶來極大的困難,志愿軍戰士每天都在吃玉米、高粱、咸菜。我們這些吃慣了牛肉、面包、奶酪、巧克力的美國戰俘,開始都擔心會受罪。然而,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在俘虜營我們生活得非常好。志愿軍組織車輛冒著美國飛機的轟炸,從國內運來大米、面粉、肉類為我們改善生活。志愿軍還組織我們開展文體活動,為我們建立了俱樂部、圖書閱覽室,買來薩克斯管、吉他、鋼琴等樂器以及國際象棋、籃球和橄欖球等體育用品。每半月都有機動放映組為我們放演中國或朝鮮拍攝的電影。幾乎每個星期六,我們都會組織長達兩小時的晚會,演出我們自己排練的節目。豐富多彩的生活,讓我們淡化了對家鄉的思念。”
“時間長了,我們和志愿軍戰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朝鮮群眾給看管我們的一位志愿軍戰士送了一個紅蘋果,這位戰士見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蘋果,知道我想吃水果,便把這個蘋果送到了我手中。還有一名志愿軍戰士領到了一支鋼筆,他舍不得用,得知我喜歡鋼筆時,便送給了我。這支鋼筆至今我還保存著。我抽煙很厲害,不少志愿軍戰士把自己節省下來的煙送給我抽??梢哉f,我在俘虜營的那段生活,是非??鞓返模疑钚胚@支軍隊是一支文明的軍隊,是一支仁慈的軍隊,是一支得人心的軍隊。”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在管理人員的精心安排下,在碧潼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戰俘奧運會。選手來自北朝鮮各地戰俘營的500多名戰俘,他們身著統一的服裝,扛著各種旗幟,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運動場。“奧運圣火”點燃之后,各種比賽激烈角逐。比賽項目很豐富,跨欄、跳高、籃球、排球、足球、拳擊、游泳、跳水等一應俱全。在戰俘營內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堪稱世界戰俘史上的奇跡。
從志愿軍戰俘營成立之日起,就不斷有國際知名人士、外國社會團體的領導人和新聞記者前來參觀訪問。他們親眼看到,在志愿軍戰俘營,沒有鐵絲網,沒有狼狗,沒有炮樓碉堡,除了戰俘營大門口有兩個衛兵站崗值勤外,沒有大批荷槍實彈的軍警到處巡查監視。這里,志愿軍對所有戰俘均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宗教信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1952年5月,著名的國際和平人士、斯大林獎金獲得者、英國的莫妮卡·費爾頓夫人,在廖承志的陪同下到戰俘營考察,并多次同戰俘座談。她感嘆地說:“簡直是奇跡!這哪里是戰俘營,分明是一所國際大學校!”她回國后,著文盛贊我軍對戰俘的人道主義精神。
“它是我人生的轉折點。若沒它,我就不可能留在中國”
在戰俘營里,中國人民志愿軍俘虜管理人員發揚我軍優待俘虜的傳統工作作風,嚴格執行《日內瓦戰俘公約》,待戰俘如兄弟一般。中國人民講和平、講人道的博大胸懷感化了包括溫納瑞斯在內的無數戰俘,使他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
溫納瑞斯在戰俘營待了將近3年,與志愿軍朝夕相處。后來談起戰俘營生活,溫納瑞斯對志愿軍充滿感激和敬佩之情。他說:“我所以由敵人變為中國人民的朋友,我所以要留在中國,首先是由于志愿軍。志愿軍善待俘虜,把我們當朋友、當兄弟,教我們認識真理,熱愛和平。”他回憶道:“1950年志愿軍入朝作戰,美國依仗他們的空中優勢對志愿軍進行‘空中絞殺’戰,狂轟濫炸交通運輸線。中國物資運不上來,河水都結冰了,志愿軍還穿不上棉衣,有的穿草鞋打仗。但志愿軍卻想辦法保證戰俘穿得暖和,戰俘們棉衣、棉帽、棉鞋、棉手套,又新又厚。戰俘的伙房與志愿軍的伙房離得不遠,志愿軍在那邊吃玉米、高粱窩窩頭和炒面,戰俘們在這邊卻吃大米、白面、肉。美國飛機來轟炸,志愿軍首先把戰俘轉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在野外站崗放哨。有一天,一輛馬車冒著飛機的轟炸向戰俘營飛跑,來到戰俘營停下了,沒人下來。我們跑過去看,只見滿車戰俘生活物資,趕車的志愿軍戰士滿身是血,倒在車上死了。戰俘們哭了,脫下帽子致哀。”
溫納瑞斯還回憶說:“還有一件事我忘不了:一個黑人戰俘得了一種病,吃不下東西,瘦得皮包骨頭,志愿軍給他買來兩只山羊供他喝鮮奶。后來這個小伙子恢復了健康。遣返時胖乎乎的,他自己說他比被俘時重了17磅。有的戰俘不識字,看見其他戰俘寫家信就難過得流淚,志愿軍就幫他們寫家信,教他們英語單詞。有的戰俘病了,志愿軍干部就一次次去看望,醫生們也精心治療。我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對待俘虜,他們說:‘你們拿著武器時是敵人,放下武器就是朋友。你們大部分人是窮苦人出身,是我們的階級兄弟。’這使我想起另外一件事:被俘前,我們的營房走廊里躺著兩個自己的傷員,腿上流著血,呻吟著。我叫軍醫去看,軍醫走過去照他們的腿上猛踢,兩個傷員疼得嗷嗷叫。我問醫生為什么踢他們,他說他們是膽小鬼,不愿上戰場,故意把自己的腿打傷。我至今還很同情那兩個美國同胞,他們肯定是被逼當兵的。人都有良心,志愿軍這樣對待我們,我們能不感動嗎?志愿軍戰士都有明確的作戰目的,那就是為解放受壓迫的人民而戰,所以他們比別的軍隊更偉大、更勇敢。他們在冰天雪地里穿著草鞋打仗,不叫一聲苦,對老百姓卻是那樣愛護。我親眼看見一個戰士把自己的棉襖、棉鞋脫給一個衣不遮體的朝鮮老太太。”
