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幾百年來,在中國進入私有制、階級社會、充滿階級剝削、壓迫和革命斗爭的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都進行了不懈的思考和探索,都一再提出并推崇了大同世界的理想,毛澤東受此影響頗深。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正是在繼承中國傳統大同理想的基礎上,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改造的理論,并對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多有艱辛探索和卓越建樹。
一、毛澤東大同世界理想的歷史源淵
毛澤東大同世界理想的來源,源遠流長,集思廣益,歷經兩千多年諸多仁人志士的不斷探索,并由空想逐步創新發展為科學,實屬不易。
(一)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的大同理想
毛澤東最初接受的是以儒家經典為主的私塾教育,兩千多年前西漢著名學者戴圣在儒家經典著作《禮記·禮運》篇中提出的“天下為公”社會理想,使毛澤東早就產生了對“大同”世界的萌想。之后毛澤東創新發展了洪秀全“均貧富”的太平天國理想。從《井岡山土地法》中的土地“共同耕種,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其中所規定的“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再到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農業合作化運動,都表現出對洪秀全理論的創新發展。毛澤東還傳承并尋找實現康有為、梁啟超所構想的世界大同之途徑。“用馬克思主義的語言來表達《大同書》主要理論,即一切生產資料歸全世界人民共同所有;全球統一計劃經濟;按勞分配,如農業勞動者收入約分十個等級,工商業勞動者收入約分二十個等級;取消現存國家,成立全球政府,重新劃分行政區域。甚至微觀至家庭,其中也有‘去家界’具體的操作建議。康有為采用國學的語言如‘去財產界限’,與馬克思主義的公有制不謀而合,而且早于十月革命而提出。雖然他出身于封建社會,但留學歸來,站在全世界的高度,主張的是全球社會主義類型的經濟社會模式。”仰慕大同世界的個性解放與公正平等,把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工具——“國家”列為惡魔,正是因為毛澤東受到《大同書》中對理想社會的政治、社會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家庭與婚姻等等的具體描寫所影響。所不同的是,康有為寄希望于封建統治階級的帝王進行自上而下的變法維新,因而“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毛澤東則指出,實現共產主義大同理想世界“唯一的路是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這就是說,只有通過共產黨領導人民大眾革命,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奪取政權,進而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到達共產主義大同理想世界。
(二)基于“三民主義”創立共產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
孫中山把大同作為他的理想,試圖按照他的三民主義建國,毛澤東當時也深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精神鼓舞。毛澤東曾經說過,他最初是在學習了《共產黨宣言》等著作后,建立了對共產主義的信仰的,而且自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1924年,孫中山將以往的三民主義進一步闡釋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認為“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朋友”。毛澤東在繼承新三民主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了新民主主義的三大基本綱領:一是堅持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即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其關鍵是建立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體以及民主集中制的政體。毛澤東聲稱:“一九二四年孫中山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中的革命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三個政治原則,同共產主義在中國民主革命階段的政綱,基本上是相同的。”二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即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其關鍵是走孫中山倡導的“節制資本”和“平均地權”之路。三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其關鍵是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也同孫中山囑托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扶助農工”等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毛澤東認為,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后開始的共產主義革命運動,是一個長期的分階段的歷史過程。它在民主革命階段除了與三民主義有相同的部分外,又有高于三民主義的四大優點:一是共產主義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綱中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力、八小時工作制和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二是共產主義于民主革命階段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因此,于最低綱領之外,還有一個最高綱領,即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綱領。三是共產主義的宇宙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四是共產主義者是理論與實踐是相一致的,即有革命的徹底性。“由于這些不同,共產主義者和三民主義者之間就有了差別。”
作為共產黨人追求的最高綱領即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施政綱領究竟是怎樣的前景呢?毛澤東在1949年6月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對新中國的藍圖及人類進步的遠景進行了勾畫:未來的新社會是“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可能性: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到達階級的消滅和世界的大同”。毛澤東在這里指明了實現大同理想世界要分成三個階段:一是確立人民共和國,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社會。二是運用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力量,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并逐漸建立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三是仍運用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力量,實現向共產主義過渡并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并且指出了兩個根本標志,一是不平等的階級對抗的消滅,從而為實現社會平等公正創造根本的政治條件。二是全世界的大同,而不僅是一國的大同。顯然,毛澤東這種實現大同社會的發展模式構架是基本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及共產主義發展階段論的,其合理性和科學性已為新中國向社會主義逐步過渡的社會實踐所證明,并將在未來的實踐發展中繼續得到證明。
二、毛澤東對通往“大同
境域”道路的探索
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開篇講到人類進步的遠景問題時指出: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共產黨,要經過長期努力,創設條件,“使人類進到大同境域。”根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還明確指出:“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兩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義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的革命,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而一切共產主義者的最后目的,則是在于力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后完成。”為此,毛澤東帶領早期的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在戰火紛飛的殘酷環境下不畏艱險地展開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英勇而艱辛的探索。
