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年初,隨著被打掉的軍隊越來越多,蔣介石已經很難在全國戰場上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了。于是,他也學習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戰略思想,集結了大量兵力,發動了所謂的“重點進攻”。其中,陜甘寧邊區是重點進攻的目標之一。
蔣介石派出了近30萬大軍,由得意門生胡宗南統率,分三路向延安進軍。
面對這種局勢,毛主席當機立斷,決定撤離延安。
為什么要撤離呢?
第一,敵眾我寡,如果硬守,只會造成無謂的犧牲。撤離可以保存實力。
第二,自解放戰爭爆發后,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就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第三,延安具有特殊的意義,讓敵人占領延安,可以麻痹敵人,也可以變成敵人不敢甩掉的包袱。
但是,毛主席可以撤離延安,卻堅決不肯離開陜北。為什么呢?一來,毛主席對陜北人民感情深厚,他不想丟掉陜北的老鄉們。第二,毛主席留在陜北,可以牽制胡宗南的大量軍隊。這樣,就可以減輕其他戰場的壓力。
當時,毛主席只留下了極少的兵力,負責保衛工作,也負責牽制胡宗南的大軍。其他的兵力,全部投向了各地的戰場。
事實上,毛主席當時的處境還是非常危險的。有一回,敵軍追上來,距離毛主席只有幾百米遠。如果不是特別幸運,那后果真的很難想象。
正是因為這種危險,毛主席在撤離延安后,建立了三套指揮班子,一套出現了危險情況,下一套立即頂上去,以防出現群龍無首的狀況。其中,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一套,劉少奇、朱德、董必武一套,葉劍英、楊尚昆等人一套。
為了安全,各位領導人還起了化名。比如,毛主席化名李德勝,意為“離開就能得勝”,周恩來的化名是胡必成,意為“必定成功”。
撤離延安時,毛主席曾經說過,離開延安是暫時的,是以延安換取全中國。
后來的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