溫納瑞斯就是通過這一件件小事認識了中國軍隊,認識了中國人民,產生了向往中國的念頭。
在戰俘營,志愿軍對戰俘進行政治教育,教他們認識戰爭是什么、戰爭給人民帶來了什么、帝國主義為什么要發動戰爭等問題,用大量的事實揭露和控訴美帝國主義的戰爭罪行和侵略本質,宣傳中朝人民反對侵略的正義性和取得的輝煌戰績。溫納瑞斯接受教育快,很快成為學習的積極分子。他靠攏志愿軍,發言積極,經常做那些思想低沉、情緒不安的俘虜的工作。
美俘反動軍官痛恨他,捎信給溫納瑞斯:再與志愿軍靠近就殺死你!一個叫“大孩子”的美俘軍官直截了當地對溫納瑞斯說:“今后你如果不再和志愿軍接觸,我們回去給你請功,嘉獎你;如果你再當共黨的積極分子,回去后,我們叫軍事法庭審判你!”溫納瑞斯橫下一條心說:“隨你們的便,這里的美國人不會跟你們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不會讓你們胡作非為!”他繼續當他的積極分子,繼續做那些沉悶不安戰俘的工作。戰俘們有志愿軍做后盾,擺脫了美俘反動軍官的控制,和溫納瑞斯一起,反對戰爭,要求和平,情緒一天天高漲起來。
回憶戰俘營的這段歲月,溫納瑞斯感慨地說:“那段生活對我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它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如果沒有那段生活,我就不可能留在中國,也就沒有我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所以,每年的11月28日這一天,我都與家人或朋友喝酒慶賀。這天是我被俘的日子,也是我獲得解放的日子。”
毫不動搖地選擇留在中國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按照協定,雙方交換戰俘。當志愿軍要遣返戰俘的時候,戰俘營中有22名俘虜拒絕遣返,要求留在中國。事關重大,為使他們慎重地作出選擇,志愿軍動員他們隨遣返戰俘先到“三八”線附近的開城,由中國遣返委員會管理。他們在開城從9月一直待到12月31日。
21名美國戰俘拒絕遣返,使美國感到大丟面子。美國一方面派牧師和神甫做他們靈魂的工作,一方面放他們父母的錄音,還以回國后年薪6萬美元相許,引誘他們回美國去。他們甚至還制造謊言和騙局,說溫納瑞斯父親病逝,日本東京有印度人贈給溫納瑞斯的一大筆存款,等他領取;一家美國公司經理和一個美國女郎寄來聘書和照片,要溫回去當副經理,做新郎……但這一切手段和騙局都無濟于事,22名戰俘態度很堅決,鄭重向中國紅十字會寫出申請,強烈要求留在中國,跟中國人民一起從事社會主義建設。他們終于留了下來。22名戰俘自愿要求留在中國的消息震動了美國朝野,那個在朝鮮戰場上輸得精光的麥克阿瑟大罵他們是叛徒、變節分子。
22名戰俘來到了中國。在中國紅十字會的安排下,他們參觀了工廠和農村,又在太原學習了一年的政治和中國歷史。這一年多的參觀、學習,時間雖不長,但他們的感受卻很深。中國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改變祖國一窮二白面貌,奮發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風貌深深地感染了他們。溫納瑞斯說:“這時,我開始向往社會主義,真心實意愿意參加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1954年,太原學習結束以后,紅十字會給了他們四種選擇:(1)去農村;(2)去工廠;(3)上大學;(4)賦閑。
溫納瑞斯是工人家庭出身,對工人有感情,他就毅然選擇了工廠,被分到濟南造紙廠……
溫納瑞斯在中國度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人生,先后在工廠當工人達27年,在北京上過人民大學,后來又在山東大學任教多年,幾十年來得到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關懷和幫助。無論是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還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都絲毫沒有動搖過他扎根中國的信念和信心。他說:“世界上哪個國家能完全沒有動亂?幾十年來我親眼看到了中國健康力量的強大,看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本質關系,更看到了社會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更加信賴共產黨,更加熱愛中國人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