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我國1958年和三年困難時期出現(xiàn)了嚴重的“左”傾錯誤,造成了嚴重后果。許多論著都認為造成這些錯誤的主要責任人是毛澤東主席。
在關于這一期間的研究中,195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要想正確研究和評價1958年和三年困難時期的毛主席,就必須對毛主席在1958年的許多重要歷史史料有準確的描述和理解。但是現(xiàn)在在許多論著中,對毛主席1958年許多重要史料的描述和解釋方面都存在著許多不準確、不正確,錯誤、歪曲的情況。
我們對這方面的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查證、分析和研究工作。現(xiàn)在我們把研究的情況寫成《關于毛主席1958年若干重要史料的辨析》的系列文章。希望通過這方面的工作,能夠有助于還原當時的歷史真相,肅清這一領域中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正確評價這一期間的毛主席,還毛主席以公正!
今天的這一篇是這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1958年12月,毛主席為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印發(fā)《三國志·張魯傳》寫了長篇批語【1】。
長期以來,許多文章都對這個批語做了完全錯誤的解讀,這些解讀完全歪曲了毛主席的觀點,把莫須有的錯誤強加到毛主席身上,也歪曲了當時的歷史,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一個典型的案例。本文后面所附錄的一篇文章,就是這類文章中的一篇。
為了正確理解毛主席所寫的《關于印發(fā)〈張魯傳〉所寫的批語》的真實意義,我們必須對毛主席寫這個批語的背景做一個簡要的敘述。
下面我們按照時間順序梳理毛主席寫這個批語之前的歷史脈絡:
(1)毛主席1960年在著名的《十年總結》中說:(1958)“八月在北戴河,中央起草了一個人民公社決議,九月發(fā)表。幾個月內公社的架子就搭起來了,但是亂子出得不少,與秋冬大辦鋼鐵同時并舉,亂子就更多了。”【2】
這里的“亂子”指的就是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xiàn)的以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為主要特征的“左”傾錯誤(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共產風”)下的許多錯誤做法。
按照毛主席的這里的說法,北戴河會議(1958年8月30日結束)以后,人民公社運動中“亂子出得不少”。關于產生的這些“亂子”的情況和原因,我們將在另外的文章中詳細加以敘述。
(2)1958年10月26日下午,毛主席同吳冷西和田家英談話。根據(jù)吳冷西的回憶,在這次談話中毛主席說,“北戴河會議迄今已有兩個月,國慶節(jié)前我去大江南北走馬看花,除了給你們新華社寫了一條新聞外,感到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認真研究。”毛主席說,“大躍進和公社化,搞得好可以互相促進,使中國的落后面貌大為改觀;搞得不好,也可能變成災難。……北戴河會議時我說過公社的優(yōu)點是一大二公。現(xiàn)在看來,人們的頭腦發(fā)熱,似乎越大越好,越公越好。”
毛主席還說,“我們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沒有問題的。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什么是共產主義社會,現(xiàn)在并不是人人認識一致,甚至在高級干部中也各說各的,其中有不少胡話。因此公社化過程中具體做法,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3】
這里,毛主席所說的“國慶節(jié)前我去大江南北走馬看花,除了給你們新華社寫了一條新聞外”,其中給新華社寫了一條新聞指的是毛主席9月30日為新華社起草的《巡視大江南北后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新聞稿。這說明下面毛主席所說的“感到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認真研究”的時間應當是在1958年9月底。
上述情況說明,毛主席在9月底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化運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在關于共產主義的問題上“高級干部中也各說各的,其中有不少胡話。”毛主席認為如果“搞得不好,也可能變成災難”。從這時起,毛主席就準備糾正這些“左”傾錯誤。
(3)在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之后,毛主席從10月中旬開始,先后到天津、河北、河南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情況,并連續(xù)召開了第一次鄭州會議(11月2日—10日)、武昌會議(11月21日—27日)和黨的八屆六中全會(11月28日—12月10日),這些會議是毛主席為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左”傾錯誤而召開的重要會議,主要議題都是糾“左”。(在這三次會議中,毛主席多次發(fā)表講話,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錯誤進行了嚴肅批評,關于這一點,可以參考《毛澤東年譜》的記載)。
(4)在武昌會議期間,11月22日,毛主席再次和吳冷西、田家英談話。在這次談話中,毛主席說,“人民公社搞的供給制,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平均主義。中國農民很早就有平均主義思想,東漢末年張魯搞的“太平道”,也叫“五斗米道”,農民交五斗米入道,就可以天天吃飽飯。這恐怕是中國最早的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我們現(xiàn)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這非常危險。北戴河會議規(guī)定了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五個條件,哪一條也不能少,缺一條也不能向共產主義過渡。談到這里,毛主席很動感情地說,反正我不準備急急忙忙過渡。我今年65歲,即使將來快要死的時候,也不急急忙忙過渡。”【4】
