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牛保良:論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價值觀
點擊:  作者:牛保良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4-09-09 10:10:34

 

5.jpg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宗旨。毛澤東的“人民情懷”像熊熊烈火點燃于青少年時代,并隨著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而日益發揚光大,光芒四射,如烈日之光輝燦爛于浩瀚天宇,如皓月之耀眼閃爍于無際夜空。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歷史進程中,毛澤東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政治地位和歷史作用,真摯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哲學等各方面,其之所以能夠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全黨的政治宗旨,是由其馬克思主義階級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實踐觀所決定的。本文主要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價值觀。

          

一、蘊含著價值觀與階級觀的內在統一性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最根本的是由其所代表的階級和政黨性質所決定的。一切政黨都是由其所代表的階級基礎和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一旦一個政黨所代表的階級和階級基礎消失,該政黨也必然會隨之消失。列寧指出:“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他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1]尤其是進入近代社會以來,政黨與階級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又由于社會階級階層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就必然決定了政黨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識人類歷史,承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正是由于毛澤東及其政黨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和歷史觀,中國共產黨無論在政治性質上還是內在邏輯上,就必然代表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由此,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其代表和反映的就必然是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也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樣:“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中國共產黨絲毫也不追求個人的功利,而是堅定地追求和實現中國無產階級的功利以及廣大中國人民的功利。    

          

在半殖民地的封建社會的中國階級狀況同樣具有其復雜性和民族特殊性。不僅存在著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還存在著地主階級、買辦階級以及軍閥、官僚等。由于中國社會階級的這種復雜性,1925 年 12 月 1 日,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中開篇第一句就提出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3]其實質是在劃分階級并要指明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階級和政黨性質。經過分析,毛澤東進一步指明 “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4]中國社會階級的復雜性其根本原因是近代以來中國資本主義尚未充分發展,現代產業工人隊伍的力量還不夠壯大,因此中國共產黨不僅要代表和領導個人和農民階級,還必須聯合和領導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作為革命同盟軍。到 1942 年 5 月,毛澤東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演講時又指明的人民組成成分:“最廣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5]而“我們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6]至此,毛澤東不僅劃分了中國社會的階級,而且區分了敵對階級與人民陣營的不同。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指明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政治宗旨并切實踐行。但是,愿意“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7]者也不乏其人。一切資產階級政黨所做的則與共產黨人恰恰相反。列寧指出:“一切資產階級政黨,甚至包括最民主的和‘革命民主的’政黨都必然加強高壓手段來對付革命的無產階級。”[8]相比之下,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切實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宗旨不僅反映的其馬克思主義政黨性和階級屬性,而且也體現出了其階級屬性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之價值觀之內在統一性。

          

二、蘊含著價值觀與人生觀在邏輯上的統一性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包含和展示出了共產黨人的價值觀,還包含和展示出了共產黨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在邏輯上的統一性,即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取向何處?毛澤東在演講中講到,中國歷史上有個文學家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并進一步指明:“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張思德是共產黨員,是為人民服務,由此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人生觀,是全黨的政治宗旨。

          

早在 1934 年 1 月,毛澤東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作《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講話時已明確提出 “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9]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10]1942 年 5 月 23 日,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我們,文藝......是為人民的。......是為人民大眾的。”[11]他還特別引用列寧 1905 年 11 月 13 日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中指出的黨組織的出版宣傳要“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12]1944 年 9 月 8 日,他在中央警衛團舉行的張思德追悼會上作了《為人民服務》[13]專題講演,從理論上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提出作為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1944 年 10 月 13 日,他在《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演講中再次強調:“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的熱忱,必須聯系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14]1945 年 4 月 24 日,他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再次強調:“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15]同年 6 月 11 日,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把“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16]寫入了總綱,在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明確強調:“必須與工人群眾、農民群眾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廣泛的聯系。并經常注意鞏固與擴大這種聯系。每一個黨員都必須理解黨的利益與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每一個黨員都必須用心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和了解他們的需要,并幫助他們組織起來,為實現他們的需要而斗爭。每一個黨員都必須決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同時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眾,啟發與提高人民群眾的覺悟。中國共產黨必須經常警戒自己脫離人民群眾的危險性,必須經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內部的尾巴主義、命令主義、官僚主義與軍閥主義等脫離群眾的錯誤傾向。”[17]由此以黨內根本大法確立為全黨的政治宗旨。    

