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宋方敏:國企改革莫忘“制度自信”
當下中國,“制度自信”已成為一句用頻極高的官話。然而費解的是,在一些專家、官員和地方推進國企改革的話語中,“制度自信”往往不見了,倒是西方企業管理制度模式,被尊為范本,大力推行。最近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指出,“對國有企業要有制度自信”,“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可謂醍醐灌頂、指點迷津。
制度自信要落實到做大做強做優國企
我國寫入憲法的基本經濟制度,規定了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結構體系中,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制度基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動搖的根基。由于基本經濟制度不同,中國國企與西方國企雖然都叫“國企”,但性質、地位和作用根本不同。
西方國企屬私有制基礎上的資產階級國家所有,只能為私人資本利益服務,作為私人企業的補充存在,在私人資本不需要的領域和市場失效的時候出面服務,起拾遺補缺的輔助性作用。而中國國企屬全體人民所有,是支撐社會主義政權經濟基礎的主要支柱,是代表全民利益的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也是國家調控和引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主導力量。近期突發股災中,國企臨危受命、帶頭維穩、力挽狂瀾,與私企外企形成鮮明對比,正是中國經濟社會中流砥柱的見證。在世界格局變化、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諸多安全威脅凸顯的大背景下,中國要實現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歷史跨越,國企責無旁貸地要承擔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經濟升級和拼搏國際市場的主力軍重任。中國國企還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其經營效益水平和財政貢獻水平,直接決定著國家經濟實力和社會共富水平的提高。
試想,在改革中如果按照西方那種“修補匠”的國企模式,對中國應為“頂梁柱”的國企進行改造重構,只要“混改”讓權讓利,不要競爭控股做強,讓國企主動退出一般競爭領域、只干“賠本買賣”,甚至以打破壟斷的名義,連國家金融等經濟命脈和維系百姓基本生活的公益部門也讓外資私資進來把控,那結果恐怕不是讓國企做強做優做大,而是弱化、變質、退位,給國家帶來私有化、附庸化的悲劇性后果。
重視實體經濟不能管國資不管國企
有一種流行說法,今后要用“國資”概念代替“國企”。理由是,這輪改革大多數國企要“混改”、產權多元化,原來全民意義上的國企就不存在了,國家也將由過去主要管“國企”變為管“國資”,只要資本運作有效益,企業怎樣不用管也管不著了。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傾向!如果下面改變國企性質,上面放棄國企管理,兩相呼應,整個國有經濟豈不被搞空了?
總書記向全社會發出了明確信息:要“搞好國有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能光看資本增值數量,更要看資產實際質量,基礎和關鍵在于實體經濟。資本富國,不等于經濟強國。只重資本價值形態,不顧實物形態,一國經濟就成了建在虛擬世界的空中樓閣。中國是13億多人口的大國,靠炒股票,是炒不出“中國夢”的!在資本市場上,無論是讓國資被人家玩于股掌,還是為了國資保值而將關系國計民生的實體經濟拋于不顧,都是對國家對人民不負責任。
至于現在提“主要管國資”,應該理解為要從價值形態更有效地加強對國企經營發展方向和效益的管控,不能曲解和演變成今后國家不管國企、放棄國企。說到底,中國立于不敗和發展強大,還得靠抓好實體經濟;抓好實體經濟,基礎在企業,關鍵是搞好國有企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制度自信”如果不落到企業微觀制度基礎上,那就成了空話。
這些年國企管理暴露出種種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業改制過程中生搬硬套、食洋不化、機制脫節帶來的制度性漏洞。一些國企引入西方公司制后,在現實管理中黨委集體領導被邊緣化,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管理制度被嚴重削弱,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名存實亡。近年暴露出的國企高管腐敗、內部人控制、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嚴重,侵吞、貪污、輸送、揮霍現象大量發生,問題觸目驚心,達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有的人侵吞國企資產就似探囊取物、入無人之境。此類現象在過去國企管理制度下是很難發生的,而改制后權力集中、監督落空,如“火山噴發”而無法自束。這說明,從西方照搬來的那套服從私人資本利益及其代理人意志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本質上是排斥黨的領導和勞動者民主管理權利,不可能自動適應公有財產維護、經營和管理的要求。相反,這種缺乏民主制約的公司制,一旦與官僚利益集團、私有資本利益集團結合,極易變成一種“公權私用”的制度工具,為財產“化公為私”提供便捷之徑。
面對鐵的事實,我們應當猛醒:國企改革不能脫離中國實際,照搬西方企業制度,不能“洗澡水連孩子一起潑”,丟了自己長期實踐證明是管用的企業制度法寶。應當堅持走自己的路,把加強黨的領導、堅持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有機納入國企法人治理制度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改革中一種普遍傾向,恰恰就是把現代企業制度等同于西方公司制,不提甚或排斥中國特色。中國國情不同,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能削足適履、自廢武功,應當樹立雄心壯志,在繼承中創新,在改革中完善,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制度,用規范、民主、廉潔、高效的形象影響世界,顯示強大的生命力。
(作者是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級研究員;本文主要觀點發表于今日《環球時報》,此為全文;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夏小林評國資委召開央企負責人會議:“十四五”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2021-01-03梁軍:初心依舊,風雨兼程 ——國企改革再評論之三十八(完結篇)
2021-01-01梁軍:國資系統會對經濟學家敬而遠之嗎?——國企改革再評論之三十七
2020-12-26紫虬:我國公有經濟存量主體回歸的正確途徑和時機 ——創造經濟新熱點的戰略舉措
2020-12-2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