顯然,這里毛主席對張魯?shù)?ldquo;五斗米道”明顯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指出“五斗米道”的那些做法是“平均主義”,是“中國最早的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毛主席嚴肅批評了人民公社運動中的那些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做法“非常危險”!并且說他自己“不準備急急忙忙過渡”,“即使將來快要死的時候,也不急急忙忙過渡。”
毛主席和吳冷西、田家英談話中的這些內容,為我們研究毛主席關于《張魯傳》的批語,提供了一把鑰匙。
(5)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毛主席在八屆六中全會上寫下了《關于印發(fā)〈張魯傳〉所寫的批語》。
我們研究毛主席關于《張魯傳》的批語,必須在這個背景下去研究,否則就得不到正確的結論。
下文中左側線引文是毛主席批語的原文,為了方便分析,我們把毛主席的這個批語分為5段。引文中每段前的編號是我們加的,其中的黑體也是我們加的。其他部分是我們的分析。
(1)這里所說的群眾性醫(yī)療運動,有點像我們人民公社免費醫(yī)療的味道,不過那時是神道的,也好,那時只好用神道。道路上飯鋪里吃飯不要錢,最有意思,開了我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約有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了,貧農、下中農的生產、消費和人們的心情還是大體相同的,都是一窮二白。不同的是生產力于今進步許多了。解放以后,人們掌握了自己這塊天地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但一窮二白古今是接近的。所以這個《張魯傳》值得一看。
(2)張魯?shù)淖娓竸?chuàng)教人張陵,一名張道陵,就是江西龍虎山反動透頂?shù)哪莻€張?zhí)鞄煹淖孀冢端疂G傳》第一回描寫了龍虎山的場面。三國時代的道教是遍于全國的、群眾運動的。在北方有天公將軍張角三兄弟最為廣大的革命的群眾運動,他們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蒼天,漢朝統(tǒng)治階級。黃天,農民階級。于吉在東吳也有極大的群眾運動,是那時道教的一派。張道陵、張魯是梁、益派。史稱這派與北方派的路線基本相同。
這一段對三國時代道教中的幾個派別進行了比較。
(3)其后,歷代都有大小規(guī)模不同的眾多的農民革命斗爭,其性質當然與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革命運動根本不相同。但有相同的一點,就是極端貧苦農民廣大階層夢想平等、自由,擺脫貧困,豐衣足食。在一方面,帶有資產階級急進民主派的性質。另一方面,則帶有原始社會主義性質,表現(xiàn)在互助關系上。第三方面,帶有封建性質,表現(xiàn)在小農的私有制、上層建筑的封建制——從天公將軍張角到天王洪秀全。宋朝的摩尼教,楊么,鐘相,元末的明教,紅軍,明朝的徐鴻儒,唐賽兒,李自成,清朝的白蓮教,上帝教(太平天國),義和團,其最著者。我對我國歷史沒有研究,只有一些零星感觸。對上述性質的分析,可能有錯誤。但帶有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色彩這一點就最貧苦的群眾來說,而不是就他們的領袖們(張角、張魯、黃巢、方臘、劉福通、韓林兒、李自成、朱元璋、洪秀全等等)來說,則是可以確定的。
這一段是這篇批語的核心部分,著重指出“五斗米道”這一類的農民斗爭具有三個方面的性質:
1、“帶有資產階級急進民主派的性質”;
2、“帶有原始社會主義性質,表現(xiàn)在互助關系上”;
3、“帶有封建性質,表現(xiàn)在小農的私有制、上層建筑的封建制”。
由此可以知道,毛主席認為,“五斗米道”的一些做法,實際上是“帶有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色彩”的,是“原始社會主義性質”的。這里所說的“原始社會主義性質”,按照前面我們引用的毛主席同一年11月22日晚上同吳冷西、田家英談話中的表述,就是“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性質的。
我們必須特別指出,毛主席在這里是對“五斗米道”這一類的農民運動的歷史局限性、階級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進行分析。這種分析只能是批判的,而不可能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是“推崇”“贊揚”的。
毛主席在這一段中所說的“歷代都有大小規(guī)模不同的眾多的農民革命斗爭,其性質當然與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革命運動根本不相同”,是整個這個批語中最核心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告誡黨的高級干部,要搞清楚黨所領導的“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運動”同歷史上的那些農民運動(例如“五斗米道”)在性質上是“根本不相同的”,黨不能把自己降低到張魯?shù)?ldquo;五斗米道”那樣的水平。
在搞清了這些以后,人們就可以對毛主席的下面這句話做出正確的解釋了。
(4)現(xiàn)在的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歷史來源的。
在第(3)段對“五斗米道”的性質,包括其歷史局限性、階級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做了分析之后,毛主席的這句話顯然是在批評人民公社運動中的一些錯誤做法,“是有我國的歷史來源的”,這些錯誤做法同“五斗米道”的一些做法一樣,是“帶有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性質的。毛主席這里所說的“人民公社運動”實際上指的是人民公社運動中出現(xiàn)的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那些“左”的做法。