(一)通往“大同境域”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四”以來的中國民主革命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已不是舊民主主義,而是屬于新范疇的民主主義,這種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為實現這條總路線,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積極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艱苦探索。
1、探討建立統一戰線的策略
首先,爭取國共兩黨合作,建立無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階級組成的國民革命聯合戰線。毛澤東對于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建立三民主義同共產主義的統一戰線,實現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稱贊此為“聰明的孫中山”明智之舉,并將新三民主義定為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舉行北伐戰爭的國民革命聯合戰線的理論基礎。其次,抗戰爆發后,又積極爭取蔣介石和國民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認定“三民主義為抗日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愿為其徹底實現而奮斗”。同時強調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爭取共產黨在統一戰線內的領導權,針對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動搖性采取既聯合又斗爭的策略。
2、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發展道路
大革命失敗后,幼年的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的影響,照搬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模式,搞城市暴動,結果脫離實際,紛紛失敗。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受挫后,正確地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果斷地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于10月中旬到達井岡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有了井岡山這塊自給自足的革命根據地,就為毛澤東實踐他的“大同”世界理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毛澤東強調公平分配土地的理論,從農村土地改革入手,親自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部土地法,其主要內容包括: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并以農民個別耕種、農民共同耕種、蘇維埃政府組織模范農場耕種三種方式進行分配。分配后的一切土地禁止買賣。除老幼病殘沒有耕種能力及服公眾勤務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須強制勞動。土地分配以鄉為單位,以人口或勞動力為標準,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實行“耕者有其田”,農民既有自留地又有集體合作經濟,大家過著安穩的太平日子。同時,在政治上強調保護民主權利。實施公平分配土地和保護民主權利制度的結果,使蘇維埃政府贏得了當地民眾的積極擁護。毛澤東在井岡山開展土地革命的同時,積極開展武裝斗爭,保護革命政權。他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成功地走出一條中國特點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3、提出完成中國民主革命任務的法寶
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曲折前進和革命浪潮迭起,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共產黨人敏銳地洞察到,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并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正如毛澤東指出的:“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這種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在于建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和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進而系統地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并成為共產黨人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各種運動的行動指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經驗證明,主要由毛澤東創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體系是指導中國革命勝利發展的科學理論。
4、探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是一種過渡的而又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在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和國家成立后,又必須進行社會主義的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和黨中央按照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和《共同綱領》的精神,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認真實踐新民主主義的社會構想。經過三年的國民經濟恢復以及“三反”、“五反”運動,又及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即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種以“一化三改造”為核心內容的總路線,體現了變革生產關系與發展生產力的有機統一,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路線。在實行這種第二步革命時,毛澤東于1955年《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講話中,提出了“先集體化,后機械化”的理念,形成了先通過互助合作實現集體化,然后在集體化經濟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農業發展道路,創造性地運用并發展了列寧的農業合作化理論。
(二)通往“大同境域”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任務的順利完成,在全國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開始搞社會主義建設,黨內不少領導人既急于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急于求成,又過于自信,夸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探索,就輕率地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大搞強迫命令、高指標和瞎指揮,掀起浮夸風和“共產風”,在以此為主要標志的“左”傾思潮影響下,違背實事求是、講求實效的思想政治路線,全國呈現一派經濟過熱、表面繁榮的景象。大煉鋼鐵中大量砍伐森林、亂開礦山等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導致了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為后來的三年自然災害埋下了禍根。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發生“左”傾錯誤和挫折,毛澤東率先發覺,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艱辛糾錯。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強調實事求是,艱難帶領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既及時總結和吸取經驗教訓,又繼續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和途徑。在領導全黨糾正“左”傾錯誤時,毛澤東堅定地強調,不能剝奪農民,不能超越階段;反對“一平二調三收款”,反對平均主義;還要堅持商品生產和交換、遵守價值規律;既要積極進取,又要量力而行,凡事留有余地;統籌兼顧,綜合平衡;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等理念。盡管糾錯過程艱難曲折,阻力重重,措施落實難,但經過鄭州、武昌、上海、成都多次會議反復研討,弄清出現的“左”傾問題;提倡讀“兩本書”,澄清思想,統一認識;親自寫信,以《黨內通信》直發省、地、縣、社、大隊、生產隊六級干部,耐心說服,力糾錯誤。畢竟歷盡艱辛,下功夫逐步得以糾正,重返正確道路,迅速恢復生產,取得實實在在新成就,并為繼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建樹和成功實踐的意義。