          

對服務人民的人格和態度,毛澤東提出“純粹”和“真心”,要求學習白求恩,要發揚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18]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依然強調:“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19]

          

三、蘊含著價值觀與實踐觀在客觀上的統一性

 

作為中國共產黨全黨的政治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由全黨同志來切實踐行,即把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落實到全黨的實際行動中,保持價值觀與在客觀實踐上的統一。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解決中國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這就是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服務的最大任務。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是無產階級政黨。1921 年 7 月 30 日,中國共產黨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家所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20]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即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工人大革命運動,以及國共合作開展的北伐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獲得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自由。

          

但是,革命任務異常艱巨,革命道路異常坎坷。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微弱,現代產業工人數量也少(1894 年,中國近代產業工人有 10 萬人,到 1914 年達到 100 萬人以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近代民族企業迅速發展,中國產業工人隊伍也迅速壯大,到 1919年“五·四”運動前,達 200 萬人左右。人數雖少,卻具有革命性強、組織性強、紀律性強特點),要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就不得不與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建立同盟。其實,列寧在 1920 年 6 月 5 日給共產國際草擬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中已指出:“共產國際應當同殖民地和落后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結成臨時聯盟,但是不要同他們融合,要絕對保持無產階級運動的獨立性。”[21]次年,黨的二大修訂并確立了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最低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22]這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奮斗目標。最高綱領: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23]1924 年 1 月,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中國國民黨召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并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造成了推翻中國封建軍閥統治的大革命形勢。但是,由于國民黨蔣介石背叛革命,對瘋狂屠殺共產黨和革命群眾,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土地革命的總方針,開展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兼顧地主及民族資本家的抗日積極性,轉而又制定實行了 “三三制”、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相結合以及保護工人利益與保護民族工商業相結合的政策。在解放戰爭時期,人民統一戰線更加發展壯大,工人、農民、工商業者、學生,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社會賢達等都加入了反對帝、官、封的革命統一戰線,推翻了國民黨的專制統治。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僅是全黨統一的價值觀,其在邏輯上和客觀上還是全黨的階級觀、人生觀和實踐觀。為人民服務是全黨的政治宗旨,符合唯物史觀。全黨同志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承認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發展進步的真正推動力量。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24]在如何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上,崇尚個人英雄史觀還是人民史觀,這是共產黨與一切資產階級政黨的區別所在。同時也要避免陷入“群眾讓怎么辦就怎么辦”[25]的尾巴主義錯誤,以至于否定領袖的作用,失去黨的核心凝聚力,失去科學正確的領導。

 

注釋:

[1] 《列寧選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1 頁。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413 頁。

[3]《毛澤東選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 頁。

[4]《毛澤東選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9 頁。

[5]《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55 頁。   

[6]《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04 頁。

[7] 《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04 頁。

[8]《列寧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36 頁。

[9]《毛澤東選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36 頁。

[10] 《毛澤東選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38 頁。

[11] 《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55 頁。

[12]《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54 頁。源自《列寧選集》第 1 卷。

[13] 《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04 頁。

[14] 《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12 頁。

[15]《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94-1095 頁。          

[16]共產黨員網 WWW.12371.CN ,2014 年 12 月 24 日發布。

[17] 共產黨員網 WWW.12371.CN ,2014 年 12 月 24 日發布。

[18] 《毛澤東選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60 頁。

[19] 《毛澤東年譜》第 6 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2023 年版,第 118 頁。

[20]《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 頁。

[21] 《列寧選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21 頁。

[22]《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33 頁。

[23]《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 年版。

[24]《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31 頁。

[25] 《毛澤東選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281 頁。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教授、博士,河南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首發中華魂網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