把毛主席的這句話和我們前面引用的毛主席在同一年11月22日晚上同吳冷西、田家英談話中的那段話結合在一起,我們就知道,毛主席這里根本不是推崇“五斗米道”的做法,而是對人民公社運動中那些錯誤做法進行嚴肅批評,指出了這些錯誤做法之所以出現(xiàn)的歷史根源(淵源于“五斗米道”一類的農民斗爭的某些做法)、社會根源(一窮二白的社會條件)、階級根源(農民中最貧苦群眾)和思想根源(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思想,即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5)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沒有來得及將農民中的上層和中層造成資本主義化,但是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反動聯(lián)盟,卻在幾十年中將大多數(shù)農民造成了一支半無產階級的革命軍,就是說,替無產階級造成了一支最偉大最可靠最堅決的同盟軍。
最后一段是一個補充說明,是說我國沒有經(jīng)過資本主義社會階段(“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沒有來得及將農民中的上層和中層造成資本主義化”)就進入了社會主義階段。
毛主席這個批語似乎沒有寫完,還有一些話沒有說出來。我們的理解,毛主席在這里想說的是:農民一方面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另一方面農民還帶有從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帶來的一些舊的思想,例如“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即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毛主席之所以寫這個批語,實際上是在糾正“左”傾錯誤的過程中,對這些錯誤的性質,以及這些錯誤之所以產生的歷史根源、社會根源、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3 歷史真相是怎樣被歪曲的?
毛主席去世以后,國內外出現(xiàn)了一股全盤否定毛主席的歷史虛無主義的社會思潮,這股思潮通過全盤否定毛主席,達到全盤否定社會主義,全盤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盤否定毛主席為我們黨制定的一整套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目的。
由于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xiàn)了嚴重的以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為主要特征的“左”傾錯誤,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特別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內外出現(xiàn)了“餓死三千萬”的巨大謠言,而一些人又把造成“餓死三千萬”主要原因歸結為是以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為主要特征的“左”傾錯誤造成的,并且他們把這些“左”傾錯誤的責任強加到毛主席身上。
要想在這個領域中肅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就必須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歷史做出細致的梳理和辨析,搞清最基本的歷史事實。
這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的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通過對毛主席《關于印發(fā)〈張魯傳〉所寫的批語》的歪曲解讀,達到否定毛主席、歪曲這一時期歷史的目的。由于類似的解讀在許多文章中(甚至在某些國史論著中)反復出現(xiàn),所以我們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澄清歷史真相,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例如,本文后附錄的一篇文章《毛主席推崇三國教主張魯?shù)臍v史之謎》(以下簡稱《歷史之謎》)就是這類文章中的一篇。這篇文章,站在歷史虛無主義的立場上,對毛主席印發(fā)《張魯傳》目的和毛主席的批語做了與毛主席的原意完全相反的歪曲解讀。
要正確理解毛主席關于《張魯傳》批語的真實意義,就必須結合毛主席寫作這篇批語的背景去分析和解讀,關于毛主席寫這篇批語的歷史背景,我們在§1中已經(jīng)做了簡要介紹。
但是《歷史之謎》這篇文章根本不談毛主席寫這篇批語的歷史背景,根本不談毛主席主持召開的第一次鄭州會議、武昌會議和黨的八屆六中全會的主題是糾“左”,根本不談毛主席在這一期間為糾正“左”傾錯誤作出的巨大努力。離開了這些,就不能正確理解毛主席這一期間思想脈絡,也就不能正確理解和解讀毛主席關于《張魯傳》的批語。
下面我們對《歷史之謎》這篇文章中的一些主要段落作出簡要評論,看一下這篇文章究竟是怎樣歪曲歷史事實的。下面左側線引文是《歷史之謎》一文的主要段落(文中的編號是我們加的),其他是我們的評論。
(1)(毛澤東)對1600年前漢中張魯政權的道德治國、平均主義深感興趣,《張魯傳》成了他推進人民公社化的理想教材。
他(毛澤東)認為,人民公社正是《張魯傳》中記載平均分配的社會形式復制品。
毛澤東古為今用,堅持認為,對于貧窮落后的農民來講,漢末的五斗米道與今天的人民公社,都是“民夷樂之”的群眾運動。“均貧富”是改變一窮二白的“經(jīng)濟綱領”。
在這里《歷史之謎》的作者認為毛主席之所以寫關于《張魯傳》的批語,是對張魯“五斗米道”的平均主義“深感興趣”,把這類“均貧富”的平均主義作為改變一窮二白的經(jīng)濟綱領,“人民公社正是《張魯傳》中記載平均分配的社會形式復制品”。
毛主席在這一期間真的像這個作者所說得那樣推崇“平均主義”嗎?