(三)通往“大同境域”的實現條件
毛澤東認為,要實現共產主義大同世界理想,就必須爭取做到: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共產黨“努力工作,創設條件,使階級、國家權力和政黨很自然地歸于消滅,使人類進到大同境域。”結合毛澤東的有關論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來整體考察,使我們體會到,其蘊含如下深刻內容。
1、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
以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共產黨為主體的統一戰線。實現這種大同世界理想的領導力量是工人階級及其共產主義理論體系亦即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共產黨,依靠力量是廣大勞動人民。不僅團結國內各族人民的力量,還要團結全世界人民的力量,充分發揮國內統一戰線和國際統一戰線的作用。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結合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總結的革命經驗主要有兩條:“(一)在國內,喚起民眾。這就是團結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結成國內的統一戰線,并由此發展到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二)在國外,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的統一戰線。”
2、時間條件和實現手段
通過相當長時期的努力工作,創設條件。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為建立一個政治上自由、經濟上繁榮和文化上文明先進的新社會新國家以及實現條件,毛澤東認為不僅要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權力的作用,“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專政的國家權力,就是這樣的條件”,還要作相當長時期的準備。新中國的成立雖然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但經濟文化非常落后,還遠未實現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富裕,創設消滅階級、消滅國家權力、消滅政黨的條件則需要長期的努力奮斗。因此,毛澤東早在建國前夕就告誡全黨,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固然不易,然“鞏固這個勝利,則是需要很久的時間和要花費很大的氣力的事情。”在全國勝利后,要預防“不拿槍的敵人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要堅持“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3、前提條件和政治消亡
前提條件是徹底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以致階級、國家權力和政黨很自然地歸于消亡。這就是說,首先,要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使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在此基礎上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階級對立,包括舊式分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其次,“隨著階級的消失,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國家不是‘被廢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也就是說作為階級統治壓迫工具的國家機器將隨著階級被徹底消滅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從而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盡管仍需存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管理組織機構,發揮管理和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最后,隨著階級對抗和國家暴力機構的必然消失,作為階級政治集團的政黨也將失去維護政治統治的必要,從而也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
4、空間條件和實現途徑
空間條件是使人類進入到大同境域。大同境域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境界。毛澤東認為:“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整個理論體系,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這種理論體系和社會制度,是區別于任何別的理論體系和任何別的社會制度的,是自有人類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革命最合理的。”要使人類進入到大同境域宜采取什么樣的實現途徑?綜合毛澤東和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理論,可作這樣的理解,宜采取三條基本實現途徑。
第一是,引導人類進入到大同精神境域,即用共產主義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促進人類樹立共產主義的文化意識和道德情操,從思想上進入共產主義精神境界。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完全超越了“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成為具有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的新人。共產主義社會不僅實現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且是全社會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共產主義精神境界是一個逐漸提高的歷史過程,共產黨人應當持續教育人民,用共產主義科學理論即馬克思主義武裝人們的頭腦,幫助人們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為追求共產主義精神境界而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不斷增強人們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自覺性和積極主動性。
第二是,爭取讓人類進到沒有剝削和壓迫的大同社會境域,即爭取讓全人類徹底解放而廣泛開展共產主義革命運動。人類進到大同境域意味著人類的徹底解放,不僅是工人階級的解放、一國的解放,而且是全人類的解放,使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到“自由王國”,從而使人們成為自然界的主人、社會關系的主人和社會意識的主人,“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一勞永逸地擺脫一切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差別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進行剝削和統治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的奴役下解放出來。”徹底戰勝資本主義,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在將來最終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徹底解放全人類,這既是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同時需要全世界勞動者階級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奮斗,共同為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不合理社會制度而積極投身革命運動,為此做出不懈的貢獻。
