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網上還在傳播一篇從2011年流傳至今的文章,說蔣介石、毛澤東向故宮博物院借閱乾隆武英殿版《二十四史》的事。文章寫得活龍活現,有鼻子有眼,涉及的人物用的都是真名真姓真職務。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信以為真或者半信半疑。為了弄清楚毛澤東是否向故宮博物院借閱過這部書,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志剛同志對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同志進行了專題采訪。
逄先知同志生于1929年,20歲進入中南海,長期為毛澤東管理圖書,對毛主席用書情況非常清楚。3月6日下午,王志剛見到了逄老,逄老熱情接待了他。這位九十高齡的老人,思維敏捷,記憶清晰,對答如流。現將問答全文發表,以正視聽。
毛澤東向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
借閱過《二十四史》嗎?
——訪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
王志剛(以下簡稱王):網上有一篇文章,講蔣介石、毛澤東向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借閱武英殿版《二十四史》的事,您看到了嗎?
逄先知(以下簡稱逄):看到了,完全是作者在造謠,憑空編的“故事”。
王:您為毛澤東管理圖書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逄:從1950年11月開始,直至1966年5月,前后近16年。
王:毛澤東閱讀的武英殿版《二十四史》是從故宮博物院借來的嗎?
逄:不是。毛澤東從未向故宮博物院借過書。他要借書,都是我到北京圖書館(后來更名國家圖書館)去辦理,而且都是如期歸還。北京圖書館還為毛澤東辦了一個借書證,編號為第1號。他們至今還保存著當年我寫的那些借書條。
王:那么,毛澤東閱讀的武英殿版《二十四史》,是怎么得到的?
逄:我記得1952年,當時在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擔任領導職務的鄧潔(延安時期,曾任中央書記處行政處長),知道毛澤東喜愛讀書,找到田家英,說有一部武英殿版《二十四史》,字很大,想送給毛主席。田家英當然很高興。不久,鄧潔把書送到中南海,是我從汽車上搬下來的,放到毛澤東的書房里。毛澤東沒有私產,更沒有把這部書看作自己的私有財物。他逝世后,全部交給中央檔案館,由國家永久保存。毛澤東在書上寫了許多批語,是留給后世的一筆很有價值的文化遺產。
那篇文章作者卻無中生有地虛構出一個田家英向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為毛澤東要武英殿版《二十四史》的“故事”。為了把假的說成真的,寫得繪聲繪色。大意是:當田家英說明來意,馬衡一聽,數聲冷笑后說:“真是異想天開,我這里每樣東西都是國寶,任何私人都不能動。”田家英無奈,委婉說出自己的難處,也暗示毛澤東非他人可比。可馬衡就是不買賬,傲視君王的派頭一點不比毛澤東差。不知是什么原因,馬衡調到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馬衡走后,田家英再借《二十四史》,自然是一路順風。毛澤東如愿以償。可以推斷,他認為天下寶貝物都是自己囊中私物。
文章作者舉不出這段“故事”的任何來歷。他以為當事人都已作古,為了攻擊毛澤東可以隨心所欲、不擇手段地制造謠言,欺騙讀者,這是極不道德的。沒想到偏偏還有我這個當事人在,能把事實說清楚。
文中所說的不論是田家英為毛澤東要武英殿版《二十四史》,還是從琉璃廠買了一部中華書局出版的《二十四史》,都是根本沒有的事。至于馬衡調離故宮博物院,更跟毛澤東扯不上邊。
王:毛澤東向故宮博物院借過什么文物嗎?
逄:借過,不過很少。1958年曾向故宮博物院借過草書字帖。10月16日,他批示田家英:“請將各種草書字帖清出給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訣歌。此外,請向故宮博物院負責人(是否鄭振鐸?)一詢,可否借那里的各種草字手跡若干。如可,應開單據,以便按件清還。”(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冊,第467、468頁)后來,他從故宮博物院借的草書手跡都由時任中辦秘書室副主任陳秉忱全部送還。陳老懂得文物,是清代著名金石學家陳介祺之孫。
我為毛澤東管理圖書近16年,親聞親歷,非常清楚。毛澤東凡是借閱公家的圖書、手跡等,都十分愛護,如期如數歸還。不僅如此,還把別人送給他的名貴文物交給公家。例如,著名收藏家張伯駒曾送給毛澤東一件極為珍貴的李白《上陽臺帖》。毛澤東看過后,送給故宮博物院。又如,1951年12月3日,他致信鄭振鐸,說:“有姚虞琴先生經陳叔通先生轉贈給我一件王船山手跡,據云此種手跡甚為稀有。今送至兄處,請為保存為盼!”(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1冊,第429頁)鄭振鐸,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后來他將自己收藏的大量古代陶器和近10萬冊古籍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作者用對照的筆法,寫蔣介石派陳布雷向馬衡借閱武英殿版《二十四史》,完全是另一個調子。還說有人在蔣介石面前搬弄是非,說馬衡壞話,想取而代之。蔣介石斷然說:“故宮文物,只可托馬衡。國寶由他保管,國人放心。”文章作者制造謠言抬蔣貶毛,他的政治動機十分清楚。現在,網上常有一些憑空編造而又說得活龍活現的“故事”,這只是恰恰遇到一件同我直接有關的例子。讀者對這類騙子可要十分警惕。
王:謝謝逄老,您作為當事人之一,說的這些事實,對那篇造謠文章是有力的批駁,很有說服力。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見。
附:造謠網文如下
馬衡、蔣介石、毛澤東與《二十四史》
(老醉漢 于 2011/11/2 0:08:36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原創文學)
二零一一年二月,四庫全書版《二十四史》出版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家圖書館、中華書局等全國古籍整理出版領域的二十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二十四史》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最直接的記錄,也是國學經典中最核心部分之一。自從最早的《史記》問世以來,版本問題就時刻關系著《二十四史》的閱讀、整理、研究。合刊《二十四史》自清代乾隆以后才出現,至今流行的版本主要有三種:一,清乾隆時官刻的“武英殿本”;二,民國由張元濟主持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三,1949后由中華書局印行的“點校本”。