我們在§1已經(jīng)指出,在11月22日(毛主席關于《張魯傳》的批語寫于這之后的12月),毛主席在和吳冷西、田家英的談話中說:“人民公社搞的供給制,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平均主義。中國農民很早就有平均主義思想,東漢末年張魯搞的“太平道”,也叫“五斗米道”,農民交五斗米入道,就可以天天吃飽飯。這恐怕是中國最早的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我們現(xiàn)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這非常危險。”
從毛主席的這段話可以看出,毛主席對張魯“五斗米道”推行的平均主義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農民空想社會主義”,并且毛主席特別指出,“我們現(xiàn)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這非常危險。”
由本文§2可以看出毛主席在關于《張魯傳》的批語中表達的思想與上述談話精神是一致的。
在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毛主席嚴厲批評說:“公社在一九五八年秋季成立之后,刮起了一陣“共產風”。主要內容有三條:一是窮富拉平。二是積累太多,義務勞動太。三是‘共’各種‘產’”。【5】這里毛主席把平均主義的“窮富拉平”作為“共產風”的排在第一位的主要內容加以堅決反對。
在1960年毛主席更是明確提出了“永遠不許一平二調”【7】,這里的“一平”指的就是“貧富拉平、平均分配”的平均主義。
由此可知在人民公社運動中,毛主席始終是堅決反對平均主義的。但是《歷史迷霧》一文在解讀毛主席關于《張魯傳》批語的時候,卻完全顛倒歷史事實,說毛主席要把“均貧富”作為“改變一窮二白的‘經(jīng)濟綱領’”。
(2)他(毛澤東)要再次以農村為突破口,為農村選擇一個快捷途徑:讓農民由互助組、合作社加速過渡到共產主義。
1958年,毛澤東之所以推崇學習《張魯傳》,……是為了推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尋求農村共產主義模式的歷史依據(jù)。
在這里《歷史之謎》作者認為毛主席之所以寫關于《張魯傳》的批語,是為了“加速過渡到共產主義”,是為了“尋求農村共產主義的模式”。
毛主席在這一期間真的像這個作者所說的那樣準備“加速過渡到共產主義”嗎?