第三是,鼓舞人類為進入幸福的大同社會而共同努力、共同享受,即推動人類共同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創造和享有物質條件。毛澤東指出:“中國也只有進到社會主義時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時代。”由共產主義低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再進一步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生產力高度發達、人民更加幸福美滿的社會。然而,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需要世世代代人們的長期而艱苦的努力。毛澤東曾提醒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應當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們開辟了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和創造。只有在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物質基礎上相應地變革生產關系、進而變革上層建筑,同時相應的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可持續發展。我們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進,而應當在推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積極創造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上,促進本國民主乃至世界民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調動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積極性,合力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著共產主義邁進。
毛澤東對共產主義有著堅定的信念。統觀整個世界,“惟獨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中國自有科學的共產主義以來,人們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國革命也改變了面目。”
三、正確對待毛澤東大同世界
理想探索及其重大意義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基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用畢身的精力,無數的犧牲,前赴后繼,勇往直前,開創性地探索、發現和開辟了從經濟文化落后國家通往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統一體的大同世界的發展道路,確實來之不易,后來者應當格外珍惜。我們應當努力學習,深刻思考,科學地理解其要義,高度重視其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繼承其遺志,不懈奮斗,開創未來,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一)應科學評價毛澤東對大同世界理想的探索
首先,對中國傳統大同理想應該加以揚棄。
中國傳統大同理想,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既有積極的因素,又有消極的成分,我們應當像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封建社會的條件下,人們針對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和地主剝削制度弊端,提出“均貧富、等貴賤”的理想就已經是很高的標準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條件下,康有為的《大同書》繼承儒家傳統政治思想中的“仁愛”思想、“公羊三世”說和“大同小康”理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發展和改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博愛”哲學、“三世”進化論和“大同”社會理想。同時,又對儒家傳統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專制理論、等級觀念、宗法觀念進行了否定和批判。這種對于儒家傳統政治思想的揚棄與康有為的學術淵源、《大同書》復雜的理論來源,以及康有為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現實的初步認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是難能可貴的。但是還難以認識到生產資料的地主私有制、資本私有制,及其基礎上相繼產生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本質,以及階級斗爭發展的必然前途。這同資本主義日益成熟而走向沒落的社會條件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及其與高度發達社會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理想則相差甚遠。
第二,對毛澤東提出的共產主義革命綱領及其道路的探索應當充分肯定。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在同國內外反動派的斗爭中逐步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體系、人民民主專政及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以及社會主義革命、改造、改革和建設的一系列理論和寶貴精神財富,為建立新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和建設社會主義,并為實現共產主義持續艱苦奮斗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必須充分肯定其歷史價值,并在進一步探索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的革命道路中,繼續發揮其指導作用。
第三,把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正確理論和道路與其實踐中發生的急于求成、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等“左”傾錯誤嚴格區別開來。
1958年1月,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國經濟落后,物質基礎薄弱,使我們至今還處在一種被動狀態,精神上感到還是受束縛,在這方面我們還沒有得到解放。要鼓一把勁。”“現在要來一個技術革命,以便在十五年或更多一些時間趕上和超過英國。”[①]“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我們所說的大躍進,就是這個意思。”[②]這是全黨一致擁護的大躍進理論和決策,是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大躍進運動的實踐中雖然出現了一些令人痛心的失誤和一些人為的破壞,但從中國工業發展史來看,其重要地位和偉大成就是不可否定的。大躍進畢竟實現了“超常規”“跨躍式發展”。而且“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前30年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迅速建立起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后40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快速發展邁向富強,這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躍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別的國家幾百年才走完的路!這就是驚人的大躍進,是鐵的事實,豈能隨意否定?!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們黨根據農民群眾開創的新經驗,為探索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毛澤東曾經指出:“嚴重的問題在于教育農民,農民的經濟是分散的,根據蘇聯的經驗,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細心的工作,才能做到農業合作化。沒有農業合作化,就沒有全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③]農村人民公社“以隊為基礎,三級所有”,把政治民主與經濟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更好更有效地實行了民主集中制。人民公社的事情有大有小,有急有緩,分別由公社、大隊和生產隊進行民主討論,集思廣益,分級集中決策,既能靈活有效地干小事,也能集中力量辦大事,靈活機動,潛力無窮。既有利于農林牧副漁和工業化全面發展,也有利于實現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華西村、南街村和周家莊等一大批至今堅持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制度不斷致富的事實就是成功的典型經驗的寫照。
第四,對毛澤東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發展道路的探索應當在堅持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和繼續發展。