除此之外,與“武英殿本”幾乎并行而出的四庫全書版《二十四史》往往被學界忽略,未得到充分的重視。
以上《二十四史》諸版本,以清乾隆時官刻的“武英殿本”最為珍貴。
因為這個版本是由乾隆皇帝欽定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結集,幾乎集中了全國著名史學家參與其事。全書由《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 《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部史書組成。計約三千二百五十余卷,八百多冊,四千七百二十萬字。《二十四史》系統記述了從中華始祖皇帝(公元前二十六世紀)起始至清兵入關、明朝滅亡(1644),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從公元前104年司馬遷撰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到1784年《二十四史》集典完成,歷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其著期之長、涵蓋之廣、跨度之大、銜接之密、行筆之精、工程之巨,可謂空前絕后。
《二十四史》以帝王紀傳為綱,貫穿歷史事件,輔以“表”來連接時空、人物,用“志”來補以典章制度與天文歷法等內容。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了中國歷史的全貌。其中記載的人物,舉凡帝王、貴族、官吏、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說客、策士、游俠、隱士、商賈、醫者、卜者、俳優等,無所不有。記載的社會生活,則政治、軍事、經濟、法律、科技、外交、文學、藝術、農商、財稅、天文、地理、歷法、乃至道德、宗教、民族、民俗等,無所不包。
《二十四史》歷來為治政家、軍事家、思想家鑒往知為、治國安邦,士族文人修身齊家,為人處世的鏡鑒。
蔣介石、毛澤東二先生也不例外。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蔣介石想看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他親筆寫給馬衡一張借條,命秘書陳布雷去找馬衡借書。
馬衡生于一八八一年,一九五五年逝世,浙江鄞縣人,是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精于漢魏石經,抗戰期間,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主持故宮博物院西遷工作。
當時,馬衡看看蔣介石的借條,要陳布雷在條子上面簽上“在一個月內歸還”的保證,當即把陳布雷氣走 了。
陳布雷回去在蔣介石面前發牢騷說:“這《二十四史》是一個月內能看完的書嗎?這不是存心刁難我們嗎?”
蔣介石苦笑著說:“哪里是刁難啊,就是明擺著不借給我嘛。”
三天后,馬衡送了一部由張元濟主持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民國新版《二十四史》給陳布雷,說:“蔣先生要的書我給您送來了。”
陳布雷只氣得眼直翻,他譏諷地問:“馬先生,蔣公要的是這個嗎?”
馬衡當時不客氣地說:“蔣先生要是看書,就是這個。蔣先生要是別有圖謀,就是那個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
馬衡把陳布雷這位筆下生花,文壇老手搶白得張嘴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后來有小人在蔣介石面前搬弄是非,說馬衡壞話。欲落井下石,取而代之。
蔣介石決然說:“故宮文物,只可托馬衡。國寶由他保管,國人放心。”
無獨有偶,一九四九年毛澤東進北京城后,指示秘書田家英,也要他置一部《二十四史》。
毛澤東要看《二十四史》,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田家英費勁心力,終于在琉璃廠一家書畫古玩店里,看到了一部一九二三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線裝影印版完整的《二十四史》。他如獲至寶,二話沒說就買下來,興高采烈地把書運到毛澤東的書房。
誰知毛澤東一看,大皺眉頭。說:“你給我把它都搬出去,我不想看這種東西。我情愿看乾隆印的書,也不要看國民黨印的書!”
田家英這才明白,毛澤東想要的,是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自己費盡心力買下的民國版本的《二十四史》,是出力不討好了。
于是,田家英第二天就來到故宮博物館,找到館長馬衡。田家英向馬衡說明來意,想為毛澤東要一部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
不料馬衡一聽,數聲冷笑后說:“真是異想天開,我這里每樣東西都是國寶,任何私人都不能動。別說要,借都不行。此例一開,我這故宮博物館,豈不成了私人寶庫?”
馬衡的一席話,當即把田家英說的面紅耳赤,甚至有點無地自容。心里對馬先生的敬業精神和骨氣,欽佩不已。
可欽佩歸欽佩,但這事是毛主席親自交辦的,還得交差啊。
田家英無奈,幾次跟馬老先生商量,委婉說出了自己的難處,也暗示了毛澤東非他人可比。
可馬衡就是不買賬,傲視君王的派頭,一點不比毛澤東差。
就在田家英快要死心的時候,不知什么原因,馬衡卻被調到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離開了故宮博物館。
馬衡走后,田家英再去借這套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自然是一路順風。
毛澤東如愿以償,這部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整整伴隨他終生。據說,毛先生在上面即興揮毫,抒發了很多感慨。可以推斷,他認為天下寶貝物都是自己囊中私物。
不知道在毛澤東死后,故宮博物院敢不敢、能不能將這一國寶收為國有?
(作者:逄先知,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王志剛,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