我們在§1已經(jīng)指出,11月22日,毛主席和吳冷西、田家英的談話。在這次談話中,毛主席說,“我們現(xiàn)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這非常危險。北戴河會議規(guī)定了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五個條件,哪一條也不能少,缺一條也不能向共產主義過渡。談到這里,毛主席很動感情地說,反正我不準備急急忙忙過渡。我今年65歲,即使將來快要死的時候,也不急急忙忙過渡。”在10月26日毛主席同吳冷西、田家英的談話中,毛主席還說,“我們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沒有問題的。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什么是共產主義社會,現(xiàn)在并不是人人認識一致,甚至在高級干部中也各說各的,其中有不少胡話。因此公社化過程中具體做法,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由此可以知道,毛主席是堅決反對急急忙忙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事實上,在第一次鄭州會議,武昌會議和八屆六中全會期間,毛主席一直在做艱苦的工作,說服黨內其他同志,要劃清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界限,不要急急忙忙的向共產主義過渡。但是《歷史迷霧》一文在解讀毛主席關于《張魯傳》批語的時候,卻完全顛倒歷史事實,說毛主席要“加速向共產主義過渡”。
(3)毛澤東在八屆六中全會推崇學習《張魯傳》,實際上是用借古論今的方法,說服黨內同志認同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人民公社這種烏托邦式的模式,這在我國是有歷史來源的,不要大驚小怪,不要當小腳女人,而是應該面對現(xiàn)實,大刀闊斧地把人民公社化運動引向深入。
黨的八屆六中全會的主題是糾“左”,是堅決糾正人民公社運動中的那種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急躁情緒。毛主席在關于《張魯傳》的批語中也明白無誤地寫道,“五斗米道”這一類的農民運動“其性質當然與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革命運動根本不相同。”毛主席寫了關于《張魯傳》的批語,正像我們在§2中指出的那樣,是要告誡全黨認識“馬克思主義革命運動”同“五斗米道”這一類的農民運動性質是“根本不相同的”,揭示人民公社運動運動中那些“烏托邦式”的“左”的錯誤的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歷史迷霧》卻完全歪曲毛主席的本意,把毛主席的批語錯誤地解讀為“說服黨內同志認同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人民公社這種烏托邦式的模式,這在我國是有歷史來源的,不要大驚小怪,不要當小腳女人,而是應該面對現(xiàn)實,大刀闊斧地把人民公社化運動引向深入。”
(4)(八屆六中全會)之后,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在全國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定把各地成立不久的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普遍升級為大規(guī)模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從8月到10月,全國74萬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合并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化。
在這里,《歷史迷霧》的作者顛倒了最基本的時間順序。八屆六中全會是在1958年的11月—12月期間召開的,是北戴河會議之后召開的。但是,按照《歷史迷霧》的說法,是毛主席先寫了關于張魯傳的批語,中央后通過的關于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這就顛倒了北戴河會議和八屆六中全會召開的時間順序),然后出現(xiàn)了人民公社運動中的那些“亂子”。這樣就把1958年9、10月出現(xiàn)的那些“亂子”的歷史責任強加到毛主席(12月份寫的)的這個批語上了。這篇文章對歷史的無知和偏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現(xiàn)在把本文的主要內容概括如下:在1958年夏秋之際的人民公社運動中出現(xiàn)了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錯誤和“亂子”,毛主席最早發(fā)現(xiàn)了這些錯誤,并且開始糾正這些錯誤。毛主席對平均主義和急于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錯誤做法進行了嚴肅的批評。在批評這些錯誤的過程中,毛主席寫下了關于《張魯傳》的批語。在這個批語中,毛主席通過對張魯?shù)?ldquo;五斗米道”的歷史局限性、階級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的分析,明確指出了“五斗米道”是“帶有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性質的(即“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民運動,從而揭示人民公社運動運動中那些“烏托邦式”的“左”的錯誤的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但是經(jīng)過一些人的錯誤解讀后,毛主席的這個批語變成了完全相反的樣子:毛主席寫的這個批語,把張魯?shù)?ldquo;五斗米道”“推崇到極致”,在人民公社運動中極力推行平均主義,把“均貧富”作為改變一窮二白的“經(jīng)濟綱領”,“加速向共產主義過渡”,并“說服黨內同志認同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人民公社這種烏托邦式的模式”。
由此可以知道,這樣的解讀與毛主席寫這個批語的真實意義完全相反。通過這樣的解讀,《歷史之謎》完全顛倒了歷史,把人民公社運動中出現(xiàn)的“左”傾錯誤的責任完全強加到毛主席身上。
【附錄】秦晉:毛主席推崇三國教主張魯?shù)臍v史之謎【8】
毛澤東一生喜歡讀《三國》,《三國》成了他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智慧源泉。三國時期,是烽火連天的亂世,也是人才輩出的年代。雄才大略的曹操,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風流倜儻的周公瑾,桃園結義的劉關張,一個個都是叱咤風云的英雄豪杰。毛澤東生前曾多次對三國歷史人物不惜重墨,批語點評。不過到了1958年,他卻對偏居一隅、獨霸漢中的五斗米教教主張魯關注起來,尤其對張魯推行的“義舍”大加贊賞。毛澤東對張魯推崇到極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之迷。