對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中許多合理的今天仍需要借鑒的寶貴理論,我們應當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和態度,認真加以對待。對其“進入大同境域”的基本思路應當科學理解,即對其發展道路的基本途徑、實現的條件和手段應當積極的響應,并做出積極的努力;對具體實踐中的具體措施還必須結合面臨的現時國情、時代特點、國際環境、矛盾狀況、發展要求選擇適合的策略;對未來的發展前途還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地探索和綜合創新。
第五,對毛澤東倡導的“大同境域”可以作為理想信念加以推崇和堅持,但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實,順序漸進。
毛澤東的“大同境域”,其理想狀態和輪廓既源于又高于古代和近代特別是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描寫的景象,是值得人們追求的遠大理想,其具體途徑和措施需要在未來社會中進一步加以探索和完善。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大量殘存著舊社會不良習慣和舊制度遺跡、社會生產力還仍很落后、制度還不完善不成熟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將它作為追求的目標和前進的動力,一步一個腳印,堅實有效地開拓前進,既不可急于求成、隨意蠻干、盲目冒進,也不可迷失方向,上當受騙,走回頭路。
第六,對毛澤東的大同理想應作系統地、辯證地、整體地、發展地把握,且不可形而上學、偏面僵化地對待。
毛澤東思想同馬列主義一樣,是一個科學體系,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智慧的結晶。對于毛澤東大同世界理想應統觀毛澤東前后一系列理論以及以他為核心的黨中央集體理論,并結合革命實踐的檢驗加以系統概括、理性抽象和歷史證明,對其真理性的認識應毫不遲疑地納入科學體系范疇。斷章取義只會曲解原意,僵化理解只能固步自封,照抄照搬只會脫離實際,忽視理論的科學價值,只會埋沒真理,盲目地多走彎路。正確的科學態度應當是全面理解,系統、辯證、發展地把握,基于實踐的堅持與發展相統一,回歸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真諦。
(二)應高度重視毛澤東大同世界理想探索的指導意義
第一,為我們探索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善于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成功地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制定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新民主主義的總路線和革命綱領,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同時,在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后,毛澤東又提出要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找到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道路。盡管這種探索是艱辛的,前進的,尚未獲得完全成功,但也是難能可貴的,畢竟啟發和激勵著當時及后來的共產黨人繼續探索。
第二,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理想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社會主義理想社會有著濃厚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底蘊。追求理想社會、實現社會公平公正、平等共享,是中國人民世世代代所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我們應當從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發掘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古為今用”,弘揚傳統中華優秀文化。社會主義理想社會的構建,應當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應當從解決當代中國社會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形成中國的社會主義理想社會發展模式。社會主義理想社會是實現共產主義“大同世界”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理想社會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實現共產主義“大同世界”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應當也只能制定作為共產主義“大同世界”低級階段的綱領和方案,而不能超越階段。如我們現在還需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不能過于注重享受;只能倡導人的全面發展而不能過早地提出自由發展的要求;只能倡導按勞分配而不能要求按需分配;只能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既不能實行單一的社會公有制,也不能全盤私有化;只能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持續搞好全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教育;必須重視意識形態領域里的矛盾和斗爭,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社會主義文化革命,抵制和反對資本主義私化、西化思潮的侵襲,逐步與私有制觀念決裂,樹立大公無私的思想意識,使人們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逐步樹立社會主義乃致共產主義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情操。
第三,為我們探索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通往未來社會主義較高階段以及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
毛澤東在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指出:“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比前一階段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我們這樣的國家,完成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艱巨任務,建成社會主義不要講得過早了。”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及其為向共產主義過渡創造條件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要牢記毛澤東同志“兩個務必”的諄諄教導,作長期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和持續不懈的努力。
總而言之,毛澤東倡導的“大同境域”是一種成功地完成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在逐步消滅階級剝削、階級壓迫的前提下,實現人性解放、人人平等、社會公正公平,通過不發達階段到達較發達階段的發展,達到世界范圍內“天下為公”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狀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這種理想狀態的實現路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期探索和努力奮斗,逐漸形成了由一系列宏偉目標、基本綱領、總路線、主要步驟、基本途徑、方針政策等組成的具有中國特點發展道路的基本框架,為推翻長期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以及向社會主義過渡,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也為我們進一步完善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探索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過渡的發展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④]
注 釋:
[①]《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50頁。
[②]《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41頁。
[③]毛澤東:《論認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82頁。
[④]資料來源:王遐見:《論毛澤東對大同世界發展模式的探索》,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2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