回顧往事,1958年是毛澤東最為忙碌的一年。他奔波在祖國的山山水水,常在行進的列車上度過不眠之夜,他深入田間地頭,察看農村的生產生活情況,他常年在外視察,在京停留時間不過2個月左右。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三年恢復和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農村的生產條件和物質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農民群眾政治熱情空前高漲,有著加快改變經(jīng)濟文化落后狀況、實現(xiàn)理想共產主義的強烈愿望。1958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也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成。在這種現(xiàn)實大背景下,深懷農民情節(jié)的毛澤東從來沒有放松過對農民的關注,他的成功是從農村開始的。他要再次以農村為突破口,為農村選擇一個快捷途徑:讓農民由互助組、合作社加速過渡到共產主義。
為此,博學睿智的毛澤東,在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尋找例證,證明中國農民歷來就具有原始共產主義夢想。精讀歷史、滿腹經(jīng)綸的毛澤東,對1600年前漢中張魯政權的道德治國、平均主義深感興趣,《張魯傳》成了他推進人民公社化的理想教材。
毛澤東在多次講話中,對張魯行“五斗米教”的一些具體措施,如“ 置義舍”“、置義米肉”、 “不置長吏”,皆以“ 祭酒為治”等表示贊賞,并拿來同人民公社的一些做法相對照,說這是免費住宅;政社合一,勞武結合;五斗米道實施的群眾性醫(yī)療運動,有點像我們人民公社的免費醫(yī)療的味道;道路上飯鋪里吃飯不要錢,最有意思,開了我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約有1600多年的時間了。他還說:歷代眾多的農民起義斗爭,有相同的一點,這就是夢想平等、自由、擺脫貧困、豐衣足食。張魯搞了30多年,人們都高興這個制度,那是有種社會主義作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對于急于奔向共產主義的農民來說,蘇聯(lián)的集體農莊成為效仿模式。1958年4月,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河南遂平縣嵖岈山人民公社應運而生。毛澤東非常重視,立即修改批示了調研報告《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簡章》,并在8月召開的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印發(fā)。
1958年8月,毛澤東專門視察河北、河南等地的人民公社,他要看看當時的人民公社與《張魯傳》中所記載的吃肉不收錢、“民夷樂之”的情況有何共同點。當他來到蘭考縣看到農民正干勁十足時,興奮得下車到莊稼地里察看,不小心踩了一腳大糞,工作人員要幫他探試時,他說,糞是好東西,不用擦。高興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說出了“人民公社好”的最高評價,他認為,人民公社正是《張魯傳》中記載平均分配的社會形式復制品。
1958年11月,毛澤東在參加鄭州會議時,直接坦露了對張魯政權的觀點。他說: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30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
毛澤東在八屆六中全會推崇學習《張魯傳》,實際上是用借古論今的方法,說服黨內同志認同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人民公社這種烏托邦式的模式,這在我國是有歷史來源的,不要大驚小怪,不要當小腳女人,而是應該面對現(xiàn)實,大刀闊斧地把人民公社化運動引向深入。
《張魯傳》在八屆六中全會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無法考究,但會議最后通過了《關于人民公社的決議》,這個決議運用了一個措辭很美的開頭:“1958年,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在亞洲東部的廣闊的地干線上出現(xiàn)了,這就是我國農村中的大規(guī)模的工農商學兵相結合的、政治合一的人民公社。它一出現(xiàn),就以它強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注意。”之后,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在全國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定把各地成立不久的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普遍升級為大規(guī)模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從8月到10月,全國74萬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合并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化。
毛澤東古為今用,堅持認為,對于貧窮落后的農民來講,漢末的五斗米道與今天的人民公社,都是“民夷樂之”的群眾運動。“均貧富”是改變一窮二白的“經(jīng)濟綱領”顯然,人民公社這個新生事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必然產物,也是被歷史證明了的發(fā)展之路。因而,“《張魯傳值得一看》”。由此看來,1958年,毛澤東之所以推崇學習《張魯傳》,不僅作出大段批語,還作為會議材料在黨的中央全會上印發(fā),原因歸納到一起,就是為了推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尋求農村共產主義模式的歷史依據(jù),從而實現(xiàn)由一個公有的大家代替無數(shù)小家的理想追求。
注釋:
(來源:昆侖策網(wǎng)【原創(chuàng)】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fā))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泰山松:駁對毛主席《關于印發(fā)〈張魯傳〉寫的批語》的歪曲
2022-09-26陳毅說毛主席有四個缺點,但歷史已經(jīng)證明,陳毅全錯了
2022-09-1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